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7)
- 2023(19796)
- 2022(17107)
- 2021(15732)
- 2020(13333)
- 2019(30921)
- 2018(30589)
- 2017(58794)
- 2016(32088)
- 2015(36382)
- 2014(36604)
- 2013(36108)
- 2012(33638)
- 2011(30456)
- 2010(30551)
- 2009(28061)
- 2008(27804)
- 2007(25010)
- 2006(21787)
- 2005(19491)
- 学科
- 济(136100)
- 经济(135958)
- 管理(91614)
- 业(88749)
- 企(72433)
- 企业(72433)
- 方法(62182)
- 数学(54234)
- 数学方法(53543)
- 农(37020)
- 中国(36747)
- 财(33212)
- 地方(30335)
- 业经(30035)
- 学(28789)
- 贸(24877)
- 贸易(24861)
- 农业(24560)
- 制(24166)
- 易(24015)
- 理论(21947)
- 银(21391)
- 银行(21319)
- 务(21270)
- 财务(21180)
- 财务管理(21129)
- 融(21066)
- 金融(21062)
- 技术(20740)
- 环境(20538)
- 机构
- 大学(464466)
- 学院(463285)
- 济(185856)
- 经济(181743)
- 管理(180614)
- 研究(157228)
- 理学(155804)
- 理学院(154027)
- 管理学(151110)
- 管理学院(150286)
- 中国(118151)
- 京(99540)
- 科学(98542)
- 财(84995)
- 农(80482)
- 所(80269)
- 研究所(72940)
- 中心(72263)
- 业大(71385)
- 江(69489)
- 财经(68090)
- 农业(63209)
- 北京(63102)
- 经(61847)
- 范(61635)
- 师范(60974)
- 院(56652)
- 州(56011)
- 经济学(55722)
- 财经大学(50534)
- 基金
- 项目(312227)
- 科学(244408)
- 研究(225158)
- 基金(225048)
- 家(196939)
- 国家(195285)
- 科学基金(167173)
- 社会(140135)
- 社会科(132838)
- 社会科学(132800)
- 省(122984)
- 基金项目(119056)
- 自然(110292)
- 自然科(107756)
- 自然科学(107726)
- 自然科学基金(105784)
- 教育(104623)
- 划(103565)
- 资助(94104)
- 编号(92438)
- 成果(74923)
- 重点(70007)
- 部(68516)
- 发(68319)
- 创(64217)
- 课题(63915)
- 科研(60101)
- 创新(59975)
- 教育部(58423)
- 大学(57998)
- 期刊
- 济(204021)
- 经济(204021)
- 研究(134429)
- 中国(90430)
- 学报(75862)
- 农(72395)
- 科学(68437)
- 管理(65527)
- 财(65097)
- 大学(56874)
- 学学(53413)
- 教育(52355)
- 农业(49743)
- 融(42252)
- 金融(42252)
- 技术(41768)
- 业经(34264)
- 财经(33284)
- 经济研究(32436)
- 经(28467)
- 问题(26699)
- 业(25944)
- 图书(24967)
- 理论(23300)
- 技术经济(23298)
- 统计(22549)
- 版(21754)
- 科技(21608)
- 实践(21264)
- 践(21264)
共检索到686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利斌 邹洋 潘婉彬
本文采用上证50ETF期权、50ETF基金、上证50指数和上证50股指期货四个市场的超过4年的高频数据,按Hasbrouck(1995)估计了它们的价格发现贡献,并重点研究了上证50ETF期权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期权和股指期货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一步,对期权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期权市场和现货基金市场的相对活跃程度、期权市场隐含价格与现货价格之差,以及休市期间的新信息对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有正面影响。而买卖价差相对值、现货市场波动性和期权市场的投机行为对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有负面影响。投资者情绪在市场上涨阶段正面影响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而在下跌阶段对其有负面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苏生 许桐桐 王俊博 余臻
比较基于上证50指数的股指期货、ETF期权与现货ETF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选取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暴涨暴跌行情与全样本区间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采用买权卖权等价理论反推期权价格隐含的现货价格;其次,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市场间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最后,运用广义信息共享模型量化各个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区间中,期货市场均领先其他市场至少5分钟;从长期来看,期货在价格发现中的贡献度最大,期权次之;在暴涨区间中,ETF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大,期货次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苏生 许桐桐 王俊博 余臻
比较基于上证50指数的股指期货、ETF期权与现货ETF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选取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暴涨暴跌行情与全样本区间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采用买权卖权等价理论反推期权价格隐含的现货价格;其次,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市场间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最后,运用广义信息共享模型量化各个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区间中,期货市场均领先其他市场至少5分钟;从长期来看,期货在价格发现中的贡献度最大,期权次之;在暴涨区间中,ETF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大,期货次之;在暴跌区间中,期权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大,期货次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书达 吴文锋
本文基于上证50ETF期权上市后的交易数据,尝试利用期权平价关系构建交易策略,检测期权产品套利空间,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套利空间与股票市场和期权市场行为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期权定价仍不是有效的,期权和标的资产的流动性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对提高我国期权价格的有效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盛积良 冯玉兰
本文基于均值回归理论,选取期权推出前后ETF市场和股票市场共6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STAR模型和GARCH模型,从价格发现和波动性两个方面研究上证50ETF期权推出对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证50ETF期权上市交易促进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稳定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总体上提高了现货市场质量。比较ETF市场和股票市场发现,期权推出前,ETF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高于股票市场,然而期权推出后,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却高于ETF市场。本文的研究显示,期权上市使股票市场从价格发现功能缺失转变为具有较高的价格发现功能,显著改善了股票市场的整体质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宗新 丁振华
价格发现功能是ETF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上证50ETF是否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是衡量ETF推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多资产方差分解法分析50ETF交易的信息含量,从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对50ETF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ETF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但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价格发现功能与市场特定微观结构紧密,为此论文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应用交易成本假说、交易限制假说、市场信息假说对50ETF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史永东 霍达
基于上证50ETF和上证50ETF期权数据,本文经验研究了中国市场是否存在"定价核之谜",并对"定价核之谜"与市场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市场存在"定价核之谜",且"定价核之谜"与下期市场收益率呈显著负向关系、与下期市场振幅呈显著正向关系。本文首次给出了"定价核之谜"在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经验证据,并且证实了"定价核之谜"对下期市场走势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臻 许桐桐 彭珂
目前,上证50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期货、ETF、期权等衍生品的指数。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上证50指数、上证50股指期货、上证50ETF、上证50ETF期权价格序列之间的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状况,并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各个市场的冲击响应速度和强度;通过滞后项的显著性分析4个市场价格序列的领先滞后关系,采用四维IS模型测度各个市场的价格发现信息份额。结果发现:4个市场间的价格相互引导且存在长期均衡,期货市场在价格领先滞后关系中引领其他市场5分钟以上;期货市场的信息份额为47. 76%,指数市场的信息份额为23. 05%,ETF市场的信息份额为15. 37%,期权市场的信息份额为13. 8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期货和ETF的市场功能在市场价格发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期货在同标的衍生品市场中的价格发现能力最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上证50ETF期权在价格领先滞后关系中落后于其他同标的市场,且在价格发现中所占的信息份额最小,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但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作为追踪上证50指数的基金,ETF在价格领先滞后关系中落后于指数,且在价格发现中所占的信息份额也小于指数。因此,衍生品市场的活跃有利于提升其市场价格的发现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金波 王天娇
本文从上证50ETF期权价格中提取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并检验其信息含量,基于随机折现因子理论推导波动率风险的系统性与正负性判定公式,从波动率风险溢酬和相关性两方面验证波动率是否为系统性风险,进而基于A股市场的个股数据检验波动率风险在股票截面收益上的定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包含BS隐含波动率中的所有信息和历史波动率中的大部分信息,是未来已实现波动率的有效估计;市场波动率为系统性风险因子且存在显著为负的风险溢酬;组合分析表明,对市场波动率暴露较大的股票组合在未来的收益较低,且暴露最大与最小股票组合的收益率之差显著为负,该结论在控制经典风险因子和改变交易策略之后依然稳健;Fama-MacBeth两步法结果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风险价格显著为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金波 王天娇
本文从上证50ETF期权价格中提取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并检验其信息含量,基于随机折现因子理论推导波动率风险的系统性与正负性判定公式,从波动率风险溢酬和相关性两方面验证波动率是否为系统性风险,进而基于A股市场的个股数据检验波动率风险在股票截面收益上的定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包含BS隐含波动率中的所有信息和历史波动率中的大部分信息,是未来已实现波动率的有效估计;市场波动率为系统性风险因子且存在显著为负的风险溢酬;组合分析表明,对市场波动率暴露较大的股票组合在未来的收益较低,且暴露最大与最小股票组合的收益率之差显著为负,该结论在控制经典风险因子和改变交易策略之后依然稳健;Fama-MacBeth两步法结果表明波动率风险被定价且风险价格显著为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崔海蓉 李晶晶 鲁训法
选取隐含波动率差指标,以上证50ETF期权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期权市场买卖权平价关系偏离能否预测标的资产未来的收益信息。将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相融合,并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期权市场包含标的资产未来较短时间内的收益信息,但信息含量很少;随着期权市场的发展,即在发展中期和发展期,期权市场包含标的资产未来更长时间范围内的收益信息且信息方向发生改变;期权市场能否准确预测现货市场信息与投资者情绪显著相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飞 吴卫锋 王开科
本文选取我国黄金期货、现货市场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永久瞬时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黄金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引导-滞后关系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结果显示:(1)黄金现货、期货的协整系数为(1,-0.963),表现出较高的定价效率;(2)我国黄金现货与期货存在双向引导关系,但期货对现货的引导力度要大得多;(3)新信息融入黄金期货市场价格比率高达90.06%,期货市场在信息传递中位于主导地位,是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量;(4)不同涨跌幅下的黄金期货与现货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差异,具有非对称性特征,表现出市场波动的杠杆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平滑技术的隐含波动率曲面构建方法,提高了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市场特征的适应性,获得了更稳健和准确的期权估计价格。基于对隐含波动率曲面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发现曲面在短期限合约上呈现了显著的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且这种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也是隐含波动率曲面整体变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邓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平滑技术的隐含波动率曲面构建方法,提高了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市场特征的适应性,获得了更稳健和准确的期权估计价格。基于对隐含波动率曲面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发现曲面在短期限合约上呈现了显著的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且这种隐含波动率微笑特征也是隐含波动率曲面整体变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模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鑫育 李心丹 马超群
传统上,期权定价主要基于Black-Scholes (B-S)模型。但B-S模型不能描述时变波动率以及解释"波动率微笑"现象,导致期权定价存在较大的误差。随机波动率模型克服了B-S模型的这些缺陷,能够合理地刻画波动率动态性和波动率微笑。基于此,本文考虑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问题,并针对我国上证50ETF期权进行实证分析。为了解决定价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采用上证50ETF及其期权价格数据,建立两步法对定价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该估计方法保证了定价模型在客观与风险中性测度下的一致性。采用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的上证50ETF期权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对随机波动率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样本内还是样本外,随机波动率模型相比传统的常数波动率B-S模型都能够获得明显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定价结果,B-S模型的定价误差总体偏大且呈现较高波动,凸显了随机波动率对于期权定价的重要性。另外,随机波动率模型对于短期实值期权的定价相比对于其它期权的定价要更精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