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7)
- 2023(5737)
- 2022(4199)
- 2021(3689)
- 2020(3079)
- 2019(6895)
- 2018(7197)
- 2017(14938)
- 2016(8128)
- 2015(9414)
- 2014(9652)
- 2013(9558)
- 2012(8695)
- 2011(7898)
- 2010(8090)
- 2009(7826)
- 2008(7765)
- 2007(7114)
- 2006(6734)
- 2005(6393)
- 学科
- 济(37661)
- 经济(37609)
- 业(20943)
- 管理(20790)
- 中国(16964)
- 方法(14401)
- 企(14363)
- 企业(14363)
- 数学(13075)
- 数学方法(12978)
- 农(12779)
- 制(9492)
- 业经(8805)
- 财(8663)
- 农业(8014)
- 银(7752)
- 银行(7745)
- 地方(7488)
- 行(7479)
- 贸(7137)
- 贸易(7131)
- 发(7030)
- 易(6983)
- 体(6232)
- 融(6222)
- 金融(6221)
- 发展(5798)
- 展(5790)
- 人口(5712)
- 学(5681)
- 机构
- 大学(125521)
- 学院(124342)
- 济(55285)
- 经济(54125)
- 管理(44935)
- 研究(44162)
- 理学(37788)
- 理学院(37358)
- 管理学(36742)
- 管理学院(36506)
- 中国(35025)
- 财(27918)
- 京(27523)
- 科学(24360)
- 所(22697)
- 财经(21792)
- 研究所(20107)
- 经(19663)
- 中心(19401)
- 江(19098)
- 农(18971)
- 北京(18071)
- 经济学(17871)
- 范(16666)
- 师范(16545)
- 经济学院(16259)
- 财经大学(16025)
- 业大(15867)
- 院(15438)
- 州(15212)
- 基金
- 项目(73304)
- 科学(57410)
- 研究(55639)
- 基金(52925)
- 家(45356)
- 国家(45000)
- 科学基金(37800)
- 社会(36563)
- 社会科(34582)
- 社会科学(34575)
- 省(27536)
- 基金项目(27197)
- 教育(25072)
- 编号(23431)
- 划(23259)
- 自然(22029)
- 资助(21710)
- 自然科(21483)
- 自然科学(21476)
- 自然科学基金(21079)
- 成果(19963)
- 发(16853)
- 部(16611)
- 重点(16447)
- 课题(16357)
- 国家社会(15454)
- 性(14408)
- 教育部(14272)
- 创(14266)
- 发展(14121)
共检索到19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金宏
通过建立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动态模拟的一种多因子确定性模型,解析了初始城市化水平、城乡自然增长率差异、农村人口转化率对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导出了城市化水平动态平衡的充分条件;作为这一模型的应用尝试,并以农村人口转化率为控制参量,预测了我国各省未来60年的城市化水平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学山
本文针对通常采用的计算人口城镇化水平公式的不足 ,采用类似经济学中计算物价指数的方法予以改进 ,并初步探讨了流动人口在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中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 流动人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金华 曹广忠 王志宝
在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差异的基础上,按城镇化进程特征将各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1990年—2005年各类型省(区)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省(区)的影响作用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对各类省(区)城镇化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对外贸易规模仅对城镇化水平高的两类省(区)的城镇化影响显著,但是推动作用比较小;教育水平对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两类省(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显著。
关键词:
省(区) 城镇化 类型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嗣均
城市效率差异对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影响王嗣均(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城镇,作为第二、三产业的主要载体,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又会对城镇化产生催化作用或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相伟
城镇化包含了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升级、空间流动等过程,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土地(空间)城镇化等多种形式。人口城镇化是从"人"的视角实现城镇化,内涵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以及与此相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的空间集中是基础,生产方式、生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一星 于海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刚 肖锐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过快的土地城镇化会额外增加城镇用地需求,侵蚀耕地和生态用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问题及原因,并从促进城市中心人口集聚、倡导紧凑式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运用因素分解模型,测算了城镇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贡献份额。基于增量视角,采用曲线回归的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构造了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函数关系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安徽省未来城镇化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城镇化与能源消费耦合关系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估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前景。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节能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执行产业节能政策;推进建筑及交通节能;培植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黄锟
根据对中国城镇化情况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本文发现,从总体上讲,中国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这种滞后不仅仅表现为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或非农化进程,也表现为滞后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或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中国城镇化目前的速度基本合适,不慢也不太快。通过定性分析和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估计中国城镇化还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冒小栋 刘琼芳
本文基于1996-2011年中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各时期人口城镇化率的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然后利用计量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城镇化相邻区域之间存在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对人口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同时模型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差异;另外相邻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对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不明显。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詹韵秋 王军 陶原野
本文基于CGSS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所在地城镇化水平和身份认同对个人环保行为以及公共环保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身份认同影响环保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从农业转移人口环保行为来看,个人环保行为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公共环保行为,认同自己是城里人的转移人口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其环保行为参与度均处于更高水平。(2)农业转移人口所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个人环保行为与公共环保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个人环保行为的提升程度大于公共环保行为;城镇化水平在私人环保领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公共环保领域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3)城里人的身份认同能够同时改善私人和公共领域的环保行为,并且对个人环保行为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大众传媒、环境重视程度和人际互动,在身份认同对公、私领域环保行为的影响中起发挥中介作用。(4)受教育年限、环境素养以及环境了解程度与农业转移人口的环保行为呈正相关,其他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转移人口的环保行为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