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
2023(765)
2022(724)
2021(573)
2020(503)
2019(1036)
2018(936)
2017(1911)
2016(1007)
2015(1169)
2014(1127)
2013(1158)
2012(1078)
2011(975)
2010(915)
2009(965)
2008(898)
2007(802)
2006(717)
2005(659)
作者
(3272)
(2794)
(2730)
(2702)
(1832)
(1323)
(1288)
(1086)
(1053)
(929)
(922)
(916)
(904)
(899)
(888)
(847)
(833)
(810)
(784)
(777)
(738)
(693)
(693)
(688)
(625)
(612)
(595)
(578)
(574)
(572)
学科
(3511)
经济(3505)
管理(2967)
(2479)
(2240)
企业(2240)
方法(1926)
数学(1812)
数学方法(1783)
(1344)
(1264)
银行(1259)
(1214)
(1190)
金融(1190)
中国(1024)
(927)
(923)
(914)
财务(901)
财务管理(901)
企业财务(868)
(818)
(734)
及其(635)
业务(603)
(538)
贸易(537)
(537)
(536)
机构
大学(14336)
学院(14099)
(6132)
经济(5971)
研究(5794)
中国(5203)
管理(4864)
理学(4227)
理学院(4168)
管理学(4028)
管理学院(4000)
科学(3756)
(3351)
(3329)
(3078)
(2995)
中心(2912)
研究所(2747)
业大(2643)
农业(2596)
财经(2351)
北京(2220)
(2175)
(2052)
(1936)
经济学(1907)
(1898)
(1888)
金融(1877)
银行(1832)
基金
项目(9880)
基金(7613)
科学(7593)
(7142)
国家(7111)
科学基金(5912)
研究(5867)
自然(4317)
自然科(4240)
自然科学(4237)
自然科学基金(4150)
基金项目(3814)
社会(3742)
社会科(3590)
社会科学(3589)
资助(3517)
(3490)
(3056)
教育(2691)
重点(2293)
(2132)
计划(2111)
科研(2054)
编号(1903)
(1887)
大学(1855)
科技(1836)
创新(1812)
(1782)
教育部(1780)
期刊
(5789)
经济(5789)
研究(4313)
学报(3569)
(2969)
中国(2942)
(2941)
金融(2941)
大学(2741)
学学(2690)
科学(2662)
(2355)
管理(2249)
农业(1880)
技术(1378)
经济研究(1189)
业大(1184)
财经(1178)
理论(1045)
(1016)
(1006)
实践(955)
(955)
(952)
农业大学(950)
林业(879)
统计(840)
国际(802)
科技(716)
自然(711)
共检索到22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飞  蒋康  吴超凡  刘克非  吴庆定  
【目的】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能,为生物油基再生沥青的制备与储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组分分析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测试并比较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及其性能变化规律。【结果】热储存作用可提高沥青的软化点而降低其稳定性,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弱于基质沥青、强于RA-102再生沥青。热储存可提高沥青的复数模量并降低其相位角。木焦油、生物质纤维及增塑剂的协同强化作用可提高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抗变形能力,进而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沥青的胶体状态与热储存时间有较大关联,热储存时间的延长会使沥青产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沥青由溶胶态转变为溶-凝胶态。沥青的胶凝指数随热储存时间延长而升高,导致流动性降低,沥青变得脆硬。热储存作用促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高温条件下沥青的芳香分官能团峰强度降低而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峰强度升高,沥青内部组分发生变化。【结论】与RA-102再生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再生剂相不易与沥青相产生分离,在搅拌均匀的前提下,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可储存时间更长,使用性能更稳定。热储存对再生沥青使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缩短再生沥青的高温储存时间,并在拌制混合料前搅拌均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焱  崔翔  邹俊  陈应泉  王贤华  杨海平  陈汉平  
木焦油是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超临界乙醇提质木焦油能够有效降低木焦油的分子量,有利于木焦油的进一步利用。以湖北鄂州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示范基地的木焦油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上深入研究反应温度对超临界乙醇系统在氢气氛围下提质木焦油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分别为280,300,320,340℃。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法对原料和热解产物进行分析。采用固定床模拟GC-MS气化室的实验,定义吹扫出去的成分为轻质油组分,残留的成分为重质油组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乙醇系统下,木焦油的绝大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昭彬  薛明  易文  何佼龙  
针对橡胶沥青与常规沥青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差异,选用国内外在橡胶沥青混合料中使用较多的AR-AC-13矿质级配,选取实际路面常见的3种空隙率,依据正交试验思路安排试验,采用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通过对3种空隙率橡胶沥青混合料冻融强度比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空隙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琼芬  马李一  余建兴  张重权  王有琼  安鑫南  
研究温度、光照时间对辣木油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此选择合理的保存方式。用石油醚浸出法制成辣木油试样,以过氧化值(POV)为试验指标,采用Sehaal烘箱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射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受热、光照时间下的POV值并计算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不同受热时间下测得的POV值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而不同光照时间的POV值则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辣木油对温度比较稳定,但对光照则相反,光照时间越长抗氧化的稳定性就越差,光照氧化诱导时间仅为3.5d。提示了辣木油应在20℃左右保存并特别注意避光,在此条件下的货架期可达304d。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吕春茂  陆长颖  魏雅静  孙俪金  
为了解平欧榛油的贮藏特性并延长其货架期,采用烘箱加速氧化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探讨了提取工艺、温度、光照和抗氧化剂等对平欧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平欧榛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水酶法,室温条件下可延长储藏期15d;随温度升高平欧榛油氧化稳定性降低较快,低温适于其储藏;光照对平欧榛油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避光利于其保藏;采用0.015%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0.005%维生素C协同使用对于平欧榛油稳定性效果最佳,储藏期可由105d延长至831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晓岩   金凤   杨旭畅   王丰俊   周晔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子、薄壳山核桃、松子5种树坚果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镜对种仁细胞内油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DS-PAGE技术对油体膜蛋白进行分离,切取蛋白条带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利用脂质组学对油体膜磷脂和油体内部甘油三酯组成进行分析;基于室温储藏条件下油体的形态变化,结合测定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对油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树坚果种仁细胞内均充斥油体和蛋白体,油体具完整包膜,形态多呈非对称椭球形,最大平均粒径为薄壳山核桃油体(2.34±0.48)μm,最小为巴旦木油体(1.21±0.19)μm。油质蛋白(oleosin)是5种树坚果最主要的油体膜蛋白组分,占膜蛋白总量的72.76%—84.15%;其分子量分布较窄,为14.7—18.8 kDa,但不同坚果中oleosin亚型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钙调油体蛋白(caleosin)占膜蛋白总量的14.34%—24.96%,其在不同坚果中的分子量接近,为26.5—27.1 kDa,且5种坚果中均只鉴定出一种caleosin构型。固醇油体蛋白(steroleosin)仅在核桃、薄壳山核桃和松子中被鉴定出,占膜蛋白总量的8.95%—12.89%。脂质组成方面,5种树坚果油体内部的甘油三酯组成差异较大,但膜磷脂组成近似。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是最主要的膜磷脂组分,两者合占膜磷脂总量的67.91%—75.06%。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酰基链比例高达69.64%—74.52%,且其中38.64%—45.15%的脂肪酰基均为油酸酰基。室温下榛子油体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储藏过程中,油体逐渐聚集并融合,同时伴随脂质氧化程度的升高,最终导致乳析现象的发生。【结论】5种树坚果以薄壳山核桃油体粒径最大,榛子油体稳定性最高。不同树坚果油体具有近似的膜蛋白和膜磷脂组成,但在oleosin异构体数量、油体内甘油三酯组成以及组分间比例上差异明显。其中,油体内脂质含量与oleosin的比例、油体膜磷脂与油体膜蛋白的比例可能对油体大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寅  王海晖  朱凤  战婧  
采用多组分平行反应模型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对树叶在惰性氛围中的热重(TG)试验结果进行动力学过程的解析,理论上跟踪各组分的热解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升,树叶经历脱水、挥发油类物质析出、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依次降解并形成焦炭(即固定碳)等过程。温度150℃后树叶的热失重速率(DTG)曲线的变化特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热解叠加而成,与木材中主要成分的热解现象相似。半纤维素热解几乎完全生成气体,对碳形成的贡献很小;纤维素则稍有不同。木质素对固定碳的含量贡献最大。相应地,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份额对应工业分析中的挥发分含量,而固定碳含量则取决于木质素所占的比例。...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译晨  朱民  
火焰动力学特性对燃烧系统热声振荡的准确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作者团队近年来针对不同应用背景下的火焰动力学特性在理论建模和实验验证方面的研究,包括理想非预混射流火焰、钝体预混火焰、值班火焰等组织方式以及多维扰动下的火焰动力学特性.其中:通过Green函数法建立了非预混火焰的分布式火焰传递函数;通过火焰面方程和离散涡模型研究了涡和火焰面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双火焰面模型研究了值班火焰和主火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非对称火焰模型,研究了火焰对不同方向扰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将火焰动力学模型与声学网络模型结合分析,可以得到火焰动力学对燃烧室热声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少纲  程永生  
探讨供应链库存系统的稳定性。假设需求为ARMA序列,建立供应链系统模型,用库存残差来表达库存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研究表明库存残差序列也为ARMA序列。若库存残差序列收敛,则系统稳定。文章研究了库存残差序列的格林函数,得出了供应链库存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客户需求系统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文英  
幸福是一种心理现象,从每个受访者个体依据自我评估标准给出的幸福等级或分值加总平均计量的幸福,具有两大缺陷:不稳定和不可靠。文章借鉴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对效用的计量,给予幸福计量的启发是:主观性指标客观化。客观化的具体途径可以仿效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将主观心理评价转变为客观的选择,建立客观内容的指标体系;第二,用几何图形或量表直观表达弱化指标体系的复杂性;第三,建立幸福函数,使幸福指数成为一个稳定确切的数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为了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影响,采用红外辐射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和油茶籽仁油中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性及其含量。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1)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油和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分别为82.02%和79.59%;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11.92 h和7.51 h,说明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产物丙酮醛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二醛和3-脱氧奥苏糖在150℃下才产生,乙二醛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含量略微增加;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油中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7.94μg/g和29.7μg/g;油茶籽仁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4.15μg/g和51.94μg/g,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78和1.94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3)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油与油茶籽油的DPPH清除率与氧化稳定性发现,油茶籽仁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油抗氧化活性。因此,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美拉德产物为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晔  
核桃(Juglans regia&Juglans sigillat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5年我国核桃产量为333.17万吨,占木本油料总产量的59.49%。核桃仁中油脂含量高达60%7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ω-6/ω-3配比合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然而,核桃油在生产和储藏过程易氧化酸败,这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前人利用添加抗氧化剂、控制储藏条件等方法,在提高核桃油稳定性的提升及保质期的延长上取得诸多进展。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以压榨核桃油为实验对象,基于氧化进程中内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乐乐  范仕龙  
多参数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蛋白质稳定性研究工具,其样品管由16个高光亮的石英毛细管组成,单价高于750元。为了降低使用成本,该文开发了一种样品管的再生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再生成效。该文旨在探讨不同pH值的酸碱溶液作为再生剂对4种不同蛋白质溶液样品和同一蛋白质溶液样品的4种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稳定性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11.0的氢氧化钠碱性溶液可作为优选再生剂。经过5次再生后,变异系数均小于5.00%,且最优值小于1.00%。这一再生方法不仅可将最终样品管的使用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6.67%,还为毛细管的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赵学慧  
4种蛋白酶对黑曲霉、米曲霉原生质体稳定性、再生及融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用于原生质体灭活前或后保温均显著降低原生质体数量、同时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及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指数。蛋白酶安全、无毒可以替代常规促融合剂聚乙二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凯  徐雪姣  杨会成  沈清  戴志远  郑振霄  
为了确定β-环糊精稳定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实验通过研究不同乳化方法 (超声、高速剪切和高压微射流)、不同油相体积分数(30%、40%、50%、60%和70%)及不同β-环糊精添加量(1%、2%、3%、4%和5%,质量分数)对乳液特征指标(浊度、离心稳定性、粒径和ζ-电位)的影响,初步确定了β-环糊精稳定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工艺,而后通过乳液的形貌及显微变化、乳液的特征指标评价乳液的热杀菌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油相体积为60%、β-环糊精添加量为3%、采用高速剪切乳化的方法可以得到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乳液的浊度、离心稳定性、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1.83、85.12%、110.50 nm和-28.39 mV。热杀菌对乳液的形貌及显微结构、乳液的特征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冻融显著影响了乳液的特性,冻融后乳液出现了严重的沉淀、乳析等现象,乳液不再呈现均一、稳定的状态。乳液在25°C,密闭条件下贮藏16 d内,虽然乳液的形貌结构、显微结构及乳液的特征指标发生了变化,但乳液仍保持了基本特性。总之,β-环糊精作为稳定剂可以用来制备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热杀菌和贮藏稳定性(16 d内),但不具备冻融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