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
- 2023(731)
- 2022(680)
- 2021(643)
- 2020(530)
- 2019(1129)
- 2018(1181)
- 2017(2115)
- 2016(1256)
- 2015(1356)
- 2014(1295)
- 2013(1253)
- 2012(1178)
- 2011(1082)
- 2010(1030)
- 2009(831)
- 2008(851)
- 2007(745)
- 2006(678)
- 2005(656)
- 学科
- 贸(1881)
- 贸易(1881)
- 易(1879)
- 济(1847)
- 经济(1845)
- 学(1476)
- 管理(1461)
- 电子(1379)
- 网上(1352)
- 网上贸易(1352)
- 业(1187)
- 材(890)
- 企(889)
- 企业(889)
- 教学(752)
- 理论(701)
- 中国(684)
- 农(684)
- 木材(561)
- 学法(531)
- 教学法(531)
- 方法(529)
- 及其(505)
- 环境(478)
- 学理(475)
- 学理论(475)
- 地方(464)
- 数学(461)
- 制(458)
- 教育(443)
- 机构
- 学院(15536)
- 大学(14921)
- 研究(6718)
- 科学(6372)
- 农(5773)
- 中国(4960)
- 业大(4684)
- 农业(4536)
- 所(4302)
- 研究所(4048)
- 京(4011)
- 济(3373)
- 经济(3254)
- 技术(3182)
- 管理(3126)
- 中心(3092)
- 省(3001)
- 室(2983)
- 林业(2881)
- 农业大学(2880)
- 工程(2842)
- 实验(2791)
- 院(2766)
- 江(2693)
- 实验室(2653)
- 理学(2636)
- 北京(2577)
- 理学院(2573)
- 重点(2541)
- 业(2501)
共检索到25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坚 李坚 刘一星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木材的包围,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超临界干燥工艺条件最终确定为动态和静态干燥温度为50℃,动态和静态压力为25MPa,动态干燥时间为180min。经扫描电镜观察,木材-SiO2气凝胶在微观上有良好的网络结构,SiO2气凝胶与木材有良好的结合并保持木材的孔隙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观测,所制备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中的SiO2气凝胶是由直径约13~300nm的SiO2颗粒构成的连续网络结构。超临界CO2流体干燥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表现突出的增容现象,由于紫椴与西南桤木结构不同,两者的增容率有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慧 王汉坤 张求慧 田根林 余雁
采用单一浓度溶胶浸渍和梯度浓度溶胶浸渍2种方法将SiO2溶胶注入竹材、木材、竹炭和木炭4种材料内部,探讨材料微观结构、炭化前后、溶胶浓度以及浸渍方法对材料凝胶负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材的SiO2凝胶负载率低于竹炭,二者的凝胶负载率显著小于木材和木炭;木材和木炭凝胶负载性能差异与所浸渍溶胶的浓度有关;相比于使用单一浓度浸渍,浓度梯度法浸渍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负载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坚 李坚 刘一星
对SiO2溶胶溶液半限注法浸渍处理紫椴和西南桤木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2溶胶对木材的渗透应主要考虑压力和加压时间以及树种的影响,考虑木材的变异性所造成的试验数据的波动,确定SiO2溶胶的浸渍工艺条件为压力0.8MPa,压力时间30min,后真空度为0.090MPa,保持10min。通过X射线能谱图分析,在木材细胞壁的位置能看到排列均匀的SiO2,说明在木材外部进行溶胶-凝胶化过程,然后采取空细胞法将溶胶注入到木材中,简化了制备工艺条件,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坚 邱坚 刘一星
以正硅酸乙酯(TEOS)原料,HCl/HF混合酸为水解催化剂,研究应用于木材功能性改良的SiO2凝胶的制备工艺条件。所配制3种反应溶液的TEOS/EtOH/H2O比例分别为FU1=1.00∶15.35∶7.45,FU2=1.00∶5.43∶10.10,FU3=1.00∶5.47∶5.77,HCl/HF摩尔比分别为0.02/0.01、0.02/0.04和0.02/0.06,可在120min左右得到醇凝胶。将醇凝胶在-21℃条件下陈化1~3d后,在12h内自然升温至室温,24h内置于超临界流体中进行干燥单元操作,可以得到适合木材功能性改良用并具有纳米结构的SiO2气凝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仲利涛 刘元
以萃取率为指标,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杉木心材精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精油提取法精油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40℃、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速为20 kg/h时,精油得率最高,为0.99%,比传统提取方法精油得率高0.20%。但从成本方面来考虑,在非特殊要求时,精油提取建议选择传统提取方法。
关键词:
杉木 精油 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工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0 0℃~ 2 80℃ ,在 2 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第 2阶段温度范围为 2 80℃~ 380℃ ,在 3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该阶段同时生成大量气体。提高压力或增加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均能使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 ,气体产率降低。压力效应主要体现在 2 5 0℃以后 ,而水效应主要体现在 30 0℃以前。通过温度、...
关键词:
木材 亚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 乙醇 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王宪昌 王建军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怡 陈鑫 林旭 郑宝东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柚籽 精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清 郑小严 黄红霞 李斌 陈镇方 陈绍军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1.5 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 kg.h-1,夹带剂添加量5 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关键词:
乌饭树叶 超临界萃取 总黄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云 胡铁 贾媛 吴红 黎继烈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萃取90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关键词:
缬草 缬草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 云1 2 3 胡 铁3 贾 媛1 2 吴 红4 黎继烈1 2
摘 要:为了探讨超临界 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 Box-Behnken 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 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 20 L/h,萃取温度 45 ℃条件下,萃取 90 min,缬草油得率为 (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元 任瑞清 陈瑶 高建民
【目的】为丰富木制品颜色体系,探讨SiO_2光子晶体在木材表面结构色的构筑和生色表现。【方法】采用改进的St?ber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SiO_2微球,通过重力沉积自组装法在木材基底上构建了SiO_2光子晶体结构色。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了SiO_2微球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微球的外观形貌及其在木材基底上的排布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微球粒径分布。通过数码相机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木材表面SiO_2结构生色的色度参数及紫外–可见光反射率进行了分析。【结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了本研究中所制备的反应产物都是纯相无定形SiO_2,适用于构筑呈色良好的结构色涂层。制备配方只控制了乙醇添加量,添加量分别为80、85、90、95、100、105 mL,生成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iO_2微球,粒径分别对应为294、246、226、214、194、181 nm。参与自组装的SiO_2粒径依次减小,薄膜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绿色、蓝绿色,最后到深紫色、紫色、淡紫色,紫外反射波长逐渐减小,颜色发生蓝移。SiO_2微球在木材基底表面呈现三维有序的面心立方结构堆积,因环境扰动会出现裂隙、缺失等组装缺陷,但不会影响整体呈色。【结论】只通过控制乙醇的添加量,就可以获得适用于构建光子晶体结构色的6种不同粒径的SiO_2颗粒;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微球在木材基底自组装后形成鲜艳明亮的结构色,且结构色涂层的颜色会因参与自组装的微球粒径减小发生蓝移。本研究为大规模制备木材表面结构色涂层提供了一种简单新颖的方法,可以丰富木制品颜色体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丹丹 侯喜林 张君萍 董海艳
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工艺条件对莱菔子(Raphanussativus L.)出油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得率为24.86%.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莱菔子油 响应面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桃 陈新 徐旭 李龙 何舟 胡海
【目的】考察从华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2h。【结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松针中挥发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549%,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所得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油状物。
关键词:
华山松松针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凡 周永东 高鑫 付宗营 侯俊峰 翁翔 林韶辉
【目的】为获得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木材的干燥特性,编制合理干燥基准,从而促进其实际开发和利用。【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黑木相思木材的干燥特性,参照百度试验干燥缺陷等级拟定木材干燥初终期条件,依据锯材干燥质量检测结果对黑木相思锯材常规干燥工艺进行系统优化试验,并制定25 mm厚黑木相思锯材的干燥基准。【结果】黑木相思木材的干燥缺陷主要为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其次为截面变形,无内裂产生。从干燥速度看,黑木相思属于中等易干材。木材含水率15%时的气干密度为0.620 g·cm~(-3),属于中等范畴。采用优化制定的干燥基准对25 mm厚黑木相思锯材进行常规干燥后,木材含水率从110.40%干至8.42%,干燥周期为268.0 h (11.2 d),整个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比较稳定,平均为0.38%·h~(-1)。【结论】黑木相思干燥锯材的平均最终含水率、干燥均匀度、厚度上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以及可见干燥缺陷方面的指标均达到锯材干燥质量二级要求。本研究制定的黑木相思锯材干燥工艺可为实际干燥生产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图2表6参2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