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6)
- 2023(6255)
- 2022(5198)
- 2021(4640)
- 2020(3847)
- 2019(8419)
- 2018(7996)
- 2017(14909)
- 2016(8228)
- 2015(8798)
- 2014(8252)
- 2013(8126)
- 2012(7482)
- 2011(6725)
- 2010(6502)
- 2009(5874)
- 2008(5705)
- 2007(4910)
- 2006(4284)
- 2005(3689)
- 学科
- 济(31286)
- 经济(31240)
- 管理(23126)
- 业(22737)
- 企(17596)
- 企业(17596)
- 方法(15138)
- 数学(13653)
- 数学方法(13534)
- 农(9246)
- 财(8689)
- 学(8496)
- 中国(8065)
- 贸(7890)
- 贸易(7889)
- 易(7707)
- 业经(7085)
- 农业(6468)
- 制(5612)
- 技术(5515)
- 环境(5360)
- 务(5228)
- 财务(5226)
- 财务管理(5214)
- 企业财务(4977)
- 地方(4831)
- 银(4691)
- 银行(4650)
- 融(4590)
- 金融(4590)
- 机构
- 大学(119308)
- 学院(117434)
- 济(47905)
- 经济(47116)
- 研究(44781)
- 管理(43452)
- 理学(38714)
- 理学院(38237)
- 管理学(37465)
- 管理学院(37295)
- 农(32816)
- 中国(31906)
- 科学(31465)
- 农业(26767)
- 业大(25533)
- 京(25260)
- 所(24616)
- 研究所(23079)
- 中心(19584)
- 财(19531)
- 农业大学(17730)
- 江(16701)
- 财经(16181)
- 院(16117)
- 北京(15416)
- 省(14964)
- 经(14961)
- 经济学(14832)
- 科学院(14794)
- 业(14464)
- 基金
- 项目(88854)
- 科学(69028)
- 基金(66379)
- 家(62959)
- 国家(62463)
- 研究(54648)
- 科学基金(51591)
- 自然(37015)
- 自然科(36191)
- 自然科学(36175)
- 社会(36058)
- 基金项目(35588)
- 自然科学基金(35582)
- 省(34380)
- 社会科(34234)
- 社会科学(34223)
- 划(30376)
- 资助(26504)
- 教育(24177)
- 重点(20616)
- 计划(20150)
- 部(19086)
- 创(19014)
- 编号(18777)
- 发(18756)
- 科研(18267)
- 科技(18062)
- 创新(17857)
- 业(17836)
- 农(15822)
共检索到162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海强 黄洁 魏云霞 李天
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与花生间作3个处理,研究间作对木薯与花生产量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木薯、单作花生相比,在木薯苗期即花生花针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即花生结荚期,间作促进花生的生长,但木薯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被抑制;间作木薯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16.53%~19.64%、9.20%~25.24%,根、茎中的钾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31.29%、1.17%;在木薯块根膨大初期即花生收获期,虽然间作花生的荚果产量比单作降低19.25%,但间作中花生偏土地当量比PLER>f,花生表现为间作产量优势,木薯表现为间作产量劣势;在木薯收获期,间作木薯的株高、茎径、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均接近于单作木薯,说明间作木薯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竞争–恢复"现象;共生期,间作木薯根中钙、镁、锌、锰含量比单作分别提高18.62%~42.86%、7.84%~44.44%、12.50%~39.84%、24.00%~58.33%,茎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显著增加,说明间作对木薯根、茎中的钙、镁、锌和锰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具有"生物强化"作用。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产量 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袁展汽 肖运萍 刘仁根 汪瑞清 吕丰娟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春芳 魏云霞 欧珍贵 黄洁 徐海强 杨龙
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行向 芽向 产量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子凡 苏必孟 黄洁 魏云霞 张婷婷
设置3种木薯花生间作模式(1行木薯间作2行花生(M_1H_2)、2行木薯间作3行花生(M_2H_3)、2行木薯间作4行花生(M_2H_4)),以木薯和花生单作为对照,研究作物对N、P、K的吸收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3种间作模式在作物产量、磷钾吸收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著间作优势,M_1H_2和M_2H_4模式在产值上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M_2H_4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和产值当量比显著大于M_1H_2和M_2H_3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系统氮吸收当量比、木薯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木薯氮吸收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2)与木薯单作相比,3种间作模式木薯在产量、产值、磷钾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木薯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系统氮吸收当量比、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氮吸收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3)与花生单作相比,M_1H_2和M_2H_3模式花生在产量、产值上劣势显著,M_1H_2模式花生在磷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具有显著的劣势,M_2H_3模式花生在氮磷吸收上具有显著优势;花生产量当量比与花生氮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推荐选用产量和产值优势最佳的M_2H_4木薯花生间作模式。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产量 养分吸收与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秀梅 钟瑞春 揭红科 蒋菁 熊发前 黄志鹏 贺梁琼 李忠 韩柱强 唐荣华
通过设置不同的间作行距(30、40、50 cm)和根系分隔处理,研究木薯/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可降低花生叶片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和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中宽行距(40、50 cm)间作可增加花生叶片的蛋白质含量。窄行距自然间作对碳氮代谢产物和氮代谢酶活性的抑制程度最大,根系分隔处理可缓解窄行距间作对碳氮代谢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窄行距(30 cm)根系分隔处理的碳氮代谢产物均高于根系不分隔处理;相反,中宽行距根系分隔处理的碳氮代谢产物低于根系不分隔处理,说明木薯和花生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间作行距而异,行距过窄时表...
关键词:
花生 间作 碳氮代谢 酶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元梅 李晓林 张福锁 曹一平 王运华
用30μm尼龙网将聚氯乙烯制作的根箱分为根室和外室,通过根箱试验模拟了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种情况,研究了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壤铁的有效性和花生植株铁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花生根际、土体中有效铁含量明显高于单作花生,其新叶中活性铁含量比单作花生高50%,其叶绿素含量比单作花生高4倍。间作明显改善了花生的缺铁黄化症状,提高了花生和玉米的产量。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土壤有效铁 铁营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斌 甘秀芹 韦本辉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劳承英 胡泊 周灵芝 吴延勇
为探究粉垄等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南方15°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2种耕作处理下,木薯生育不同时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对木薯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木薯苗期、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且随土层加深蓄水量增加效果更明显,406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14.93%、15.60%和18.03%;地表径流量减少42.03%,土壤流失量减少44.62%,氮、磷和钾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49.61%、31.22%和42.4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子凡 刘治 黄洁 魏云霞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完全隔根、部分隔根和不隔根3种处理,测定木薯与花生的地上部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根围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细菌与真菌总量,以完全隔根处理中的木薯和花生作为相应的单作,分析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中的木薯、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侵占力、偏养分吸收当量比、养分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实际土壤酶活性损失以及实际土壤细菌总量与真菌总量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和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实际产量损失均大于0,不隔根处理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而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无显著差异;不隔根与部分隔根处理的侵占力和养分竞争比率均大于0;木薯和花生的偏氮、磷、钾养分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不隔根处理中木薯偏磷吸收当量比和磷竞争比率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与花生实际土壤脲酶活性损失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损失均大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实际木薯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大于0,而实际花生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小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说明木薯与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着促进型的互作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根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子凡 刘治 黄洁 魏云霞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完全隔根、部分隔根和不隔根3种处理,测定木薯与花生的地上部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根围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细菌与真菌总量,以完全隔根处理中的木薯和花生作为相应的单作,分析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中的木薯、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侵占力、偏养分吸收当量比、养分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实际土壤酶活性损失以及实际土壤细菌总量与真菌总量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和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实际产量损失均大于0,不隔根处理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而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无显著差异;不隔根与部分隔根处理的侵占力和养分竞争比率均大于0;木薯和花生的偏氮、磷、钾养分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不隔根处理中木薯偏磷吸收当量比和磷竞争比率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与花生实际土壤脲酶活性损失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损失均大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实际木薯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大于0,而实际花生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小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说明木薯与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着促进型的互作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根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子凡 刘治 黄洁 魏云霞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完全隔根、部分隔根和不隔根3种处理,测定木薯与花生的地上部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根围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细菌与真菌总量,以完全隔根处理中的木薯和花生作为相应的单作,分析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中的木薯、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侵占力、偏养分吸收当量比、养分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实际土壤酶活性损失以及实际土壤细菌总量与真菌总量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和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实际产量损失均大于0,不隔根处理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而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无显著差异;不隔根与部分隔根处理的侵占力和养分竞争比率均大于0;木薯和花生的偏氮、磷、钾养分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不隔根处理中木薯偏磷吸收当量比和磷竞争比率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与花生实际土壤脲酶活性损失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损失均大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实际木薯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大于0,而实际花生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小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说明木薯与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着促进型的互作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根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子凡 刘治 黄洁 魏云霞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完全隔根、部分隔根和不隔根3种处理,测定木薯与花生的地上部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根围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细菌与真菌总量,以完全隔根处理中的木薯和花生作为相应的单作,分析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中的木薯、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侵占力、偏养分吸收当量比、养分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实际土壤酶活性损失以及实际土壤细菌总量与真菌总量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和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实际产量损失均大于0,不隔根处理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而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无显著差异;不隔根与部分隔根处理的侵占力和养分竞争比率均大于0;木薯和花生的偏氮、磷、钾养分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不隔根处理中木薯偏磷吸收当量比和磷竞争比率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与花生实际土壤脲酶活性损失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损失均大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实际木薯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大于0,而实际花生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小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说明木薯与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着促进型的互作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根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林昌华 张宇鹏 何永胜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结果】施肥处理的氮素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到根部;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均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和不施钾处理的钾素主要分配到根部,不施氮处理的钾素在根、冠间分配较均衡。在木薯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下降速度小于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处理。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淑娜 潘剑 黄坚雄 郑定华 涂寒奇 周立军
[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周期胶园林下不同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间作区玫瑰茄的植株发育,产量表现和品质特征,为橡胶树/玫瑰茄间作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在全周期胶园的宽行内设置5个观测区,分析不同观测区林下间作玫瑰茄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单株收果数,单果重,花萼产量,花萼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评价胶园林下不同间作区玫瑰茄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①间作区不同位置玫瑰茄植株的分枝数,叶片数差异较大,均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表现为CK>E7>M10>W7>E4>W4;②间作区M10,E7和W7玫瑰茄新鲜花萼产量显著高于E4和W4。M10单果重与裸地对照没有差异。间作区玫瑰茄平均单株收果数,单果重和新鲜花萼产量比裸地对照分别降低42.71%,26.07%和55.88%;③间作区Ca,Mg和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而N,P,K,Fe,Zn,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含量显著高于裸地对照。间作区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营养成分差异较小。[结论]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玫瑰茄的产量性状和显现花萼降低明显,且间作区不同位置产量差异较大,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品质差异不大。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区W7~E7中间6 m的位置更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宜获得较高产量,W7~W4,E7~E4位置可种植更耐阴作物,实现橡胶林下组合种植,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小静 刘子凡 柳红娟 黄洁 欧燕楠
以‘华南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钙药剂浸泡种茎24 h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1.0%石灰水(A1)、2.0%石灰水(A2)、1.0%氯化钙(A3)、2.0%氯化钙(A4)、云大–120稀释3 000倍液(CK1)和清水(CK2)共6个浸种处理,将不浸种处理对照记为CK3。结果表明:1A1~A3木薯的成活率较其他处理的高,其成活率均约为94.4%。2A1~A4处理可加快木薯地上部分生长,但各处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1木薯的生长最快,地上部分长势最好。3A1~A3处理可显著增加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A4、CK2和CK1处理的增产效果不明显。4鲜薯产量与种茎成活率呈极显著...
关键词:
木薯 产量 品质 浸种 含钙药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