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4)
2023(6416)
2022(4720)
2021(4076)
2020(3384)
2019(7367)
2018(7573)
2017(14220)
2016(8234)
2015(9041)
2014(9092)
2013(8696)
2012(7666)
2011(6739)
2010(6651)
2009(5909)
2008(5978)
2007(5305)
2006(4813)
2005(4551)
作者
(25964)
(21589)
(21560)
(20622)
(13588)
(10371)
(9717)
(8276)
(8171)
(7548)
(7516)
(7237)
(7191)
(7026)
(6991)
(6782)
(6544)
(6468)
(6396)
(6130)
(5565)
(5510)
(5366)
(4930)
(4857)
(4801)
(4789)
(4707)
(4424)
(4359)
学科
(31197)
经济(31167)
(21065)
管理(19912)
(16415)
企业(16415)
中国(10941)
方法(10797)
(10485)
(10161)
(9852)
数学(9137)
数学方法(9036)
业经(8539)
产业(7233)
(7157)
地方(7135)
农业(7076)
(7003)
财务(6989)
财务管理(6982)
企业财务(6825)
(6147)
结构(5928)
(5546)
(5087)
银行(5056)
(4792)
体制(4755)
发展(4703)
机构
学院(114108)
大学(114011)
研究(44195)
(42219)
经济(41313)
管理(36882)
中国(32453)
理学(31720)
科学(31435)
理学院(31255)
管理学(30362)
管理学院(30179)
(27253)
(25036)
(24158)
研究所(22400)
农业(21574)
业大(21215)
(20157)
中心(19609)
(18300)
(16360)
财经(15994)
(15744)
北京(15475)
师范(15451)
(15013)
(14639)
(14253)
(14050)
基金
项目(80912)
科学(63299)
基金(59135)
(54545)
国家(54169)
研究(52995)
科学基金(45147)
社会(33122)
(32042)
社会科(31384)
社会科学(31377)
基金项目(31261)
自然(31179)
自然科(30434)
自然科学(30423)
自然科学基金(29908)
(27576)
教育(23948)
资助(23221)
编号(20041)
重点(19833)
(18158)
计划(17108)
(16809)
成果(16357)
科研(16310)
(16043)
科技(15527)
创新(15242)
课题(14858)
期刊
(46729)
经济(46729)
研究(31933)
学报(27371)
(25764)
中国(23155)
科学(22623)
大学(19813)
学学(19111)
农业(17101)
(16136)
管理(13606)
教育(10655)
(9457)
金融(9457)
(9212)
技术(8291)
经济研究(8178)
财经(8020)
业经(7941)
业大(7898)
(7337)
(6964)
问题(6797)
农业大学(6286)
林业(6146)
科技(6025)
资源(5528)
现代(5069)
商业(4780)
共检索到16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敏  赵广杰  M H ALMA  
为了探究木粉多元醇液化过程中缩聚反应阶段液化残余物的化学基团、结晶度以及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而探明缩聚反应机理,以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为液化剂、H2SO4为催化剂,对桦木木粉液化,并用FTIR、XRD和SEM对液化残余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0~180min液化时间内,缩聚反应约发生在70min以后。2)与木粉相比,分解反应和缩聚反应阶段的液化残余物在1500、1607和1248cm-1处基于木素的芳香环和甲氧基的吸收特征峰消失,在1739cm-1处基于糖类化合物基团的吸收特征峰明显变小。3)在分解反应阶段,液化残余物的结晶度有所增大;而在缩聚反应阶段,结晶度保持一段恒定值,后呈增大趋势。4)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益强  郭银清  卢泽湘  陈铭川  孙盈盈  赵莹婷  黄镇永  黄彪  
以毛竹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98%浓硫酸为反应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液化制备竹粉生物质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液固质量比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原料、液化残渣及竹粉生物质油的表面官能团;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竹粉生物质油的化学组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都存在一个优选值,分别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用量2%、液固质量比12∶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影响竹粉液化率大小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竹粉的液化率可达86.4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裴辉儒  刘星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实物流量账户是一个远未成熟的核算系统,通过对影响实物流量账户(PFA)的因素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账户还不尽完善,需要做进一步补充。为此,本着SEEA核算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原有的PFA框架内,本文做了一些有益的补充,以期望对PFA起到一个推进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广杰  罗文圣  古野毅  任强  
为了弄清楚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特征,将阻燃处理木材在模拟的典型火灾中燃烧后,取距燃烧表面不同位置的试样,采用热失重法研究了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①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没有明显的差别,未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比未燃烧木材高;②阻燃处理木材中阻燃剂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200℃,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归属于阻燃剂的峰消失;③阻燃处理木材燃烧残余物热分解温度曲线中,在230℃附近归属于半纤维素的峰消失,在210~240℃出现了一个缓慢的肩;④阻燃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的质量损失速度曲线主峰温度比未处理木材及其燃烧残余物降低100℃,质量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福云  裴辉儒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实物流量账户(PFA)是一个远未成熟的核算系统,需要做进一步补充,其中作为残余物项的完善尤为重要。为此,在原有的PFA框架内,本着SEEA核算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对影响实物流量账户(PFA)中残余物项因素分析,本文对PAF做了一些有益的补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常伟  林星  汪雪琴  蔡政汉  吕建华  黄彪  
以杉木屑为原料,研究磷钼酸在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的催化液化性能,并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杉木屑用量对杉木屑液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磷钼酸在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催化液化性能.在150 m L甲醇、0.5 g催化剂、1 g杉木屑、240℃条件下反应30 min,液化率达到93.32%.采用SEm、FT-iR和gC-mS对液化残渣、轻油和重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残渣主要是由木质素或木质素衍生物组成;而液化产物轻油主要是由酯类、酚类、醛类、酮类等组成,主要是由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与甲醇反应得到;而液化产物重油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由木质素液化反应得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改云  朱显超  邹献武  向琴  何玉婵  
针对传统木材苯酚液化技术中存在的反应时间长、产物黏度高和反应活性降低等问题,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将杨木木粉在酸化苯酚溶剂中进行快速解聚反应。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条件下杨木苯酚液化的适宜条件为:木粉含水率30%~40%,液化时间15 min,苯酚与木粉的比例(P/W)2.5,木粉粒径0.18~0.25 mm,在此条件下木材液化率达到87%。微波加热的木材苯酚液化速率比传统油浴加热提高至少6倍。木材被降解为醇类、酸类、醚类、醛类和酚类等低分子质量物质,液化产物黏度显著降低,仅为3 015 mPa·s,且与甲醛的反应活性较高,100 g液化产物反应消耗的甲醛达2.1 mol。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下的木材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胜男  马晓军  朱礼智  
【目的】通过木粉纤维增强生物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为生物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以毛白杨木粉和P34HB为原料,采用共混热压法制备P34HB/木粉生物复合材料,基于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随着木粉含量增加,生物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强度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89%、59%和103%,储能模量E′逐渐增加,tanδ峰值先下降后上升。生物复合材料的高频率模量大于低频率模量,动刚度比静刚度好。相比P34HB,生物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区间变宽,热解速率变慢,热解剩余质量增加。【结论】随着木粉含量增加,P34HB分子链运动受阻,生物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脆性增大;同时,木粉纤维的成核作用诱导P34HB形成结晶度高、层状结构发达的横晶层,木粉与P34HB之间界面结合力增强,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综合考虑,P34HB/木粉生物复合材料的最佳木粉加入量为5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蔚虹  喻云水  
以呋喃树脂与木粉为原料制备了木陶瓷,利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别对木陶瓷的形成机理、微观结构与物相进行了表征。TGA结果表明,呋喃树脂的得炭率远高于木粉的得炭率。XRD结果表明,木陶瓷具有乱层石墨结构,提高炭化温度有利于提高木陶瓷中石墨结构的完善性与石墨微晶的生长。研究了炭化温度与呋喃树脂含量对木陶瓷的得炭率、尺寸收缩率与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木陶瓷的得炭率与体积电阻率减小,尺寸收缩率增大;随着呋喃树脂含量的增大,木陶瓷的得炭率增大,体积电阻率与尺寸收缩率减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符韵林  莫引优  覃冠利  赵林  容玉泉  
在质量浓度为36%(360 g.L-1)的硫酸催化作用下用苯酚对桉树Eucalyptus spp.树皮进行液化,考察催化剂用量、液固比、液化温度和液化时间对液化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桉树树皮液化的较佳方案,并对桉树树皮液化物树脂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液固比对桉树树皮液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液化温度、液化时间。②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相结合,得出桉树树皮较理想的液化工艺条件:液固比为10∶3,液化温度为150℃,液化时间为80 min,质量浓度36%硫酸用量为液化物总量的6%。③以树皮液化物为基准,选择甲醛摩尔比为1.6,氢氧化钠摩尔比为0.3,水摩尔比为8.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艳迪  周学飞  
为研究Co-salen仿酶清洁漂白技术,采用13C-NMR、1H-13C2D-HMQC、31P-NMR核磁共振分析了竹浆Co-salen仿酶处理前后残余木素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①残余木素苯环开环,甲氧基、酚羟基和脂肪族羟基含量减少,羰基含量增加;木素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结构单元减少,而对羟基苯基结构单元增加。②Co-salen仿酶系统催化氧化竹浆残余木素过程中,β-O-4、β-β、β-5、5-CH2-5’连接键断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军  赵广杰  
为了扩大木材的应用领域和降低碳纤维的成本,以木材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熔融纺丝,经甲醛和盐酸溶液固化处理后获得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利用IR、XRD、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初步揭示了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在炭化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炭化温度400℃以上,木材液化物原丝中出现了较明显的(100)衍射峰;炭化温度500℃以上在1360cm-1处附近出现D峰、1595cm-1处附近出现G峰;随炭化温度的提高,原丝内部微观结构逐步趋于有序化;炭化过程中,原丝分别在500和800℃时结构发生了两次大的改变,但代表芳环骨架振动的1632、1454cm-1处吸收峰在整个炭化过程中依然存在,表明木材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求慧  赵广杰  何静  
为搞清酸性条件下三倍体毛白杨和杉木苯酚液化物的结构,该研究对两种木材分别进行了液化处理,并对液化物进行了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和31P--NMR)以及电子扫描电镜(SEM)的测定分析.FTIR和NMR的分析结果表明,液化后的毛白杨和杉木均发生了结构上的明显变化,出现了纤维素和木素的基本活性结构单元,表明液化处理使木材发生了降解、酚化等化学反应.SEM测定结果表明,木材液化物中含有未完全液化的微小木材组织碎片,两种木材液化物中残存的这种物质的大小存在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求慧  赵广杰  
为拓展新的木材加工领域 ,使木材液化这一先进的木材化学加工技术尽早地应用于我国的木材行业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该文系统归纳了高温高压法、溶剂分解法、催化剂法及无催化剂法等木材液化方法 ,高温高压法是最早的木材液化方法 ,而采用硫酸、盐酸、磷酸和草酸等作为酸性催化剂的催化剂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最具实用价值的木材液化方法 .该方法进一步系统深入地讨论了木材的苯酚液化和多羟基醇液化 ,以及木材主成分 (纤维素与木素 )的液化反应路径 ,并对木材液化生成物的用途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木材的液化机理 ,开发新的环保型液化剂和“绿色化”液化方法 ,开展液化产物与其他材料复合的研究 ,研制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占宽  习宝田  安静贤  
该文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测定圆锯片表面初始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并且用它对圆锯片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证明在锯片表面切向 ,当X射线入射方向不同时 ,所测试的切向应力值有很大差别 ,而在径向这种差别很小 .这表明用X 射线测量锯片表面的应力时 ,会出现Φ分裂现象 .在固定入射方向角Φ的情况下 ,锯片表面的初始残余应力呈一定规律性 .切向为拉应力 ,径向为压应力 .将表面电解抛光 15 μm后 ,其对应点的残余应力与电解抛光前有明显不同 ,且切向应力由拉应力转为压应力 .该测试结果对以后用X 射线测试适张后锯片表面的残余应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