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6)
- 2023(5567)
- 2022(4702)
- 2021(4427)
- 2020(3655)
- 2019(8097)
- 2018(8288)
- 2017(14407)
- 2016(8351)
- 2015(9337)
- 2014(9625)
- 2013(9002)
- 2012(8246)
- 2011(7455)
- 2010(7603)
- 2009(6785)
- 2008(6516)
- 2007(6011)
- 2006(5248)
- 2005(4610)
- 学科
- 济(26145)
- 经济(26109)
- 管理(20309)
- 业(16830)
- 企(13434)
- 企业(13434)
- 方法(10769)
- 数学(8949)
- 数学方法(8769)
- 中国(8744)
- 农(8543)
- 学(8326)
- 理论(7486)
- 制(6986)
- 教育(6653)
- 教学(6265)
- 财(6249)
- 业经(6180)
- 体(6178)
- 地方(5972)
- 农业(5321)
- 融(5016)
- 银(5011)
- 金融(5009)
- 银行(4976)
- 行(4840)
- 和(4637)
- 环境(4347)
- 划(4218)
- 技术(4045)
- 机构
- 大学(112648)
- 学院(112128)
- 研究(41538)
- 管理(39058)
- 济(38398)
- 经济(37315)
- 理学(33296)
- 理学院(32773)
- 管理学(31959)
- 管理学院(31745)
- 中国(29227)
- 科学(27451)
- 京(24743)
- 农(24579)
- 所(21712)
- 业大(20039)
- 研究所(20013)
- 农业(19550)
- 中心(18997)
- 江(18504)
- 财(18082)
- 范(18047)
- 师范(17791)
- 技术(16023)
- 北京(15384)
- 院(15208)
- 师范大学(14252)
- 州(14187)
- 财经(13802)
- 省(13789)
- 基金
- 项目(77781)
- 科学(59992)
- 研究(57195)
- 基金(53436)
- 家(48111)
- 国家(47649)
- 科学基金(39387)
- 社会(33847)
- 省(32443)
- 社会科(31891)
- 社会科学(31880)
- 教育(28324)
- 基金项目(28248)
- 划(27752)
- 自然(25267)
- 自然科(24696)
- 自然科学(24683)
- 编号(24301)
- 自然科学基金(24253)
- 资助(21118)
- 成果(20994)
- 课题(18409)
- 重点(18162)
- 发(16857)
- 部(16542)
- 创(16401)
- 创新(15220)
- 计划(15202)
- 年(14824)
- 项目编号(14776)
共检索到173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樊振佳 杨丽娟 张文妍
[目的/意义]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未来学习中心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依托高校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探讨兼具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现实背景,运用归纳、演绎推理和逻辑分析法,对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回顾,进而明确未来学习中心的定位、要素及相关体系。[结果/结论 ]未来学习中心是依托高校图书馆打造的新型基层学习组织,应集合主体、资源、技术三大关键要素,构建“人+空间+信息资源”三元关联的知识服务体系、“资源+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资源综合体创新体制、“文献+教学平台+IT”组织保障和资源整合机制。建设过程中应把握“以用户为中心”、致力服务转型、多元要素互联互通的原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迎春 周琼 严丹 欧阳剑 李朋真
教育4.0的发展催生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协作式和团队化学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凭借其积累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基础优势,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对未来学习中心内涵特征与多元功能的分析,针对外语类院校在人才能力培养方面的特征,提出在未来学习中心方案设计中引入场景化理念,构建适用于各类能力培养的特色化场景,包括语言能力培养场景、跨文化交流场景、跨通融支撑场景和涉外实践体验场景等。同时,设计了从资源、空间、技术和人员等角度对各个场景进行整合和构建,并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前期实践与探索,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建设策略和建议,全面助推学生未来学习方式的变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宋畅 刘月 陈悦 李秋菊 江丰光
近年来,设计并使用符合学习者人体工学、可以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的学习空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在2014年启动了未来学习体验中心项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对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学生和教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教室的设施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给师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但也存在教学软件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故障等问题。通过研究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习空间的改善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安林
作者认为,会计理论和学派的观点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原因在于会计学的“语言”概念,各种会计理论的观点都是由会计概念来标示的,就累积效应而言,会计学基本概念显然高于会计理论和理论观点。按照一定标准将会计概念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具体性会计概念、中层会计概念、一般性会计概念、起点会计概念,并从逻辑、功能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层次的会计学概念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宁 李景平 汪锐
实践概念内涵丰富,但当前对实践概念解读流于表面,缺乏明晰的界定,同时适用性的理论框架和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测量方法的空白,使得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内涵不明晰、相关测量准确性不高,成为制约实践相关各个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尝试构建"实践力"概念体系及测评指标体系,以实现量化测评具体实践活动的目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实践主体进行排名和诊断,发现并解决具体实践活动的问题,给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实践力” 概念体系 测评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宁 李景平 汪锐
实践概念内涵丰富,但当前对实践概念解读流于表面,缺乏明晰的界定,同时适用性的理论框架和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测量方法的空白,使得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内涵不明晰、相关测量准确性不高,成为制约实践相关各个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尝试构建"实践力"概念体系及测评指标体系,以实现量化测评具体实践活动的目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实践主体进行排名和诊断,发现并解决具体实践活动的问题,给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实践力” 概念体系 测评 指标体系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雷妮 周箴
基于敏捷制造理论,提出敏捷学习的概念,并认为,敏捷学习是敏捷制造的基础和保证。进一步构建了敏捷学习的要素体系模型。以我国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企业敏捷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习过程因子,特别是信息获取;其次是战略参与的内部驱动因子;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团队工作形式、内部信任、开发式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网络信息化水平也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敏捷学习 敏捷要素体系 组织学习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博越
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医学院校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未来学习中心作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教育的孵化器,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学习和研究方式,还为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带来了全新改变。本文通过对未来学习中心进行剖析,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提出一系列场景化构建策略,特别是通过创建虚拟仿真实验室、设计沉浸式学习环境和构建在线协作平台实现场景化教学,并对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进行讨论,以期为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史艳芬 陈欣 丁宁 李丽娟 张琪
[目的/意义]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未来学习模式的转变,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拔尖人才及开拓育人新生态的创新尝试,高校图书馆需要抓住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重大时机,积极参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突破现有服务边界,探索新服务举措。[方法/过程]分析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理念和目标定位,引入价值共创理论,以新视角探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价值共创模型,并从高校图书馆参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角色定位出发,研究支持未来学习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场景设计。[结果/结论]着重分析技术、空间、资源及人才要素对支持未来学习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场景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学习支持、教学支持、研究支持3个维度提出图书馆参与未来学习中心价值共创的12个知识服务场景,并详细阐述这些知识服务场景的服务内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试点提供可行性方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娟宁 汤妙吉
为了在有限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范围内提升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的教学支持、学习支持、创新支持,让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功能适配具有公平性、适应性、多样性,文章从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功能适配与治理机制间的关系分析出发,基于社会空间三元理论解读目前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功能适配存在的问题。基于认知空间碎片化发现问题,基于构想空间同质性分析问题,基于感知空间差异性解决问题;构建了“功能导向——系统适应——协同治理”的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治理机制更新逻辑;通过IAD框架建立了具有包容性功能导向的自组织系统,以更新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治理机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禹 樊伟 陆泳溶
全球教育发展正处于严重交织的危机之中,需要立即进行教育系统变革。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者和繁荣发展的支撑者,理应前瞻识变、主动思变、科学应变。选取2327篇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进行内容分析,以学生真情实感勾勒未来学习中心服务场景与路径。未来学习中心发挥着连通着学生、图书馆和教师之间的平台纽带作用。厘清未来学习中心的“五情景、六特性、七效用”,提出用好“内容+能力+连通”三把破题密钥,贯通参与者与场景的路径,实现支撑变革教育的未来学习中心的效用升维。能够为变革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打造支撑学习方式变革的未来学习中心提供参考,满足变革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璟 董笑菊 李新碗
数字化与网络化颠覆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石,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从纸质图书资源供给向电子化资源供给的转变,目前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图书馆空间建设领域的领跑战略。此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总结了在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点:沉浸式阅读促进用户深度学习;多元化体验满足用户全方位感知;交互性虚拟现实推动新技术持续迭代。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未来学习中心 空间建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如花 江语蒙
高校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是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调研全球范围内高校图书馆参与建设学习中心的现状,从学习中心的命名、建设主体、空间规划、服务内容几方面总结优秀经验,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未来学习中心 高校图书馆 空间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红涛 朱梦真 王思源 王晨
[目的/意义]从用户需求视角探索高校未来学习中心服务内容,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及文献分析方法调研22所“双一流”高校未来学习中心现有服务内容,通过专家咨询及讨论梳理出26个服务项目。基于Kano模型设计问卷并进行用户调查,运用Kano模型分析法、满意度指数分析法识别各项服务所属类型。[结果/结论]高校未来学习中心用户需求包括3个必备型、9个期望型、6个魅力型、8个无差异型,针对不同需求类型从设施服务、空间服务、信息服务、教学服务、培训与个性化服务6个维度提出高校未来学习中心服务优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