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2)
- 2023(9288)
- 2022(8349)
- 2021(7935)
- 2020(6685)
- 2019(15575)
- 2018(15722)
- 2017(30081)
- 2016(16764)
- 2015(18958)
- 2014(19111)
- 2013(18716)
- 2012(17062)
- 2011(15263)
- 2010(15029)
- 2009(13555)
- 2008(12945)
- 2007(11097)
- 2006(9572)
- 2005(8045)
- 学科
- 济(61299)
- 经济(61228)
- 管理(47068)
- 业(43788)
- 企(37046)
- 企业(37046)
- 方法(30348)
- 数学(26122)
- 数学方法(25823)
- 农(16280)
- 中国(15864)
- 学(15296)
- 财(14983)
- 业经(13891)
- 地方(12779)
- 理论(11855)
- 和(10979)
- 农业(10771)
- 贸(10432)
- 贸易(10428)
- 技术(10403)
- 制(10133)
- 环境(10113)
- 易(10107)
- 教育(9984)
- 务(9912)
- 财务(9849)
- 财务管理(9833)
- 企业财务(9298)
- 划(9020)
- 机构
- 大学(231782)
- 学院(230374)
- 管理(94157)
- 济(84063)
- 理学(82272)
- 经济(81996)
- 理学院(81366)
- 管理学(79911)
- 管理学院(79518)
- 研究(75033)
- 中国(53892)
- 京(50021)
- 科学(49871)
- 农(38883)
- 所(37829)
- 业大(37816)
- 财(37484)
- 研究所(34915)
- 中心(33917)
- 江(32257)
- 北京(31397)
- 范(30803)
- 农业(30798)
- 财经(30664)
- 师范(30499)
- 经(27856)
- 院(27629)
- 州(26740)
- 技术(26324)
- 师范大学(24624)
- 基金
- 项目(165427)
- 科学(128771)
- 研究(120471)
- 基金(118130)
- 家(103397)
- 国家(102522)
- 科学基金(87631)
- 社会(72491)
- 社会科(68527)
- 社会科学(68509)
- 省(65849)
- 基金项目(63664)
- 自然(58706)
- 自然科(57303)
- 自然科学(57289)
- 自然科学基金(56238)
- 教育(55499)
- 划(55439)
- 编号(50260)
- 资助(48572)
- 成果(40503)
- 重点(36570)
- 部(35566)
- 课题(34626)
- 发(34584)
- 创(34403)
- 创新(31949)
- 科研(31775)
- 项目编号(31154)
- 大学(30565)
共检索到322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Dalvi V.A. 罗高玲 罗瑞鸿 李杨瑞 Saxena K.B.
在中国南部地区南宁市(位于北纬22°49′、东经107°45′)大田生产条件下对2个木豆胞质雄性不育系ICPA2039和ICPA2043花期柱头活力进行研究,发现柱头活力始于开花前2d并维持至开花后4d,活力峰值出现在开花当日;人工授粉成荚率ICPA2039和ICPA2043分别为84.0%和82.0%;柱头活力期可通过花冠/花萼长度比来判定,ICPA2039和ICPA2043分别为2.75±0.075和2.60±0.283。柱头活力周期越长,获得虫媒授粉的异交机会越多,因此柱头活力周期是杂交育种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长的活力周期也是种子生产获得高产的保证。
关键词:
木豆 胞质雄性不育系 柱头活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杨忠慧 刘琨 赵红 杨木军
【目的】不育系柱头活力是杂交制种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对提高制种产量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明确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变化规律,为杂交小麦制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为研究材料,第1朵小花开颖进行套袋并连续21 d饱和授粉,通过调查研究杂交结实率探讨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差异。【结果】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存在显著差异,柱头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K456S > K64S > K78S > K43S,K64S和K456S柱头活力第5 d达到峰值,而K78S和K43S第3 d达到峰值。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都可达15 d,但高柱头活力(结实率>80%)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K78S(9 d)>K64S(7 d)>K456S(5 d)>K43S(3 d)。大田环境下K64S柱头活力显著高于温室,最高杂交结实率提高17.58%,平均杂交结实率提高13.83%;2种环境下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差异,同为17 d,但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大田环境下长2 d,为9 d。【结论】4个不育系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达到最高杂交结实率的时间不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不育系其柱头活力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提高不育系最高杂交结实率(柱头活力)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更有利于温光敏两系杂交种制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对玉米Mo_(17)核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系及正常可育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的物质代谢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小孢子发生及败育的所有过程中,雄性不育细胞质系花药组织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可育细胞质系。讨论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物质亏损”现象及其原因。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物质亏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罗龙 杨芬 罗天刚 刘娜 卢光辉
良好的异交性能对于不育系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5个新育成的香型软米胞质雄性不育系文香24A、文香28A、壮香2051A、豪香310A、水香285A等为试验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香24A的单株和单穗开花历期最短,文香28A的单株开花历期和壮香2051A的单穗开花历期最长;除水香285A外,不育系壮香2051A、豪香310A、文香28A、文香24A的张颖持续时间比对照长;参试不育系都有较高的包穗率,但5个新育成不育系的包穗率比对照低;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文香28A、水香285A、壮香2051A、豪香310A、文香24A、珍汕97A,单外露率高于双外露率;文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贞 常绍东 邹集文 刘玉平
基因型为N(MsMs)、S(MsMs)的材料可直接做恢复系;基因型为N(msms)的优良自交系材料可采用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种为母本,与原材料为转回亲本,经回交3~5代,再自交2代,连续2代全恢复的株系为新恢复系;N(Msms)、S(Msms)2种基因型后代CMS基因型和植株特征特性都会出现分离,选全恢复的株系经自交纯化后为新的恢复系。并成功利用此技术转育6份恢复系。
关键词: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转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荷亭 侯丽娟 仪治本 侯旭东 袁爱萍
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 10 0 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 ,从而建立了A1至A7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 ,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 ,找到了A1,A2 ,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原因。研究了A3胞质不育杂交种F2 分离比率 ,分析了A3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
关键词:
高粱 胞质不育 创新体系 遗传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井勇 闫昊 彭宝 张春宝 李慧 王鹏年 丁孝羊 林春晶 孙寰 赵丽梅 张伟
【目的】研究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雌性育性差异,明确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否存在雌性育性降低的现象,探讨不育系雌性育性与异交率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在200余份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依据异交结实率高低,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育系及保持系6对;然后通过网室内投放蜜蜂传粉对不育系进行异交率鉴定,确定不育系的异交率高低水平;再对6份不育系利用同一父本恢复系进行不去雄人工杂交试验,明确不同异交结实率不育系在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利用同一恢复系作共同父本,通过去雄、不去雄人工平行杂交方法,研究不育系及对应保持系间杂交成活率差异,对6份不育系及6份对应保持系雌性育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不育系异交率与雌性育性的相关性。【结果】网室异交率鉴定表明,供试6份不育系异交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达49.46%,最低仅15.94%。6份不育系在人工授粉杂交成活率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高异交率不育系(JLCMS101A和JLCMS82A)杂交成活率显著高于中、低异交率不育系,中异交率不育系(JLCMS9A和JLCMS47A)杂交成活率显著高于低异交率不育系(JLCMS89A和JLCMS31A)。人工去雄平行杂交成活率,高、中异交率不育系显著高于低异交率不育系;高、中、低异交率保持系间杂交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杂交成活率在高、中异交率不育系与对应保持系间无显著差异,而低异交率不育系的杂交成活率显著低于其对应保持系的杂交成活率。人工不去雄平行杂交成活率,高异交率不育系杂交成活率显著高于中、低异交率不育系杂交成活率;高、中、低异交率保持系间杂交成活率无显著差异;高、中异交率不育系的杂交成活率与对应保持系的杂交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而低异交率不育系的杂交成活率则显著低于其对应保持系的杂交成活率。【结论】在大豆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高异交率不育系雌性育性正常,低异交率不育系中存在因雌性育性差而影响正常结实的情况,雌性育性差是造成其异交结实性低的原因之一,不同异交率不育系对应保持系雌性育性均正常;不育系网室异交率与不育系去雄杂交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育系网室异交率与不育系不去雄杂交成活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去雄和不去雄平行杂交结果均可用于鉴定不育系的雌性育性。
关键词:
大豆 不育系 异交率 雌性育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曾健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Ⅱ-32A、冈46A和宜香1A为材料,试验设剪除穗子部分颖花、整穗颖花保持不变和剪除穗子颖花的上半部分3个处理,观察它们的柱头活力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剪除部分颖花试验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较长,剪除颖花上半部分试验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最短,整穗颖花保持不变试验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最长。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柱头活力 剪除颖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小芳 周步进 杨健 陈鹏 周琼 周瑞阳
以7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为材料,研究在12℃/6℃(昼/夜)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红麻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和S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在胁迫9~15d后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和干物质重2种方法评定红麻材料间耐寒性强弱,发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是反映红麻耐冷性差异的基本指标,上述2种方法比较红麻耐寒性强弱,其相关性达0.837**。供试的材料组合中耐寒性较强的材料分别是917A/B、722A/B和K03A/B。本...
关键词:
红麻 低温胁迫 不育系 保持系 耐冷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明华 邹学校 周群初 刘志敏 文锦芬
为探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 ,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 ,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 ,不育系大花蕾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 ,而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 ;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 ,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 ;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 ,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 ,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 ;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 ,且呈持续增强趋势 ,保持系逐渐减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平 田保明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红 邵萍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贾银锁 张文英
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群的S,M,R与21A及C群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CF5-11111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不育性稳定。根据21A,S,M,Rb,Es胞质不育系具有较稳定的不育性和5种胞质抗病性的有关研究,研究认为21A,S,M,Rb,E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多细胞质 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建华 田自华 贺学勤 张惠忠 邵金旺
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殖生长阶段的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这反映线粒体内外末端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赤霉素含量表现为胞质雄性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
关键词:
甜菜 胞质雄性不育 生理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国红 张恩慧 王鑫 许忠民 程永安
【目的】探究整枝方式对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性(CMS)植株结实性、种子形态特征、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等主要指标的影响,为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原种繁殖时种子品质和数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Y03CMS-815638为试材,待主花枝生长出1级分枝后设4种整枝处理,处理1:选留1级分枝(D1);处理2:选留主花序和1级分枝(D2);处理3:选留1级分枝和2级分枝(D3);处理4:不整枝,自然状态生长(CK)。种子成熟后比较不同整枝方式对甘蓝Y03CMS-815638植株结实习性、种子形态特征、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整枝处理后,单株有效结荚率和单株有效分枝率等结实习性指标,...
关键词:
甘蓝 整枝 胞质雄性不育系 原种繁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爱斌 柳青山 董良利 李团银 侯旭东 梁笃 段冰
首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进行小斑病菌接种鉴定,同时对其花药、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恢保关系鉴定,F2育性分离观察及F1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的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作用。细胞学显微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同时对JnA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JnA 分组 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