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0)
- 2023(4719)
- 2022(4091)
- 2021(3983)
- 2020(3152)
- 2019(7249)
- 2018(7174)
- 2017(14484)
- 2016(7941)
- 2015(8944)
- 2014(9027)
- 2013(8917)
- 2012(8409)
- 2011(7721)
- 2010(7967)
- 2009(7345)
- 2008(7355)
- 2007(6799)
- 2006(6212)
- 2005(5602)
- 学科
- 济(29024)
- 经济(29001)
- 管理(23988)
- 业(22311)
- 企(18302)
- 企业(18302)
- 方法(11658)
- 数学(10228)
- 数学方法(10058)
- 农(9875)
- 财(9033)
- 中国(8754)
- 策(8333)
- 贸(7860)
- 贸易(7856)
- 易(7721)
- 制(7158)
- 业经(6516)
- 银(6436)
- 银行(6436)
- 行(6165)
- 农业(5890)
- 地方(5826)
- 及其(5730)
- 融(5669)
- 金融(5668)
- 政策(5489)
- 理论(5413)
- 税(5281)
- 务(5174)
- 机构
- 学院(111011)
- 大学(107704)
- 济(48489)
- 经济(47380)
- 管理(43121)
- 研究(37678)
- 理学(35991)
- 理学院(35666)
- 管理学(35161)
- 管理学院(34943)
- 中国(31486)
- 财(25611)
- 京(21974)
- 科学(19990)
- 财经(19081)
- 所(18574)
- 中心(18017)
- 江(17823)
- 经(17197)
- 研究所(16326)
- 农(14882)
- 州(14455)
- 经济学(14418)
- 北京(14213)
- 范(14193)
- 师范(14112)
- 财经大学(13954)
- 院(13534)
- 经济学院(12889)
- 业大(12834)
- 基金
- 项目(66453)
- 研究(53272)
- 科学(52676)
- 基金(47054)
- 家(39189)
- 国家(38808)
- 科学基金(33709)
- 社会(32885)
- 社会科(31230)
- 社会科学(31224)
- 省(26063)
- 教育(25288)
- 编号(23587)
- 基金项目(23489)
- 划(21879)
- 成果(20737)
- 资助(20719)
- 自然(20288)
- 自然科(19800)
- 自然科学(19796)
- 自然科学基金(19458)
- 课题(16700)
- 部(15280)
- 重点(14716)
- 性(14467)
- 项目编号(14348)
- 发(14328)
- 年(13923)
- 创(13859)
- 教育部(13487)
共检索到178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Kei-Ichiro Inaba Rory O'Farrell ?ukasz Rawdanowicz Ane Kathrine Christensen 盖新哲 朱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OECD经济体设立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未来的经济环境与危机时期相比有诸多不同,与危机前相比更宽泛的金融稳定概念已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未来哪些货币政策新工具需要保留,并分析了在向常态化经济转型过渡期间可以选择哪些货币政策新工具,以及如果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又该如何选择这些工具。在后复苏时期,央行可以回归到盯住短期市场利率和缩小资产负债表。然而,新的流动性监管要求可能需要货币政策实施有所改变。向常态化经济转型过渡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组合使用各种流动性工具。同时,央行可以采用利率走廊下限体系,维护金融稳定。作为降低政策利率的替代品,非传统货币政策措施必要性降低,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余栋 李宏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六次较大的宏观调控,包括六次反通胀(1980年前后、1985年前后,1988~1989年、1993~1995年、2003~2007年和2010年至今)和两次反通缩(1998~2002年和2009年),都取得了基本成功。前三轮宏观调控,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而偏重以行政式直接调控为主。1998年,以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制度并重启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为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费兆奇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通缩显现的背景下,央行在2015年秉承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思路,坚持中性稳健货币政策,在利用传统政策工具的同时,还创设了诸多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在"稳增长"的同时,努力为经济、金融相关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属微调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较好地管理流动性和平抑市场利率的意外大幅波动。中国的公开市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肇伯
战后德国稳定马克取得的业绩举世公认。德国货币政策目标单一,政策工具随国内外经济条件不断变化而更新、改造、完善,其效果斐然。德国运用西方通用的"三大政策工具"是结合国情,经过改造的,因而有别于美、日等国相同的工具。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开放,多年来受国外"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困扰,影响到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效果;德国运用通过外汇市场以调整流动性的工具,既有力抵消这种压力,且进而利用它为调整国内银根服务,获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德国这些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03年,或者更准确些说,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除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短暂例外,这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和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过度膨胀的需要: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逐渐成为货币调控的重要手段,存款准备金工具被前所未有地使用,再贷款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川
本文在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原因及其治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作用与局限性。针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论证了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据与实施手段:紧缩的货币政策应该以统筹兼顾内外均衡为原则,把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以回笼过量发行的货币量为首要任务,将汇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适当加大票据发行与法定准备金力度,配合利率政策,疏堵结合,改善宏观调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汇率政策 利率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莉 马文鹏
货币政策的正确选择能够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适宜的支持环境,探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本文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在转型初期,应以数量工具为主要操作方式,以增量和存量平衡为操作规则,以促进结构转型为产业传导机制;在转型中后期,应着力于建立和完善以市场化为基础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体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吟雪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 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伟 朱永行 王宇雯
本文在"普勒规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经济体所承受的冲击主要来自商品需求层面还是货币需求层面、货币需求主要来自商品市场还是货币市场以及总需求相对名义利率水平的弹性系数相关,而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中通货膨胀的厌恶系数、商品市场供给层面的诸变量(包括商品市场供给层面的冲击、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等)无关;第二,当经济体的所受冲击主要来自商品需求层面、市场货币需求主要来自商品市场、且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效果较小时,则货币当局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社会福利;反之,则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更有利于维护公...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普勒规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改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在我国体制转换这一特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既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转换,是个严肃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各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