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9)
2023(9578)
2022(8626)
2021(8255)
2020(6958)
2019(16162)
2018(16148)
2017(30836)
2016(16903)
2015(19124)
2014(19168)
2013(18975)
2012(17242)
2011(15415)
2010(15283)
2009(13930)
2008(13207)
2007(11337)
2006(9755)
2005(8364)
作者
(50775)
(41979)
(41790)
(39657)
(26817)
(20277)
(18890)
(16760)
(16170)
(14828)
(14524)
(14086)
(13393)
(13232)
(13150)
(12843)
(12758)
(12577)
(12009)
(11910)
(10724)
(10311)
(10145)
(9653)
(9417)
(9378)
(9371)
(9283)
(8523)
(8352)
学科
(63335)
经济(63270)
管理(46594)
(43527)
(36854)
企业(36854)
方法(31162)
数学(26601)
数学方法(26271)
(20032)
(15990)
中国(15389)
(14559)
业经(13767)
地方(12633)
理论(12288)
(11222)
农业(10816)
环境(10577)
技术(10540)
(10267)
贸易(10260)
(9920)
教育(9754)
(9713)
(9664)
财务(9601)
财务管理(9586)
企业财务(9075)
(8925)
机构
大学(241533)
学院(237704)
管理(95909)
(85660)
理学(83796)
经济(83574)
理学院(82844)
管理学(81240)
管理学院(80830)
研究(79475)
中国(56114)
科学(54605)
(52251)
(42174)
(40734)
业大(40732)
研究所(37871)
(37189)
中心(35499)
(33525)
农业(33446)
北京(32948)
(32093)
师范(31659)
财经(30826)
(29352)
(28044)
(27643)
技术(27127)
师范大学(25770)
基金
项目(171989)
科学(132802)
基金(123016)
研究(121883)
(109030)
国家(108144)
科学基金(91451)
社会(72905)
社会科(68861)
社会科学(68841)
(67996)
基金项目(66369)
自然(62506)
自然科(60984)
自然科学(60959)
自然科学基金(59834)
(57904)
教育(55744)
资助(51004)
编号(49814)
成果(40126)
重点(38662)
(36610)
(36005)
(35652)
课题(34188)
科研(33523)
创新(33203)
计划(33106)
大学(31772)
期刊
(89933)
经济(89933)
研究(65641)
学报(45100)
中国(40481)
科学(39127)
(37167)
管理(33895)
大学(32779)
学学(30757)
教育(27178)
(26631)
农业(26572)
技术(20763)
图书(15612)
(15098)
金融(15098)
业经(14690)
财经(14064)
经济研究(13654)
(13478)
科技(13279)
理论(12472)
业大(12252)
林业(12025)
(11862)
实践(11780)
(11780)
(11773)
情报(11664)
共检索到331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杨汉波  
木荷(Schima superba)为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材性优良,抗逆性强,是我国南方各省区中主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和高效生物防火树种。自2001年开展木荷良种选育以来,已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重庆等营建了超过100ha的木荷无性系种子园。但对木荷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园的遗传管理缺乏系统研究,难以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及良种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鉴于此,本文以进入正常开花结实期的木荷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木荷开花综合特征、传粉机制、繁育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木荷的繁殖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汉波  张蕊  周志春  
【目的】研究木荷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揭示种子园交配机制对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亲、子代遗传多样性变化规律,为木荷种子园遗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兰溪苗圃木荷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运用13对SSR引物,对种子园内44个亲本及11个无性系的328个子代进行分析。【结果】在亲本群体中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_a)5~9个不等,平均为6.286,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3.097;在子代群体中检测到5~11个等位基因(N_a),平均为7.786,较亲本群体高出1.500个等位基因,子代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3.751,较亲本群体高出0.654个有效等位基因。子代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冬梅  沈熙环  张华新  李悦  申洁梅  
交配系统是植物重要的生活史特征 ,是指控制配子如何结合以形成合子的所有属性。本文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 ,共分析了 8种同工酶的 10个位点。从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中研究了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交配系统。 (1)通过对开花结实的调查以及结实初期、结实盛期和疏伐前、后跨度 2 0a种子试样的同工酶分析 ,揭示了种子园在不同时期的交配状况 ,去劣疏伐前 (1984和 1993年 )种子试样多位点异交率分别为 0 975和 0 96 2 ,而疏伐后 2个年份 (1996和 2 0 0 0年 )试样的多位点异交率明显减小 ,分别为 0 795和 0 80 1,疏伐后种子园的自交率有升高的趋势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薇  龚佳  季孔庶  
以福建白砂林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从215对微卫星(SSR)引物中筛选出6对多态性比较理想者作为分子标记对种子园进行交配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种子园的异交率较高,多位点异交率2006和2007年分别为1.200(标准差SD=0.000)和1.072(SD=0.066);年度间异交率相似。2)不同冠层和方位上的异交率大小为:上层>中层>下层;东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祥  张梅  毛建丰  钮世辉  马俊  李伟  李悦  
运用10对SSR引物对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内3个配置区共63个无性系(无性系亲本之间有重复)及320个子代进行研究,选择第9配置区的亲子代群体进行固定配置与交配系统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有限种群固定配置油松种子园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子代保留了亲本所有的等位基因,且子代群体的等位标记数多于亲本,说明子代与亲本具有同样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高于亲本;在分析第9配置区的交配系统时,在80%的置信度下,配置区内异交率达到了100%,这说明固定配置下油松种子园的交配系统以异交为主;邻居花粉距离(即距离小于7.07 m)传播的交配成功率为21.90%;传播距离40 m以内的交配成功率达到了71.4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晓艳  呼天明  李敏  杨青川  
研究了野牛草的花器官形态、开花习性、雌株的柱头可授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牛草雌、雄株的花器官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大,开花习性不同,但花期基本相遇;雌株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0 h内最强,24 h后逐渐减弱;在雄株盛花初期的上午进行人工套袋授粉,能够获得产量和质量较高的种子;野牛草施肥和灌水应在雌株抽穗前期及抽穗期进行,不宜在盛花期进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德寿  罗泉笙  
据外观和组织学特征将大鳍鳠卵巢分六个发育时期,由卵巢和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规律证实它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7月,产后退回Ⅲ期越冬。雄鱼精巢栉状,尾区无生精能力。非生殖季节,精巢切片上也普遍具有精子细胞和精子。脂肪积累和消耗明显与性周期有关。雌雄性比为0.93:1,生殖群体中剩余群体约占70%,其中4、5龄鱼占全群的一半。性成熟最小型:雄鱼2龄,体长14.5 厘米,雌鱼3龄,体长 17.8厘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刚  黄林  
嘉陵江鲶的卵母细胞划分为6个时相。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质膜,而且还有滤泡膜和结缔组织膜,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具漏斗状的精孔及椭圆形的精孔细胞。嘉陵江鲶的成熟年龄大多为1龄。生殖期雌雄比约为2:1。繁殖季节中雌鱼的成熟系数高达14.5%。对鲶进行人工催产,成功地获得了鲶的受精卵。鲶的受精卵圆形、绿色,膨大后其直径为4.05~4.57mm。温度在27.5~31℃时,幼鱼孵出需要29小时30分钟。初孵仔鱼全长为4.64~5.12m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兰国宝  阎冰  
通过观察体腔生殖细胞发育的季节变化,研究广西海区方格星虫繁殖周期。研究样本采自北海市大冠沙至白虎头海区3个站点,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每月定期采集。观察结果表明,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腔内的生殖细胞最初成团附着在具有运动能力的滋养细胞上,卵原细胞经过细胞增殖期(1~2μm)、细胞质生长期(3~30μm)、滤泡膜形成期(30~70μm)、胶质膜形成期(70~160μm)和成熟期(≥160μm)5个发育时期;精原细胞的发育经过细胞增殖期、细胞生长期、细胞分化期和成熟期4个发育时期。方格星虫体腔内全年都有生殖细胞存在,卵细胞分期成熟,分批产卵。广西海区方格星虫繁殖期于每年4-9月,繁殖盛期为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相忠  覃维敏  梁宏伟  沙航  邹桂伟  
本研究对长丰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hangfeng)新品种的性腺发育、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龄长丰鲢的性腺发育不明显,处于Ⅰ期;2龄长丰鲢性腺均处于Ⅱ期,肉眼可分辨雌雄;3龄长丰鲢的性腺处于Ⅲ~Ⅳ期,部分个体发育到Ⅳ期,初次性成熟;4龄长丰鲢的性腺均发育至Ⅳ期,适宜繁殖。长丰鲢雌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最小体质量为2.20 kg,最小体长为47.40 cm,雄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3龄,最小体质量为2.10 kg,最小体长为52.30 cm。3、4、5、6龄长丰鲢的平均绝对繁殖力分别为617 641、761 167、1 598 551、1 684 025粒,平均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18 616、129 342、215 769、215 657粒/kg;长丰鲢绝对繁殖力和体质量、体长均呈二项式相关。3龄长丰鲢卵径约为983.7μm,而4、5、6龄长丰鲢的平均卵径分别为1 082.6、1 069.2、1 090.0μm;初次性成熟的卵径较小,之后再次性成熟时卵径之间无明显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利平  邱盛尧  王宝钢  孙序范  王旭东  
本文研究了脉红螺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发育过程 ,阐明了脉红螺在山东沿海每年只有一个繁殖期 ( 6~ 8月 ,水温 19~ 2 6℃ )。繁殖期内亲螺有多次交尾现象 ,平均每个雌螺产卵 2 .1次 ,产卵袋 65 5 .9个 ,每个卵袋平均含有受精卵 114 9粒 ,个体繁殖力 75 .4万粒。水温 2 1~ 2 2℃时面盘幼虫孵出时间为 2 0~ 2 6天 ,孵化率 80 .8% ,幼虫经过 2 8~30天发育变态为稚螺 ,5 7天后发育为幼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学健  程家骅  沈伟  刘尊雷  袁兴伟  
以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黄海南部捕获的644尾黄鮟鱇(Lophius litulon)为对象,对该种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本性比接近于1︰1(2=2.61,P>0.05);但全长在251~400mm范围时,雄性个体数量远超过雌性(P<0.01);全长在450~550mm范围时,雌性个体数量多于雄性(P<0.01);全长大于550mm范围时,个体均为雌性;冬季,雄性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P<0.01)。利用逻辑斯蒂拟合方程估算的黄鮟鱇50%个体初次性成熟全长L50,雄性为332mm,雌性为483mm。通过对性腺指数的月变化和不同卵巢发育阶段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的分析,初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英  李绍平  谷安宇  李林玉  王馨  杨斌  严世武  
对黄花蒿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物候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现蕾,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花,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谢花,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种子成熟。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变化明显。黄花蒿为异花授粉作物,利用系统选育或组织培养,获得优良种源并保持优良特性,是目前有效的育种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明生  陈金安  黄孝湘  李建华  
赤眼鳟在长江流域曾广为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江河经济鱼类。2002~2004年,对产于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及其附属湖泊,如野猪湖、王母湖和府河的一级支流———环河中的赤眼鳟进行了多次资源调查。通过对采自不同月份的186尾赤眼鳟标本进行解剖,测量了Ⅳ~Ⅴ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直径。Ⅳ期末卵巢中,Ⅱ~Ⅲ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39~0.52mm,卵细胞数占7.4%;IV~V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94~1.04mm,卵细胞数占92.6%;测定周年性成熟系数,其峰值出现在7月,雌鱼平均为28.8%,雄鱼为1.27%,刚产过卵的Ⅵ期卵巢,性成熟系数仅为0.78%,其卵巢切片显示很少见到Ⅲ、Ⅳ时相的卵母细胞。根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陈贤龙  代欣欣  施志仪  冉福  
用实验室小型试验、贝类育苗场生产性试验和自然群体实地观察的方法,结合养殖池塘内石磺(Onchidiumsp.)繁殖习性跟踪观察,2年内研究了沪浙地区石磺的繁殖季节,繁殖方式,繁殖力,受精卵的发育孵化,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胚胎停止发育现象,幼虫发育及变态前形态变化,对石磺繁殖生物学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异体交配,体长5cm体重10g以上的个体为繁殖的主要群体,其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3.1cm和体重3.5g;交配期多在气温22℃以上的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6~8月为繁殖盛期。产卵前经过5~10h的求爱和1~5h的交配过程,交配后15d左右产出受精卵,多在大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