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6)
- 2023(11423)
- 2022(9981)
- 2021(9449)
- 2020(7827)
- 2019(18213)
- 2018(18462)
- 2017(35202)
- 2016(19397)
- 2015(22112)
- 2014(22419)
- 2013(21734)
- 2012(19911)
- 2011(17883)
- 2010(17816)
- 2009(16266)
- 2008(15801)
- 2007(13738)
- 2006(11983)
- 2005(10420)
- 学科
- 济(74295)
- 经济(74195)
- 管理(55407)
- 业(50260)
- 企(43242)
- 企业(43242)
- 方法(35928)
- 数学(30101)
- 数学方法(29621)
- 学(19863)
- 中国(18890)
- 农(18888)
- 财(18616)
- 业经(16601)
- 理论(16064)
- 地方(14513)
- 制(14222)
- 和(13229)
- 农业(12379)
- 教育(11979)
- 贸(11931)
- 贸易(11925)
- 务(11785)
- 财务(11697)
- 财务管理(11672)
- 技术(11571)
- 易(11531)
- 环境(11343)
- 银(11313)
- 银行(11269)
- 机构
- 大学(276925)
- 学院(273912)
- 管理(109287)
- 济(101668)
- 经济(99167)
- 理学(95033)
- 理学院(93955)
- 管理学(92091)
- 管理学院(91614)
- 研究(90822)
- 中国(66064)
- 京(60227)
- 科学(59317)
- 财(46972)
- 所(45990)
- 农(44734)
- 业大(43225)
- 研究所(42260)
- 中心(40587)
- 江(39420)
- 北京(38085)
- 财经(37944)
- 范(37269)
- 师范(36884)
- 农业(35165)
- 经(34424)
- 院(33589)
- 州(32211)
- 技术(30928)
- 师范大学(29802)
- 基金
- 项目(191461)
- 科学(149196)
- 研究(139446)
- 基金(137173)
- 家(120058)
- 国家(119055)
- 科学基金(101646)
- 社会(84548)
- 社会科(79873)
- 社会科学(79849)
- 省(75200)
- 基金项目(72815)
- 自然(67573)
- 自然科(65958)
- 自然科学(65942)
- 自然科学基金(64718)
- 教育(64496)
- 划(63568)
- 编号(57841)
- 资助(57301)
- 成果(47568)
- 重点(42573)
- 部(41456)
- 课题(40262)
- 发(39689)
- 创(39352)
- 科研(36816)
- 创新(36605)
- 项目编号(35883)
- 大学(35503)
- 期刊
- 济(110577)
- 经济(110577)
- 研究(79303)
- 中国(50874)
- 学报(46996)
- 科学(41908)
- 农(40001)
- 管理(39847)
- 教育(35393)
- 大学(35028)
- 财(34906)
- 学学(32829)
- 农业(27919)
- 技术(24553)
- 融(19629)
- 金融(19629)
- 业经(18077)
- 财经(17844)
- 经济研究(17081)
- 图书(16259)
- 经(15100)
- 问题(14172)
- 理论(14109)
- 科技(13921)
- 业(13707)
- 版(13152)
- 实践(13145)
- 践(13145)
- 技术经济(12853)
- 业大(12226)
共检索到393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峰 刘一星 于海鹏 刘镇波
为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木材流体渗透理论研究现状,从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主要类型与流动理论、流体在木材内的主要流通通道及木材流体渗透性研究的主要理论与试验方法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提出木材流体渗透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试验观察应采取更先进的手段,动态观察流体尤其是液体渗透木材的整个连续过程,并构筑更合理的木材流体简化结构渗透模型,以较少的参数反映更完整的流体渗透途径;理论研究应借鉴木材干燥过程中应用较成熟的传质传热模型,建筑多孔材料如水泥、石、砖等的渗透性研究,土壤流体渗透性及地下石油流体渗透性研究方面应用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并拓宽木材渗透性的研究对象,建立符合木材非稳态渗透实际过程的二维或三维理...
关键词:
木材 流体 渗透理论 研究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吕建雄
在气体平均压力倒数为1.4-48atm~(-1)范围内测定了长白鱼鳞云杉和红松木材可压缩流休渗透中滑流效应及影响滑流的因素,论述了木材中流体流动形态和机理。研究表明,两种木材可压缩流体渗透中均产生滑流,但长白鱼鳞云杉中滑流高于红松。前者滑流渗透性与真渗透性百分比、比名义渗透性与真渗透性比、滑流因素分别为69.39%、1.69、0.356atm;后者分别为37.64%、1.376、0.197atm。滑流的大小与木材有效毛细管半径、真渗透性和气体平均压力有高度紧密相关。木材有效毛细管半径愈小,真渗透性愈低,或气体平均压力愈低,则滑流效应愈大。
关键词:
长白鱼鳞云杉 红松 滑流 渗透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吕建雄
本文研究了40种中国重要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材纵向空气渗透性为0.00957—1.87173 darcy,阔叶材为0.00195—13.49867darcy;针、阔叶材边材渗透性比心材高;种间或种内渗透性高低与密度无关;研究的全部针叶材、约70%的环孔材和约30%的散孔材与半散孔材渗透性(以心材为准)均在0.1 darcy以下,属较低等级以下。针叶材低渗透树种比阔叶材多,与纵向单位长度上阻碍流动细胞间隔数在前者比后者多有关;环孔材低渗透树种比散孔材和半散孔材多,由于前者含有或多或少侵填体或树胶堵塞导管和管间纹孔所致。同类树种之间渗透性差异,针叶材决定于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和...
关键词:
木材 流体 流量率 渗透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有科 鲍甫成
本文首次提出搭接面及侧面胞壁上纹孔在流体纵向渗透时的不同作用,并运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对针叶树木材流体纵向渗透性与其构造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木材流体渗透系数等于早、晚材对其贡献之和,早、晚材对其的贡献,分别等于单位面积上流体流动路径数、管胞平均长度与纹孔膜膜缘厚度比值及纹孔膜微孔的比渗透性三者之积。经验证,研究结果与实测值较好的相符。
关键词:
针叶材毛细结构,纵向渗透性,流体力学原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鲍甫成 姜笑梅 赵有科
本文通过对长白鱼鳞云杉和臭冷杉生材分别进行普通气干处理和酒精置换处理以及对其气干材进行水浸处理 ,研究了这 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鱼鳞云杉边材、心材和臭冷杉心材的生材经普通气干处理后 ,其气体渗透性较低 ,分别约为 0 1 1 4、0 0 4 5和0 1 1 1darcy ;长白鱼鳞云杉边材、心材和臭冷杉心材的生材经酒精置换处理后 ,其气体渗透性分别约为1 1 71 3、0 0 74和 0 1 4 4darcy,比普通气干处理对照组试样的平均渗透性分别增加约 1 0 1 5倍、62 %和 3 0 % ,t检验表明 ,前者差异非常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掌法 李延军 陶金星 丁观芬
用加压浸渍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压力、时间和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液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在加压浸渍试验的条件下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比之常压法有很大的提高。②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范围内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随外界压力的增高和加压时间的延长而加大 ,其理想取值为外界压力 0 3~ 0 4MPa ,加压时间 60~ 90min。③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影响极小。考虑生产实践的要求 ,染料溶液质量浓度以 5~ 1 0g·L-1为宜。图 2表 1参 6
关键词:
杉木 速生材 渗透性 加压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志明 赵立 李文军
染液在木材中的渗透是木材染色的关键 .该文选取毛白杨、泡桐、马尾松和红松等树种 ,利用真空浸注的方法 ,研究木材染色过程中的预处理和染色工艺条件对染料在木材中的渗透机理的影响 .结果表明 ,染料在不同树种木材中渗透性有较大差异 ,所采用的两种阔叶材的渗透性优于针叶材 ,而密度与渗透性无直接关系 ;木材经过抽提处理后 ,渗透性有所改善 ,改善的幅度因树种而异 ;真空度、抽真空时间和染色时间是影响染料渗透深度的主要因子 ,其它因子对染料渗透的深度影响不大 ;不同树种的木材染色时 ,应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染色条件
关键词:
木材 染色 渗透机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吕建雄
本文研究了木材渗透性可控制机制,探寻了渗透性可控制原理。结果表明,影响渗透性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为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微孔大而多者,渗透性高;微孔愈小,微孔里气-液界面上毛细管张力愈高,对液体流动的影响愈大,浸注愈难,欲使浸注液深注入木材,必须施一与此微孔半径相应足以克服此张力的压力。若欲改善低渗透树种木材的难浸注性,似应从纹孔入手,用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等方法增大和增多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以减小毛细管张力,降低使用压力,增大流量率,提高渗透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鲍甫成 姜笑梅 周明
试样(2×2×5cm)在温度120℃和100℃两种饱和水蒸汽条件下分别汽蒸处理8小时,然后置于大气中干燥至含水率为10%左右时,采用水上升置换气流法进行渗透性测定。汽蒸试样的渗透性分别与其纵向相邻接的未汽蒸、含水率约10%的对照比较,并进行成对比较分析t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木材性质不同,汽蒸作用引起木材解剖上、化学上的变化也不同,因而汽蒸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各异。红松气干边材、心材经120℃和100℃汽蒸处理后渗透性分别较未汽蒸者提高约60、90%和40、130%;长白鱼鳞云杉生材边材经120℃汽蒸后和气干心材经100℃汽蒸后渗透性分别较未汽蒸者约提高326和80%;成对比较分析t检...
关键词:
渗透性,汽蒸,纹孔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祝强 费本华 赵荣军 万辉 陈桂华
在1.3×10-6到1.0×10-5m3.s-1的流速条件下,测量马尾松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在所使用的流速范围内,空气流速与样品两端的空气压强差呈现线形与非线形的关系,其非线形的分量随空气流速或压强差的增大而增强。空气流速或压强差对样品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有影响,在6个所测量的试样中,5个试样的纵向空气渗透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相对差在3.1%到5.7%之间,而1个试样的相对差则达到了34.2%。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应该使用不同的气体流速(气体压强差)测量木材样品的气体渗透系数,用所测得的这些结果的几何平均值或以流速与压强差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气体渗透系数,并指明测量气体渗透系数时不同的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晓淑 罗文圣 赵广杰
为了定量评价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工业用木材液体渗透性能 ,该研究采用常压和减压渗透实验方法 ,测定了东北地区 7种主要工业用木材液体渗透参数的经时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①染料种类对木材渗透性能的影响很大 .主要受染料分子大小、染料溶液与木材的亲和性等因素制约 .②边材比心材易渗透 .③弦向渗透比纵向渗透难 ,比值范围为 1/ 3~ 1/ 2 0 .④减压渗透比常压毛细管压力渗透效果好 ,尤其对于弦向渗透效果明显 .⑤真空干燥处理的试件比高温干燥试件的渗透性好 .
关键词:
渗透性 木材 液体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永富
针对广西木材物流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人才缺乏等问题;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出了探索新型的木材流通模式,从企业、行业、政府不同层面来构建具有系统性的广西木材物流体系,对于促进广西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木材物流 供应链 广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0 0℃~ 2 80℃ ,在 2 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第 2阶段温度范围为 2 80℃~ 380℃ ,在 3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该阶段同时生成大量气体。提高压力或增加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均能使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 ,气体产率降低。压力效应主要体现在 2 5 0℃以后 ,而水效应主要体现在 30 0℃以前。通过温度、...
关键词:
木材 亚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 乙醇 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论述了测定木材具有流体可渗性有效毛细管半径和数量的方法和原理,研究了长白鱼鳞云杉、红松和白桦木材具有流体可渗性有效毛细管结构,讨论了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长白鱼鳞云杉和红松木材纵向气体渗透性与平均压力倒数为线性关系,表明流体在这两种针叶材中流动阻力主要来自于纹孔膜微孔,具有流体可渗性平均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分别为0.61和0.98μm,单位面积上具有流体可渗性有效纹孔膜微孔数为1218和605/cm~2。白桦木材纵向气体渗透性与平均压力倒数的关系表明,该种木材试样中存在有高、低两种传导结构——导管腔和梯状穿孔串联起来的渗透路径,平均有效导管腔半径为59.8μm,梯状穿孔半径为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峰 刘一星 王逢瑚 冮贵军
鉴于木材渗透性对高效加工与利用木材的重要作用,从木材渗透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及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其主要发展方向。木材渗透性的控制因素方面,应进一步借助SEM-EDX,TEM,FTIR,NRM,CT等先进手段,深入分析木材的主要渗透通道,以更精准地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木材浸注技术方面,应注重联合多种技术,或开发应用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新技术,以更好地改善木材渗透性。
关键词:
木材 渗透 浸注 控制因素 改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