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1)
2023(11683)
2022(9751)
2021(8790)
2020(7022)
2019(15673)
2018(15067)
2017(28383)
2016(15598)
2015(16627)
2014(16440)
2013(16131)
2012(15278)
2011(14031)
2010(13947)
2009(12617)
2008(12406)
2007(10931)
2006(9653)
2005(8926)
作者
(49094)
(41208)
(40895)
(38507)
(26120)
(20188)
(18140)
(16104)
(15594)
(14649)
(14289)
(13619)
(13503)
(13075)
(12982)
(12660)
(12505)
(12219)
(11906)
(11826)
(10702)
(10154)
(10048)
(9383)
(9370)
(9212)
(9183)
(9075)
(8458)
(8241)
学科
(66673)
经济(66606)
(41375)
管理(39920)
(30554)
企业(30554)
方法(23456)
中国(21350)
数学(20509)
数学方法(20346)
(19973)
地方(19780)
业经(15751)
(15124)
(14783)
农业(14092)
(13338)
贸易(13328)
(12887)
(12298)
银行(12251)
(12181)
金融(12181)
(12132)
(11860)
技术(11328)
环境(11266)
地方经济(11070)
(11021)
(8810)
机构
学院(222716)
大学(220271)
(90569)
经济(88750)
研究(85725)
管理(79030)
理学(68120)
理学院(67207)
管理学(65932)
管理学院(65542)
中国(62786)
科学(56450)
(52509)
(47592)
(46167)
研究所(42468)
农业(41706)
业大(40476)
(40139)
中心(37776)
(33899)
财经(31815)
(30580)
北京(29920)
(29486)
(29218)
(29062)
师范(29024)
经济学(27747)
科学院(27690)
基金
项目(154564)
科学(120460)
基金(111681)
研究(104235)
(102253)
国家(101364)
科学基金(84335)
社会(67167)
社会科(63783)
社会科学(63766)
(62001)
基金项目(59360)
自然(56585)
自然科(55330)
自然科学(55307)
自然科学基金(54326)
(52833)
教育(46357)
资助(44586)
(39042)
编号(38910)
重点(35885)
(32787)
(32707)
计划(31615)
创新(30788)
成果(30312)
科研(30251)
发展(29811)
(29344)
期刊
(101508)
经济(101508)
研究(63712)
(48935)
中国(48039)
学报(47174)
科学(39928)
大学(33810)
农业(33545)
学学(32578)
(29083)
管理(28681)
(22888)
金融(22888)
教育(21616)
业经(18472)
(17921)
经济研究(17254)
技术(16400)
财经(15597)
问题(13543)
业大(13458)
(13410)
(12596)
科技(12229)
农业大学(11444)
商业(11025)
(10555)
资源(10442)
技术经济(10118)
共检索到335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红娟  黄洁  刘子凡  阮云泽  杨金明  
为探讨木薯轮作年限对香蕉枯萎病高发蕉园土壤抑病性的影响,试验选择连作12年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达90.4%的蕉园,设轮作木薯年限1、2和3年共3个处理,同时在下茬种植香蕉,测定蕉园土壤抑病性的生物指标、非生物指标及下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结果表明:轮作木薯后土壤总真菌数量、病原菌数量和p H值均显著降低,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A/F值、B/F值和速效磷含量均增大,且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随着轮作木薯年限的增加,下茬种植香蕉的放线菌的数量逐年增加,枯萎病的发病率由90.4%降低到40.2%;轮作木薯可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但轮作年限需超过3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刚  谭志琼  胡振阳  张荣意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彭军  谢艺贤  
【目的】探讨2种菊科植物全株水提液和2株拮抗菌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测定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f Lam.)根茎叶水提液及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TY)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F)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婵娟  付岗  潘连富  晏卫红  庞国萍  
采用稀释分离法研究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及木霉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在含有基质的情况下,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木霉菌在灭菌土中的存活量明显高于自然土。蕉园施入木霉制剂后,香蕉根围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显著提高,枯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处理区最高防效达63.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贞陆  何忠  郑露露  
为寻找与致病性有关的生化因子,在含有酶基质的培养基上测定12株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 Vauterin,Kerters&Swings,简称X am)5种胞外酶的活性,并结合菌株接种后的病斑平均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胞外淀粉酶与病斑面积呈正相关,其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0.0426x+4.9522,r值为0.9789,菌株的胞外酯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相关性不明显,没有检测到菌株胞外蛋白酶和胞外果胶酶的活性。菌株胞外淀粉酶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美艳  罗兴录  刘珊廷  樊铸硼  黄堂伟  杨燕妮  
为鉴定‘GR891’和‘新选048’2个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抗细菌性枯萎病等级,分析木薯叶片侵染病原菌后PAL(苯丙氨酸解氨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PPO(多酚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5种酶活性,并研究细菌性枯萎病与酶活性关系。利用喷雾法接种木薯叶片评价抗细菌性枯萎病等级,分光光度法测定POD、SOD、CAT和PAL酶活性,采用碘滴定法测定PPO酶活性。结果表明:感病的‘新选048’木薯叶片的病斑长度为(0.3±0.1)cm,病情指数为29.4,而‘GR891’的病斑长度为(0.6±0.2)cm,病情指数为43.7;侵染12d后的2个木薯品种叶片的CAT、PPO、POD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新选048’接种病原菌后CAT、PPO、POD分别上升了72.31%、9.55%、94.78%,‘GR891’接种病原菌后CAT、PPO、POD分别上升了34.2%、20.05%、91.63%,均与抗性呈正相关;‘新选048’的POD和CAT活性水平显著高于‘GR891’酶活性水平,2个木薯品种PAL活性表现各异,‘新选048’PAL活性与抗性呈正相关,而‘GR891’与抗性呈负相关;SOD活性与抗病性不相关。综合各个酶活性变化和木薯的病情指数来看,‘新选048’比‘GR891’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性更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银丽  韦福翠  张德刚  杨伟  胡先奇  
【目的】间作套种对病害控制的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明间作桃树对石榴枯萎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ITS5-1737F和ITS2-2043R为引物,对云南蒙自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D)、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以及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P)样品的真菌ITS区进行扩增,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系统分析三种土壤样品的根际微生物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MZD,MZ,MZP在门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2865、34698、28714,在属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0901,30514,27002,多年生石榴树根际土壤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修复枯萎病石榴树。MZD、MZ、MZP得到的OTU数分别为1174、1076、1007,韦恩图分析表明,MZD特有OTUs数为152个,MZ特有OTUs数为47个,MZP特有OTUs数为94个。PCA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组成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较大,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通过间作桃树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变。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共鉴定到481属真菌,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土壤与健康石榴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Un--s-Hypocreales sp.,Un--s-Cordycipitaceae sp.,Un--s-Microascales sp.,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Stagonosporopsis等21个;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被孢霉属(Mortierella),壳针孢属(Septoria),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等47个。【结论】多年生石榴树根际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枯萎病石榴树,多年生石榴树单一种植的土壤根际真菌趋向于增多。通过间作桃树可以改变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促进石榴健康生长,对保护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菊  赵奎华  刘长远  苗则彦  梁春浩  林凤  
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4个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经初步鉴定,Y1、Y2、X1、X11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室内防治试验测定表明,它们对甜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最好的Y1防治效果可达75.3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番华彩  魏薇  曾莉  徐胜涛  李舒  郭志祥  郑泗军  
【目的】研究云南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探索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其后续生态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在云南香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分别采集发病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香蕉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香蕉枯萎病植株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4个菌门是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菌群。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5个门菌群差异显著。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健康植株较发病植株高,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发病植株较健康植株高。属水平上,健康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发病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朱氏杆菌(Chujai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5个菌属在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差异显著,其中,芽胞杆菌属、朱氏杆菌属和土壤链霉菌属的丰度健康植株明显高于枯萎病植株。【结论】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但部分菌群在2种类型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组成丰度有显著差异;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明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安美君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菌株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分离筛选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盆栽试验证实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对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初步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首先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菌株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终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了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川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所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最终盆栽试验证实了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了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浩  王继琛  王磊  凌宁  张楠  沈其荣  黄启为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绍龙  孙嘉曼  卢江  李朝生  蓝霞  张进忠  
为了挖掘抗枯萎病的香蕉种质资源,对获得的具有较好抗寒性的二倍体野生蕉种质进行抗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的抗性评价。采用浸根接种法,对二倍体野生蕉与三倍体威廉斯B6香蕉苗接种Foc 4,统计发病率、病害严重度及Foc 4侵染对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倍体野生蕉较三倍体威廉斯B6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威廉斯B6发病率达100%,二倍体野生蕉发病率仅为33.3%;接种30 d时,威廉斯B6的球茎病害严重度高达(5.27±0.61),二倍体野生蕉的病害严重度为(2.75±0.43),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威廉斯B6;Foc 4侵染对二倍体野生蕉植株生长无影响。二倍体野生蕉种质对Foc 4具有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杨媚  权永兵  周而勋  
采用含药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race 4,Foc 4)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BTH对Foc 4的EC50为929.9μg/mL,与杀菌剂多菌灵相比,其作用十分微弱。然后,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测定BTH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TH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的诱抗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到66.6%,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最后,在温室条件下测定BTH处理香蕉苗后,其体内6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TH可以提高香蕉苗体内多种防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