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1)
- 2023(2048)
- 2022(1676)
- 2021(1668)
- 2020(1454)
- 2019(3117)
- 2018(3061)
- 2017(5107)
- 2016(3321)
- 2015(3865)
- 2014(3695)
- 2013(3782)
- 2012(3600)
- 2011(3553)
- 2010(3523)
- 2009(3311)
- 2008(3258)
- 2007(3046)
- 2006(2736)
- 2005(2456)
- 学科
- 济(8439)
- 经济(8430)
- 管理(7558)
- 业(5943)
- 学(5891)
- 资源(4576)
- 农(4540)
- 企(3642)
- 企业(3642)
- 农业(3273)
- 和(3078)
- 森(3007)
- 森林(3007)
- 地方(2996)
- 林(2992)
- 中国(2814)
- 环境(2773)
- 生态(2713)
- 方法(2707)
- 人事(2416)
- 人事管理(2416)
- 业经(2276)
- 数学(2121)
- 发(2116)
- 数学方法(2058)
- 害(1845)
- 及其(1784)
- 生物(1717)
- 制(1707)
- 理论(1650)
- 机构
- 大学(50364)
- 学院(49395)
- 研究(23221)
- 农(19590)
- 科学(19532)
- 中国(16145)
- 管理(15240)
- 业大(15100)
- 农业(14953)
- 所(14483)
- 研究所(13692)
- 济(13508)
- 经济(13080)
- 京(12870)
- 理学(12641)
- 理学院(12390)
- 管理学(11988)
- 管理学院(11904)
- 省(11409)
- 中心(10276)
- 农业大学(10045)
- 院(9191)
- 江(9167)
- 室(9088)
- 林业(8950)
- 北京(8423)
- 实验(8399)
- 实验室(7997)
- 科学院(7857)
- 业(7607)
- 基金
- 项目(39683)
- 科学(27787)
- 家(26389)
- 国家(26162)
- 基金(25983)
- 研究(23511)
- 科学基金(19357)
- 省(16706)
- 自然(14801)
- 划(14288)
- 自然科(14226)
- 自然科学(14210)
- 自然科学基金(13956)
- 基金项目(13848)
- 社会(11895)
- 资助(11237)
- 社会科(11060)
- 社会科学(11054)
- 科技(10823)
- 教育(10184)
- 计划(10083)
- 重点(9773)
- 编号(9300)
- 发(9091)
- 农(8549)
- 科研(8319)
- 专项(8125)
- 成果(7640)
- 创(7504)
- 部(7369)
共检索到7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林什全 陈羽 王凤珍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木麻黄主要种植区人工林野外调查 ,收集了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下AM菌资源 15种 ,分别隶属 3个科共 5个属 ,其中有 4种分别为有关土样中的优势种。球囊霉属 9种 ,占已知种类的 6 0 % ,其余无梗囊霉层、巨囊霉层、盾巨囊霉属及硬囊霉属分别仅有 1 2种。木麻黄幼苗的温室接种效果表明 ,AM菌可显著改善木麻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菌种或菌株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V95 0 8,V90 0 4 ,V95 0 2、V95 0 7和V95 0 3菌株的接种效果较好 ,苗高比对照增加 4 3 4 8% 84 78% ,地径比对照增加 4 0 0 0 % 73 0 0 %。
关键词:
木麻黄 AM菌 人工林 苗木接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旭 李建鹃 王裕华 彭艳晖 王炎炎 郭玥 胡明玥 林文雄 吴则焰
[目的]探究连栽对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古菌群落变化的影响,为探明木麻黄连栽障碍机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不同连栽代数(第一代First continuous plantation,FCP;第二代Second continuous plantation,SCP;第三代Third continuous plantation,TCP)的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为材料,以未种植木麻黄的天然乔木林根际土壤作为对照(CK),通过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古菌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从3个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和对照土壤中总共得到1 146 390条有效序列,以100%序列相似度聚类得到998 515个ASV。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物种数和Chao1指数均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_e均以FCP最高,TCP次之,SCP最低。Beta多样性分析、PCoA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Anosim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共检测到5个门,优势菌门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且奇古菌门占比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FCP、SCP、TCP分别下降了17.42%、50.97%、51.51%。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奇古菌门与pH、全钾(TK)、全氮(TN)、全磷(TP)呈显著正相关,泉古菌门与速效磷(AP)和速效氮(AN)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木麻黄人工林经过多代连续栽植后,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推测古菌群落结构失衡是导致土壤微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为揭示木麻黄人工林连栽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林场1989年造的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热值和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现存生物量为152·60t·hm-2,净生产力为10·17t·hm-2a-1,凋落物的年归还量为14·17t·hm-2a-1。木麻黄各组分干质量热值为19·26~20·53kJ·g-1,平均为19·70kJ·g-1,灰分含量为1·20%~11·92%,平均5·23%。整个林分能量现存量为2986·92GJ·hm-2,各组分的分布为干(43·30%)>根(24·10%)>枝(13·60%)>皮(10%)>小枝(6·60%)>枯枝(1·60%)>果(0·80%)。能量的归还量...
关键词:
能量 木麻黄 人工林 退化沙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物 热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白嘉雨 陈羽 王凤珍 K-Pinyopusarerk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
关键词:
木麻黄 菌根菌 共生遗传 种源 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彭耀强 刘玉粦 陈华成 罗成就
对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进行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施肥能显著地提高木麻黄幼林的生长 ,施肥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比不施肥的增加 0 .8%~ 57.1%和 10 .1%~ 55.3% ;年均材积平均每公顷增长 0 .880 14~ 2 .8170 4 m3 。最佳施肥处理 (配方 )是 N10 0 P2 50 K3 7.5。在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三要素施肥中 ,第 1、2年以 P肥为主要影响因素 ,第 3、4年以 N肥为主要影响因素。施肥的时效性在第 2年为最大肥效时间 ,随着林龄的增加肥效下降。不同施肥处理的叶片 N含量也有明显的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木麻黄人工林中蛹虫草的发现及开发利用潜力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属子囊菌亚门虫草菌科虫草属,与冬虫夏草同属,也是重要的药用真菌。在我国贵州、安徽、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均有分布,一般出现在阔叶林和混交林林地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彭耀强 刘玉粼 陈华成 罗成就
在广东省西部的阳西县、东部惠来县和中部台山市的滨海沙丘进行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海藻酸钙菌剂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接菌树木的高生长比对照增加6.6%~53.1%,胸径增加16.8%~45.9%;叶片的N含量增加18.1%~40.2%;土壤营养元素除了K比造林前降低外,其余均增加64.3%~249.9%,其中速效N增加最多;根际土壤弗兰克氏菌数量增加277.4%。接菌效果可以持续到造林后第4年,但在第2年时效果最好,增加的幅度最大。不同的弗兰克氏菌在不同地点的接种效果存在差异。
关键词:
木麻黄 弗兰克氏菌 接种 大田造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炎香 吴英标
用Frankia纯培养接种木麻黄苗木试验,获得了明显效果,苗高、地径、根瘤数、根瘤鲜重及生物量均比对照高。在4个供试菌株中,接种Br的效果最好,苗高、地径分别为对照的3.5倍和2.7倍,其次是P1。接种效果随着苗龄增加越来越明显。苗木的高度、地径、生物量与根瘤数量、根瘤重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关键词: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接种,根瘤,苗木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本文对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时间、方法、接种剂、接种量、菌株混合接种及施肥与接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最适接种时间为幼苗期;接种方法为切根接种法;海藻酸钙胶囊干、湿菌剂、草炭、蛭石菌剂与液体接种剂这五种接种剂之间的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接种量为高接种量较好;弗兰克氏菌与芽孢杆菌混合接种的效果较弗兰克氏菌单接种的效果好;施营养元素P、Mg、Ca、Co和在红壤中加石灰能促进木麻黄的生长与结瘤;接种弗兰克氏菌不仅明显地提高基质中全N与速效N的含量,而且也增加了有机质、速效K的含量。证明接种弗兰克氏菌能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接种技术,接种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陈羽 李国标 陈珍 仲崇禄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 菌根菌 菌根依赖性 接种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试验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接种效果较山地木麻黄明显。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苗木,其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Ca、Co、P和Mg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接种效果,其中P是木麻黄生长和固N的限制因子。接种苗木的含N量均高于对照的苗木。
关键词:
木麻黄,弗兰克氏菌,苗期接种,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一峰 李炎香 谭天泳
在广东、海南和福建三省选试验点,对木麻黄3个树种,48个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生长量普遍优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普通木麻黄C-1、C-3、14233和细枝木麻黄13513等种源在3个试点均生长良好,但14233和C-3的抗风性较差。林木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差,而细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木麻黄,种源,生长,抗风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根瘤菌接种对黑木相思、灰木相思、银荆和黑荆苗木的生长、结瘤及固氮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相思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35.38%~160.26%、17.85%~238.79%和2.4%~102.61%。接菌的不同相思树种/种源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各自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2.64%~109.82%、1.82%~281.48%和64.7%~211.15%。接菌苗木的氮含量和总氮量比对照高出8.58%~77.55%和11.64%~262.50%。根瘤固定的氮绝大部分运输到植株其它部位,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氮素多于根部。固氮量与苗木生长量相关...
关键词:
相思,根瘤菌接种,结瘤,固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彭耀强 刘玉粼 陈华成 罗成就
用弗兰克氏菌 ( Frankia) 90 2 2菌株和 2 87菌株的 3种菌剂类型、2种保藏方法对木麻黄苗木接种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90 2 2菌株的 3种菌剂类型以室温保藏 6~ 9个月的蛭石菌剂的接种效果最好 ,2 87菌株则以 4℃保藏 6~ 9个月的干海藻酸钙菌剂的接种效果最好 ,其苗高生长、生物量、结瘤量和侵染率最高。室温保藏的 90 2 2菌株和 2 87菌株的干海藻酸钙菌剂接种效果最差。应用MPN方法测定了经过 2 4个月室温保藏的 90 2 2菌株蛭石菌剂的活菌数量为 4.8× 10 3个 .g-1。
关键词:
弗兰克氏菌剂 保藏 接种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