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2)
- 2023(15126)
- 2022(13095)
- 2021(12178)
- 2020(10037)
- 2019(23072)
- 2018(23014)
- 2017(43800)
- 2016(24059)
- 2015(27029)
- 2014(27153)
- 2013(26937)
- 2012(24977)
- 2011(22698)
- 2010(22916)
- 2009(21073)
- 2008(20687)
- 2007(18343)
- 2006(16361)
- 2005(14910)
- 学科
- 济(98090)
- 经济(97958)
- 管理(70982)
- 业(66807)
- 企(54933)
- 企业(54933)
- 方法(38184)
- 数学(32211)
- 数学方法(31850)
- 中国(29030)
- 农(27323)
- 财(25075)
- 地方(24920)
- 业经(23889)
- 制(22292)
- 学(22161)
- 农业(18301)
- 银(17257)
- 贸(17200)
- 银行(17200)
- 贸易(17185)
- 环境(16679)
- 易(16597)
- 融(16534)
- 金融(16530)
- 行(16522)
- 和(16317)
- 技术(16034)
- 理论(15805)
- 体(15212)
- 机构
- 大学(343999)
- 学院(342863)
- 济(134755)
- 管理(132771)
- 经济(131639)
- 研究(120690)
- 理学(113471)
- 理学院(112131)
- 管理学(110281)
- 管理学院(109661)
- 中国(90094)
- 京(75453)
- 科学(75145)
- 财(64583)
- 所(61728)
- 农(58283)
- 研究所(55773)
- 中心(53718)
- 江(52181)
- 业大(51991)
- 财经(50106)
- 北京(48494)
- 范(46577)
- 师范(46124)
- 经(45341)
- 农业(45221)
- 院(43944)
- 州(42355)
- 经济学(39501)
- 省(37481)
- 基金
- 项目(230089)
- 科学(179851)
- 研究(169334)
- 基金(164533)
- 家(143501)
- 国家(142247)
- 科学基金(121306)
- 社会(104867)
- 社会科(99249)
- 社会科学(99226)
- 省(90757)
- 基金项目(87459)
- 自然(78546)
- 教育(77170)
- 自然科(76604)
- 自然科学(76585)
- 划(76347)
- 自然科学基金(75190)
- 编号(69594)
- 资助(67480)
- 成果(57518)
- 发(52422)
- 重点(51853)
- 部(50082)
- 课题(48885)
- 创(47775)
- 创新(44614)
- 制(43881)
- 科研(43466)
- 教育部(42659)
- 期刊
- 济(157839)
- 经济(157839)
- 研究(106084)
- 中国(72610)
- 学报(55812)
- 农(54554)
- 科学(51063)
- 管理(50971)
- 财(48832)
- 大学(42314)
- 教育(41986)
- 学学(39664)
- 农业(37573)
- 融(32616)
- 金融(32616)
- 技术(29941)
- 业经(26675)
- 财经(24422)
- 经济研究(24036)
- 经(20748)
- 问题(20299)
- 业(19226)
- 图书(18603)
- 科技(17530)
- 理论(17058)
- 技术经济(16074)
- 版(15941)
- 现代(15856)
- 实践(15569)
- 践(15569)
共检索到523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苗大鹏 贾瑞瑞 李胜皓 席烁 朱葛 文书生
不定根是植物的茎或叶等非中柱鞘组织产生的根,不定根发生困难是诸多木本植物无性繁殖和工厂化育苗的瓶颈问题,然而相关机制尚不明晰。目前,对于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1)根原基的形成是不定根发生的关键,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根原基的形成时间和部位进行观察,同时依据组织形态观察结果将不定根发生过程划分为3个主要时期。(2)不定根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和生根关联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此外,营养物质、酚类物质以及多胺等物质也被认为是影响不定根发生的重要因素。(3)探究了部分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代谢通路,并挖掘出多个调控不定根发生的基因,鉴定出诸多参与不定根发生的转录因子和非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综上,本研究系统概述了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的组织学、生理学和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究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机制提供参考。表1参8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义 张志宏 李春敏 张新忠
木本植物个体发育过程都存在明显的童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难以成花,随着发育的继续,植株最终完成阶段转变,获得开花能力而进入成年阶段。研究人员就阶段转变已经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已获得了大量信息。本文将主要综合关于阶段转变的分子方面的报道,说明木本植物阶段转变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木本植物 阶段转变 分子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鑫 戴思兰 郑国生 盖树鹏
木本植物芽的内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其机制较为复杂。了解内休眠的机制,调控芽的休眠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探讨内休眠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内休眠诱导及解除的影响因素、内休眠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顶端分生组织内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周期调控、内休眠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内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芽 内休眠 诱导 解除 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乌凤章 王贺新 徐国辉 张自川
低温胁迫限制了许多野生植物和作物的地理分布,降低了生产率。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生存能力差别很大,来源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冷敏感植物在温度高于冰点的低温条件下会发生不可逆的伤害,而温带地区的植物能够承受极端的冰冻条件。近年来有关冷敏感植物和温带植物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特征,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取得了较快进展,从不同层次阐明了木本植物调节低温反应和抗冷(冻)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利用抗冷(冻)相关基因进行林木抗(冷)冻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冷敏感树木在1~10℃的低温胁迫下,会出现水分状况、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的紊乱,造成冷害甚至死亡。钙信号途径是低温应答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寅峰 王莹 张志敏 方升佐 王纪
本文以青钱柳子叶为材料,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ABA和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并对不定根发生与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0.5~5mg·mL-1IBA,对子叶不定根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1.5mg·mL-1效果最佳,诱导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根长均达最大,生根率可达到100%;而添加0.01~0.5mg·mL-1ABA和不加激素的对照没有不定根的发生。内源激素的动态测定表明IAA对不定根的发生起关键性作用,根原基的启动需要较高的内源IAA,而不定根的形成与根的伸长需要相对较低的内源IAA水平。较高的IAA/ABA,IAA/GA3比值有利于不定根...
关键词:
青钱柳 子叶 不定根发生 内源激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凡 雷佳奇 黄鑫浩 于志民
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影响到了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在土壤的修复治理中,经济实用、绿色生态的植物修复技术备受关注,而木本植物因其生物量大、生命周期长,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植物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光合作用是生物圈能量之源,而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引擎,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十分敏感,然而,木本植物光反应过程对重金属胁迫响应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光反应过程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响应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光合作用的视角分析总结了木本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表明苦楝、秋华柳、银芽柳、女贞、桑树等是耐性强的树种,榉树、栾树、香樟、杨树、白桦、檫木等是耐性较强的树种;然后,探究了重金属对植物叶片光合色素、PSⅡ与PSⅠ反应中心活性、及光合电子载体的影响,发现了重金属胁迫下光反应过程的位点损伤响应规律,主要是重金属离子取代了光合机构组成中的基本元素及重金属产生的活性氧干扰了光合电子传输机制;之后探讨了光反应过程下光系统中非光化学猝灭、环式电子流及水水循环等调节机制对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最后,展望了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未来研究方向: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确定光合损伤的关键基因或位点;采用建模方式模拟胁迫下光合机构的运转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飞飞 孙振元
雌雄异株的性系统在木本植物中普遍存在,关于雌雄差异已有很多研究,且一直是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木本植物雌雄株在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化学防御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雌株、雄株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运用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在形态解剖学方面,多年生植物雄株株型高、叶片和生物量大,逆境条件下细胞器受损较轻,适应不良环境的结构特征明显,其生长优势;而结一次果或生命较短、结多次果的植物则是雌株占生长优势,如叶生物量比及叶面积比大、叶片旱生结构特征明显、生态可塑性大等。在生理学方面,虽然正常条件下一些植物的雌雄株无显著差异,但是逆境条件下差异显著。大多数植物雄株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保护酶活性...
关键词:
木本植物 雌雄异株 雌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卓仁英 陈益泰
从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出发 ,阐述了国内外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的进展。在涝渍条件下植物形态结构、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变化明显 ,光合作用、酶促防御系统、呼吸代谢等生理反应也有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涝性评价指标以及抗涝性品种选育研究概况以及抗涝性育种的主要方法 ,提出了抗涝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抗涝性 遗传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冬
未减数配子是植物多倍化的源动力,也是植物多倍体育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自然界植物多倍体的自发形成主要包括有性多倍化和无性多倍化2条途径,其中有性多倍化途径在植物界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本文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从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微管骨架、细胞质分裂等异常细胞学现象,减数分裂转变调控以及2n配子发生的分子调控等3个方面,对植物2n配子发生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植物2n配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综合利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多组学分析技术,发掘2n配子发生的关键基因,并验证其生物学功能,解析植物2n配子发生的分子调控机理,可能是未来植物2n配子发生机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提出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和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开展精准分子设计育种,可能是从根本上解决单倍性花粉授粉竞争问题、提高三倍体诱导效率的有效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耀 李炎林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木本植物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综述国内外超低温保存技术在木本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应用现状和超低温条件下的低温伤害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阐述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及各类超低温保存技术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指出广谱适用性问题、保存方法的可重复性问题和可操作性问题、投入产出问题是影响超低温保存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认为扩大超低温保存木本植物资源的种类、根据植物种类和外植体类型发展相应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根据保存目的合理选取保存材料及其保存方法、优先发展经济优势物种的保存技术、增加财政投入以研发新型超低温保存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种质资源 超低温保存 低温伤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青青 周明兵
维管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负责诸多生长和发育过程,在木材生产上也起重要作用。开展木本植物形成层活动的内部分子机理研究,对木本植物径向生长和林木生物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深度成像结合基因表达分析技术是一种前沿研究方向,数学建模和仿真结合实时成像在模拟形成层生长和潜在的分子过程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基于该技术,总结了当前形成层活动分子层面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形成层活动的分子研究主要集中在:(1)形成层活动受到植物激素信号的调控;(2)转录因子、肽受体信号调控形成层活动;(3)形成层活动受到受体激酶信号的调控。主要结论为:WOX4、WOX14、HB4、HB7、HB8、ANT等正向调控树木形成层活动,可作为木材增粗育种转基因的首选。未来通过计算机模型剖析形成层内细胞间通信联系,能够更全面地解析木本植物维管形成层发育分子机制。表3参6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伦 刘玉军 刘强
木本植物在转向生殖生长之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营养生长 ,这一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遗传分析 .然而 ,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建立在木本植物生物学特性基础上的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 ,发达国家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已全面启动 ,并正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 .国内有关木本植物基因组研究尚未全面启动 ,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及整个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极不相称 .目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 ,选准目标 ,尽快开展木本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基因组 连锁图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
氮素固定是地球上维持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生态反应,是继CO2固定之后最重要的生化反应。非豆科木本双子叶植物与固氮放线菌Frankia共生形成根瘤固氮,这些植物对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供氮者。Frankia菌具有对宿主的侵染范围广、固氮活性比较强和对氧气不敏感等特性,在Frankia菌与农作物之间建立起新的共生固氮体系的可能性很大。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高效的Frankia工程菌和新的固氮共生体系将成为今后生物固氮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重点介绍了弗氏放线菌中共生固氮相关的固氮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根瘤中结瘤固氮相关的nod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洁华 卢孟柱
树木的次生生长决定着木材的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围绕着草本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木本模式植物杨树,对近年来有关维管组织形态建成的信号机制与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主要内容为:维管组织的功能与形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类型及基因表达特异性;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极性的有关关键基因;维管形成层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维管组织发育中的激素调控网络。重点对比拟南芥和杨树这2种模式物种之间的异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卓露 林晓华 薛山 梁玉青 张卓文 李鸿彬 Wood Andrew 张道远
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植物因固着生长,当外界水分因子变化时不能主动逃避胁迫,只能依赖自身机制来抵御外界胁迫,因此,植物的耐干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对前人有关植物耐干研究的工作进行了综述,重点阐明了耐干植物的分类、耐干植物在失水再复水期间形态结构、生理及分子水平上的响应机制,以期为挖掘耐干植物耐干基因、创制耐干种质资源和培育耐干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