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7)
- 2023(2320)
- 2022(1747)
- 2021(1606)
- 2020(1082)
- 2019(2439)
- 2018(2224)
- 2017(3756)
- 2016(1887)
- 2015(1948)
- 2014(2013)
- 2013(2163)
- 2012(2082)
- 2011(2082)
- 2010(2273)
- 2009(2273)
- 2008(2146)
- 2007(2171)
- 2006(2013)
- 2005(1388)
- 学科
- 农(18704)
- 农业(12596)
- 济(10638)
- 经济(10626)
- 业(7949)
- 业经(6528)
- 农业经济(6003)
- 发(4302)
- 发展(4134)
- 展(4132)
- 村(4117)
- 农村(4100)
- 建设(3545)
- 地方(3489)
- 制(3449)
- 收入(3293)
- 中国(3288)
- 分配(3117)
- 经济建设(3108)
- 土地(3002)
- 工作(2840)
- 农民(2795)
- 方针(2757)
- 策(2661)
- 人口(2649)
- 及其(2559)
- 政策(2554)
- 述(2452)
- 阐(2452)
- 阐述(2452)
- 机构
- 学院(32218)
- 大学(29243)
- 济(12826)
- 经济(12437)
- 农(11714)
- 管理(11693)
- 研究(11071)
- 理学(9987)
- 理学院(9884)
- 管理学(9732)
- 管理学院(9665)
- 中国(9253)
- 农业(7806)
- 业大(6125)
- 科学(6042)
- 中心(5999)
- 京(5571)
- 财(5299)
- 范(5236)
- 师范(5215)
- 江(5158)
- 所(5066)
- 农业大学(5032)
- 省(4723)
- 研究所(4538)
- 发(4440)
- 州(4328)
- 发展(4147)
- 社会(4144)
- 展(4139)
共检索到50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甄静 王征兵 王兵涛 刘文科
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农业税以后村干部传统行政性职能开始逐渐弱化、消失,服务性职能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免税时代村干部普遍存在职能空缺和思想困惑。村干部何去何从?以未来农村组织变化的趋势为视角,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考察了村委会组织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村委会组织与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指出在现实条件下村干部职能应明确定位在:协调各种要素、资源以发展农村经济,并积极为农村社区便民事业提供各种公益服务。
关键词:
免税时代 村干部 职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叶平 何劲韬 王安富
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村干部工作动机因素及其动机取向,揭示当前村干部工作动机的构成。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和梅州140个村为样本,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村干部工作动机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可以划分为5个维度:经济利益动机、升迁动机、宗族动机、贡献动机和荣誉动机;在这5个动机取向中,贡献取向的动机强度最高;学历、年龄、收入水平对村干部工作动机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工作经验、任职年限和区域条件对工作动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村干部 工作动机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勤燕 王征兵
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村干部”的职能的考察,试图了解最基层组织领导的名称、职能的演变,从乡里制度中的里长到保甲制下的保长,再到新式村政中的村委会主任,其职能都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村干部的职能做出新的定位,以使他们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关键词:
村干部 职能 定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冲 王征兵
村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层领导,担当着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然而,许多村干部脱离群众,作风简单粗暴,腐化堕落,甚至以权谋私,完全没有服务于民奋发上进的精神。为此,如何有效地激发与调动村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村干部 激励机制 激励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君芝 王征兵
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村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农村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职能逐步由行政性向服务性回归。但在回归的过程中,新旧问题的并存,使村干部的职务行为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从而对村干部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村干部职能转变过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构建有效的村干部职能转变机制,为村干部的职务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村干部 职能转变 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唐镖
在当今农村,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村干部?本文的分析表明:多数村干部拥有中学文化程度;在村主要干部职位上,中共党员和男性村民拥有绝对的优势。宗族之外的宗教、协会等民间组织背景尚未成为促成村干部出任的因素。村干部在乡村已乏道德权威,其权力与权威出现分离。从村干部的成长路径看,相当部分人曾在外村工作过或有非农经历,并有部分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曾参军“;富人村官”和“村官谋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村支书是从其他村干部位置转任过来。对出任村干部,家庭成分和父辈职业已无明显影响,但父辈的文化程度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区域之间的村干部群体尽管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在村庄、宗族与职业背景等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农村 村干部 社会政治资本 群体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宁泽逵 柳海亮 王征兵 柴浩放
文章通过对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实践的述评 ,以及从评判村干部职业化的三个表征 :“村干部工资的来源及发放主体、村干部工作的流动性、村干部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村干部职业化可行性的四个维度 :“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群众基础和组织机构环境以及村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的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 ,尤其是中西部传统农业型地区的农村 ,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的条件还不成熟 ,并进一步澄清了经济发展与村干部职业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经济发展是村干部职业化 /公职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而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 ,社会经济、法律法规、民众政治生活习惯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村干部 职业化 可行性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龙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斌 宁泽逵
当代以徐勇等为代表提出的村干部双重角色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该双重角色理论缺少量化分析支撑。作为双重代理人的村干部,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偏不倚的"中间人",还是有所偏重?皆需要量化、验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村干部角色代理权重的概念,并试图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量化村干部角色代理倾向。并认为,村干部具有天生的向村民代理人角色倾斜的潜质,同时指出,当代村干部角色代理方向应是在村民自治的精神下更多的为民服务。
关键词:
村干部 代理权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张珩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基层建设的重要推动主体,其职务行为不仅是保证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多重理论基础,划分出“利村”与“利己”这两种村干部角色类型以及“利村不利己”“利村又利己”与“利己不利村”三种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探讨村干部角色对于其职务行为倾向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验证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对乡村治理结果产生的异质性。同时在对“利己不利村”这一职务行为倾向进行深入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其典型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村干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本应扮演“利村”角色代表政府与村民来维护双方切实利益的村干部,由于个人精致利己主义的心理选择和行为动机,他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导致其“利己不利村”的职务行为倾向。由此提出规范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的两点对策:一方面,加强村干部同级监督力度,完善政府行为监督机制,打造上下协同的双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对村干部的惩戒和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形成“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东日 石绍成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参与虽总体上对村干部履职有促进作用,但蒙县的村干部监督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源于村民参与的传统性质和村民自治的体制局限。为此需要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和实施县域地方自治,而它们的运行需要以公共利益的建构以及公民参与权的保障为基础——这最终将体现在问责制上。因此,打造健全的问责制及其所需的体制机制是基层社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阳 张等文
驻村帮扶是我国脱贫攻坚实践中党和政府采取精英下沉方式主动介入乡村以改善村庄治理现状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嵌入乡村治理,驻村干部作为行政嵌入型治理力量构成国家重塑乡村治理秩序的重要手段,与乡村自治型的村两委形成分别代表国家正式权力和基层自治力量的"双轨并行"治理格局。作为对当前中国极具特色的驻村帮扶实践的经验总结,"双轨并行"治理格局使运行于外力轨道的驻村干部和内力轨道的村两委在村治场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共同形塑乡村协同治理的组织培育、争资跑项、文化建设、调解纠纷等实践样态,其生成机理与组织结构嵌套、产业资源竞合、文化价值建构、角色主体互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姚顺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成为尤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与"主体"视角出发,探讨治理制度、村干部素质与村级治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发现治理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因素均对村级治理能力有显著影响;村干部素质中村支书受教育程度与任职年数、村主任受教育程度与特殊经历也是影响村级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民主选举能够通过选举出高素质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提高村庄资源获取能力及发展村内经济能力进而改善村庄综合治理能力;而民主监督与非正式制度对村干部的约束未能显著提升村级治理能力。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民主制度 宗族规模 村干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绪珠 白志礼 谭江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村干部,则是实施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就此,本文通过分析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我国村干部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干部素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兴佐
驻村干部制度是新中国乡村治理的一大传统,在不同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驻村干部在联结政府与农民、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力量、调动农民积极性等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必须从思想认识、运行机制、政治激励等方面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驻村干部 工作机制 政治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