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1)
- 2023(9736)
- 2022(8712)
- 2021(8285)
- 2020(6886)
- 2019(16126)
- 2018(16069)
- 2017(30843)
- 2016(16926)
- 2015(19021)
- 2014(18917)
- 2013(18734)
- 2012(17047)
- 2011(15216)
- 2010(14888)
- 2009(13339)
- 2008(12715)
- 2007(10729)
- 2006(9200)
- 2005(7663)
- 学科
- 济(63361)
- 经济(63297)
- 管理(45633)
- 业(42612)
- 企(35715)
- 企业(35715)
- 方法(31546)
- 数学(27458)
- 数学方法(27121)
- 学(16794)
- 农(16080)
- 中国(15531)
- 财(14382)
- 业经(13920)
- 地方(13881)
- 和(11149)
- 理论(10917)
- 农业(10903)
- 环境(10869)
- 贸(10824)
- 贸易(10819)
- 易(10447)
- 技术(10073)
- 务(9471)
- 财务(9409)
- 财务管理(9394)
- 制(9350)
- 划(8972)
- 企业财务(8891)
- 教育(8833)
- 机构
- 大学(236261)
- 学院(234019)
- 管理(94658)
- 济(84788)
- 理学(83201)
- 经济(82748)
- 理学院(82207)
- 管理学(80537)
- 管理学院(80141)
- 研究(78492)
- 中国(55033)
- 科学(53839)
- 京(51159)
- 农(40393)
- 所(39817)
- 业大(39694)
- 研究所(37049)
- 财(36620)
- 中心(34832)
- 江(32223)
- 北京(32168)
- 范(31835)
- 农业(31775)
- 师范(31524)
- 财经(30497)
- 院(29531)
- 经(27830)
- 州(26742)
- 师范大学(25752)
- 技术(25577)
- 基金
- 项目(172800)
- 科学(134599)
- 基金(124799)
- 研究(121585)
- 家(110598)
- 国家(109747)
- 科学基金(93622)
- 社会(73803)
- 社会科(69888)
- 社会科学(69870)
- 基金项目(68101)
- 省(67875)
- 自然(64437)
- 自然科(62888)
- 自然科学(62871)
- 自然科学基金(61708)
- 划(57694)
- 教育(55115)
- 资助(51246)
- 编号(49045)
- 重点(38677)
- 成果(38673)
- 部(36810)
- 发(36113)
- 创(35506)
- 科研(33723)
- 课题(33705)
- 创新(33112)
- 计划(32933)
- 大学(31473)
共检索到321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峰 周国模 余树全 徐小军 金伟
木荷是一种优良的防火树种。该文通过对木荷林带与相邻易燃的马尾松林和杉木林进行比较,揭示了可燃物载量在群落垂直和水平结构上的分布以及易燃性等方面的差异,阐明了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在马尾松和杉木林分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水平和垂直分布的连续性均较好;而木荷林分的群落结构较单一,林内基本无草灌层,水平和垂直分布的连续性差。通过对可燃物的易燃性分析得出,马尾松和杉木林分难燃可燃物占总量的比例明显低于8年生以上木荷林分,而马尾松和杉木林分较易燃和较难燃可燃物占有比例明显高于木荷林分。通过对山脊和山腰处木荷、马尾松和杉木林的地表枯落物方差分析和频数统计得出:木荷林带与马尾松林、杉木林之间有显著差异;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3个可燃物类型的68块样地的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地表可燃物(1h、10h、100h时滞可燃物和灌木)的载量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种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林分因子来推算不同种类可燃物的载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林分因子 可燃物载量 大兴安岭林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讯 黄韵 丁波 武燕 张延威 李剑峰 张运林
【目的】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作为森林火灾的引火物,其载量决定一系列火行为和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值对于森林火险预报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西南林区大娄山6种典型林分(马尾松林、软阔林、柏木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烘干,测定林分特征和载量值,得到地表细小可燃物载量的影响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不同林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林和阔叶混交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马尾松林和阔叶混交林的不同标准地间载量差异显著,其余林分不同标准地间的载量均无显著差异;2)除杉木林和灌木林外,其他林分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与某些林分特征因子(林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坡度和海拔)均有显著相关性,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对研究区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无显著影响;3)建立马尾松林、柏木林、软阔林、阔叶混交林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柏木林预测效果最好,误差仅为3.6%,马尾松林预测误差高达27.4%,不能在实际中应用。【结论】通过本研究可获取大娄山典型林分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基础数据,并得到影响因子和预测模型,对于该区域载量研究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表细小死可燃物 载量 模型 大娄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涧青 刘晓东 郭怀文
【目的】研究林分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森林可燃物管理和潜在火行为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位)、林分特征(林龄、郁闭度、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地被物层结构(凋落物厚度、腐殖质厚度),在大兴安岭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和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各设置6块样地,调查样地内的总可燃物负荷量及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对不同种类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兴安落叶松林分下的平均总可燃物负荷量为15.80t/hm2,其中58.46%为易燃可燃物,总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凋落物...
关键词:
地表可燃物 可燃物负荷量 大兴安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森
对采用遥感图像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的方法进行综述。首先将现有方法根据对像元载量的分配方法,分成直接分配法和间接分配法2种。直接分配法分成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间接分配法分为简单植被特征法、林分模型法和综合因子约束法3种。然后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指出现有方法整体准确率不高的不足,并分析产生误差的3个来源:1)从遥感图像判读中间特征所产生的误差;2)从中间特征到可燃物载量之间的误差;3)使用可燃物模型所产生的误差。据此提出改进现有方法、提高估测准确率的3个思路:1)使用新图像,如更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雷达图像或混合图像;2)选择更合适的中间特征以及它们与可燃物载量的关系模型;3)使用连续变量来...
关键词:
遥感 森林 可燃物 载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红 马炜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储量仅87.660t/hm2,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t/hm2,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884t/hm2,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晨 王薇 杜建华 刘赵东 陈敏斯 王博 刘晓东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和侧柏林,每种林型各设置42块样地,调查和测定了2种针叶林的可燃物负荷量(上层枯叶、下层枯叶、灌木、草本、1 h时滞枯枝、10 h时滞枯枝),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总可燃物负荷量模型。【结果】(1)油松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14.31 t/hm2,侧柏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9.78 t/hm2,下层枯叶负荷量占2种针叶林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的比重最大。(2)RDA分析表明,油松林上层枯叶、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胸径呈正相关,下层枯叶负荷量与郁闭度、坡度呈正相关。侧柏林上层枯叶、下层枯叶负荷量与树高、冠幅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树高、郁闭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2种针叶林总可燃物、1 h时滞枯枝、10 h时滞枯枝负荷量均与胸径呈正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海拔呈正相关。(3)模型表明,胸径、树高、冠幅能较好推算出油松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第1活枝高、冠幅、坡度能较好的推算出侧柏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结论】油松林有发展成较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根据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应当着重对林下枯落物可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潜在森林火灾风险。不同林型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以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进行可燃物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适宜的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忆文 索奥丽 高钰 王博 陈锋 刘晓东
【目的】研究西昌市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管理可燃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西昌市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分因子(树高、胸径、郁闭度、平均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设置16块20 m×30 m标准地,调查样地内不同类型地表可燃物(草本、灌木、地表枯叶、1时滞枯枝、10时滞枯枝、100时滞枯枝),结合室内实验结果计算可燃物载量,运用冗余分析明确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各类地表可燃物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云南松林地表总可燃物载量范围为7.82~33.53 t/hm~2,平均为22.25 t/hm~2,易燃可燃物载量平均为10.68 t/hm~2,占地表总可燃物载量的48.00%。(2)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地表总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呈正相关(P <0.01),与海拔呈负相关(P <0.05),阴坡云南松地表总可燃物和易燃可燃物载量高于阳坡(P <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云南松林地表总可燃物和易燃可燃物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坡向。【结论】云南松林可燃物载量受到以坡向和海拔为主的地形因子和以郁闭度为主的林分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西昌市云南松飞播林区地表总可燃物载量高,易燃可燃物占比大,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瀛 李吉玫 赵凤君 张毓涛 孔婷婷 努尔古丽·马坎
【目的】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和林分因子的关系,比较不同郁闭度林分可燃物载量差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天山云杉林可燃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天山中部沿海拔梯度设置48个样地,调查和测定天山云杉林林分的1、10和10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和林分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可燃物载量估测模型。【结果】天山云杉林1、10和100 h时滞及总地表可燃物载量平均分别为1.49±1.00、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丽 牛树奎 马钦彦 刘艳红 阚振国
为研究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火行为等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4种针叶林型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林分相同垂直层面和不同空间层次上的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分析不同林分的火种类、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并基于林分总负荷量评估森林燃烧性。结果表明:侧柏林易发生高强度林火,由于冠层易燃可燃物较少,可以发生树冠火,但不利于蔓延;油松林不易发生地表火,因为地表可燃物清理迹象严重,但一旦起火,易形成蔓延速度较快的树冠火;华山松林可以发生火灾并形成中强度地表火;华北落叶松林可以发生地表火,但树种本身难燃,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树冠火。4种林分的燃烧性为:侧柏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
关键词:
可燃物负荷量 垂直结构 林火行为 燃烧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强 胡海清
选取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及与其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森林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TM3、TM(4×3)/7、TM4/3、海拔等10个影响可燃物负荷量估测的主要因子,利用岭回归方法可以克服变量间由于存在复共线性关系对求解待定参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岭回归和岭回归与神经网络组合估测模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7.6%和11.7%,2种方法可用于实现特定林场尺度森林可燃物负荷量的定量估测,其中组合模型效果较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秀芳 何东进 李颖 严思晓 游巍斌
[目的]分析马尾松林不同演替阶段负荷量的变化特征,确定影响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关键因子。[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中不同龄级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分析马尾松林演替发展中不同类型地表可燃物的负荷量特征及其与地形、林分、气象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马尾松林的演替,地表活可燃物负荷量呈递减趋势,地表死可燃物和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则呈递增趋势;且总可燃物负荷量主要是由于1 h时滞细小可燃物的负荷量构成。(2)演替初期形成的马尾松幼龄林和后期的成熟林差异最为明显,至演替后期活地表可燃物下降了47.21%;死地表可燃物增加了113%。(3)RDA排序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的海拔、坡位,林分因子中的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及气象因子中的空气温度与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关系密切。(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不同类型地表可燃物的环境因子不尽相同;平均胸径对灌木负荷量影响最大;坡位对草本、1 h时滞负荷量影响最大;平均枝下高对10 h时滞和总可燃物负荷量影响最大。[结论]不同演替阶段的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的负荷量不同,不同类型地表可燃物的影响因子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博文 陈鹏宇 金森
【目的】对不同地区地表可燃物温度与气温的差异、气温-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以及应用气温和地表可燃物温度分别驱动直接估计法模型的误差进行研究,为提高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红松和落叶松2个林分下,采用自动气象站测量距地表1.5 m处气温,采用热电偶测量距地表1,2,3,4 cm处地表可燃物温度。红松林分共观测10天,落叶松林分共观测4天,其中,1天在每个林分中设置2个采样点,对距地表1 cm的可燃物含水率每隔1 h测定1次。对气温和地表可燃物温度的差异进行比较,计算目前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中常用的2个气温-地表可燃物温度转换模型(Byra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王叁 贺庆棠 孙武 陈锋
以北京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中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枝落叶层的可燃物负荷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可燃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根据各可燃物种类负荷量垂直分布和树冠火发生的关系,建立了可燃物垂直连续性指数和评估等级,对2个针叶林的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可能性较高,油松林相对较低;从垂直连续性指数看,侧柏林为1.002,高度连续,油松林为0.893,中度连续;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说明该指标能较好地描述和解释针叶林的可燃物垂直连续性及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贺庆棠 陈锋 王叁 许格希 孙武
以北京市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树冠可燃物的负荷量、结构、理化性质及火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树冠可燃物水平连续性指数D和评估等级,并对侧柏林和油松林的可燃物水平连续性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燃物负荷量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显著,随可燃物负荷量增大,火蔓延速度增加,增加幅度受到可燃物紧密度的影响;风速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可燃物水平连续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坡度;相同风速下,油松林树冠火的蔓延速度大于侧柏林;侧柏林D的平均值为1.470(高度连续),油松林D的平均值为0.933(中度连续),侧柏林树冠火蔓延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一旦发生火灾,侧柏林比油松林更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