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9)
- 2023(6992)
- 2022(5700)
- 2021(5249)
- 2020(4209)
- 2019(9716)
- 2018(9404)
- 2017(17938)
- 2016(9130)
- 2015(10557)
- 2014(10332)
- 2013(10719)
- 2012(10346)
- 2011(9704)
- 2010(9619)
- 2009(9154)
- 2008(8718)
- 2007(7572)
- 2006(7138)
- 2005(6822)
- 学科
- 济(69105)
- 经济(69055)
- 管理(22712)
- 方法(22293)
- 数学(20568)
- 数学方法(20512)
- 业(19561)
- 中国(18894)
- 地方(16149)
- 企(13007)
- 企业(13007)
- 农(12497)
- 地方经济(12307)
- 贸(11670)
- 贸易(11660)
- 易(11360)
- 学(10594)
- 业经(10510)
- 财(9294)
- 制(8915)
- 环境(8907)
- 农业(8835)
- 融(8374)
- 金融(8374)
- 发(8201)
- 关系(7992)
- 银(7835)
- 银行(7830)
- 行(7679)
- 经济学(7426)
- 机构
- 大学(147336)
- 学院(143941)
- 济(84338)
- 经济(83286)
- 研究(61043)
- 管理(51115)
- 中国(47588)
- 理学(43302)
- 理学院(42787)
- 管理学(42402)
- 管理学院(42118)
- 财(34726)
- 京(31434)
- 科学(30788)
- 所(30633)
- 经济学(29800)
- 财经(27889)
- 研究所(27561)
- 经济学院(26659)
- 经(25633)
- 中心(25160)
- 院(21159)
- 北京(20977)
- 财经大学(20755)
- 江(19459)
- 科学院(19182)
- 农(18812)
- 社会(18209)
- 范(17810)
- 师范(17714)
- 基金
- 项目(89177)
- 科学(72021)
- 基金(69348)
- 研究(66359)
- 家(60218)
- 国家(59837)
- 科学基金(50820)
- 社会(48613)
- 社会科(46362)
- 社会科学(46355)
- 基金项目(35027)
- 省(29419)
- 资助(29177)
- 自然(28695)
- 教育(28513)
- 自然科(28055)
- 自然科学(28048)
- 自然科学基金(27617)
- 划(25678)
- 编号(23091)
- 国家社会(22709)
- 中国(22243)
- 部(22110)
- 发(21290)
- 重点(20349)
- 教育部(19622)
- 济(19453)
- 经济(19297)
- 成果(19210)
- 发展(18490)
共检索到234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回顾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即在过去30年中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剩余劳动力渐趋枯竭、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和论证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乃至消失后,仍然可以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避免"人口负债",即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舒 周宇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仲林 宋涛 刘建民
人口红利期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崛起"的机会窗口。根据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的一种讨论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的面板数据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1世纪初从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红利目前才初现端倪,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尚未显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制度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小勤 汪红梅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转而进入人口负债阶段;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年龄分布和就业分布的人口结构红利和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益不高,推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有限。外部需求减少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冲击,新时代下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挖掘人口数量红利、收取就业结构红利、扩大人口质量红利、注意转向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尹银 周俊山
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转变带来的较轻人口负担,在中国现在的政策体制下,得到了充分利用,可以说人口红利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抚养比的加大在1990—2007年间甚至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带来了第二人口红利。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系统GMM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LMDI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关键词:
民主程度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同斌
本文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程度和变动趋势,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结论认为,2002~2013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其数量优势、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不断累积的人力资本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整体经济效率并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基于不同类型城市的分析可得,由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迁移推迟了大中型城市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发达城市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与欠发达城市中人力资本的高边际收益得到显现,与中等发达城市的低人力资本红利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