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3)
2023(4072)
2022(3289)
2021(3127)
2020(2735)
2019(6042)
2018(5835)
2017(10128)
2016(6195)
2015(6866)
2014(6745)
2013(6751)
2012(6508)
2011(6052)
2010(6043)
2009(5459)
2008(5795)
2007(5100)
2006(4584)
2005(4099)
作者
(22632)
(19293)
(19190)
(18213)
(12225)
(9394)
(8550)
(7393)
(7365)
(6896)
(6855)
(6586)
(6559)
(6531)
(6232)
(5954)
(5851)
(5633)
(5623)
(5618)
(5207)
(5073)
(4742)
(4487)
(4473)
(4229)
(4227)
(4179)
(4112)
(4074)
学科
(19195)
经济(19168)
(14984)
管理(10790)
(10455)
(8107)
企业(8107)
方法(7305)
数学(5628)
数学方法(5466)
(5340)
中国(4858)
理论(4576)
(4427)
(4048)
业经(3963)
经济学(3785)
农业(3655)
(3338)
(3299)
(3289)
教育(3286)
环境(3220)
税收(3087)
(3057)
(3056)
贸易(3053)
(2950)
地方(2915)
(2902)
机构
大学(96470)
学院(92487)
研究(41033)
科学(32650)
(28407)
中国(28012)
(27636)
经济(26926)
管理(26234)
(24435)
研究所(23005)
农业(22855)
(22404)
理学(22157)
理学院(21668)
业大(21439)
管理学(20748)
管理学院(20600)
中心(17240)
(15760)
(15483)
(15132)
农业大学(15001)
师范(14864)
实验(14824)
(14726)
(14572)
实验室(14285)
北京(14060)
重点(13617)
基金
项目(66640)
科学(50008)
基金(47732)
(46677)
国家(46370)
研究(39233)
科学基金(36271)
自然(27671)
自然科(26937)
自然科学(26924)
自然科学基金(26444)
(25902)
基金项目(25038)
(23636)
社会(21655)
社会科(20225)
社会科学(20218)
资助(19421)
教育(18237)
重点(16819)
计划(16540)
科技(15925)
编号(14168)
科研(13965)
(13852)
(13411)
专项(13332)
(12970)
成果(12927)
创新(12349)
期刊
(30548)
经济(30548)
学报(30535)
(25712)
研究(24416)
科学(23589)
大学(20731)
学学(19783)
中国(18641)
农业(17295)
教育(10550)
(10153)
(9784)
业大(9508)
林业(8329)
管理(8151)
(7928)
农业大学(7313)
图书(5997)
自然(5889)
科技(5776)
资源(5644)
技术(5363)
(5295)
金融(5295)
中国农业(5276)
财经(5205)
自然科(4672)
自然科学(4672)
经济研究(4561)
共检索到138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俞志雄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木兰科Magndiaceae7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呈不同程度的波状弯曲;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其长轴取向不规则,除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为平列型与无规则型并存外,均为平列型;不同属种的上下表皮细胞大小、细胞垂周壁的波状弯曲程度和气孔器密度均存在差异,可为属种的划分提供实验证据。图3表1参1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若蕙  黄坚钦  刘洪谔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蜡梅科(Calycanthaceae)2属10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及气孔器的特征。发现蜡梅科植物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无波纹、浅波纹或深波纹;外切向壁为平滑、短条状、芒状或瘤状。角质纹饰有条状、波条状、穴状、小丘状、小丘状中间具鳞盘的网状、小丘状之间镶嵌凹穴和小丘状到条状。蜡质纹饰有平滑无蜡质纹饰、芒状和颗粒状纹饰。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皆为平列型。多数特征表现出种间差异,可以提供分种的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馨  林辰壹  
【目的】比较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为其分类学研究和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不同生境的8种野生葱属植物齿丝山韭、实葶葱、新疆蒜、健蒜、多籽蒜、奇台蒜、喀纳斯蒜和乌鲁木齐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观测和树胶制片法,测定其叶片数量、长度、宽度等指标,观察其解剖结构异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叶片表皮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性状的分类学意义。【结果】8种葱属植物的叶形态和微形态存在差异,实葶葱和齿丝山韭叶直立,其余呈不同程度倒伏;实葶葱叶圆柱形,其余叶均为条形;实葶葱叶表面被蜡粉,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二齐  王云华  郭叶  俞春莲  林新春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等6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鲜叶精油,并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6种木兰科植物精油中共鉴定出44种化合物,多属单萜类和倍半萜类;6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石竹烯、β-桉叶醇和萜烯醇,不同植物种类的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与特有成分有明显差异。对6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飞  马钦彦  刘兴良  王金锡  何大洪  
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南部。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有5属24种1变种,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以及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处于现代木兰科的分布、分化和起源中心的边缘;四川野生木兰科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2种;常绿成分13种,落叶成分12种;花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淡黄色、黄绿色、白色和乳白色等,有些种类的花具有极浓烈香味;叶形奇异、果实独特、树形优美,乔木的干形好、材质优良、较速生。这些珍贵树种,将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俞志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9种木兰科植物(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白玉兰Magnoliadenudata,望春玉兰Magnoliabiondii,天目木兰Magnoliaamoena,美毛含笑Micheliacaloptila,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宝华玉兰Magnoliazenii)的花粉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9种木兰科植物花粉的形状、萌发孔类型基本一致,但大小及外壁纹饰存在差异,甚至同种植物的不同居群亦如此。因此,木兰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修鹏  俞慈英  袁燕飞  李定胜  李军  
自 1 976年开始木兰科植物引种试验 ,时至今日 ,舟山海岛已引入该科植物 76种 ,保存 65种。根据各树种在引种地的生长、越冬表现情况和开发利用价值 ,将引进树种筛选划分为成功、较成功、可望成功、较难成功和未成功等 5种类型 ,并对各类型作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或引种结果评价。最后 ,对红运玉兰等部分优良引进树种在开花习性、形态与观赏特性和繁殖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表 1参 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臧润国  奇文清  余让才  刘正宇  
金佛山兰 (Tangtsiniananchu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野外个体数量极稀少 ,仅见于重庆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且仅与其亲源种金兰 (Cephalantherafalcata)生长在一起。对比研究了生长在温室内的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 ,金佛山兰与金兰只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胞间CO2 浓度方面有显著差异。金佛山兰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6.1 6(± 0 .4) μmol·m- 2 s- 1 、0 .47(± 0 .0 4) μmol·m- 2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翔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胡颓子科沙棘属和胡颓子属叶片表皮毛、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结果表明:(1)叶表皮毛为非腺毛,除常见的盾状毛、星状盾状毛和星状毛外,在胡颓子属中发现有单细胞绒毛,叠生星状毛和叠生异型毛.(2)叶上表皮细胞排列整齐,侧壁常平直;下表皮细胞侧壁弯曲,细胞呈不规则形.(3)气孔分布在胡颓子属中限于叶下表面。在沙棘属中大部分于叶上下表面均有气孔,仅沙棘的7个亚种气孔分布于下表面.气孔为不规则型.表皮毛类型和气孔特征在胡颓子属和沙棘属中区别明显,可为分属的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小平  李昌艳  胡光平  
对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后的半致死温度、MDA含量及SOD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该4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各不相同,乐东拟单性木兰最低(-17.07℃),观光木最高(-6.38℃);不同树种鲜叶中MDA含量出现的第1个峰值均在各自半致死温度之前,且出现最早的是观光木,最晚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与5℃相比,观光木SOD酶活性在-4℃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4℃之后SOD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余3个树种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根据上述指标千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能力排序为:乐东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紫花含笑(观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媛  李达孝  
木兰科植物不仅在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系统发育进化中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木兰科植物在工业用材、城市绿化美化、香料工业、医用药材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市场前景看好.但要获得高的利用价值,必须在加强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李霞  盛能荣  
木兰科(Magnoliaceae)树种以花大色艳、香味浓郁著称,多数可视为园林绿化珍木[1]。国产木兰科植物100多种,除少数外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甚或已近濒危[2]。近年来一些单位开展了引种栽培工作,以保护木兰科基因资源,发掘其潜在价值。选择和杂交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贞  程爱兴  
记载了天目山兰科植物24属35种。主要采用简明的外观形态进行分类检索。天目山兰科植物在区系上显示了以温带成分为主的特点,生活型主要是地生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祥家  兰思仁  蔡文杰  刘仲健  
基因组学研究证实,现存5个亚科的兰科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证据表明,MADS-box基因家族在兰科植物花形态的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βMADS-box基因的丢失,致使现有兰科植物的种子无胚乳.拟兰亚科丢失了B-AP3和E类旁系同源基因,导致它们的花返祖到原始状态;而树兰亚科丢失了MIKC~*类的P-亚类基因,致花粉凝结成花粉块.此外,AGL12基因的丢失和ANR1基因的收缩使兰科植物能够成功附生在树木或岩石上.花粉块和附生习性的形成都增加了兰科植物的适应性.因此,树兰亚科(约20 000种)比拟兰亚科(17种)进化出更多的物种.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兰科的进化历史及花形态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倩倩  吴兴波  刘芳  许改平  郑洁  高岩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β-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