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7985)
2022(6242)
2021(5764)
2020(4564)
2019(10533)
2018(10209)
2017(18420)
2016(9524)
2015(11130)
2014(10924)
2013(11147)
2012(10904)
2011(10371)
2010(10140)
2009(9655)
2008(9246)
2007(7805)
2006(7340)
2005(6962)
作者
(27497)
(23218)
(22994)
(22260)
(14941)
(10880)
(10416)
(8986)
(8868)
(8283)
(8087)
(7603)
(7567)
(7485)
(7419)
(7163)
(6825)
(6643)
(6557)
(6002)
(5995)
(5495)
(5462)
(5375)
(5370)
(5333)
(4885)
(4594)
(4591)
(4527)
学科
(70190)
经济(70146)
管理(23973)
方法(22078)
数学(20236)
数学方法(20172)
(19432)
中国(19247)
地方(16548)
(14209)
企业(14209)
地方经济(12437)
(12110)
贸易(12101)
业经(11822)
(11790)
(11674)
(10769)
(9449)
环境(9315)
(9240)
(9138)
金融(9138)
(8538)
银行(8537)
(8398)
(8392)
产业(8014)
关系(7970)
农业(7723)
机构
大学(150992)
学院(147192)
(84562)
经济(83503)
研究(63331)
管理(52582)
中国(49608)
理学(44439)
理学院(43874)
管理学(43488)
管理学院(43188)
(34716)
(32476)
科学(31898)
(31339)
经济学(29411)
研究所(28232)
财经(27597)
中心(26764)
经济学院(26266)
(25399)
(22205)
北京(21667)
财经大学(20547)
(19869)
科学院(19695)
(19232)
师范(19144)
(19030)
社会(18432)
基金
项目(92135)
科学(74587)
基金(71185)
研究(69345)
(61774)
国家(61364)
科学基金(52183)
社会(50169)
社会科(47838)
社会科学(47829)
基金项目(35992)
(30591)
教育(30267)
自然(29383)
资助(29347)
自然科(28713)
自然科学(28706)
自然科学基金(28256)
(27082)
编号(24631)
国家社会(23344)
(22783)
中国(22713)
(22255)
重点(21313)
成果(20599)
教育部(20260)
(19436)
经济(19278)
发展(19164)
期刊
(98226)
经济(98226)
研究(55337)
中国(31346)
(24935)
管理(21971)
科学(20015)
学报(18809)
经济研究(18330)
(17548)
(16345)
金融(16345)
财经(15603)
大学(15174)
学学(14119)
(13806)
(13430)
问题(12967)
世界(12855)
国际(12755)
农业(12289)
技术(12095)
教育(11237)
业经(11142)
技术经济(9462)
统计(8346)
经济问题(7943)
(7782)
经济管理(7000)
(6901)
共检索到244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祁斌  
未来10年对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10年。中国经济需要在转型中实现增长,在增长中加速转型。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推动力在哪里"入手,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为背景,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为鉴,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如何实现进一步增长,如何在增长中加速转型的问题。本文认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速并完成中国的重工业化;二是帮助中国经济发现战略新兴产业,并在全球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前者是中国经济存量的整合,后者是中国经济增量的发现。文章以世界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为鉴,从发达国家的产业经济、社会福利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一个完善、强大、监管有力的资本市场在推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如果说在5年前讨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还属于远景目标纲要的话,则在千年之钟敲响的今天讨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已属于近景分析了;如果说5年前很多人还对2010年没有什么关注的话,则在2000年的今天已经是很多人都对2010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未来10年的中国有很多焦点、热点需要我们分析,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究竟如何。因为,70年代末期以来20年的改革,前10年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只有后10年才是市场化体制的真正开始,才是我国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的开始,才是真正的第二次革命开始,这里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作一展望。以期对提高中国市场化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邸晶鑫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走出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新成就。未来十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阿奇  
《上海经济研究》第二期发表署名文章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主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在当前已取得三个重大突破。第一,彻底突破了“商品外壳论”的观点,明确了全民所有制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着产生商品的基础。这一突破,使扼杀了人们积极性的“大锅饭”体制丧失了存在的依据。第二,突破了把社会主义经济当作产品经济或自然经济的传统观点,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一种商品经济。当前,由于我国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国统计学会成立整整十年了。这是值得庆贺的。 中国统计学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路线指引下诞生的。早在1978年12月初,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眉举行了一次讨论统计教材和科研规划的会议。建立中国统计学会的倡议,就是在这年冬天峨眉会议上酝酿提出的。1979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并于10月11日,在西子湖畔举行了中国统计学会成立大会,制定了会章,选举了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通过了工作计划。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总体看,未来十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随着几亿人进入城市,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举足轻重,经济发展质量将大大提高;中国将成为全球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内消费需求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成为国际资本仍青睐的国度,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中国将成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的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将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业化将进入中后期或完成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大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彭慧  李妍妍  
境外主流媒体在我国"两会"期间就相关经济议题给予了立体化多视角的报道,以"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火车头"等为标题,表达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乐观看法,认为中国这个火车头将装上高科技的驱动设备,动力将更加强劲和有持续性。很多境外媒体都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以2019年中国着力建设"新型开放大国"为标志,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用高水平开放来倒逼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内部一系列体制性和结构性深层矛盾陆续显现出来,并受到挑战。常修泽教授这篇学术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倒逼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与开放相关的改革问题(如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等)要有新突破,而且与国内发展相关的改革问题(如新旧动能转换等)也要有新思维:要由"小四新"改为"大四新"。在深入分析诸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该报告鲜明提出了开放倒逼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双突破"论,即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完善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来带动新阶段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这篇报告从国家改革开放新态势切入,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侧重从"广义产权论"和"包容性改革论"的角度阐述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对于从多角度深化对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特此推荐,以飨读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言  
从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22年过去了。然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至今仍徘徊在关贸总协定——这个拥有111个缔约方的全球经济贸易组织之外。这一事实,令人感到难以思议,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亚欣  吴非  李华民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其曾经的带动力有目共睹。随着经济进程的推移,开发区肇始的制度安排弊端曝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桎梏,亟待转型。一方面,创新驱动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发生偏移,产业结构调整凝滞,即升级版的开发区建设遭遇瓶颈;另一方面,开发区经济增长功能长期孤军深入,其结果是区域内城市服务功能短板效应凸显,空间布局失衡,且管治系统"内卷化"。后者又可为前者提供制度解释。文章在课题组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之制约因素,理顺问题逻辑,为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推研问题解决逻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蓉  
人力资本理论构成了教育经济学发端的基石,决定了该学科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特质。系统反思与批判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进而讨论教育经济学有待突破之处,当是对该理论创建者的无惧争议和力求创新之精神的最好纪念。本文提出,采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构建一个以教育为本的、关于教育的体系和制度变迁的理论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念鲁  
如何正确分析预测未来10年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一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该10年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仍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