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4)
- 2023(9673)
- 2022(8623)
- 2021(8319)
- 2020(6935)
- 2019(16028)
- 2018(16062)
- 2017(30617)
- 2016(16999)
- 2015(19044)
- 2014(18952)
- 2013(18812)
- 2012(17031)
- 2011(15353)
- 2010(15184)
- 2009(13690)
- 2008(13138)
- 2007(11168)
- 2006(9644)
- 2005(8239)
- 学科
- 济(63419)
- 经济(63355)
- 管理(47127)
- 业(42452)
- 企(35802)
- 企业(35802)
- 方法(30502)
- 数学(26098)
- 数学方法(25785)
- 学(20337)
- 农(16453)
- 中国(15098)
- 财(14312)
- 环境(13951)
- 业经(13886)
- 地方(13215)
- 理论(11995)
- 和(11827)
- 农业(11072)
- 贸(10260)
- 贸易(10255)
- 划(10155)
- 技术(10105)
- 易(9932)
- 教育(9736)
- 务(9419)
- 财务(9348)
- 财务管理(9332)
- 制(9297)
- 企业财务(8844)
- 机构
- 大学(238997)
- 学院(236157)
- 管理(94874)
- 济(85578)
- 经济(83561)
- 理学(83184)
- 理学院(82177)
- 管理学(80633)
- 管理学院(80235)
- 研究(79081)
- 中国(55210)
- 科学(54408)
- 京(51343)
- 农(41588)
- 所(40471)
- 业大(40029)
- 研究所(37668)
- 财(36950)
- 中心(35083)
- 江(32911)
- 农业(32786)
- 范(32379)
- 北京(32238)
- 师范(32016)
- 财经(30690)
- 院(29095)
- 经(27926)
- 州(27169)
- 技术(26347)
- 师范大学(26052)
- 基金
- 项目(171653)
- 科学(132998)
- 基金(122979)
- 研究(122283)
- 家(108362)
- 国家(107475)
- 科学基金(91333)
- 社会(73854)
- 社会科(69748)
- 社会科学(69728)
- 省(68174)
- 基金项目(66556)
- 自然(61965)
- 自然科(60370)
- 自然科学(60350)
- 自然科学基金(59232)
- 划(57519)
- 教育(55689)
- 资助(50517)
- 编号(50012)
- 成果(40081)
- 重点(38386)
- 部(36587)
- 发(36205)
- 创(35528)
- 课题(34198)
- 科研(33327)
- 创新(33085)
- 计划(32430)
- 大学(31528)
共检索到326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玉莲 戴玉成 王林 左洪文
木材腐朽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降解还原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具有降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成木材褐色腐朽的功能,而混合于针叶林土壤中的褐腐残余物是针叶林生态系统更新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中国地区泊氏孔菌属进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树木腐烂程度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寄主树木选择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主要生长在针叶树倒木上,有19种,占总数的86%,其中生长在云杉属和松属树木上的种类最多,而阔叶树中最适宜该属物种生长的树种是桦属和杨属树木。
关键词:
木材褐腐真菌 泊氏孔菌属 生态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霞 何明霞 纪开萍 曹旸 刘静 王文兵
对凤凰木和菠萝蜜树下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情况进行了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凤凰木下共出菇7次,菠萝蜜树下共出菇5次,凤凰木下子实体的总产量是菠萝蜜树下的2倍多。子实体从出土到成熟需要4~5 d。降雨量是影响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
关键词:
暗褐网柄牛肝菌 生态学 发生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应国华 吕明亮 陈奕良 陈连庆 梅建伟 贾亚妮 姚月华
对低海拔马尾松林中冬季出菇的优良菌根食用菌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luteus),进行了3a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子实体发生发育、子实体发生的林分结构以及气象因子,揭示了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与气象、植被、土壤关系。提出决定褐环粘盖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子实体能否发生和发生最大产量的根本因素是共生树种类型、立地、林分结构、土壤;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是决定每年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当年产量高低的关键。
关键词:
褐环粘盖牛肝菌 形态特征 生物生态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骆静怡 傅威锐 潘程远
木腐真菌是一类木质纤维素的自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利用真菌子实体、菌落、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对环境中采集到的木腐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到的真菌进行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析,以及木材侵染腐朽能力研究。通过鉴定,共分离得到5种木腐真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酶活分析表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伯章 王婉华
本文对霉菌和蓝变菌侵染木材所引起的变色作了ESR研究。结果表明变色木材的色素来自真菌的色素基团,具有很强的和稳定的E8R信号,并会淹没木材的其他自由基信号,g值为2.0040±0.0002,属于洛仑兹线型和均匀增宽线型。这种色素与自由基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并同蛋白质相缔合。这种色素具有生物黑色素的所有特征。因此木材受霉菌和蓝变菌侵染而变黑是由真菌分泌的黑色素所产生。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真菌性变色材 黑色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池玉杰
采用常规重量分析法 ,分别测定了 6 4种木材腐朽菌对红松、青杨、白桦木块的木材分解能力 ,测定了受菌侵染 46d后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和木块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木腐菌的木材分解能力显著不同。采自长白山林区的厚黑层孔菌Nigrofomescastaneus(Imaz.)Teng是木材分解能力最强的褐腐菌 ,它分别引起白桦、青杨、红松木材样品的重量损失百分率为 6 4.9%、5 2 .2 %和 16 .9% ;白干酪菌 (Tyromycesalbidus)、灵芝 (Ganodermalucidum)、冬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brumalis)、三色革裥菌 (Lenzite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伊氏线虫菌 松材线虫 生物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增亮 汪茜 宋娟 周双云 覃晓娟 车江旅 陈廷速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
关键词:
生姜 内生真菌 绿色木霉 生态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池玉杰 于钢
由于不同的木材腐朽菌的生理特性不同 ,所分泌的酶及酶的活性各不相同 ,因此 ,不同的腐朽菌分解木材的各种成分及相对速度就各不相同 ,而且对于木质纤维基质会有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本项研究选择了火木层孔菌 (Phelliusigniarius)及另外 5种木材分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 (Funaliagallica)、三色革裥菌 (Lenzitestricolor)、冬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brumalis)、偏肿拟栓菌 (Pseudotrametesgibbosa)和血红密孔菌 (Pyc noporussanguineus) ,研究了它们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
关键词:
木材白腐菌 木质素 分解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祥谓 崔宝凯 徐梅卿 朴春根 刘洪剑
根据资料综合报道165种储木及建筑木材上的腐朽菌,其中担子菌133种,子囊菌32种;引起褐色腐朽的有28种,白色腐朽137种。详细记载了每种真菌的腐朽类型、寄主和生长环境、地理分布。生长在原(储)木上的腐朽菌有三色拟迷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毛盖采孔菌等8种;生长在枕木上的有褐褶菌Gloeophyllum spp.、囊孔菌Hirschioporus spp.、栓菌Trametes spp.、炭团菌Hypoxylon spp.等43种;生长在干燥环境下火烧木材上的有炭生褐褶菌、黑轮层炭壳等5种,潮湿环境下的有12种,其中裂褶菌、皱褶栓菌、黑轮层炭壳等能生长在栽培菇类的木段上,成为污染杂菌;生长在建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玉成 徐梅卿 杨忠 蒋明亮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朽的种类在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上都常见。在针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木材腐朽菌有黄薄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深褐褶菌、硫磺绚孔菌、冷杉附毛孔菌。在阔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有紫褐多孢孔菌、黑管孔菌、一色齿毛菌、红贝俄氏孔菌、硬毛粗毛盖孔菌、皮生锐孔菌、淡黄木层孔菌、鲜红密孔菌、淡黄裂孔菌、毛栓孔菌、锗栓孔菌和云芝栓孔菌等。这些种类来自作者长期的采集、记载和鉴定,全部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
关键词:
木材 木腐菌 白色腐朽 褐色腐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小泉 王立海 朱志敏 徐庆波
为探究褐腐对木材电阻的影响,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用褐腐菌对木材试件进行了接种感染,然后测试了腐朽试件的电阻,观察了腐朽样品的微观结构和金属离子浓度,并分析了试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褐腐后,木材电阻变化显著,特别是腐朽的初期;2)腐朽程度Es与电阻变化率Ed呈对数曲线关系,曲线回归模型中电阻变化率Ed和质量损失率Es高度相关(R=0.81,P <0.01);3)微观结构中,褐腐后菌丝渐渐生长至密集,木材试件的金属元素含量和各种金属元素浓度总体上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4)相关分析表明,腐朽后木材电阻和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结晶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褐腐后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引起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恩杰 李娜 王青华 张永安 王玉珠 曲良建
[目的]探究伊氏杀线真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毒力。[方法]使用Esteya vermicola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通过线虫的形态变化、死亡率及死亡速度3个方面测定E.vermicola与Bt联合对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经过E.vermicola孢子悬浮液处理过的线虫会出现内容物渗漏,体腔收缩、弯曲、断裂的现象;高浓度的E.vermicola孢子悬浮液与Bt发酵液联合处理松材线虫可以明显地提高线虫的死亡率,最高可以达到100%;联合处理的线虫死亡速度较快,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会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应用这两种生防微生物在合适的浓度下混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松材线虫的死亡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德龙 宋湛谦 黄文豪 胡伟华 李福海 张全来
为弄清真菌对变色泡桐木材成分与结构的影响,更加有效防治泡桐木材变色,该文对真菌引起的变色泡桐木材成分含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变色前后泡桐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及红外谱图(FTIR)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发现热水抽提物由5.01%增加到5.87%,冷水抽提物由2.10%增加到3.47%,1%NaOH抽提物由18.19%增加到20.48%,木质素基本未变,综纤维素由77.60%变为76.10%,其中综纤维素中α--纤维素基本未变,而戊聚糖由26.13%减小至22.75%,半纤维素含量降低.FTIR表明,与正常材相比,变色泡桐木材的与羰基C O振动相关的红外吸收谱峰1 744、1 734 c...
关键词:
泡桐 木材 变色 真菌 化学成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剑 赵广杰 张文博
为了弄清真菌侵蚀木材的微细构造与应力松弛的变化,该文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C)和黑曲霉(AS)分别侵蚀小叶杨木材,研究了不同真菌侵蚀木材不同时间对木材重量损失率、真菌分布与发育形态、结晶区域和应力松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PC侵蚀的木材重量损失率大于AS侵蚀;②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两种真菌产生的孢子大量分布于木材的细胞腔和细胞壁的纹孔周围;③随着木材重量损失率的增加,X射线衍射强度减小,结晶度略呈下降趋势;④真菌侵蚀木材的应力松弛均大于未处理木材的应力松弛,并随侵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侵蚀时段内,PC侵蚀木材的应力松弛变化程度大于AS侵蚀。
关键词:
木材 真菌侵蚀 应力松弛 结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