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9)
2023(2906)
2022(2407)
2021(2200)
2020(1976)
2019(4174)
2018(4204)
2017(7390)
2016(4406)
2015(5024)
2014(4818)
2013(4812)
2012(4552)
2011(3894)
2010(3871)
2009(3405)
2008(3385)
2007(3076)
2006(2658)
2005(2382)
作者
(15765)
(13354)
(13268)
(12561)
(8447)
(6578)
(5939)
(5271)
(5046)
(4634)
(4578)
(4511)
(4494)
(4386)
(4274)
(4105)
(4091)
(4039)
(3992)
(3906)
(3628)
(3345)
(3306)
(3100)
(3025)
(2929)
(2925)
(2919)
(2801)
(2794)
学科
(11169)
经济(11156)
管理(8497)
(8325)
(8196)
(6807)
企业(6807)
方法(4329)
(3847)
数学(3513)
(3504)
数学方法(3429)
(3385)
(3198)
中国(3105)
税收(2835)
(2803)
业经(2666)
(2595)
贸易(2591)
(2529)
(2469)
(2411)
金融(2410)
水产(2409)
环境(2302)
农业(2265)
(2235)
财务(2214)
(2213)
机构
大学(61890)
学院(61004)
研究(27162)
科学(22583)
中国(20549)
(18970)
(17434)
经济(16964)
(16611)
管理(16107)
研究所(15543)
农业(15303)
(14586)
业大(14413)
理学(13742)
理学院(13423)
管理学(12893)
管理学院(12802)
(12178)
中心(12142)
实验(11676)
实验室(11276)
重点(10633)
(10533)
(10119)
(10109)
农业大学(9826)
科学院(9108)
北京(8954)
(8902)
基金
项目(46478)
科学(35321)
基金(34127)
(33860)
国家(33633)
科学基金(26505)
研究(26445)
自然(20916)
自然科(20378)
自然科学(20370)
自然科学基金(20000)
基金项目(18251)
(17831)
(16745)
社会(14232)
资助(13586)
社会科(13348)
社会科学(13347)
计划(12217)
重点(11898)
科技(11491)
教育(11477)
科研(9992)
(9926)
专项(9768)
编号(9706)
(9101)
(9045)
创新(8695)
(8149)
期刊
学报(20414)
(18509)
经济(18509)
(16855)
科学(16322)
研究(14713)
大学(13677)
学学(13344)
中国(13306)
农业(11193)
(7121)
业大(6162)
(6135)
林业(5739)
管理(5277)
(4949)
金融(4949)
资源(4878)
教育(4754)
(4730)
农业大学(4729)
自然(4150)
科技(3915)
中国农业(3796)
财经(3367)
技术(3222)
自然科(3039)
自然科学(3039)
经济研究(2990)
(2918)
共检索到90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燕  王玉荣  
细胞壁是木材的实体物质,细胞壁超微构造因纤维素大分子链复杂的排列方式而具有多样性。微纤丝和结晶区均属木材细胞壁的超微构造,其形成、表征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从微纤丝和结晶区的生物形成、微纤丝角和结晶度的表征方法、微纤丝角和结晶度在木材径向及轴向上的变化规律和少数树种中微晶形态变化特点,以及细胞壁超微构造与细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综述,提出微纤丝取向形成机制的研究,细胞壁各层厚度累积的过程,以及纤维素微晶形态在木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期为基于细胞壁微纤丝角、结晶度和微晶形态来进行多性状的综合遗传改良和早期良种选育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莎莎  赵广杰  
为了定量描述木材宏、微观细胞堆砌构造图案的特征,进一步获取更多有关木材宏、微观构造的无法定量描述的信息,对18种中国东北产木材树种的宏观弦切面、微观三切面构造图片进行了微分计盒维数分形分析。结果表明:1)木材细胞堆砌的宏观构造纹理和微观构造图案都具有分形特征,且能够很好地表征木材宏、微观构造纹理、图案的粗糙度和秩序度;2)与针叶树材相比,阔叶树材的宏观弦切面、微观三切面图案分形维数较高,说明阔叶树材宏、微观细胞堆砌构造图案较粗糙、秩序复杂;3)针、阔叶树材微观三切面构造图案的分形维数变化的一般规律为:横切面>弦切面>径切面;4)在部分类型细胞被替代的条件下,树脂道、管孔、木薄壁组织在不同程度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广杰  
该文对有关木材细胞壁构造和木材细胞壁形成过程的主要研究做了归纳,尤其是对木质部形成和分化机理,木材细胞壁主成分的堆积过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清理迄今为止在木材构造方面的研究工作,确定21世纪中国木材解剖学研究方向有一定帮助和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圣  赵广杰  
该文较详细地归纳了迄今为止有关绝干和湿润状态木材细胞壁的空隙构造 ,木材细胞壁中物质的输运过程、物质在细胞壁中的平衡态分布、影响物质输运过程的主要因素等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几点问题及今后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一些设想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苍伟  
通过木质素基因工程能够有效降低杨木细胞壁木质素含量,从而改善人工林杨树作为木质纤维材料的利用现状。细胞壁关键组分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对转基因杨木组织细胞微观构造以及对细胞壁其它重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则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因此本论文选取转C3H基因银腺杨84K(Populus alba×P.glandulosa cv`84k')和非转基因银腺杨84K为实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了两类杨木组织细胞形态特征和木纤维形态参数的差异;利用乙酰溴法、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和分析了转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德良  徐朝阳  丁涛  张洋  王思群  
【目的】基于扫描热显微镜(STh M)对木材细胞壁横切面和径切面进行扫描,研究木材微观尺度的导热特性,以获得木材细胞壁微观组成和构造对导热特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钻石刀对北美红栎试样进行显微切片以获得足够光滑的试样表面,制备符合扫描热显微镜和显微拉曼光谱测试要求的试样。采用扫描热显微镜的热传导对照模式对北美红栎纤维细胞区进行扫描成像。【结果】STh M测试结果表明,STh M探针在横切面对木材细胞壁进行扫描时,细胞壁胞间层和角隅区域的STh M探针电流强度明显低于S2层,即细胞壁胞间层和角隅区域的导热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董梦妤  
开展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测年、树种识别及其细胞壁结构变化机理的研究,将为揭示木材背后的文化及社会背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加固与保存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科学基础。本论文分别以山西12座古代木结构建筑中41份木构件的木材样品作为地上木质遗存的代表,并以浙江良渚遗址群3个代表性遗址出土的79份饱水木质文物的木材样品作为地下木质遗存的代表,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分析与木材树种识别技术,阐明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和浙江良渚遗址群木质器物的基本用材原则,并通过木材细胞壁微观构造与化学结构研究,揭示不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凯清   周子懿   马尔妮  
【目的】为进一步分析木材细胞壁与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了糠醇改性前后木材细胞壁在典型水分状态下物理环境(孔隙)的变化规律和细胞壁水分的结合状态。【方法】以速生青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糠醇改性改变木材细胞壁水分存在的物理环境,分别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法考察绝干状态下改性材的微观形貌、改性剂分布、官能团和孔隙结构,并利用差示扫描热孔计法和二维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低湿、气干、高湿和纤维饱和状态下改性前后木材细胞壁物理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细胞壁水分的结合情况。【结果】糠醇改性后木材的质量增长率、体积增长率分别为35.1%和12.6%,并伴随细胞壁增厚现象。改性后木材细胞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降低了29.9%、35.3%,糠醇树脂堵塞了木材细胞壁的部分孔隙。从低湿状态到纤维饱和状态,未处理材和改性材孔体积均呈现增加趋势,未处理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极大值从3.41 mm~3/g增加到5.65 mm~3/g,增加了65.7%,糠醇改性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极大值从2.99 mm~3/g增加到4.63 mm~3/g,增加了54.9%。在不同水分状态下,糠醇改性材的细胞壁孔体积均低于未处理材,并且在高湿环境下,水分对木材细胞壁孔体积影响更加明显。随着相对湿度升高,未处理材和糠醇改性材的含水率都增加,但是糠醇改性材含水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未处理材,吸湿性降低。含水率增加,未处理材和糠醇改性材细胞壁水分T_1/T_2值降低,水分移动性增加。糠醇改性材中两种细胞壁水分的T_1/T_2值远高于未处理材,进一步说明糠醇改性改变了木材细胞壁的物理环境,限域空间束缚增加使得水分子移动性降低。【结论】经糠醇改性后,糠醇树脂进入木材细胞壁并发生原位聚合,造成在绝干、低湿、气干、高湿、纤维饱和状态下,改性材细胞壁孔体积均低于未处理材,并且在高湿度状态下,孔体积表现出更大的增长率。物理环境的变化造成木材细胞壁容纳水分的空间减少,同时,水分子受到细胞壁的物理束缚增加,移动性降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卫军  薛崇昀  曹春昱  张勇  
木素的存在及其分布对木材加工工业和制浆造纸业有着重要影响。该文对木素分布测定的主要方法和木素标记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对木素在针叶材、阔叶材和应力木中的局部分布进行了概述。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或联合方法能清晰明确地提供完全的木素及其分布的定量分析,对木素及其分布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兰英  傅峰  
通过纳米压痕测试技术,测定和分析了未处理材和经硅溶胶强化处理的复合木材细胞壁层面的力学性能和弹塑性,以及硅溶胶的存在位置对强化复合木材细胞壁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浸渍强化处理工艺可以使硅溶胶进入木材细胞壁,使得强化复合木材细胞壁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达到18.64和0.64GPa,分别比未处理材提高59%和31%;2)控制改性处理工艺,可以得到改性细胞壁和既有改性细胞壁又有填充细胞腔2种改性形式的强化复合木材,并且2种改性形式下细胞壁层面上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没有显著差异,证实了细胞腔填充对细胞壁层面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3)复合木材细胞壁形貌表征和力学测试曲线表明,硅溶胶强化处理后的复合木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安鑫  吕建雄  蒋佳荔  
木材流变学主要研究木材在应力/应变、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规律和机制,以研究木材的黏弹性为主要内容。木材发生形变时,其实质承载结构是细胞壁,细胞壁的壁层构造和化学组分对其黏弹行为有显著影响,深入了解木材细胞壁结构及黏弹性质对于实现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和制浆造纸工艺的高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木材细胞壁S2层超微构造和细胞壁化学组分2个方面对细胞壁结构进行阐述,归纳S2层微纤丝角和化学组分对木材细胞壁黏弹行为的影响规律,并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其作用机制,总结动态力学分析技术和纳米压痕技术在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苍伟  苏明垒  王玉荣  赵荣军  
木质素是木材细胞壁的第2大化学组分,对树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木质素的存在阻碍了木材资源作为木质纤维材料的利用。文章分别详细阐述了木质素基因调控对木材细胞壁组分和组织细胞微观结构两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优质速生人工林的选育和培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仲翔  张少军  马尔妮  
【目的】探究由水分所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与机制,为木材的热质转移、渗透性以及木材改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杨木和杉木分别制成5 mm(径向)×5 mm(弦向)×1 mm(轴向)的木片,基于氮气吸附法、差示扫描热孔计法考察试样在绝干状态、气干状态、纤维饱和状态和饱水状态4种典型水分状态下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等特征参数,并对比不同状态和不同树种间的孔隙结构差异。【结果】木材细胞壁孔径大多在10 nm以下,尤其以4 nm以下为主,10 nm以上孔隙相对较少;随着含水率的提升,木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曲线显著升高,从气干状态到纤维饱和状态,杨木和杉木的孔径分布最大值分别增加了52.73%和58.62%,而从纤维饱和状态到饱水状态,两者分别增加了435.24%和470.43%。【结论】在木材由绝干状态逐渐吸湿,以及吸水至饱水状态的过程中,木材细胞壁孔隙体积呈明显增大趋势。在木材达到饱水状态后,细胞壁孔隙体积增大至极限,但由于自由水的冰点下降,其在-2℃左右产生大量吸热信号进而干扰测量结果,故此时差示扫描热孔计法所测得的孔径分布参考范围有限。不同树种间孔隙分布差异不明显。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嵘  
细胞壁纹孔是植物组织细胞间至关重要的结构通道。竹子茎杆节间细胞均呈纵向排列,纹孔是物质在细胞间横向输导和渗透的核心途径。系统深入地开展竹材细胞壁纹孔特征研究,对促进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深度诠释,竹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以及仿生结构和材料设计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至今竹材纹孔相关研究成果积累十分稀少。本文系统研究竹材细胞壁纹孔的基本特征,为纹孔结构与功能相适性的相关探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填补目前对竹材纹孔认识的空白。本文以常见经济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J.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小洪  丁雨龙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从壁厚、腔径、壁腔比、结晶度和细胞壁层次等方面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之中纤维细胞壁的积累主要集中在3-6月份;随着年龄的增加,纤维细胞壁将逐渐加厚,在前3年其加厚趋势明显,以后细胞壁的厚度逐渐趋于稳定;纤维细胞壁多层结构的形成具有类似于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而结晶度的变化反映了纤维细胞次生壁形成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沉积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