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11)
2023(4112)
2022(3220)
2021(3003)
2020(2165)
2019(4652)
2018(4092)
2017(7283)
2016(3962)
2015(4045)
2014(4017)
2013(3775)
2012(3391)
2011(3151)
2010(3069)
2009(2641)
2008(2457)
2007(2102)
2006(1847)
2005(1638)
作者
(11136)
(9417)
(9321)
(8948)
(5853)
(4533)
(4244)
(3715)
(3532)
(3338)
(3222)
(3122)
(3071)
(3029)
(2871)
(2811)
(2799)
(2794)
(2724)
(2579)
(2325)
(2262)
(2166)
(2159)
(2067)
(2036)
(1971)
(1921)
(1852)
(1835)
学科
(20358)
经济(20352)
地方(9875)
管理(7807)
地方经济(6715)
方法(5617)
中国(5496)
(5272)
数学(5005)
数学方法(4906)
(4749)
(4172)
环境(3950)
业经(3869)
(3454)
企业(3454)
农业(3284)
(3128)
教学(3103)
(2918)
(2640)
区域(2635)
理论(2595)
资源(2464)
教育(2439)
(2427)
(2418)
金融(2416)
产业(2272)
发展(2173)
机构
大学(55936)
学院(55047)
研究(22117)
(20899)
经济(20319)
管理(18856)
理学(16683)
理学院(16293)
管理学(15895)
管理学院(15789)
科学(14708)
中国(14587)
(12153)
(11771)
师范(11705)
(10625)
师范大学(10008)
研究所(9951)
中心(9922)
(8705)
(8221)
(7949)
(7485)
北京(7432)
业大(7294)
教育(7133)
研究院(6899)
(6738)
科学院(6631)
财经(6631)
基金
项目(43411)
科学(36261)
基金(32224)
研究(32109)
(28721)
国家(28492)
科学基金(24860)
社会(21724)
社会科(20685)
社会科学(20684)
基金项目(17552)
(17091)
自然(15479)
(15317)
自然科(15129)
自然科学(15126)
教育(15023)
自然科学基金(14813)
编号(12787)
资助(11057)
(10878)
重点(10676)
成果(9732)
国家社会(9712)
课题(9559)
(9150)
(9096)
发展(8833)
(8715)
规划(8596)
期刊
(23084)
经济(23084)
研究(16485)
中国(11926)
教育(10357)
科学(8830)
学报(8107)
(6467)
管理(6132)
大学(6035)
学学(5599)
资源(4966)
农业(4778)
技术(4524)
(4466)
(3897)
地理(3888)
经济研究(3596)
业经(3529)
问题(3086)
(2988)
金融(2988)
科技(2959)
经济地理(2834)
财经(2809)
(2715)
(2573)
城市(2566)
图书(2525)
现代(2523)
共检索到7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廖婧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性""人性"和"活性"等特征,能充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未来社会需求。从运作机制看,场域内部通过信息流的互通交流和能量交换发生着置换和进级,场域外部通过价值制导与资源介入提升其造血功能和组织活力,由此推动学习场域的发展和变迁,改变学习的存在样态及性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廖婧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性""人性"和"活性"等特征,能充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未来社会需求。从运作机制看,场域内部通过信息流的互通交流和能量交换发生着置换和进级,场域外部通过价值制导与资源介入提升其造血功能和组织活力,由此推动学习场域的发展和变迁,改变学习的存在样态及性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宇  孙鹏  
未来学习中心将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态。文章以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起点,分析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面临的环境机遇、需求机遇和技术机遇,最后从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服务形态三方面探索其可行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  张楚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权力"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如何影响学术权力进行了大量研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前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热议更是将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能真正能祛除"行政化",仅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系统就一定能保证进入一种良好运作状态吗?换言之,学术权力的运作是否也存有某种隐秘的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学生学习方式置于新媒体所营造的“学习场”、“教育场”和“文化场”等场域结构之中,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场域特征及其运行机制,使学习方式架构突显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学习方式内涵蕴涵新媒体的话语力量、学习方式的旨趣映射出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精神,并阐明了场域之间“博弈共生”的内部关系样态、“差异与动力”的外部运行逻辑以及场域内外“隔场对话”的互动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梦龙  朱维蕊  
随着数字技术对信息存储样态的转变,数字空间产生了与物理空间完全不同的时空场域。数据权属的研究需要借助社会学者布迪厄提出的场域分析方法视角,进而从抽象法律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数据独有的权属场域逻辑。研究发现:多维空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支配控制的财产属性,需要以功能主义为研究方法重新审视数据财产法律关系;数据并不具有完全删除或是传统物权中处分权能的法律关系特性,但具有还原至某一特定时间状态多维时间的独有关系特征;数据权利的研究需要引入多维时空关系——科学理性与法律理性双向交织的场域分析方法,进而形成“状态型”研究向“关系型”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状态型研究为数据财产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活动态的理论视角,使得研究方法与社会变革具有更强的系统兼容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赛男   欧阳猛   刘华  
高等教育转型要求大学图书馆建设适应新型学习模式的未来学习空间。本研究追溯学习空间演变历程,梳理未来学习空间建设现状,厘清其发展特点及探索盲区。通过分析悉尼科技大学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明晰未来学习空间建设方向,构建多元融合视域下的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框架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以自身实际为基石,用户需求为导向,学科发展为抓手,打造多元融合的未来学习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将有十个基本切点式趋势。第一,从学习中心的内在本质看,个性化是基本方向。过去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是以教为中心,教师控制着整个教育的流程,控制着整个学习的过程。未来绝对不是如此,教师不可能再控制学习过程。谁来控制?学生自我控制。所以由"教"走向"学",将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学习中心"毫无疑问会打破过去传统的统一的教材,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的学习方向。每个人制定自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政策是国家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区域政策的空间属性包括"人的繁荣"的空间中性和"地区繁荣"的空间干预两种思路,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对二者的权衡和取舍莫衷一是。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两种思路的论争,进而考察中国不同阶段的区域政策实施思路,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坚持两种思路并举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区域政策的两种思路可以和谐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政策只有兼顾空间中性和空间干预,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宋畅  刘月  陈悦  李秋菊  江丰光  
近年来,设计并使用符合学习者人体工学、可以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的学习空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在2014年启动了未来学习体验中心项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对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学生和教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教室的设施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给师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但也存在教学软件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故障等问题。通过研究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习空间的改善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强  杨庆梅  
伴随着创客运动的繁荣,教育创客空间已然成为推进创客教育、培养创客思维的基础物理空间。在基于创客教育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教育创客空间全国报告》的相关内容,本研究认为美国教育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核心议题:创客空间活动设计的公平性与包容性发展、创客空间课程设计潜在的隐性偏见和创客社群中的文化塑造问题。展望未来,美国教育创客空间的设计者应首先考虑为全体学生营造创客学习的氛围,创设无边界、无限制的创客空间学习环境,而并非选择特定的设备或项目;新的创客空间建设者要侧重最大化地开放创客空间,尽可能地拓宽与创客社群的合作与分享。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娟宁   汤妙吉  
为了在有限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范围内提升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的教学支持、学习支持、创新支持,让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功能适配具有公平性、适应性、多样性,文章从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功能适配与治理机制间的关系分析出发,基于社会空间三元理论解读目前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功能适配存在的问题。基于认知空间碎片化发现问题,基于构想空间同质性分析问题,基于感知空间差异性解决问题;构建了“功能导向——系统适应——协同治理”的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治理机制更新逻辑;通过IAD框架建立了具有包容性功能导向的自组织系统,以更新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治理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立明  冯用军  马云鹏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本质的教学设计范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由学生认知序列、学科内容特征、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效果反思四个要素构成。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的生成策略集中体现在:以"理解与聚焦"为教学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融合与联结"为课堂活动的基本特质;以"创新与实践"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反思与批判"为思维拓展的关键路径;以"发展与进阶"为多元评价的核心视角。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应中  王安安  高丽娟  
“双高计划”省域治理是“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关键保障,是省域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审视“双高计划”治理实践,各省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定位,以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为功能定位,以凸显高职教育本体效能为本体定位,基本形塑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治理机制“四位一体”逻辑框架。展望未来,各省域势必将总结“双高计划”治理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在树立长期效能理念、优化省域治理目标图景,夯实利益牵绊基础、深化省域治理主体协作,强化本土制度创新、加大省域治理资源供给,耦合内外共生机制、凸显省域治理模式特色等方面有效施策,推进省域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省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伍开群  欧世平  
根据TCE和GHM理论,应该将农场所有权界定给专用性资产投资人,以监督其他契约方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该选择资本农场。然而,资本农场无法准确计量雇佣劳动边际贡献,具有较高雇佣交易成本。依据Hansmann企业所有权理论,资本农场制度成本较高而制度效率较低。因此,按照效率原则,应该淘汰资本农场。现实中,资本市场处于求大于供非出清状态,而劳动市场处于供大于求非出清状态,造成农场更加依赖于资本而非劳动。根据卢周来讨价还价模型,相对劳动,资本具有较高讨价还价能力,从而拥有农场所有权。因此,存在一定数量资本农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