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5)
- 2023(13043)
- 2022(10948)
- 2021(10097)
- 2020(8248)
- 2019(19226)
- 2018(18831)
- 2017(35653)
- 2016(19274)
- 2015(22024)
- 2014(22156)
- 2013(22378)
- 2012(21504)
- 2011(19772)
- 2010(19845)
- 2009(18170)
- 2008(18147)
- 2007(16311)
- 2006(14378)
- 2005(13364)
- 学科
- 济(93280)
- 经济(93201)
- 管理(50106)
- 业(47259)
- 方法(35973)
- 企(34663)
- 企业(34663)
- 数学(32048)
- 数学方法(31815)
- 中国(30134)
- 农(26136)
- 地方(23768)
- 贸(19548)
- 贸易(19533)
- 易(18951)
- 业经(18943)
- 财(18766)
- 学(18476)
- 环境(17621)
- 农业(17484)
- 制(16062)
- 银(15335)
- 银行(15305)
- 融(14980)
- 金融(14978)
- 行(14886)
- 发(14325)
- 和(13696)
- 地方经济(13149)
- 技术(11665)
- 机构
- 大学(284429)
- 学院(284271)
- 济(127416)
- 经济(124963)
- 研究(108428)
- 管理(103019)
- 理学(87082)
- 理学院(85978)
- 管理学(84677)
- 管理学院(84132)
- 中国(83308)
- 科学(64480)
- 京(62638)
- 所(56169)
- 财(55933)
- 研究所(50861)
- 农(50466)
- 中心(48376)
- 财经(43826)
- 江(43159)
- 北京(40938)
- 业大(40876)
- 经济学(40318)
- 经(39817)
- 农业(39540)
- 范(39164)
- 院(38849)
- 师范(38799)
- 经济学院(36396)
- 州(34305)
- 基金
- 项目(182416)
- 科学(142938)
- 研究(134760)
- 基金(131635)
- 家(115151)
- 国家(114223)
- 科学基金(96003)
- 社会(86295)
- 社会科(81872)
- 社会科学(81850)
- 省(70018)
- 基金项目(68794)
- 教育(60788)
- 划(59932)
- 自然(59430)
- 自然科(57999)
- 自然科学(57980)
- 自然科学基金(56936)
- 资助(54342)
- 编号(53951)
- 发(45666)
- 成果(44247)
- 重点(41974)
- 部(41210)
- 课题(38376)
- 创(37490)
- 发展(37080)
- 展(36497)
- 国家社会(36341)
- 创新(35295)
- 期刊
- 济(146737)
- 经济(146737)
- 研究(89978)
- 中国(61098)
- 农(47491)
- 学报(43856)
- 科学(41644)
- 财(41529)
- 管理(37633)
- 大学(32924)
- 农业(32653)
- 教育(30920)
- 学学(30766)
- 融(29419)
- 金融(29419)
- 经济研究(24622)
- 技术(24531)
- 业经(23704)
- 财经(21751)
- 问题(19736)
- 经(18860)
- 业(18355)
- 贸(17852)
- 国际(16105)
- 世界(15926)
- 技术经济(14922)
- 资源(13662)
- 统计(13316)
- 商业(13211)
- 图书(13068)
共检索到444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跃中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未来能源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作合理的假定 ,可以对中国未来 2 0年该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翠
本文利用交通运输部门运输产品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了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产品,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并计算了潜在的节能能力。研究结果发现: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运输量还会处于高速增长期;②伴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也会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③在2050年,中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时,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占全社的比重、排放的CO_2占全社会的比重分别是16%和14%左右,低于目前发达国家的比重;④通过对节能潜力的分析,发现交通模式的改变会增加能源消费量,而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的作用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彦德 朱跃中 白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斌 郭杰 李忠奎 褚春超
以系统分析法、ASIF方法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分析框架,立足国情探讨了我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提出了强化需求管理、优化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加强低碳创新、提升低碳能力等六个方面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低碳发展 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为了应对交通运输需求上涨和能源危机的挑战,有必要挖掘结构性节能潜力。文章选取1988~2008年GDP、各模式运输周转量和能耗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交通运输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由此建立VEC模型。对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不仅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也对自身进一步优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些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鉴于此,提出了促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包括:体制改革、模式协作、市场细分和需求管理等。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耗 结构 量化分析 VEC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志浩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过程中,交通运输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数字表明,落后的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产业.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重视和加速发展交通运输产业,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产业政策,迅速改变交通运输产业的落后面貌,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帅 袁长伟 赵小曼
基于中国29个省域1996、2005和2014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及公路交通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空间异质性、凝聚子类、中介性等角度分析中国29个省域的网络结构演变、空间分布及聚集特征、中介性及角色。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上看,1996—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关联网络密度不断提升,网络结构呈现复杂化态势,同时碳排放关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性;(2)通过交通运输碳排放网络TOP1、TOP5、TOP10及凝聚子类分析发现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大体可以分为6大区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及华中华东部分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地区、西北部分地区;(3)在不同的区域中,不同省份扮演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贵州、广东、湖北等省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与区域内部省份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扮演着"中间人"角色,其余省份主要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紫薇 袁长伟 云虹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 通径分析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琴
为争夺未来发展至高点,全球掀起了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一轮绿色革命和技术创新的浪潮。本文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到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基准情景、目标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40亿吨、36亿吨和33亿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诸多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情景 碳税 碳捕获与封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彦明 刘士显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区域差异化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出高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87.429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16.999百万吨,平均增长率为5.9%;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呈现出空间集聚特点。在参考情景下,碳排放量在预测期内以约2%的速度持续增加,而“双碳”目标情景下碳排放量变化趋于稳定,但2030年前仍没有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交通领域,中国降碳减排干预政策策略发挥一定作用,但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彦明 刘士显
在核算中国30个省份的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基于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设计基准情景和“双碳”目标情景,区域差异化预测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研究显示,近15年来全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出高速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87.429百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16.999百万吨,平均增长率为5.9%;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呈现出空间集聚特点。在参考情景下,碳排放量在预测期内以约2%的速度持续增加,而“双碳”目标情景下碳排放量变化趋于稳定,但2030年前仍没有出现拐点。这表明在交通领域,中国降碳减排干预政策策略发挥一定作用,但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仲云云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关键词:
低碳 碳排放 情景分析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尝 王姣娥 金凤君 王成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网络布局逐步展开。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已逐步建设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航空、河运和管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交通骨架网已基本形成,部分交通方式己经进入了普适化时期和优化升级发展阶段。交通技术等级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组织优化将成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交通地理研究的重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淑霞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快了城市整体的发展。作为现代交通行业,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上就必须要综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交通运输经济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整,真正做到通过针对性措施,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行有效设立,通过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洁 张晓明 王建伟 李琳娜
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移动轨迹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中西部衔接区域,东、西部区域差异均大于南、北方区域差异;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都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相关性不显著;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往西南移动,与地理几何中心相比,东、西部区域差异在缩小,南、北方区域差异在扩大,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无明显的方向性发展趋势,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