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0)
- 2023(3057)
- 2022(2497)
- 2021(2179)
- 2020(1710)
- 2019(3826)
- 2018(3686)
- 2017(6413)
- 2016(3765)
- 2015(3962)
- 2014(3651)
- 2013(3561)
- 2012(3540)
- 2011(3164)
- 2010(3083)
- 2009(2908)
- 2008(2820)
- 2007(2590)
- 2006(2355)
- 2005(2018)
- 学科
- 管理(12221)
- 环境(11405)
- 济(10092)
- 经济(10086)
- 业(7560)
- 学(7241)
- 企(6465)
- 企业(6465)
- 划(5944)
- 规划(5192)
- 环境规划(5080)
- 生态(4305)
- 资源(4220)
- 方法(3882)
- 森(3270)
- 森林(3270)
- 林(3251)
- 数学(3150)
- 农(3107)
- 数学方法(3083)
- 发(2963)
- 和(2944)
- 地方(2602)
- 财(2549)
- 部门(2463)
- 门环(2451)
- 中国(2370)
- 业经(2229)
- 技术(2221)
- 域(2197)
- 机构
- 学院(55362)
- 大学(54928)
- 研究(24594)
- 科学(20858)
- 农(19857)
- 业大(16895)
- 管理(16733)
- 济(16637)
- 经济(16242)
- 中国(15680)
- 农业(15553)
- 所(14963)
- 理学(14504)
- 研究所(14356)
- 理学院(14322)
- 管理学(13837)
- 管理学院(13778)
- 京(13101)
- 省(11048)
- 林业(10872)
- 室(10684)
- 实验(10399)
- 农业大学(10388)
- 院(10282)
- 中心(10105)
- 实验室(9892)
- 重点(9403)
- 江(8998)
- 研究院(8601)
- 北京(8546)
- 基金
- 项目(45782)
- 科学(32915)
- 家(32165)
- 国家(31965)
- 基金(31253)
- 研究(25080)
- 科学基金(24506)
- 省(19882)
- 自然(18906)
- 自然科(18340)
- 自然科学(18329)
- 自然科学基金(17969)
- 基金项目(16920)
- 划(16713)
- 社会(14305)
- 社会科(13515)
- 社会科学(13503)
- 科技(13158)
- 资助(12822)
- 计划(12429)
- 重点(11448)
- 发(10421)
- 科研(10098)
- 教育(9847)
- 专项(9837)
- 创(9111)
- 业(8796)
- 创新(8704)
- 农(8480)
- 部(7896)
共检索到77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荣 郭志华
在夏季晴天,对生长在旷地、林窗和林下的木荷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对短暂遮荫的响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旷地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约为1 230μmol.m-2.s-1,分别是林窗和林下的1.7和12.3倍左右,并且旷地的气温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的,而空气相对湿度却明显低于其它2个光环境;(2)木荷幼苗在旷地和林窗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旷地木荷"午休"时净光合速率的降幅约60%,而林窗的降幅约为30%;旷地中木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约为17.8μmolCO2.m-2.s-1,约是林窗和林下的1.8和3.4倍;此外,木荷幼苗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随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平 陶建平 刘晋仙 何泽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显著高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趋势与SLA相反,叶片磷含量(LPC)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2)演替前期种具有较高的SLA,LNC和LPC,而演替后期种的LDMC和N:P比显著高于演替前期种。随光照的减弱,演替前期种的LPC无显著差异,而演替后期种则呈下降趋势;3)在3种光环境下,LNC与LPC,SLA正相关,LDMC与LPC,LNC,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杰 高祥 徐光 郑小贤
【目的】对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当地常绿阔叶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有代表性的样地19块,按照苗高≤30cm(Ⅰ级)、>30~≤60cm(Ⅱ级)、>60~≤100cm(Ⅲ级)、>100~≤200cm(Ⅳ级)、>200cm且胸径≤7.5cm(Ⅴ级)的分级标准,将更新幼苗幼树划分为小苗(Ⅰ,Ⅱ级)、大苗(Ⅲ,Ⅳ级)和幼树(Ⅴ级);采用方差/均值和4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林分及各等级更新幼苗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选择平均密度、平均地径和平均盖度3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林分及各主要树种更新幼苗幼树密度随等级增大而减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王宏翔 张弓乔
[目的]对木荷(Schima superba)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旨在阐明木荷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凤阳山保护区木荷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木荷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形,龄级Ⅰ和龄级Ⅱ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较大。木荷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其死亡率和消失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经历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木荷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和受外界干扰时的动态指数均为正值,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指数较高,暗示种群仍面临较大的外界干扰。
关键词:
凤阳山 木荷 种群结构 时间序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江志标 胡永旭
用样地法和无样地法, 结合树干解析, 调查分析了杭州灵隐30 年生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 该群落的层次发育较完整, 木荷等部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存在着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性, 但由于影响群落演替趋势的诸多因素之综合作用, 使得该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乔木层株数随胸径分布呈现截尾正态分布。不同径级的木荷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 表现出同龄林的特征, 说明群落的结构还将继续变化。优势树种的高生长峰值年龄出现在8~12 a , 胸径平均生长和材积平均生长高峰尚未出现,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图1 表3 参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毛双燕 侯继华 赵秀海 何俊 范娟
以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雪灾林隙与非林隙条件下幼苗的组成、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的个体密度在林隙内外差别不大;(2)乔木幼苗在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非林隙,灌木幼苗在非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林隙;(3)主要乔木树种的幼苗对林隙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4)整体上,幼苗在中度干扰林隙中的物种多样性最高;(5)幼苗密度、幼苗种类与受灾程度相关性都不显著。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冰雪灾害 幼苗更新 林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世宗
本文分别对广西西江坪,老山两个生态地理区域进行了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混交林水量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桂东北中山区域的西江坪水资源丰富;常绿阔叶林的水资源生态效益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水松 林光 陈长发 詹有生 敖向阳 廖星炎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槠、丝栗栲、木荷等为主。米槠等速生树种材积定期生长量在林分中所占比例比其株数所占比例多10%以上;(2)幼龄林疏伐强度的生长效应以中—强度疏伐对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林分主要速生树种数量和材积比例可分别提高15%和5%左右。伐后保留1500株/hm2,疏伐间隔期8~10a;(3)中龄林密度管理后,槠栲类、木荷和次要树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7%、33.9%和29.1%。4a后3类树种在林分产量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7%、29.4%和16.9%,槠栲类直径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明坚
研究了分布于浙江建德林场和黄山西北坡4 个不同发育阶段青冈常绿阔叶林(7 龄林、20 龄林、40龄林和近熟林) 的动态特征。青冈林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类组成体现出以青冈和其它常绿种类占优势,并伴有一定比例落叶成分的特征。群落的叶面积7 龄时比20 龄高,20 龄后逐渐增大,近熟林中达12-8 。个体密度和物种数在林木层、藤本植物和草本层中以7 龄时为最高,7 龄林中缺乏的下木层则在后3 个阶段中呈上升态势。4 个阶段林木层、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 - Wiener 指数分别为3-32 ~4-88 、3-59 ~4-14 、1-14 ~2-36 ,其动态与结构和物种数相似。优势种青冈能在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燕 郑小贤 罗梅
探讨常绿阔叶林主导功能类型的划分和优选。根据将乐县对林业需求分析,研究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功能,进行主导功能类型划分;利用层次分析以提供木材、林产品等8项需求功能为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主导功能类型的综合效益。研究提出了4种主导功能类型,即以木材生产为主(P1),以生态旅游为主(P2),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P3),以水土保持为主(P4),结果显示各类型的综合效益为:P3(0.302 0)>P4(0.2885)>P2(0.254 9)>P1(0.154 6)。将乐县常绿阔叶林主导功能类型可划分为4类,最优主导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为研究地区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冯宗炜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70%,其贮量的微小变化,都可显著地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改变.为了解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作者于2005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采样分析了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内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自由态和闭锁态轻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阔叶林土壤(P<0.05).但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没有规律;两种林分土壤的自由态、闭锁态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仅在常绿阔叶林下与土壤有...
关键词:
杉木纯林 常绿阔叶林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邢进梅 王克勤 宋娅丽 潘禹
【目的】为深入了解N沉降对滇中高原地带性植被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为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平县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模拟N沉降和凋落物原位分解试验,测定CK(0 g·m~(-2)·a~(-1))、LN(10 g·m~(-2)·a~(-1))、MN(20 g·m~(-2)·a~(-1))和HN(25 g·m-2·a-1)下常绿阔叶林凋落叶、枝分解过程的基质质量指标。【结果】1)经过1 a的分解,凋落叶和枝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2.0%~57.4%和74.2%~77.9%,分解系数分别为0.475~0.595和0.119~0.152 kg·kg~(-1)·a~(-1),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变化幅度分别为54.5%~66.2%、66.8%~77.8%和37.9%~48.5%、64.2%~74.2%;2)分解1 a后,N沉降处理使凋落叶、枝木质素残留率和纤维素残留率均显著增加,其中,木质素残留率增加3.2%~11.7%(凋落叶)、1.9%~11.0%(凋落枝),纤维素残留率增加2.9%~10.6%(凋落叶)、2.2%~10.0%(凋落枝),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被抑制,HN处理下更显著,即N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和枝的分解;3)经1 a的分解后,N沉降处理使C/N、木质素/N、纤维素/N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凋落叶C/N、木质素/N、纤维素/N变化范围分别为12.4%~15.1%、5.1%~15.7%、1.6%~5.0%;凋落枝分别为4.2%~15.2%、5.0%~13.4%、3.5%~10.1%。【结论】N沉降通过影响凋落物基质质量(降低C/N、木质素/N、纤维素/N),从而减缓常绿阔叶林凋落叶、枝的分解速率,其中C/N、木质素/N、纤维素/N更能反映其分解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高保丹
【目的】研究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量的响应,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测定对照(CK,0g/(m~2·a))、低氮(L,5g/(m~2·a))、中氮(m,15g/(m~2·a))和高氮(H,30g/(m~2·a))4个氮沉降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以及氮沉降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模拟氮沉降处理4次后,各氮沉降处理开始表现出对CO_...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氮沉降 土壤呼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素琪 王玉杰 王云琦 张会兰 李云霞 于雷 胡波 刘婕
通过原位喷施,设置对照(CK,0 kgN·hm-2a-1)、低氮(T50,50 kgN·hm-2a-1)、中氮(T100,100 kgN·hm-2a-1)和高氮(T150,150 kgN·hm-2a-1)4个氮沉降处理,研究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CK,T50,T100和T150氮沉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4.31±1.14),(3.42±0.74),(2.81±0.38)和(2.49±0.32)μmol·m-2s-1,相对于CK处理,氮沉降处理使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P<...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呼吸 Q10值 常绿阔叶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