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4)
2023(4417)
2022(4040)
2021(3677)
2020(3456)
2019(8236)
2018(8201)
2017(16173)
2016(9146)
2015(10646)
2014(11014)
2013(11194)
2012(10671)
2011(9699)
2010(9896)
2009(9342)
2008(9509)
2007(8882)
2006(7460)
2005(6639)
作者
(29184)
(24737)
(24533)
(23647)
(15568)
(11927)
(11381)
(9728)
(9154)
(8830)
(8375)
(8257)
(8099)
(7812)
(7781)
(7778)
(7770)
(7323)
(7184)
(7173)
(6359)
(6153)
(6103)
(5654)
(5597)
(5578)
(5539)
(5499)
(5087)
(5048)
学科
(40773)
经济(40737)
(23863)
管理(23639)
方法(22159)
数学(20054)
数学方法(19890)
(18409)
企业(18409)
(11405)
(10248)
(9592)
中国(9258)
(8148)
贸易(8148)
地方(7909)
(7900)
农业(7406)
业经(7073)
(6898)
(6371)
(6310)
财务(6297)
财务管理(6274)
企业财务(5885)
(5701)
银行(5673)
(5438)
金融(5436)
环境(5378)
机构
大学(140536)
学院(139066)
(56896)
经济(55639)
管理(51689)
研究(48314)
理学(44498)
理学院(43968)
管理学(43114)
管理学院(42854)
中国(35689)
科学(32131)
(30055)
(29474)
(26465)
(25354)
业大(24530)
研究所(24302)
农业(23523)
中心(22408)
(21594)
财经(20412)
北京(18961)
(18387)
(17884)
经济学(17827)
师范(17673)
(17240)
(16959)
经济学院(16358)
基金
项目(91512)
科学(69641)
基金(64631)
研究(63922)
(57482)
国家(57031)
科学基金(46857)
社会(38515)
(36475)
社会科(36380)
社会科学(36364)
基金项目(34688)
自然(31199)
(30834)
自然科(30415)
自然科学(30401)
自然科学基金(29863)
教育(29735)
资助(27348)
编号(26453)
成果(21783)
重点(21018)
(20477)
(19783)
(18377)
科研(18339)
课题(18216)
计划(18073)
创新(17259)
大学(16946)
期刊
(60026)
经济(60026)
研究(37812)
学报(26465)
(25919)
中国(24432)
科学(22628)
(20605)
大学(19101)
学学(18154)
农业(17103)
管理(15894)
教育(12480)
技术(11916)
(11164)
金融(11164)
财经(10146)
业经(9929)
经济研究(9599)
(9483)
问题(8696)
(8669)
(7798)
技术经济(7722)
统计(7331)
理论(7189)
(6878)
商业(6831)
林业(6644)
业大(6582)
共检索到199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福基  王冬米  卢世俊  许基全  高启良  
本文对木麻黄优树的遗传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表型选择优树是有效的。木麻黄主要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十分明显,其遗传力大小依次为胸径(0.689)>材积(0.565)>树高(0.550)。通过子代测定选出的优良家系,其有性后代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早期生长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24%,14.33%和24.16%。研究还表明:根据6~7a各家系生长状况初选优良家系,根据种子园无性系早期的胸径生长量,初步淘汰不良无性系,都是可行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功富  罗美娟  林金木  
对设在福建省东山试验点的41个短枝木麻黄种源的11个性状遗传分析表明,种源间在各个生长和形态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遗传力在039~088之间,表明各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冠幅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主干分叉习性与主干通直度间呈极显著相关.以用材林为培育目标,选择材积、胸径、树高为主要指标,同时考虑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等干形性状,从41个种源中筛选出7个优良种源,分别为18014(印度)、18154(菲律宾)、18157(马来西亚)、18153(巴布亚新几内亚)、18296(泰国)、18312(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玉  胡松  肖前辉  银勇平  
以海南省216株木麻黄解析木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胸高形数、实验形数与相对高nh处的正形数(n=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等11种形数。采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3种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形数的变异程度。根据相对高处直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3/10h直径预测模型,并对f_(3/10)、f′ _(3/10) 、f_(1.3)与f_∈的材积估算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析方法均显示3/10h处的形数变异性最小,即3/10h处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秀玉  王明怀  魏龙  徐斌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51个木麻黄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ISSR适用于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分析,22个ISSR引物在供试无性系中共扩增出19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4 1 0.389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73 20.556 0,相似系数为0.467 3 0.995 0,平均为0.743 0,表明供试无性系的遗传基础已相对比较狭窄。ISSR聚类分析表明:参试无性系并不能按来源地各自单独聚为1类,无性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来源相关不大;在相似系数为0.678时,可将所有供试...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许秀玉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包括4属86种13亚种,“木麻黄”是该科植物的统称。由于具有抗风、抗旱、耐盐碱、速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防风固沙、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区造林。我国引种木麻黄有近百年历史,现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由于少量无性系长期大面积种植,自2012年起,广东省木麻黄青枯病爆发并蔓延,严重摧毁了整个沿海防护林体系。木麻黄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过土壤传播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最难防治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  
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假单胞杆菌的抗病性测试受到植物材料、接种条件及病级测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无根苗与有根苗上病害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特征,并且与高度相关,但无根苗更为感病。在三种龄期的无根苗中,以木质化的褐梗最为感病,绿梗次之,嫩枝较为抗病。青枯菌在连续培养14天后接种致病力不减。病害的相对强度在直射光、散射光及灯光等三种光照条件下无明显区别。病害强度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便趋缓。研究认为在室内以中等浓度的青枯菌液接种木麻黄无根褐梗苗是快速测定其抗性的一个可靠方法,并就采用相对病害强度代替发病株率作为病级指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振  张勇  魏永成  孟景祥  仲崇禄  
[目的 ]利用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实生人工林群体及其自由落种长成的天然更新群体,开展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规律研究,比较天然更新群体(子代群体)与其母本群体以及30年生实生人工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人工促进木麻黄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木麻黄11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分型数据,通过亲本分析软件Cervus 3.0对天然更新群体植株的母本进行确定,分析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的距离和模式,并利用遗传多样性参数对这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 ](1)子代和母本群体共367个个体样本在11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3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6~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95,平均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量分别为0.75、0.77和0.72,所有位点均属于中或高度多态性位点。(2)在80%的置信区间下,利用11个标记位点的分型数据,可为148株子代确定它们的母本,占鉴定子代总数的72.20%;种子的有效散布距离为10~130 m,平均散布距离为71 m,属于短距离传播;天然更新群体的母本主要集中在样地的东北和东部,2个方向的母本对子代的贡献率为75.00%。(3)从3个群体中各选择84株个体的DNA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天然更新群体在各个遗传多样性参数上均低于母本群体和实生人工林群体,但其参数表明该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属于短距离传播,天然更新群体可以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为人工促进木麻黄实生林的天然更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炎香  吴英标  
经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小枝无性繁殖,在缺乏直射光照的室内或有遮阴条件下,以沙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94%,最高达100%。在太阳光直射条件下,以水培为好。沙培的适应性比水培广,其适宜的繁殖季节为4~10月,气温是25~30℃。处理小枝用的IBA浓度,以20~60ppm为佳。不同的木麻黄小枝生根率差异显著,普通木麻黄生根能力强,粗枝木麻黄次之,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则难生根。4年生以前的不同年龄母树上的小枝用沙培,其生根率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黄海清  高美玲  
本文报道了4个品系木麻黄木材组织显微解剖结果,分析了木材导管、导管间区木化细胞和射线等物理特征,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制。高抗品系C44木材导管数量少,单位面积(1mm2)仅有20.25个导管,且占木材面积少,仅为9.72%;导管间区木化细胞较明显,壁厚与腔径比值最大,为56.59;单位面积射线的束数、长度、宽度和射线面积/总面积等指标均为最低。说明该品系木麻黄木质部水分含量低、材质坚硬致密、木质部提供养分少,因而不利于星天牛幼虫的生存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楠  郑勇奇  丁红梅  柳新红  盛炜彤  江波  李海波  
【目的】对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RAP2.7,ABR1,At HSFA6B,Atb ZIP44,GRXC6和HSP18.2)在耐寒和不耐寒木麻黄种质中精细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木麻黄耐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耐寒(ZS7)和不耐寒(HN1)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在-2-11℃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基于Logistic方程对处理温度和对应的相对电导率进行拟合,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竞争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间竞争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本研究将树木间竞争影响范围分为两部分 :相邻树木存在树冠和根系接触部分称为内圈 ,树木间竞争影响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 ;内圈以外称为外圈 ,树木间竞争主要来自地下。同时依据竞争木树种划分竞争指数分量 ,由此构建竞争指数模型。以年材积生长量为因变量各竞争指数分量为自变量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中树木个体生长的竞争效应模型 ,模型拟合效果好 ,回归结果与林分实际相符 ,从而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理论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本文对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时间、方法、接种剂、接种量、菌株混合接种及施肥与接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最适接种时间为幼苗期;接种方法为切根接种法;海藻酸钙胶囊干、湿菌剂、草炭、蛭石菌剂与液体接种剂这五种接种剂之间的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接种量为高接种量较好;弗兰克氏菌与芽孢杆菌混合接种的效果较弗兰克氏菌单接种的效果好;施营养元素P、Mg、Ca、Co和在红壤中加石灰能促进木麻黄的生长与结瘤;接种弗兰克氏菌不仅明显地提高基质中全N与速效N的含量,而且也增加了有机质、速效K的含量。证明接种弗兰克氏菌能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白永会  朱美琴  
在福建省晋江市,采用样线法垂直晋江沿海大通道西侧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林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分析沿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因子、木麻黄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距公路100 m处是光照强度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距公路50 m处是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②栽植于路基附近的木麻黄的生长比未受路基建设干扰的木麻黄差,其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在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陈羽  李国标  陈珍  仲崇禄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