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1)
- 2023(8002)
- 2022(6672)
- 2021(6019)
- 2020(5105)
- 2019(11196)
- 2018(10731)
- 2017(20451)
- 2016(10967)
- 2015(12011)
- 2014(11574)
- 2013(11423)
- 2012(10276)
- 2011(9251)
- 2010(9094)
- 2009(8340)
- 2008(8342)
- 2007(7224)
- 2006(6506)
- 2005(5607)
- 学科
- 济(41813)
- 经济(41756)
- 管理(37002)
- 业(35888)
- 企(29847)
- 企业(29847)
- 方法(20932)
- 数学(18113)
- 数学方法(17960)
- 财(13962)
- 农(11836)
- 业经(11012)
- 学(10146)
- 务(10133)
- 财务(10118)
- 财务管理(10108)
- 中国(9937)
- 企业财务(9784)
- 贸(8986)
- 贸易(8983)
- 易(8767)
- 制(8324)
- 农业(8297)
- 技术(7471)
- 信息(6989)
- 理论(6884)
- 环境(6789)
- 划(6692)
- 银(6622)
- 银行(6580)
- 机构
- 大学(164186)
- 学院(161453)
- 管理(65804)
- 济(63833)
- 经济(62707)
- 理学(58266)
- 理学院(57620)
- 管理学(56670)
- 管理学院(56379)
- 研究(52213)
- 中国(38522)
- 科学(34678)
- 农(34547)
- 京(33363)
- 业大(29612)
- 财(28941)
- 农业(27761)
- 所(26937)
- 研究所(24970)
- 中心(24784)
- 财经(24108)
- 江(22707)
- 经(22099)
- 北京(19999)
- 范(19267)
- 农业大学(19166)
- 经济学(19140)
- 师范(18911)
- 院(18192)
- 财经大学(18162)
- 基金
- 项目(117269)
- 科学(92549)
- 基金(88225)
- 家(80367)
- 国家(79719)
- 研究(77532)
- 科学基金(68124)
- 社会(51591)
- 社会科(49034)
- 社会科学(49021)
- 基金项目(47570)
- 自然(47057)
- 自然科(46112)
- 自然科学(46096)
- 自然科学基金(45380)
- 省(44651)
- 划(38510)
- 教育(35505)
- 资助(35090)
- 编号(29650)
- 重点(26167)
- 部(25701)
- 创(24381)
- 发(23282)
- 科研(23279)
- 计划(23258)
- 成果(23051)
- 创新(22808)
- 国家社会(22186)
- 教育部(21849)
共检索到222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顾丽丽
探究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有助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内外部生态提供依据,进而增进未成年残疾人及其家庭福祉。采用深度访谈法搜集15位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相关资料,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并检验理论饱和度。研究发现:影响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能力维度、家庭生态、信息源特征、内外部感知与残疾状况,由此构建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系统阐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出有助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总体性构想与操作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由于经济上具有依赖性,未成年人食品消费行为受到父母偏好的影响。文章认为,我国未成年人的饮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膳食摄入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母亲对子女饮食健康的影响较父亲更加显著,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膳食知识水平提高有利于子女饮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年龄较大父亲更倾向于影响子女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
关键词:
父母 未成年人 饮食健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聂景春 聂炜琦 祖丽胡玛尔·热合曼 庞晓鹏 李英
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1年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开展的孕婴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祖辈作为主要照护人参与孕婴照护对农村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农村孕产妇身体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孕产妇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家庭功能视角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当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丈夫更多参与照护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在孕婴照护中的作用会被替代,因而对孕产妇身体健康的正向影响会减弱。但是,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与孕产妇在养育照护方面的意见分歧可能增加,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会增强,而丈夫介入可以起到调和作用。本文呈现了随着家庭现代化的演进,农村地区祖辈在核心家庭子代抚育中的作用变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鑫 王丹
[目的/意义]对公众的医疗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不仅有助于为国内医疗健康信息资源建设提供针对性依据,也有助于对公众的医疗健康信息获取提供高效服务。[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38名普通个体的医疗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的访谈文本进行分析,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及理论模型构建4个阶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个体的医疗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状态-动机因素、感知质量因素、关系结构因素以及信息源运行水平因素,最终构建了一个综合的个体医疗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文章采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收集30位进城祖辈信息寻求的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归纳出24个范畴并聚焦为6个主范畴,由此构建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期提升进城祖辈信息寻求意识与能力,完善进城祖辈信息供给网络与服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关键词:
隔代照料 身心健康 性别差异 居住安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关键词:
隔代照料 身心健康 性别差异 居住安排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智雄
英国的"健康胜任教学"政策是在反歧视法律的完善和教师供给危机的压力下建立起来的。政策规定了胜任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和残疾人申请教师资格的程序,同时也明确了教师培训机构和医疗评估人员的职责。"健康胜任教学"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华 王奉娟 李爱秋
本研究基于联合分析法的理论架构,以沈阳市某师范院校和某医学院两所大学的305名大学生为被试,在社区生活辅助活动的情境下,要求被试对联合分析法所发展的22张卡片进行排序,探讨了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残疾类型、年龄、残疾程度、教育程度;接触经验在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珂 梁土坤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现代社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可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分为三大类,各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地区生产总值、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差异以及地区间的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不同是影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地区差异 残疾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立文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兴杰 陈玉生 王静
为考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不同身体维度的关系,文章以广州市2168名农村残疾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外在身体形象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而内在生理健康和客观生活能力则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立文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云凡
文章从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综合生活研究调查数据中抽取5409户有未成年人的家庭资料,以各地最低生活标准作为绝对贫困线,各地家庭户均收入中位数的60%作为相对贫困线,对各地未成年人贫困状况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未成年人相对贫困率与绝对贫困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未成年人贫困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且贫困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高水平。未成年人贫困受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扩大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对未成年人贫困的影响。
关键词:
未成年人贫困 经济增长 福利支出 家庭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邢芸 汪斯斯
为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研究从劳动供给的视角探讨个体特征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使用CHIP(2013)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不同特征的残疾人选择就业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教育对残疾人,尤其是女性残疾群体选择就业的概率有显著促进效应;影响日常生活的残疾程度会显著抑制残疾人选择就业。拥有医保和婚姻伴侣的残疾人更倾向于选择就业;而农村户籍抑制残疾群体选择就业。由此提出政府对残疾群体在政策优惠和鼓励就业之间应寻找新的平衡。
关键词:
教育 残疾程度 女性残疾人 选择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