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3)
2023(8665)
2022(7194)
2021(6899)
2020(5746)
2019(13115)
2018(12870)
2017(23087)
2016(12616)
2015(14293)
2014(13934)
2013(13515)
2012(12658)
2011(11678)
2010(11329)
2009(10259)
2008(9880)
2007(8549)
2006(7483)
2005(6990)
作者
(35943)
(30268)
(29980)
(28833)
(19273)
(14301)
(13595)
(11808)
(11650)
(10551)
(10500)
(10288)
(9835)
(9791)
(9698)
(9347)
(8906)
(8802)
(8798)
(8418)
(7832)
(7297)
(7292)
(7037)
(6746)
(6653)
(6646)
(6336)
(6235)
(6036)
学科
(50720)
经济(50658)
管理(28959)
(24973)
方法(20614)
数学(18546)
中国(18471)
数学方法(18390)
(18294)
企业(18294)
(13688)
(12182)
(11829)
贸易(11820)
(11578)
(11469)
(11288)
业经(10032)
地方(9420)
(9352)
银行(9318)
(9117)
(8929)
(8897)
金融(8890)
农业(8688)
环境(7420)
(7134)
关系(6945)
(6901)
机构
大学(174702)
学院(170743)
(76480)
经济(75165)
研究(71251)
管理(59685)
中国(55338)
理学(50594)
理学院(49891)
管理学(49031)
管理学院(48705)
科学(42653)
(39216)
(36678)
(34150)
研究所(33781)
(31613)
中心(31430)
财经(26926)
(26257)
北京(25201)
经济学(25184)
(25135)
农业(24919)
(24906)
业大(24807)
(23608)
师范(23325)
经济学院(22688)
科学院(21528)
基金
项目(118204)
科学(93179)
基金(87711)
研究(85816)
(79278)
国家(78714)
科学基金(65101)
社会(55619)
社会科(52767)
社会科学(52759)
基金项目(45215)
(41972)
自然(40688)
自然科(39798)
自然科学(39782)
自然科学基金(39054)
教育(38423)
(37845)
资助(35873)
编号(33258)
成果(28017)
重点(27865)
(27415)
(25978)
中国(25356)
国家社会(24948)
(24297)
课题(23641)
教育部(23173)
创新(22997)
期刊
(81798)
经济(81798)
研究(55140)
中国(39091)
学报(31092)
(28161)
科学(28089)
(25154)
大学(23157)
管理(22712)
学学(21648)
教育(19639)
农业(19320)
(16232)
金融(16232)
经济研究(14918)
财经(13751)
技术(13460)
(12085)
(12049)
(11562)
问题(11153)
世界(11105)
业经(10897)
国际(10724)
图书(9085)
资源(8525)
(8239)
统计(8115)
科技(7632)
共检索到269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征信将形成三大数据体系:金融征信体系、行政管理征信体系和商业征信体系。金融征信体系是以金融业主管部门为主导进行建设,行政管理征信体系是以政府及其主要职能部门为主导进行建设,商业征信体系是以行业协会组织及其会员为主导进行建设。金融征信体系、行政管理征信体系是整个征信体系的基础供应商。在它们周围将会存在并逐渐发展出一批专业的、有一定规模的征信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以金融征信和行政管理征信开放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综合或深加工,制作出满足终端市场需求的专项征信产品和综合征信产品。这三大数据体系在征信体系中应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每个体系都有自己的侧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征  
对于新兴的大数据征信机构,重点监管其隐私保护、数据交换、公平交易等方面的行为,对其数据采集内容和应用场景等则可更多借助市场的约束近两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兴起,消费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一个更加完善、规范、丰富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成为市场各方的热议话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征  
对于新兴的大数据征信机构,重点监管其隐私保护、数据交换、公平交易等方面的行为,对其数据采集内容和应用场景等则可更多借助市场的约束近两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兴起,消费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一个更加完善、规范、丰富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成为市场各方的热议话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新海  
介绍美国受监管的专业征信机构及其服务于不同的消费生活场景,分析代表性的专业征信机构的基本业务,阐述专业征信机构和全面性(全国性)征信机构的关系。分析认为,美国专业征信机构为中国征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2018年我国成立的百行征信是一个面向互联网信贷场景的专业征信机构,未来的专业征信机构是中国征信体系和信用机构服务培育的方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文芳  李春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了征信机构向互联网+大数据征信的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必将激活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新动力。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征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并从加快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制定大数据征信标准体系,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征信机构,推进大数据征信开放共享,整合形成大数据征信平台,完善大数据征信相关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和隐私保护,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贾拓  
作为大数据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大数据征信正在迅速释放着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比较大数据征信和传统征信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体系建设框架。借鉴国内外大数据征信机构案例,对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动态评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目前大数据征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对大数据征信的监管和引导、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树立科学合理的大数据发展理念等相关意见和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彭宇松  
近两年,蓬勃兴起的大数据技术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被视为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比拼的核心竞争力。征信体系,作为一个与数据密切相关的领域,必将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冲击。全面分析大数据对构成征信体系的数据基础、技术平台、市场结构、法律制度四个层面的影响,提出征信体系建设通过参与各方的应对举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文  王一卓  秦建友  
2015年1月5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此举标志着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个人征信模式。文章从数据来源等五大角度对比分析大数据征信和传统征信;接着分析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并与发达国家的征信体系进行对比,归纳我国发展大数据征信所面临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大数据征信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钰  曾艳  彭朝霞  
当前,小微金融高度活跃,但融资难一直制约其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大数据时代则为破解信息不对称提供了便捷平台。为加快综合征信平台建设步伐,应建立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夯实央行征信监管职责,稳健推进征信牌照发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金鑫  王一卓  郭文  
随着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飞速发展,滞后的个人征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监管布局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迫在眉睫。而伴随着大数据核心技术的日臻成熟,"大数据+征信"的全新理念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此,文章通过改进传统的"5C信用评估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权重,为大数据征信的发展提供参考;并针对我国大数据征信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具备一定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近年来,征信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建设适应我国实际并能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征信体系,是摆在征信业面前的重大新课题。从吴氏信用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征信市场的演进、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我国要建设高质量的征信体系需要在立法、监管、顶层设计等三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冶衡  李双  
通过对金融互换、征信体系、算法等问题进行关联性分析,以企业征信体系与金融互换、个人征信体系与金融互换的动态匹配为基本思路建立金融互换、征信与算法基本框架,对社会融资、消费与内需、业务渠道的拓展、新行业的衍生、资本效率等方面进行经济效应分析,最终针对征信系统的建立与利率差别化定价、动态匹配、资金缺口、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志  
我国个人征信业务的开放标志着大数据征信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征信虽未改变我国征信监管的法律依据、监管框架以及监管内容和目标,但监管对象的变化将会加大监管的难度,传统监管方式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深刻变革。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征信监管的现实要求,应加快完善征信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并加大对征信监管队伍的培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2013年11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从三中全会看未来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深刻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整个决定涉及的改革有300多项,但最核心的改革至少有22项,上篇对22项改革内容逐一解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祁勇祥  华蓉晖  
中国征信系统经过多年发展,虽有成绩,但其覆盖范围极其有限,影响了金融机构尤其是普惠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构建有效的社会征信体系作为央行征信体系的有益补充,其中,政府应在信息共享方面有所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