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6)
- 2023(5876)
- 2022(4973)
- 2021(4818)
- 2020(3844)
- 2019(8940)
- 2018(8746)
- 2017(14239)
- 2016(9248)
- 2015(10610)
- 2014(10491)
- 2013(9367)
- 2012(8676)
- 2011(7831)
- 2010(8204)
- 2009(6666)
- 2008(6475)
- 2007(5810)
- 2006(5188)
- 2005(4685)
- 学科
- 济(21946)
- 经济(21916)
- 教育(21059)
- 中国(14829)
- 管理(14312)
- 业(13429)
- 财(12343)
- 财政(10122)
- 理论(10022)
- 方法(9763)
- 企(9375)
- 企业(9375)
- 教学(9095)
- 农(8860)
- 数学(8742)
- 数学方法(8607)
- 政(8540)
- 学(7740)
- 发(5588)
- 农业(5274)
- 研究(5223)
- 学法(5019)
- 教学法(5019)
- 技术(4900)
- 制(4895)
- 地方(4856)
- 发展(4802)
- 展(4677)
- 策(4526)
- 学理(4477)
- 机构
- 大学(116535)
- 学院(111439)
- 研究(45351)
- 济(36023)
- 经济(35041)
- 管理(32724)
- 教育(30318)
- 理学(28449)
- 理学院(27927)
- 科学(27717)
- 管理学(27163)
- 管理学院(26934)
- 范(26579)
- 师范(26416)
- 京(26335)
- 中国(24973)
- 所(23186)
- 师范大学(21887)
- 农(21427)
- 研究所(21204)
- 财(20874)
- 中心(18588)
- 江(18345)
- 技术(18124)
- 业大(17807)
- 北京(17570)
- 农业(16991)
- 职业(15858)
- 院(15692)
- 财经(14081)
- 基金
- 项目(74477)
- 研究(61220)
- 科学(58903)
- 基金(49267)
- 家(44156)
- 国家(43222)
- 教育(38138)
- 社会(35217)
- 科学基金(34754)
- 社会科(32997)
- 社会科学(32987)
- 省(31436)
- 划(28670)
- 编号(27290)
- 基金项目(25336)
- 成果(25233)
- 课题(23236)
- 自然(20655)
- 自然科(20168)
- 自然科学(20160)
- 自然科学基金(19819)
- 年(19657)
- 资助(19315)
- 重点(19050)
- 部(18275)
- 发(17254)
- 规划(17183)
- 创(16469)
- 性(16435)
- 教育部(16256)
共检索到180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政涛 瑞尔·米勒
未来素养(Futures Literacy)对于未来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借助李政涛与法国未来学家瑞尔·米勒的对话,深入探讨了未来素养的多维议题。作为核心素养的前提,未来素养是人类每个个体都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改变未来的关键在于增强人们理解想象的能力,进而深化其对世界的认知。这不仅意味着对人类境况的改变,更是要通过识别并超越不同的预期假设,激发个体的自主性想象力。因此,学校系统需要摒弃其固有观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培养其“运用未来”(Using-the-future)的能力。目前学校与未来研究(Futures Studies)之间的联结还比较有限,需要社会各方更广泛的多维度介入。未来素养实验室(Futures Literacy Laboratories,FLL)作为研究新工具,能有效揭示参与者的预期假设,助力未来素养的培育。我国上海和成都已经初步积累FLL的独特经验,下一步拟通过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创新教学法以及优化学习流程来推动未来素养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正>瑞尔·米勒(Miller, R.)是一位享誉国际的当代未来学家,现为法国巴黎高科路桥学校商学院研究员,曾于2015年至2022年间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未来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未来素养和未来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婕 陈雅
[目的 /意义]借鉴美国CFF计划和巴西"未来学校"项目的主要理念和手段,以推进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全面发展。[方法 /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搜集资料,使用个案研究法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结论]结合美国CFF计划和巴西"未来学校"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我国本土情境,认为我国可以从多方合作营造信息环境、建立健全信息素养教育机制、积极落实教育改革、合理高效的成效评估几方面着手,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效能;结合我国本土情境,可以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单从凯
这次教师论坛有一个重要的论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素质、能力等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在听取12位教师学术演讲的过程中,我又想起长期萦绕在我脑中的一个问题:未来的教师是什么样子?我曾在2000年的一段文字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当课堂被溶解到互联网的各个终端之后,分割社会和课堂之间的藩篱已被彻底拆除,会有一部分主宰课堂数千年之久的教师随之从课堂退出。但退出不等于消失,教师只是退到了荧屏后面,通过电话线和光缆,被转换成了e-Educators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e-Educators不再是踏着钟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卜玉华 朱琳
未来素养是最近十多年里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牵头推动而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熟知的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种未来研究新范式的产生。从背景上看,未来素养的产生是基于学者们对未来社会转型性质的判断、传统预测型范式在当代受到质疑,以及以米勒为代表的一批未来学者对预测型未来研究的反思与重构;从内涵上看,未来素养指的是一种运用未来的预期能力,人的“预期假设”理解水平决定了人的未来素养类型;从理论基础上看,预期系统理论是其本体论基础,这种理论证成了人何以能够运用尚不存在的未来,也证成了个人和组织具备未来素养的必要性;从未来意义上看,未来素养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础性能力,是人类走向自由的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有助于引导人类摆脱关于工业社会的主流叙事,拥抱新的行动可能性,有助于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促进个体积极地拥抱未来,也有助于人类与不确定性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关系;从未来前景上看,未来素养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计划,正呈现出全球化发展之势。为此,我们有必要主动了解并积极参与到这一理念及其计划中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屹
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是专门研究发展趋势的美国著名作家,80年代以《大趋势》一书闻名全球。以后他又写了《企业的重建》、《2000年大趋势》、《妇女大趋势》、《全球悖论》、《亚洲大趋势》等一系列预测未来的著作,在世界各地不断引起强烈反响。 1929年奈斯比特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曾就读于犹他大学、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专攻社会学。1960—1963年,他在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负责公共信息研究。1963—1967年,任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助理。1967年,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林
教育是需要同时兼顾文明传统、社会现实及未来发展的关键事业。其中,“未来”议题尤其是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普遍关切、亟待推进的核心课题,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倡行的“未来素养”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为阐明该议题指明路向、贡献方案。未来素养内涵丰富,其中关联着重要的史学修养,具体表现为历史的知识与经验、视野与方法、责任与伦理、意识与意境,共同筑成未来素养的关键基底。历史会通未来的基本原理在于“时空相续”,在此种时空交织的场域之中,恰当地因人见事、察物明理,进而认清不变、以变应变,即是未来素养可以取资于“历史之镜”的要义所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约翰·德·格瑞伍
作者提出 ,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从未来学习 ,确立建立在对立统一原则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战略 ,培养明日具有未来素质要求的工程师。文章还通过比利时鲁汶理工学院的例子 ,探讨了如何通过从未来学习来塑造学习型的工程大学 ,形成创新性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创新战略 对立统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鸽
《未来》赤峰市田鸽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踏着改革的旋律,一代统计人又款步走人新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湖北统计工作将如何作为?为此,本刊记者联合采访了湖北统计领导层,他们宣言:抓改革!重实效!第一篇统计局长放谈新一年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吴勉坚那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枬
未来学校是在对现实学校变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全球学校时空变革的已有案例来看,"未来学校"已经出现,而且正在成为现实的存在。了解未来学校的变革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赢得未来。该文通过文献梳理和资料查询,对目前全球未来学校时空变革的探索、趋势、原则等进行了分析。主要观点是:未来学校时空变革的趋势可概括为,从"区隔时空"走向"互联时空",从"同一时空"走向"个性时空",从"单一时空"走向"多元时空"。未来学校时空变革应基于儿童的立场,本着生活的宗旨,秉持开放的心态。
关键词:
未来学校 学校时空变革 趋势 原则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田丽丽 刘竟
当今时代,技术环境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大学生信息行为习惯悄然变化,信息素养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创新和变革。以高等教育为研究视角,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提出新媒体与新技术背景下我国高校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五个导向,即通识教育导向、分学科培养导向、面向实践导向、自助式学习导向、综合评价导向。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检索课程 高校 导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樊溶 孙元涛
面向明日世界的“未来素养”在实践中被狭隘地等同于“为未来做准备的素养”。这种理解背后隐含的是一种社会功能主义的方法论误区。社会本位论的沿袭、工具理性的僭越与人类对于确定性的寻求,共同建构了社会功能主义在教育变革历程中的演进逻辑。超越社会功能主义需要方法论的重构:未来素养不是将人视作治理性话语下的某种“资本”,而是以人为伦理性主体;不是实现单一的未来理想,而是走向“复数乌托邦”;不是一劳永逸的习得性训练,而是递归性循环。唯有此种实现了“回到人”之价值复归的未来素养培育,才能为实现最终走向“超越人”的未来教育提供基础与可能。
关键词:
未来素养 未来教育 社会功能主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苏迪 邓胜利 付少雄 赵海平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来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算法素养则有助于增强个人与算法交互的能力,为个体提升算法认知和技能、应对算法社会风险、强化算法源头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鉴于现有研究中的概念局限,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有待进一步剖析。[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以人为核心AI”思想和当今聚焦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立足多元主体视角界定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构成。[结论/发现]算法素养包括个体与算法交互的思维层面、态度层面和知识层面三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构成要素因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目标主体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未来可从理论研究、素养培育与算法治理三个方向深化算法素养的相关研究。[创新/价值]立足多元主体视角初步探索了算法素养的内涵,并针对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由思维、态度和知识层面组成的算法素养要素框架,为未来开展算法素养相关研究、加快全民算法素养提升、助力算法治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关键词:
算法素养 算法治理 数智时代 核心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