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2)
2023(9408)
2022(8494)
2021(8098)
2020(6845)
2019(15857)
2018(15863)
2017(30175)
2016(16779)
2015(18910)
2014(18853)
2013(18788)
2012(17135)
2011(15352)
2010(15203)
2009(13735)
2008(13083)
2007(11175)
2006(9542)
2005(8136)
作者
(50448)
(41757)
(41472)
(39389)
(26701)
(20193)
(18743)
(16676)
(16096)
(14707)
(14434)
(14020)
(13280)
(13108)
(12946)
(12916)
(12726)
(12391)
(12035)
(11808)
(10717)
(10261)
(10079)
(9510)
(9394)
(9392)
(9284)
(9181)
(8498)
(8415)
学科
(61849)
经济(61784)
管理(44688)
(42049)
(35608)
企业(35608)
方法(30413)
数学(26082)
数学方法(25784)
(19798)
(15678)
中国(15010)
(14296)
业经(13409)
地方(12258)
理论(11936)
(10800)
(10683)
农业(10481)
教育(10205)
(10184)
贸易(10179)
技术(10098)
环境(9993)
(9852)
(9400)
财务(9343)
财务管理(9329)
企业财务(8841)
(8598)
机构
大学(238295)
学院(234291)
管理(93195)
(84384)
经济(82241)
理学(81637)
理学院(80637)
管理学(79117)
研究(79106)
管理学院(78709)
中国(54413)
科学(54403)
(50955)
(43552)
(40939)
业大(40497)
研究所(37996)
(36574)
中心(34925)
农业(34576)
(33013)
北京(31882)
(31662)
师范(31256)
财经(30292)
(28784)
(27580)
(27127)
技术(26775)
师范大学(25408)
基金
项目(169732)
科学(130924)
基金(121232)
研究(119988)
(107336)
国家(106449)
科学基金(89945)
社会(71802)
社会科(67775)
社会科学(67755)
(67663)
基金项目(65474)
自然(61543)
自然科(60034)
自然科学(60013)
自然科学基金(58911)
(57320)
教育(55247)
资助(50129)
编号(49036)
成果(39810)
重点(38165)
(36294)
(35664)
(35402)
课题(33951)
科研(33168)
创新(32980)
计划(32833)
大学(31443)
期刊
(90195)
经济(90195)
研究(65055)
学报(45684)
中国(42346)
科学(39074)
(38958)
大学(33046)
管理(32371)
学学(31105)
教育(28001)
农业(27823)
(25934)
技术(19279)
图书(14632)
(14532)
金融(14532)
业经(14357)
财经(13879)
(13860)
经济研究(13498)
科技(12926)
业大(12726)
理论(12128)
(12050)
(11604)
实践(11436)
(11436)
问题(11338)
林业(11228)
共检索到325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志真  谢一青  王志洁  杨宗武  陈启锋  
对与福建、广州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共生的 1 7株根瘤内生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理类群、营养源利用、代谢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 7株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Frankia菌的特征性结构 ,FCc64、FCc92、FCe3 3等菌株还具有串珠状菌丝段。木麻黄内生菌有A、B、AB等 3种生理类群 ,其中B群内生菌多。菌株离体培养具有固氮酶活性 ,且差异显著。多数木麻黄内生菌能良好利用吐温 ,只有少数菌株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内生菌不同生理类群在碳氮源利用、有机酸羧化和代谢酶产生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侵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对25株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的弗兰克氏菌进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菌株在同属不同种木麻黄宿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结瘤,显示其专一性在属的水平上。由异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可以感染木麻黄属的根系结瘤,反映出其专一性在科的水平上。从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分离的这些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沙棘,结瘤率达40%~100%,揭示出弗兰克氏菌具有跨越侵染不同科、属的能力。这些菌株全部不侵染滨海木麻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炎香  吴英标  
用Frankia纯培养接种木麻黄苗木试验,获得了明显效果,苗高、地径、根瘤数、根瘤鲜重及生物量均比对照高。在4个供试菌株中,接种Br的效果最好,苗高、地径分别为对照的3.5倍和2.7倍,其次是P1。接种效果随着苗龄增加越来越明显。苗木的高度、地径、生物量与根瘤数量、根瘤重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试验结果揭示了木麻黄弗兰克氏菌和木麻黄根瘤浸提液能抑制青枯菌生长,弗兰克氏菌Or9302和9021菌株的抑菌效果比其它供试菌株高;粗枝木麻黄的根瘤浸提液抑菌效果较山地木麻黄和普通木麻黄的抑菌效果好。苗圃试验表明根瘤量高的苗木对青枯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比较了从不同来源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弗兰克氏菌(Frankia)在两种浓度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时生长最好,其生长量为其它碳源的1.3~47.7倍;最适合的碳源浓度为0.23gC/L在三种不同的Frankia菌培养方式中,通入无菌空气及发酵培养较静置培养能显著地提高弗兰克氏菌的生长量。同时还探讨了弗兰克氏菌的发酵条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明  李遥  
用根瘤切片法和根瘤均浆法,从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根瘤中分离出2株根瘤内生菌,并对其形态观察、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C0812S009和AC0812T017的形态特征、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菌株具有典型的弗兰克氏菌菌丝体形态,初步判定为弗兰克氏菌,菌株生理类型为B型,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吐温—8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志真  
以5株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四川桤木的共生Frankia菌株为对照,研究12株杨梅根瘤内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类群、细胞壁类型、营养源利用、固氮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多腔孢囊、泡囊等典型的Frankia结构,杨梅菌株FMr16、FMr43和木麻黄菌株FCc64、FCe33还具有串珠状生殖菌丝。多数杨梅菌株在有氮培养基中能形成泡囊,固氮活性差异显著。细胞壁类型多为Ⅲ型,菌株FMr16为Ⅱ型。生理类群有A、B和AB3种,同一株杨梅根瘤内有B和AB2种生理类群的菌株共存。菌株能良好利用丙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吐温和酪蛋白,部分菌株利用硝态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正国  周俊初  李阜棣  T.A.Lie  
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菌株USDA205为对照,对自我国吉林省和湖北省土壤中分离的15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培养特性,碳氮源利用、生长速度、耐盐性、pH适应范围、天然抗药性、质粒图谱、G+C克分子%、血清学特性和共生固氮效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选择2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比较分析了供试菌株RAPDs扩增谱带的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强  张亚辉  
The number, weight, volume, density, shap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oot nodul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different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lantations in Haikou, Hai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root nodules in the sandy tidal soil was biggest, much bigger than that in s...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昕  沈爱华  林永敬  王秋芹  林海萍  
通过回接结瘤后定期制作半薄、超薄切片,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分离自浙江省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根瘤的2株Frankia菌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Frankia菌从根毛细胞侵入后向内部的皮层细胞延伸,受Frankia菌侵入的刺激,侵染的根毛细胞产生大量电子云密度不等的沉积物。沉积物包裹Frankia菌继续向内侵染,形成"侵染线"穿越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最终到达根瘤。根瘤产生的时间程序为:接种6 d后Frankia菌已侵染根部细胞;接种12 d后形成了根瘤原基;15 d后根瘤原基的部分薄壁细胞被Frankia菌侵染后,转变为前根瘤;接种24 d后前根瘤进一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玉红  焦如珍  牟新涛  
从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巴西含羞草的根瘤中分离到一株根瘤菌,编号为caf324,经过16S rDNA全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caf324与β-根瘤菌含羞草伯克霍尔德菌PAS44(AY752958)的亲缘关系很近,相似度达到99.7%。通过部分生理生化测定发现,caf324接触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不能利用明胶和淀粉,不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酸,不能水解酪素,不能产生吲哚和3-酮基乳糖;抗逆性研究表明,caf324的生长范围广,可耐2%的NaCl,耐酸碱(pH4~11),最高生长温度4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陈羽  李国标  陈珍  仲崇禄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本文对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时间、方法、接种剂、接种量、菌株混合接种及施肥与接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最适接种时间为幼苗期;接种方法为切根接种法;海藻酸钙胶囊干、湿菌剂、草炭、蛭石菌剂与液体接种剂这五种接种剂之间的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接种量为高接种量较好;弗兰克氏菌与芽孢杆菌混合接种的效果较弗兰克氏菌单接种的效果好;施营养元素P、Mg、Ca、Co和在红壤中加石灰能促进木麻黄的生长与结瘤;接种弗兰克氏菌不仅明显地提高基质中全N与速效N的含量,而且也增加了有机质、速效K的含量。证明接种弗兰克氏菌能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  
6个青枯假单胞杆菌菌株对7个木麻黄无性系的交互接种试验表明,病害的相对强度在无性系与菌株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无性系与菌株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极显著。结果说明在木麻黄-青枯菌病理系统中,同时存在着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或水平致病性与垂直致病性;这一交互作用特征的揭示对于木麻黄的抗病育种及防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妮  仲崇禄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方法之  胡盼  朱德武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