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
2023(631)
2022(504)
2021(499)
2020(426)
2019(937)
2018(825)
2017(1152)
2016(812)
2015(863)
2014(777)
2013(785)
2012(769)
2011(689)
2010(696)
2009(748)
2008(707)
2007(742)
2006(630)
2005(529)
作者
(3966)
(3349)
(3252)
(3173)
(2093)
(1658)
(1416)
(1402)
(1340)
(1276)
(1251)
(1199)
(1186)
(1125)
(1119)
(1099)
(1072)
(1007)
(988)
(937)
(920)
(842)
(821)
(808)
(797)
(772)
(770)
(734)
(724)
(709)
学科
(2780)
森林(2780)
(2778)
(2524)
(1369)
经济(1368)
生态(1327)
生态学(1067)
(855)
土壤(774)
(774)
(725)
森林土壤(649)
(592)
大豆(585)
管理(555)
业经(533)
(504)
方法(434)
(425)
农业(410)
产业(401)
生物(400)
地方(395)
环境(391)
数学(389)
信息(388)
土壤学(382)
总论(368)
信息产业(364)
机构
大学(12244)
学院(11850)
研究(6915)
科学(6431)
林业(6317)
(5790)
业大(5723)
(4657)
中国(4550)
研究所(4488)
(4196)
(4063)
农业(4048)
(3618)
(3525)
(3286)
实验(3267)
实验室(3049)
管理(3027)
北京(2992)
研究院(2984)
科学研究(2877)
重点(2871)
农业大学(2863)
(2783)
林业大学(2742)
经济(2713)
中心(2601)
理学(2439)
理学院(2395)
基金
项目(10724)
(8031)
国家(8003)
科学(7196)
基金(6854)
研究(5338)
科学基金(5320)
自然(4582)
(4437)
自然科(4426)
自然科学(4423)
自然科学基金(4339)
(4038)
科技(3872)
基金项目(3563)
计划(3351)
资助(3046)
重点(2938)
专项(2774)
科研(2534)
(2394)
林业(2372)
(2318)
(2069)
技术(2023)
教育(1952)
社会(1943)
社会科(1805)
社会科学(1803)
(1786)
期刊
林业(6851)
学报(6689)
科学(5270)
大学(5077)
学学(5038)
(4394)
(3544)
经济(3544)
农业(2646)
业大(2509)
研究(2173)
科技(2008)
中国(1881)
科技大(1787)
科技大学(1787)
业经(1718)
(1700)
(1545)
北京(1468)
林业大学(1452)
(1250)
中南(1158)
中南林(1157)
自然(1154)
农林(1148)
(1148)
科学研究(1141)
农业大学(1057)
问题(941)
(908)
共检索到18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瑞余  蔡丽平  谢锦升  黄荣珍  杨玉盛  
通过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研究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4年生木荚红豆人工林N ,P ,K元素现存量 .结果表明 :木荚红豆人工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 ,P ,K浓度均以叶最高 ;根系的N ,P ,K浓度基本上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木荚红豆人工林N ,P ,K的现存量分别为 818.0 35 ,330 .2 2 7和 85 6 .831kg hm2 .乔木层地上部分N ,P ,K元素现存量的 5 9.0 % ,4 7.6 %和 6 4 .2 %分布在枝和叶中 ,采伐木荚红豆树树干对立地的养分损失较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天汉  兰思仁  
首次应用标准差选择法、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红豆树人工林进行优树选择.选择红豆树优树22株,与全省红豆树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95.7%、29.5%、400.6%.精选优树8株,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3 cm、0.6 m、0.0497 m3,与全省红豆树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15%、5.3%、36.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蕊  王秀花  陈柳英  冯建国  周志春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昱洁   韦小丽   周兴武   聂瑞馨   代立  
【目的】筛选适宜木荚红豆容器育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培育优质的木荚红豆的容器育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塘泥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共配置成7种基质对木荚红豆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分析各配比基质对木荚红豆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7组基质的容重范围在0.14~0.44 g·cm-3之间,其中T6处理的基质容重最大,T3处理最小。T6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最高,为276.75 mg·kg-1。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木荚红豆容器苗生长差异显著,T6处理的木荚红豆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硝态氮、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最优,T5次之。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质容重和碱解氮与木荚红豆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下生物量和硝态氮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对木荚红豆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等14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6的隶属函数值排名第一。【结论】T6(泥炭∶蛭石∶塘泥=1∶1∶1)基质配方容重较大,黏结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且其氮素含量高,利于叶绿素和光合作用酶的合成,增强光合能力,故而是培育木荚红豆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水平  杨宪  张雪  黄建国  王伯初  祝连彩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婕妤   吴江源   张亚梅   于文吉  
【目的】采用定向重组技术制备人工林柏木重组木,分析其结构与性能,揭示柏木制备成重组木后性能变化的内因,为人工林柏木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依据。【方法】制备80%、100%和120%不同压缩率柏木重组木,探究压缩率对重组木耐水性能、力学性能(抗弯性能和水平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应用超景深显微镜(UDM)、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重组木微观结构变化以及重组木中胶液分布情况;使用剖面密度测量仪测量垂直于板面表面方向的密度梯度,分析重组木剖面密度。【结果】随着压缩率增大,重组木表面纹理颜色加深,剖面密度逐渐均匀,吸水率(WAR)、吸水厚度膨胀率(TSR)和吸水宽度膨胀率(WSR)逐渐减小,静曲强度(MOR)和水平剪切强度(HSS)逐渐增大。压缩率120%时重组木WAR最小,相比原木降低34.73%,同时重组木MOR和HSS达到最大,分别为125.77 MPa和17.05 MPa,相比原木分别提升53.47%和84.32%。剖面密度测量仪、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重组木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提升主要是因为随着压缩率增大,木材细胞压缩密实、胶液分布范围更广,在更多的细胞腔和胞间层形成胶合位点,减少吸水时水分进入通道,抑制细胞腔回弹,增强胞间层薄弱结构。【结论】采用定向重组技术将人工林柏木制备成高性能重组木后,其力学性能显著提升;随着压缩率增大,重组木的耐水性能显著增强,压缩率120%时重组木性能达到最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郎学东  缪迎春  苏磊  苏建荣  
芽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是植物体的重要构件之一,也是植物树冠形成的基础(魏媛等,2010)。芽的萌发预示着冬眠结束和生长开始(Yakovlev et al.,2008),并影响着许多过程,以及各种动物行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雪华  杨茂瑞  刘永敏  
为探讨亚热带人工林的水文效应,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22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林中,对降雨、径流等进行定点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林地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5.648~31.148 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45%~2.537%。降雨量与径流量的较佳回归模型为y=ab。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海青  江泽慧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杉木、马尾松横纹拉应力、顺纹拉应力及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表面 ,结果表明不同的加载方式、加载速度对木材的断裂过程有影响 ;木材的微观构造影响其断裂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谢守鑫  
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和解析木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分析方法推导和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在建立林木胸径潜在生长函数(疏开木直径生长函数及疏开木冠幅-胸径关系)的前提下,以CCF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林分密度指标:林冠重叠度(COD);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相对直径(Rd)作为林木竞争指标.使用单木模型编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拟,预测程序-LRGP.BA8.该程序可以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问伐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因而可以用于选择、设计最优间伐方案和造林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秀花  马丽珍  马雪红  陈柳英  周志春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m以下的1叉干为主;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3荷杉混交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盛炜彤  范少辉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 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 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 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林什全  陈羽  王凤珍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木麻黄主要种植区人工林野外调查 ,收集了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下AM菌资源 15种 ,分别隶属 3个科共 5个属 ,其中有 4种分别为有关土样中的优势种。球囊霉属 9种 ,占已知种类的 6 0 % ,其余无梗囊霉层、巨囊霉层、盾巨囊霉属及硬囊霉属分别仅有 1  2种。木麻黄幼苗的温室接种效果表明 ,AM菌可显著改善木麻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菌种或菌株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V95 0 8,V90 0 4 ,V95 0 2、V95 0 7和V95 0 3菌株的接种效果较好 ,苗高比对照增加 4 3 4 8%  84 78% ,地径比对照增加 4 0 0 0 %  73 0 0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东  李晓玲  
该文就人工林杉木的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进行了对比研究.简要介绍了干燥试验过程,并对木材干燥质量、干燥周期与干燥能耗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25和50mm厚杉木板材的高温干燥均比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短、干燥能耗低,且50mm厚板的干燥周期与能耗较常规干燥减小得更加显著;干燥质量方面,高温干燥与常规干燥在含水率分布上无显著差别,但50mm厚杉木板材内裂发生较多,且变形较大;木材材色方面,高温干燥较常规干燥有所加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