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0)
2023(7076)
2022(5948)
2021(5517)
2020(4590)
2019(9989)
2018(9664)
2017(17774)
2016(9925)
2015(10531)
2014(10228)
2013(10114)
2012(9398)
2011(8346)
2010(8005)
2009(7263)
2008(6923)
2007(5902)
2006(5072)
2005(4318)
作者
(32035)
(26807)
(26612)
(25125)
(16992)
(13171)
(11747)
(10614)
(10361)
(9339)
(9217)
(9021)
(8710)
(8453)
(8363)
(8200)
(8119)
(7886)
(7802)
(7770)
(6974)
(6581)
(6372)
(6196)
(6073)
(5919)
(5864)
(5770)
(5585)
(5428)
学科
(39443)
经济(39400)
(25333)
管理(25221)
(18142)
企业(18142)
方法(17497)
数学(16098)
数学方法(15953)
(13506)
地方(11540)
(9611)
农业(9585)
中国(9286)
(9245)
业经(8758)
(8243)
贸易(8239)
(8002)
环境(7454)
技术(6186)
(6097)
地方经济(5738)
(5420)
财务(5415)
财务管理(5402)
(5300)
企业财务(5119)
(4987)
金融(4985)
机构
学院(137614)
大学(137491)
(54645)
经济(53660)
研究(52723)
管理(51276)
理学(45653)
理学院(45021)
管理学(44033)
管理学院(43804)
(38368)
科学(37553)
中国(36929)
农业(31078)
业大(30215)
(29074)
(28717)
研究所(27353)
中心(23837)
(21784)
(21236)
农业大学(20850)
(20540)
(18787)
财经(18020)
科学院(17977)
(17771)
师范(17430)
北京(16836)
(16590)
基金
项目(106484)
科学(82730)
基金(77850)
(72592)
国家(72032)
研究(67560)
科学基金(59865)
(44748)
社会(43733)
自然(42513)
基金项目(42317)
自然科(41523)
自然科学(41507)
社会科(41439)
社会科学(41426)
自然科学基金(40751)
(37113)
资助(30556)
教育(29735)
重点(24949)
编号(24783)
计划(23774)
(23492)
(22412)
(22372)
科技(21601)
科研(21318)
创新(21051)
(20046)
(19209)
期刊
(54400)
经济(54400)
(34029)
研究(33267)
学报(33219)
科学(27498)
中国(26082)
农业(23600)
大学(22971)
学学(22305)
管理(16164)
(14999)
(13226)
业大(10381)
业经(10122)
资源(10111)
(9820)
金融(9820)
技术(9248)
经济研究(9148)
农业大学(8977)
(8584)
教育(8345)
科技(7926)
财经(7868)
问题(7519)
中国农业(6906)
林业(6814)
(6706)
统计(6696)
共检索到191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忠辉  刘实  郭春明  王冬妮  
基于国际水稻所开发的ORYZA2000水稻模型和未来A2和B2排放情景下逐日气象资料(2011—2050年),系统分析了未来4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灌溉满足的情况下,其2种排放情景下对水稻生产都是正效应,单产和总产都呈增加趋势。能够种植的区域也在增加,有北移的趋势,B2情景下比A2情景下更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在A2和B2排放情景下,东北区域相对基准段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及降水总体增加,个别年代减少、温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增加。有利的方面是当地可以根据温度升高的幅度,适当的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从而增加产量;不利的方面是气温升高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发生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辉辉  朱海霞  王秋京  姜丽霞  王萍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为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A2(强调经济发展)和B2(强调可持续发展)情景下2021-2050年大豆熟型的可能分布及生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以B2情景为例,不同熟型大豆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东扩,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区北移,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缩小,极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扩大。②在A2情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出苗期平均提前2.2d,开花期平均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马振峰  
【目的】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水稻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和侯光良的方法,分析了四川水稻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水稻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与基准年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 2种气候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丹  Uwe A.Schneider  Erwin Schmid  黄河清  潘理虎  Oliver Dilly  
为了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影响,本文根据IPCC的建议,利用新近建立的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详细分析了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区1985-203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这4种气候变化情景分别为A1B(经济高速增长模式)、A2(区域经济多样化增长模式)、B1(引进更多清洁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情景4(无气候变化模式)。在这些气候变化情景中,由于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差异显著,农户主体的收入和他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决策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模拟和结果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可能有利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自我调整。与A1B和A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金栋  王石立  张建敏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 ,如作物生长季、≥ 0℃活动积温、≥ 1 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 ,而且详细分析了 2×CO2 气候情景下 ,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 ,如生长季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始日、≥ 3 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 ,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 ,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 ,该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娟  杨晓光  王文峰  赵俊芳  张海林  陈阜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温明显升高已成为共识,这一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种植制度及作物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方法】本文结合SRES的两种排放情景A2(强调经济发展)和B1(强调可持续发展)预估的未来气候数据,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不同保证率下的积温,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域内春玉米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未来气候情景下,在不考虑CO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前提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界限敏感区域内中晚熟品种替代早熟品种,使得玉米生育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兰海  白磊  姚亚楠  杨青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方法对24个GCMs模型月数据降尺度至0.5°水平分辨率,分析A1B、A2和B1三个情景下新疆未来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到2099年三个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0.0℃、11.1℃和8.5℃,年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中天山地区、伊犁河流域、天山南坡和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带状区域增温幅度小于北疆准噶尔盆地、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北坡。对于年降水量,在南疆西部相对于参考时期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在昌吉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尹朝静  
为考察湖北极端天气事件的时空变化,采用1980—2014年逐日气候数据,并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极端气候对水稻气候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湖北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事件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2)极端高温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极端高温天数和强度增加。鄂北、鄂西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极端气候类因素对水稻气候产量具有负向影响,其中,最低气温的极小值每增加1%将会使水稻的气候产量降低0.197%。白天极端高温天数对水稻气候产量也具有抑制作用,其每增加1%将会使水稻气候产量降低0.046%。因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刘梦红  陈英华  侯昱铭  权成哲  闫平  武洪涛  陈温福  徐正进  
以200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五常区试点,研究了东北不同地区水稻籽粒充实率的差异,充实率与产量、穗部性状、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关系。结果表明3省籽粒充实率以黑龙江最高,辽宁和吉林差异不显著;饱谷千粒重是吉林>黑龙江>辽宁,相互差异显著;受精粒千粒重是吉林和黑龙江极显著高于辽宁,吉林与黑龙江差异不显著;饱粒率和结实率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充实率与产量正相关不显著,与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和二次粒率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穗型指数、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吕硕  王静  陈阜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1961—20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基于东北三省7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指标,在分析1981—2010年较1961—198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可能种植北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PSIM-Maize模型模拟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各气象站点逐年的雨养产量,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春玉米雨养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的气候适宜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1961—1980年相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曙东  周文魁  林光华  乔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带来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的不同情景方案对粮食安全影响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气温上升导致的粮食单产下降将对中国今后的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下降,从而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构成重大威胁。部分省区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对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未来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大力推广双季稻,可以充分利用气温上升带来积温增加的好处,使这些地区的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立敏  陈斌  李正跃  杨仕生  孙文  
以云南省建水县稻区1986~1997年连续24年间黑光灯下监测诱集的水稻三化螟种群数量及越冬代虫口基数为依据,结合当地1986~1997年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及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了三化螟物候和多度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在年际间变化明显,从1986~1997年连续24年间,灯下三化螟成虫的始见期与1~2月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当年11月到次年2月,灯下未诱集到三化螟成虫,从7月到9月,灯下虫量迅速增加,于9月灯下虫量达高峰。灯下三化螟成虫种群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灯下虫量逐渐增加,但随着相对湿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晓莉  王筠菲  周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988—2010年江苏省3个地区的数据,将水稻生育期分为5个生长阶段,在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稻总产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淮北、江淮地区水稻总产量呈正向增长,苏南地区呈负向增长;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对各地区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不同的贡献率,气候异常变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应当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正国  杨鹏  唐华俊  吴文斌  陈仲新  周清波  邹金秋  张莉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类型(水稻、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典型物候期(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θ)确定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对应关系。【结果】近20年来,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10℃初日出现了提前趋势,初霜日不断推迟,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10℃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在此背景下,水稻和玉米均出现了出苗期提前(0.04<θ<θ<θ<θ<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朱红根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简称C-D-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对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有负的作用,而对西南地区有一定正影响;温度对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都有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减产为主,应引起政府和农户的高度重视。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南方地区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