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2)
2023(15108)
2022(12611)
2021(11537)
2020(9584)
2019(21355)
2018(20507)
2017(38734)
2016(20855)
2015(22803)
2014(22169)
2013(21616)
2012(19620)
2011(17307)
2010(16466)
2009(14753)
2008(13766)
2007(11302)
2006(9370)
2005(7653)
作者
(59212)
(49672)
(49248)
(46493)
(31332)
(24146)
(22359)
(19621)
(19035)
(17235)
(17080)
(16900)
(15777)
(15281)
(15233)
(15217)
(14981)
(14765)
(14409)
(14285)
(12248)
(12027)
(11889)
(11456)
(11148)
(11126)
(10803)
(10545)
(9983)
(9799)
学科
(85484)
经济(85403)
管理(57629)
(53910)
(42436)
企业(42436)
方法(39281)
数学(35588)
数学方法(35160)
(24161)
地方(22960)
中国(20640)
(20426)
业经(18040)
(17926)
农业(16771)
(15784)
贸易(15772)
(15300)
环境(14361)
(13081)
财务(13047)
财务管理(13021)
地方经济(12889)
技术(12604)
企业财务(12379)
(12144)
(11526)
(11238)
(10852)
机构
学院(282322)
大学(280329)
(114092)
经济(112153)
管理(111388)
理学(98702)
理学院(97550)
研究(96111)
管理学(95763)
管理学院(95262)
中国(70020)
科学(63047)
(57550)
(55760)
业大(48810)
(47866)
(47477)
中心(45406)
研究所(44759)
农业(44301)
(44286)
财经(39663)
(36758)
(36416)
师范(36210)
(35942)
经济学(34949)
北京(33675)
经济学院(31987)
(31624)
基金
项目(215427)
科学(170939)
基金(159247)
研究(149173)
(143190)
国家(142096)
科学基金(121845)
社会(97535)
社会科(92638)
社会科学(92617)
基金项目(85668)
(84432)
自然(81968)
自然科(80089)
自然科学(80068)
自然科学基金(78610)
(72061)
教育(68021)
资助(62819)
编号(57585)
重点(49873)
(47264)
(47128)
(45413)
创新(42609)
成果(42609)
科研(42489)
国家社会(41707)
计划(41566)
教育部(39815)
期刊
(112027)
经济(112027)
研究(70509)
学报(51286)
中国(49323)
(48443)
科学(46263)
大学(37977)
管理(37591)
学学(36580)
(35537)
农业(33482)
教育(23777)
技术(23163)
(20476)
金融(20476)
业经(20205)
(18429)
经济研究(18388)
财经(18322)
资源(16720)
(15752)
问题(15262)
(14647)
科技(14386)
业大(13932)
统计(12795)
商业(12678)
(12557)
技术经济(12499)
共检索到386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丽群  陈伟  吴群  马素华  
基于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未来10 a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利用等别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耕地质量总体较优;②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 a内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下降趋势,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利用等别较高、质量较优的区域;③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等别、最低等别耕地的标准面积与统计面积相比,减少和增加耕地的比例为0.1∶1,减少和增加标准粮产量的比例为0.52∶1。相对于低等别耕地,高等别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产能影响更大;④耕地占补平衡中,由于占优补劣原因使耕地质量下降,导致补充耕地的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向东  彭补拙  濮励杰  王波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 ,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 ,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 ,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支持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 ,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 ,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振华  濮励杰  彭补拙  刘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耕地资源却日益减少 ,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 ,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区位条件使土地资源得以高速地开发利用 ,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耕地数量变化上一个较典型的地区 ,在土地整理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以吴江市为例 ,定性和定量地对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本地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 :工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驱动因素的影响下 ,必然会造成耕地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如何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的有限的耕地资源 ,实现国家新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 ,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 ,近50年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 ,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 ,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 ,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论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阶段性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宏观分析的角度,探讨该区未来10~15年耕地变化趋势及实施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分析表明,长江三角洲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良好的指数减少关系,人均GDP低于12000元/人,经济增长占用耕地的压力较大;人均GDP超过30000元/人时,这种压力将开始显著减缓。现阶段长江三角洲仍处于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压力较大的发展阶段,但已较1995年前明显减轻,估计至2004年前后,该区经济增长对耕地的压力将开始得到缓解。按现有的土地复垦整理补充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言文  施毅超  胡正义  牛高华  孙燕  
从经济增长规律与发展阶段来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减少趋势还将持续一定时期。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及耕地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耕地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耕地变化态势,揭示出耕地损失率高峰值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通过国家粮食安全的态势判断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减少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小,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有效供给的结论。从而提出耕地保护的思路:“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政策;进入“十二五”之后,耕地保护政策应转为严格控制。为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虽耕地资源秉赋较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2年相关数据,以市域为单元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和实际利用强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趋势,以"快-慢-快-慢-慢"的循环模式逐步降低;(2)长三角地区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大体呈现"北强南弱"分布规律,在空间表现上,原来集中连片的"高-高"、"低-低"格局正逐渐破碎化,开始出现斑点镶嵌式格局;(3)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均对耕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濮励杰  周峰  葛向东  张晓玲  彭补拙  李宪文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政策目标的。但是,2010年该地区耕地拥有量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相差9.12%,因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同时,研究区域所属的11个城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具体有4种类型:一是可以实现平衡的,为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二是较难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三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京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庆  蒋旭东  闪辉  张贝尔  
[目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相对集中,为此,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粮食生产效率及其特征,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首先构建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县(市)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各县(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特征;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3—2017年综合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远离集中连片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粮食综合效率较高的空间格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7%,技术进步效率下降0.8%,技术效率变化上升0.1%,纯技术效率指数上升0.4%,规模效率下降0.2%。江苏、安徽两省的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均高于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均值。[结论]国家应分类施策,加强科技投入,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合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濮励杰,黄贤金,周峰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市化迅速,经济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同时,该地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上管理等因素,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了该区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后,对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作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康琳  廖金凤  
本文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分析珠江三角洲 1 990~1 997年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区域差异 :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中心 ,由内向外耕地减少速率逐渐下降、耕地质量逐渐提高。指出珠江三角洲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地内部调整和非农建设占用 ,最后 ,针对各市不同情况提出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涛方  
各行业门类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空间分布同时反映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基于此,文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都市区的结构特征和空间组合特征,进而确定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定量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耕地数量和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沿江地区土地利用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农用地为主,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比例大;土地的投入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下降、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②耕地总面积减少与GDP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莹  许有鹏  陈兴伟  
流域城镇化的水文效应分析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太湖上游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借助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4种城镇化情景,在全流域以及子流域的空间尺度上,年和月的时间尺度上,模拟分析未来城镇化的长期水文效应。结果表明:①在年尺度上,全流域尺度分析表明,未来城镇化情景都将使径流深度增加,蒸发量减小,且随着城镇化比重的增加,二者的变化将更加明显。子流域尺度上,建设用地变化与年径流深度变化之间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径流深度的变化对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高;②在月尺度上,各城镇化情景下大多数月份径流深度增加,且各月蒸发量主要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志华  胡非凡  袁华山  
长江三角洲存在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种粮效益下降、外来粮源的可持续保障困难、粮食供应链效用低下、粮食消费安全隐患日渐突出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农户、粮食企业及其供应链——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为此,需要构建以综合藏粮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创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条件下的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实现方式,大力促进和增强以粮食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