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5)
2023(5642)
2022(4674)
2021(4262)
2020(3807)
2019(8518)
2018(8308)
2017(15648)
2016(8513)
2015(9415)
2014(9373)
2013(9196)
2012(8628)
2011(7828)
2010(7775)
2009(7008)
2008(6888)
2007(6160)
2006(5373)
2005(5116)
作者
(26315)
(22049)
(21912)
(21148)
(13850)
(10564)
(9985)
(8514)
(8300)
(7708)
(7703)
(7425)
(7161)
(7126)
(7103)
(6845)
(6619)
(6583)
(6441)
(6367)
(5865)
(5563)
(5563)
(5084)
(5027)
(4923)
(4810)
(4615)
(4522)
(4458)
学科
(36393)
经济(36338)
(26428)
管理(25877)
(21999)
企业(21999)
方法(17072)
数学(15412)
数学方法(15261)
技术(12267)
(9978)
中国(9553)
(9362)
(9165)
(8916)
业经(7000)
技术管理(6921)
(6689)
产业(6128)
地方(6084)
农业(5932)
体制(5835)
结构(5729)
(5682)
金融(5682)
(5680)
银行(5658)
(5594)
(5585)
贸易(5582)
机构
大学(126362)
学院(124060)
(52136)
经济(51119)
研究(45826)
管理(45361)
理学(39313)
理学院(38805)
管理学(37956)
管理学院(37706)
中国(33795)
科学(29743)
(27147)
(24117)
(23950)
(22784)
研究所(22147)
中心(20921)
业大(20300)
财经(19113)
(18786)
农业(17947)
(17446)
(17182)
经济学(17123)
北京(17045)
(16448)
师范(16227)
经济学院(15556)
(14392)
基金
项目(88074)
科学(69687)
基金(65307)
研究(60134)
(59261)
国家(58884)
科学基金(49522)
社会(39288)
社会科(37440)
社会科学(37434)
基金项目(34705)
(33505)
自然(32751)
自然科(32009)
自然科学(32004)
自然科学基金(31459)
(29091)
教育(27524)
资助(26603)
编号(22192)
重点(21088)
(20079)
(18827)
(18804)
创新(17888)
成果(17550)
科研(17376)
国家社会(17313)
计划(17228)
教育部(16742)
期刊
(54550)
经济(54550)
研究(36042)
中国(24901)
学报(23873)
科学(21884)
(19419)
(18159)
大学(17912)
学学(17069)
管理(16870)
农业(13182)
技术(12581)
教育(10737)
财经(10059)
(9705)
金融(9705)
经济研究(9203)
(8702)
技术经济(7813)
业经(7712)
科技(7684)
(7609)
问题(7448)
统计(6694)
(6494)
林业(6132)
业大(6025)
(5985)
资源(5977)
共检索到183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冠云  江泽慧  刘杏娥  任海青  余雁  
利用CT技术无损检测实木地板、杨木重组木地板以及毛竹重组竹地板的内部结构,并分析了三者的密度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变异重组木地板>重组竹地板>实木地板;杨木重组木地板从表面到背面的剖面密度分布(VDP)呈现小幅下降后大幅上升的趋势,而实木地板与毛竹重组竹地板VDP无明显变化规律。CT技术能用于地板结构与密度的检测与分析,并将在木质地板质量无损检测以及重组材地板工艺优化研究中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世玉  杜光月  曹正彬  刘晓平  周玉成  
【目的】基于传热反问题研究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对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进行反演计算,为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方法】基于CFD软件构建检测腔体数值模型,模拟获取结构单一样本在不同初始温度(50~130℃范围内每间隔5℃设定一个模拟工况)下散热形成的温度场分布数据,并将初始温度为50、60、70、80、90、100、110、120和130℃的温度场分布数据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集,初始温度为55、65、75、85、95、105、115和125℃的温度场分布数据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测试集。【结果】经反复训练比较,获取较优的神经网络模型,其测试集的平均相对误差(MRE)=0.68%,最大相对误差(MAE)=19.51%,均方误差(MSE)=1.18%,拟合度(R~2)=0.98。基于该神经网络模型,选取白桦、水曲柳、西南桦、柞木4种典型实木地采暖地板样本进行蓄热性能反演计算,结果显示4种实木地采暖地板的蓄热性能表现为柞木>西南桦>水曲柳>白桦。【结论】经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预测不同地采暖地板的蓄热性能,基于BP神经网络反演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的方法可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雄武  张平松  于仲  
为尝试应用直流电法CT技术检测林木内部孔洞的结构特征,以含有明显孔洞的梧桐树为试验对象。针对该孔洞实际分布特征,分别布置1号无孔洞和2~5号有孔洞截面,测试时在每个截面表层布置48个铜电极,利用并行电法仪器采集全场电位,获得34592电场射线数,将射线数据绑定发射接收电极坐标,进行电阻率反演,进一步获得测试断面电阻率分布图。结果表明:孔洞区域电阻率值比正常树干电阻率值大2倍,反演图像清晰,孔洞大小、形态响应特征显著。因此,直流电CT技术可以作为检测林木内部孔洞结构特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杜春贵  张齐生  刘志坤  陈思果  
为了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积成材的平面密度分布规律,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CT)对其平面密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CT能非常直观、清楚揭示杉木积成材的平面密度分布规律;杉木积成材表层和底层平面的密度较高,而芯层平面的密度较低;木束条各接头处的密度存在变异;木束条尺寸的大小、接头的接合情况,以及铺装的均匀程度等都对杉木积成材平面密度的分布有较大影响;杉木积成材与定向刨花板、普通刨花板相比,其表层平面的条状特征非常明显。图5参1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洋  周梅  赵鹏武  葛鹏  张波  王梓璇  赵威  
【目的】分析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为研究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及造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7-8月,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的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幼龄林和中龄林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以及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人工更新造林方式下,幼龄林和中龄林落叶松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6.84105.42,30.26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鲜李虹  刘勇  常笑超  王凯  宋协海  王洋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毛白杨人工林在造林4年后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探究不同密度配置是否对毛白杨根系分布存在影响,为毛白杨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的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在水平方向30、60、90、120、150 cm处,垂直方向20、40、60、80 cm处依次取样,每株共取得20个根系样品,共选取18株标准木,获得360个样品。对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造林初期密度对树木的树高存在显著影响,胸径影响不显著。2)不同造林密度会对毛白杨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产生显著影响。株行距为2 m×3 m的细根生物量、细根根重密度均显著高于3 m×4 m密度配置;而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则以3 m×4 m密度配置下更优。3)水平方向上,2 m×3 m密度条件下,距树干水平距离0~30 cm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距离,且0~30 cm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3 m×4 m。2 m×3 m密度下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加,以120~150 cm处最大,而3 m×4 m密度下比根长各水平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4)垂直方向上,两种密度下生物量、根重密度均呈现随着垂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以0~20 cm深度处最大。5)3 m×4 m密度下根长密度表层显著高于其余深度土层,而2 m×3 m密度下60~80 cm根长密度分配比例(27.30%)接近0~20 cm处(27.25%),表层及深层均有较大细根分配比例。2 m×3 m较高密度40~80 cm根长密度占整株的53.64%,高于3 m×4 m较低密度40~80 cm的45.62%。【结论】不同密度配置显著影响毛白杨细根的空间分布,2 m×3 m较高密度配置会导致毛白杨根长密度分配比例下沉,即密度带来的竞争关系导致植物细根的向下伸长,吸收更深层次的土壤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泽斌  夏振远  雷丽萍  黄鹤平  张永福  莫丽玲  靳松  
采用研磨组织稀释分离法分离烟草植株中的内生细菌,对云南省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期的烟草内生细菌的菌群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株的根、茎、叶中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烟草内生细菌的分布存在品种差异、生长期差异、组织部位差异。有的内生细菌为常住菌群,有的为暂居菌群。在整个生育期中,以成熟期的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内生细菌的数量在云烟85、KRK26、K326、红花大金元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依次为:根>叶>茎,叶>根>茎,叶>根>茎,根>叶>茎。4个品种烟草生长期总带菌量平均值波动幅度为2.6~4.96 log cfu/g.fw。种植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烟草品种,内生细菌数量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明伟  刘时春  李阳  宋旭光  闫若勤  
该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特低渗储层砂岩中原油的采出程度以及分析岩心孔隙中油的动态分布特征。通过核磁共振T_2测试技术得到岩心中原油的采出程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渗吸过程前后油在岩心中的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核磁共振T_2测试技术,得到特低渗岩心渗吸采收率为54.9%,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知饱和油岩心孔隙中的油经过渗吸后明显减少。该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核磁共振分析与成像技术在检测岩心孔隙中油的动态分布特征,激发学生对科研探索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丽玲  潘萍  欧阳勋志  宁金魁  臧颢  刘苑秋  杨阳  桂亚可  
【目的】通过对赣南马尾松天然林碳密度的分析,为其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开展碳汇林业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标准地调查与碳含量的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层次及不同组分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1)林分总碳密度为129.00 t/hm2,表现为成熟林(185.41 t/hm2)>近熟林(140.54 t/hm2)>中龄林(114.21 t/hm2)>幼龄林(75.83 t/hm2);各层碳密度为土壤层(80.02 t/hm2)>乔木层(43.81 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龙  姚云峰  秦富仓  张美丽  高玉寒  
【目的】分析内蒙古黄花甸子流域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为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内山杏×油松混交林、山杏林、小叶杨林、柠条林4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样区,探讨了0~100cm土层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结果】4种林分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0.85~1.07kg/m2;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出混交林明显高于纯林,乔木林明显高于灌木林的特征,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由大到小表现为山杏×油松混交林>山杏林>小叶杨林>柠条林。土壤有机碳富集在0~20cm土层中,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在研究区的造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叶彬  许映军  顾卫  卜丹阳  袁帅  黄树青  史培军  
密度是海冰资源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变动范围。本文以渤海沿岸连续两个年份的平整冰和堆积冰为研究对象,将海冰密度分为实密度和表观密度两种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实验和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渤海湾和辽东湾沿岸的海冰在密度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平整冰密度介于0.633-0.918g/cm3之间,堆积冰的密度变化范围为0.615-0.906g/cm3。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海冰密度大小存在差异,但是平整冰的实密度和表观密度均高于堆积冰。利用两种密度值计算得出的海冰空气孔隙率对于了解海冰性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指导渤海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斌  胡砚秋  徐明锋  苏志尧  陈卫  吕远辉  
在广东东源县康禾自然保护区林分起源相同的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在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3个群落分别设置1 hm2的样地,研究异质多样性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立木结构及碳密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群落丰富度或个体数的增大,二次平均胸径和平均胸径指标都逐渐减小,而样方立木的总胸径和胸高断面积则逐步增加.生态优势度较低但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群落1和群落2内,植物种类或个体数的增加使群落蓄积量得以增加,群落3则不然.生态优势度高、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的群落,林分蓄积和碳密度更高.这项研究结果提示,立木结构指标与林分碳储量没有直接相关关系,而立木多样性高的群落碳储量不一定高;大径级和具有生态优势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光月  周世玉  刘大伟  周玉成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密闭绝热腔体的实木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检测方法,并开发采暖地板蓄热性能检测装置,为我国地采暖地板行业产品标准化提供借鉴。【方法】将密闭绝热腔体空间均匀分成L×M×N个小的空间区域,每个小空间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将加热到一定温度T_e的实木板材试件置于初始温度为T_0(T_e>T_0)的密闭绝热腔体中作为热源向外释放热量。当达到平衡状态后,通过传感器检测每个小空间的温度,根据前后变化的温度差、每个小空间的体积及空气比热容计算试件释放热量前后每个小空间内空气所吸收的热量。对每个小空间内空气吸收的热量进行累加,得出试件释放出的总热量,根据热量与质量比值,计算实木板材在该工况条件下的蓄热性能。【结果】在密闭绝热腔体初始温度20℃、试件温度70℃的工况条件下,对水曲柳、红松和白栎树种地采暖地板分别经过10次测试,得出3种实木地采暖地板的蓄热性能分别为105.70、106.27和101.99 J·℃~(-1)。【结论】基于对实木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的检测方法及开发的检测装置,通过对3个树种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的多次检测,检测数据方差均小于1.00,表明检测数据较为稳定,能够准确检测出某类树种采暖地板的蓄热性能参数并评价该类地板的蓄热性能。本研究提出的地采暖地板蓄热性能检测方法及开发的检测装置,可为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建立提供分析方法与仪器,对我国地采暖地板行业产品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逢瑚  朱晓冬  孙建平  
以中密度纤维板为试件,通过纵向共振和弯曲振动试验讨论小波分析方法用于无损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得到的中密度纤维板试件动弹性模量与常规弯曲静弹性模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性非常显著,可以用小波分析方法测得的动弹性模量来表征常规弯曲静弹性模量;可以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判断出试件是否有缺陷,小波分析在试件缺陷无损检测方面具有优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