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7)
- 2023(3607)
- 2022(3349)
- 2021(3254)
- 2020(2606)
- 2019(6219)
- 2018(5966)
- 2017(11099)
- 2016(5861)
- 2015(6577)
- 2014(6631)
- 2013(6536)
- 2012(6326)
- 2011(5764)
- 2010(5785)
- 2009(5537)
- 2008(5488)
- 2007(4861)
- 2006(4760)
- 2005(3866)
- 学科
- 济(26783)
- 经济(26648)
- 贸(15919)
- 贸易(15910)
- 易(15364)
- 方法(11946)
- 地方(10231)
- 业(10201)
- 管理(9775)
- 农(8876)
- 企(8213)
- 企业(8213)
- 业经(7326)
- 理论(7035)
- 数学(6848)
- 数学方法(6794)
- 中国(6240)
- 关系(5732)
- 出(5646)
- 农业(5615)
- 学(5359)
- 和(5340)
- 口(5110)
- 出口(5098)
- 出口贸易(5098)
- 经济理论(4492)
- 地方经济(4172)
- 社会(3913)
- 环境(3903)
- 财(3518)
- 机构
- 学院(87631)
- 大学(84558)
- 济(34497)
- 经济(33873)
- 研究(32418)
- 管理(29787)
- 理学(25459)
- 理学院(25053)
- 管理学(24513)
- 管理学院(24356)
- 中国(21659)
- 江(21142)
- 科学(20978)
- 京(18606)
- 所(16399)
- 州(15210)
- 研究所(15016)
- 农(14931)
- 范(14738)
- 财(14645)
- 师范(14606)
- 中心(14232)
- 业大(13170)
- 院(12270)
- 师范大学(11858)
- 财经(11798)
- 省(11741)
- 农业(11340)
- 贸(10539)
- 北京(10369)
- 基金
- 项目(59031)
- 科学(45621)
- 研究(42845)
- 基金(41749)
- 家(36649)
- 国家(36232)
- 科学基金(30138)
- 社会(29224)
- 社会科(26395)
- 社会科学(26383)
- 省(25705)
- 基金项目(22973)
- 划(19407)
- 自然(19140)
- 教育(18997)
- 自然科(18602)
- 自然科学(18596)
- 自然科学基金(18277)
- 资助(17547)
- 编号(17179)
- 发(13938)
- 江(13537)
- 重点(13519)
- 成果(13490)
- 课题(12737)
- 部(12580)
- 科研(11401)
- 创(11383)
- 发展(11127)
- 展(10975)
共检索到134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龙泽江 李斌 吴才茂
清水江木材贸易兴起于明代而繁荣于清。木材贸易促进了人工林业和林业租佃制的发展,促使了苗族农村公社的瓦解和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社会动荡为苗族地主乡绅政治地位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苗族地主乡绅凭借木材贸易积累的财富兴办团练武装,取代了土司的社会控制与基层管理职能,改变了苗族社会权力结构。木材贸易对苗族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木材贸易 清水江下游 苗族 社会变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德学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居住着汉、苗、布依、彝、侗、瑶、水、仡佬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除汉族以外,苗族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苗族有258.29万。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清水江流域,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榕江流域,是贵州苗族主要聚居的地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玉哲 严奇岩
长久以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一直是全国重要的木材产地。随着近些年对清水江文书的发掘和研究,清水江下游地区悠久的木材贸易历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清水江木材贸易缘起于宋元之际,发展于明清,繁盛于清中叶以后。其在清朝后期繁盛的原因,离不开黔东南优厚的地理自然条件、王朝势力的深入开发、贸易制度的确立,以及区域贸易网络的形成。
关键词:
清朝 清水江 木材 贸易 繁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明水 范士陈
基于时空关联视角,梳理和探究了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岛苗族地区的社会主体、社会经济、社会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及原因,并总结出苗区社会变迁的现象学、动力学、组织学和功能学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龙泽江
我们搜集到的清水江中下游苗侗地区的各类碑铭大约有400余通,内容涉及广泛,大体可分为政治军事类、乡规民约类、交通类、教育类、宗族类、宗教类、经济类等。清水江碑刻资料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学术价值,为研究清水江中下游苗侗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关键词:
清水江中下游 碑铭调查 学术价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丽 梁霄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风光及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而贵州苗族文化中多彩神秘的魅力,特别是精美华丽的苗族银饰商品,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成为游客旅游纪念品的首选。但是,由于贵州市场经济欠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苗族银饰旅游商品质量和价格不一,商品销售渠道单一,贵州苗族银饰旅游商品,可谓是"养在深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雪英
通过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并实现功能互补,使民众从观念、知识和实践层面意识到民族服饰的价值及其传承之重要性、紧迫性并践行之,将有助于苗族服饰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
苗族服饰 文化传承 教育功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要武 顾晓卉
中国民间有"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俗语,该俗语从侧面反映出人类对外在服饰的看重。"衣装",常理上认为是衣物,最多罗列出裙子、裤子等一二分支。实际上,在学术界的定义中,衣装,术语称之为"服饰",这其中包括鞋、帽、袜、包、伞以至于发饰。由此又延伸出多个领域,比如中国的汉服唐装、日本的和服、热带地区的草裙等富有地区鲜明特色的服饰。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国家、地区,比如中国,又有不同的特色。中国作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特别是域内木材成为"皇木"和远销省外的大宗商品,由此而引来的利益纠葛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动,是该区域社会变迁的核心内容。为争夺木材贸易带来的利益,锦屏"内三江"和天柱"外三江"展开了长达二百多年的争江诉讼,史称"争江案"。本文以碑刻史料为核心,通过对"当江"制度与"争江"历史的细节梳理,分析清水江流域在木材贸易兴起后,当江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并藉此分析清水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荣幸 包蓉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梅志敏
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对苗族文化进行了介绍,结合贵州苗族的实例,具体从农耕文化、居住文化和宗教观念等方面探讨苗族文化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并指出尊重与保护苗族的传统文化,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贵州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冲击下,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苗族文化 森林资源保护 贵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荣幸 包蓉
苗族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绘,并借助图示语言对变化多样的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进行客观、科学、深入地解析。经研究得出苗族聚落都建在山上,形成群山环抱的态势;苗族聚落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内部边界;建筑依山就势,整体呈大集中小分散分布,建筑单体之间的距离相对紧凑且均匀,形成随机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些空间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对促进苗族聚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秋梅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五更 李莉
清代是我国传统木材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木材流通与贸易频繁。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段,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是发展木材贸易的主要基础。省会城市武汉,水路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清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全国各地的木商云集于此,有着发达的木商组织,同时拥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周转贸易,支持长途运输木材,故木材销量大,辐射面广。湖北木材贸易集湘、黔、川之木材,输往江南、京师要地,为当时园林建设、运河堤坝的巩固、城市发展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利于摸清当时木材贸易的规律,为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清代 湖北 木材贸易 林业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