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1)
2023(4936)
2022(4122)
2021(4172)
2020(3381)
2019(8220)
2018(7875)
2017(14436)
2016(7405)
2015(8923)
2014(8695)
2013(8893)
2012(8554)
2011(8025)
2010(7673)
2009(7282)
2008(7332)
2007(5988)
2006(5497)
2005(5373)
作者
(20209)
(16908)
(16699)
(16243)
(10867)
(7975)
(7749)
(6719)
(6564)
(6003)
(5950)
(5747)
(5656)
(5524)
(5324)
(5304)
(5039)
(4956)
(4750)
(4368)
(4323)
(4180)
(4001)
(3820)
(3820)
(3819)
(3796)
(3481)
(3366)
(3309)
学科
(34943)
经济(34916)
(17127)
银行(16982)
方法(16352)
(15802)
管理(15509)
数学(15390)
数学方法(15354)
中国(14593)
(14231)
(13936)
(10325)
企业(10325)
(10117)
金融(10117)
(9995)
贸易(9983)
(9880)
(9111)
制度(9107)
业务(8963)
银行制(7784)
(7143)
(6758)
(5846)
(5792)
关系(5617)
业经(5294)
(5103)
机构
大学(107922)
学院(102132)
(57750)
经济(57051)
研究(44868)
中国(44066)
管理(37432)
理学(31026)
理学院(30645)
管理学(30456)
管理学院(30249)
(25652)
(24559)
(22219)
科学(21988)
中心(20585)
经济学(20441)
财经(20335)
研究所(20143)
(19027)
(18883)
经济学院(18447)
银行(18076)
北京(16709)
(16669)
(15657)
财经大学(15648)
(15529)
(14988)
金融(14806)
基金
项目(64571)
科学(52204)
基金(51409)
研究(48072)
(44903)
国家(44642)
科学基金(37744)
社会(34146)
社会科(32630)
社会科学(32627)
基金项目(25916)
资助(22146)
自然(22143)
自然科(21664)
自然科学(21659)
教育(21495)
自然科学基金(21340)
(19103)
(18308)
中国(18186)
(17194)
编号(16669)
国家社会(16262)
教育部(15291)
重点(15036)
成果(14221)
(14056)
人文(13673)
社科(13143)
(13102)
期刊
(58597)
经济(58597)
研究(41454)
(27010)
金融(27010)
中国(24279)
(18659)
科学(14864)
管理(14693)
学报(13738)
(13469)
财经(11377)
经济研究(11301)
大学(11072)
国际(10924)
(10486)
学学(10147)
(9908)
世界(9616)
教育(8287)
农业(8054)
问题(7973)
技术(7141)
理论(6005)
(5932)
业经(5480)
技术经济(5270)
实践(5042)
(5042)
(4942)
共检索到180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上世纪最后10年,中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规范,加强了金融法制和监管,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银行业成功地应对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抓住有利时机对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施了重大改革,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制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了《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维持快速发展,我国监管制度也有了长足进步。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志九  赵薇薇  
银行业高额利润曾饱受争论,分歧焦点在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根据2004—2015年银行业利润运行轨迹进行多维比较,发现2004—2013年10年中银行利润增速遭受外部冲击且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特征,"黄金十年"与"高额利润"并存。经济增速向下换档、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金融脱媒惯性上升及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等,对银行业经营构成全方位的冲击。部分冲击虽不利于银行业业绩提升,却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福利的改善。展望未来,银行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变革创新,以防止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芙蓉  
记者:感谢李行长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中国银行与中国金融出版社可谓有不解之缘。60年前,出版社诞生于北京西郊民巷,这里也是中国银行在新中国首都的发祥地。60年来,中国银行与中国金融出版社一同伴随着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在我国将要入世的关口,重新审视我国的银行业,感到入世将给我国的银行业 至少带来十大挑战。包括来自市场份额方面的挑战、经营效益方面的挑战、金融安全方面的挑 战、金融服务方面的挑战、规模方面的挑战、混业经营的挑战、体制方面的挑战、人员素质方面 的挑战、利率和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的挑战,以及经营战略方面的挑战。总之,如何来应对挑战,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顺殷  
原本由欧美银行主导的全球银行业,中资银行因危机冲击带来的"此消彼长"效应而迎来持续爆发式增长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自爆发至今已十年,全球银行业在此期间发生的变化可以用"时移世易"和"翻天覆地"来形容。十年间,原本由欧美银行主导的全球银行业,中资银行因危机冲击带来的"此消彼长"效应而迎来持续爆发式增长,无论在一级资本(或称"核心资本")还是资产规模或是盈利总额和跨境业务增长势头均全面超越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葛兆强  王英俊  周行健  
2009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逆周期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取得成效。然而由于信贷扩张过快所引发的资本不足已开始严重困挠着各家银行。靠信贷规模急速扩张所支撑起的银行盈利增长,在2010年能否持续,仍将备受关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银行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形势与机遇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主动变革,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坚持稳中求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银行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形势与机遇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进取、主动变革,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坚持稳中求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截2019年4月底,部分上市银行2018年业绩陆续披露。从发布的资产质量指标来看,32家上市银行中不良"双升"的有4家;不良"一升一降"的有13家,不良"双降"有5家,两项指标持平的银行有10家。从数据背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银行在"回归本源"和"转型突围"中努力寻求差异化、特色化且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且在银行服务对象和监管主体之间寻求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鄂志寰  
1917年中国银行在香港开设分行,掀开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百年发展的序幕。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已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网络和跨境业务运作体系。开启新的百年征程,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外部运行环境,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宝玉  李小建  
金融空间系统变化包括金融服务地理变化和金融资产地理变化。以省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利用HI、HH指数和区域银行网点、银行资产与经济总量的地理联系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份额显著上升,北京、上海在国有银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中部六省明显下降;网点空间分布模式由计划走向市场,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致;但历史形成的空间模式依然存在。银行资产地理变化较大,信用流动性增强,信贷、存款地理越来越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一致;向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城市集中趋势显著,金融中心效应突出。银行业空间系统的变化提高了银行业的运营效率,但使不同区域的银行服务接近性和信用获得性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会加大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国威  
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银行业快讯:2015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显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化改革加速等影响,大型商业银行盈利出现见顶信号,资产质量风险进一步暴露,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着压力和挑战。18家上市银行业绩分析结果显示,净利润总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5.48个百分点至1.91%(2014年7.39%),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同比分别收窄了0.15和0.14个百分点,至2.46%和2.29%。报告在综合分析2015年上市银行业绩的基础上,还就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票据业务风险事件频发、"债转股"方案重提等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选取了该报告的重点部分,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王毅  
自清朝末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中国银行业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以政府控制下"官护"性质银行的兴办为起点,中国银行业在30年间相继出现官办银行、官商合办、商办官护、私人民营、民营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垄断银行业之前,较为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雏形初步建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单一——分散——集中"的结构性变迁特征,由最初单一化的"官护"银行为主发展为数量庞大、较为分散的行业结构,最终在银行间联合发展作用下实现中国银行部门的集中。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实力和业务经营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仍处于发展的幼稚阶段,但这一关键的起步对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通过集中、联合发展实现与外国在华银行和旧式钱庄的抗衡,以史为鉴,这对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