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8)
2023(9406)
2022(8074)
2021(7764)
2020(6784)
2019(16170)
2018(16509)
2017(30808)
2016(17442)
2015(20469)
2014(21078)
2013(20524)
2012(19091)
2011(17683)
2010(18112)
2009(16413)
2008(16590)
2007(15358)
2006(13369)
2005(12100)
作者
(51714)
(42981)
(42768)
(41177)
(27391)
(20718)
(19999)
(16926)
(16135)
(15876)
(14850)
(14520)
(13919)
(13897)
(13665)
(13400)
(13134)
(12663)
(12647)
(12595)
(10942)
(10876)
(10522)
(10087)
(9791)
(9743)
(9676)
(9631)
(8903)
(8689)
学科
(67215)
经济(67155)
管理(46146)
(42549)
方法(35193)
(34643)
企业(34643)
数学(31424)
数学方法(30742)
中国(18726)
(18715)
(16211)
(15892)
理论(15008)
地方(13429)
业经(13227)
(12269)
贸易(12261)
(12170)
农业(12062)
(11866)
教学(11830)
(11592)
教育(10957)
图书(10708)
书馆(10133)
图书馆(10133)
(9984)
财务(9935)
财务管理(9896)
机构
大学(251980)
学院(249252)
管理(93644)
(91774)
经济(89277)
研究(79634)
理学(79414)
理学院(78411)
管理学(76445)
管理学院(75956)
中国(59471)
(54258)
科学(51198)
(42470)
(42452)
(41588)
(40935)
业大(38008)
中心(37993)
研究所(37589)
(36993)
师范(36639)
北京(34653)
(33717)
农业(33497)
财经(33427)
技术(31114)
(30000)
师范大学(28783)
(28177)
基金
项目(158315)
科学(121388)
研究(118070)
基金(109121)
(94227)
国家(93408)
科学基金(79013)
社会(68740)
社会科(64873)
社会科学(64848)
(64531)
教育(58380)
基金项目(57142)
(54212)
编号(53112)
自然(51405)
自然科(50219)
自然科学(50206)
自然科学基金(49243)
资助(46822)
成果(45081)
课题(36573)
重点(35908)
(34344)
(33428)
(32579)
项目编号(32447)
大学(30550)
科研(30500)
创新(30307)
期刊
(101626)
经济(101626)
研究(69863)
中国(55446)
学报(41745)
教育(40363)
(37542)
(34678)
科学(33910)
图书(32684)
管理(32616)
大学(30699)
技术(26554)
学学(26523)
书馆(25348)
图书馆(25348)
农业(25141)
(19559)
金融(19559)
业经(17494)
财经(16168)
经济研究(15944)
(14444)
(14316)
论坛(14316)
统计(14114)
(13871)
问题(13244)
技术经济(13003)
(12595)
共检索到38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乐国林   李奇   孙雨晴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生态,“新工科”育人范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变革,基于此探索未来学习中心语境下图书馆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恰如其分。文章以“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和痛点为出发点,探究未来学习中心语境下图书馆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机遇、角色转变,提出了一种具象化的图书馆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设思路和实现路径,以期为图书馆支撑教学改革提供参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刁衍斌  罗嘉文  于玺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借鉴,从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展示平台以及机制制定等方面入手,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开展创业教学实践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为完善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范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存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由以往的注重实践应用和侧重实际操作转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特色、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成为高等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发展趋势。新工科院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需要树立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跨学科培养理念,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开设广泛覆盖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冬梅  黄国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种局部性的改革,而应当是一件具有全校性、全面性、全程性、全局性、全员性的整体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林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几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思路和做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静  
当前,我国高职法学教育过多注重课堂上法律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进展甚微。文章阐述了高职法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教育教学实践中可行的改革措施。高职院校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国家对法律人才的各项要求,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江  
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各类人才培养中规模最大的一类。为了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培养定位问题。一、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人才培养的分类和定位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前提。学校办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再搞清如何来培养,这是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前者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并由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后者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培养途径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海平  
针对我国目前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存在着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及培养机构与人才需求机构缺乏有效联动的现象,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以劳动力就业市场供需为导向,创新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开拓产、学、研多维联动的人才培养平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柏育红  
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具体而言就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组织、安排教学全过程。这里,笔者结合珠三角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探索和实践,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兆仁  
为积极发挥文科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认真研究、探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在文科人才培养上依旧是传统的培养模式唱主角,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但总体上还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修修补补,没有大的突破,这与我们培养创新型的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德明  刘立红  肖鹏  冯宗侠  鹿晓阳  
针对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概括人才培养模式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的特点,结合实践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设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天英  刘萍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出发,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工学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静  张丽  林景卫  马慧  李浩戈  郭志富  钟鸣  冯玉龙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其专业技术人才必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创造性,才能给生物技术企业及社会创造价值。目前,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体系规划不完善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存在高等学校、企业和社会政府缺乏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等问题。通过人才市场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等分析发现,现阶段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结合未来几年内国家、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人才技能和素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