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1)
2023(3966)
2022(3464)
2021(3223)
2020(2923)
2019(6648)
2018(6335)
2017(13269)
2016(6911)
2015(7973)
2014(7778)
2013(7919)
2012(7523)
2011(6895)
2010(6795)
2009(6337)
2008(6094)
2007(5417)
2006(4656)
2005(3977)
作者
(19111)
(16317)
(16170)
(15466)
(10861)
(7971)
(7199)
(6210)
(6143)
(6006)
(5918)
(5511)
(5276)
(5097)
(5077)
(4981)
(4966)
(4944)
(4798)
(4699)
(3970)
(3959)
(3863)
(3739)
(3704)
(3697)
(3588)
(3550)
(3257)
(3188)
学科
(36726)
经济(36684)
方法(23867)
(23461)
管理(22923)
数学(21013)
数学方法(20938)
(19137)
企业(19137)
(9473)
(8958)
业经(6740)
中国(6620)
农业(6569)
(6541)
财务(6541)
财务管理(6530)
企业财务(6395)
地方(6202)
(5803)
贸易(5803)
(5594)
(5058)
理论(4897)
(4623)
金融(4622)
技术(4471)
(4237)
环境(3961)
(3934)
机构
大学(105699)
学院(105612)
管理(46401)
(46104)
经济(45391)
理学(41134)
理学院(40752)
管理学(40296)
管理学院(40071)
研究(29038)
中国(23004)
(21960)
(20270)
财经(18580)
(17093)
科学(15516)
(15024)
中心(14962)
经济学(14908)
(14342)
师范(14216)
财经大学(14040)
(13852)
经济学院(13697)
商学(13667)
商学院(13563)
业大(13092)
北京(12588)
(12506)
经济管理(12398)
基金
项目(72718)
科学(59464)
基金(56457)
研究(53076)
(47622)
国家(47207)
科学基金(42467)
社会(37193)
社会科(35487)
社会科学(35481)
基金项目(30698)
(27323)
自然(27254)
自然科(26650)
自然科学(26645)
自然科学基金(26238)
教育(25630)
资助(24613)
(22447)
编号(20149)
(17728)
人文(16188)
教育部(16151)
国家社会(15770)
成果(15532)
重点(15517)
(15107)
(14863)
大学(14576)
科研(14215)
期刊
(46075)
经济(46075)
研究(27420)
(16299)
管理(15017)
中国(14995)
科学(13424)
学报(12903)
(11067)
大学(10785)
(10704)
金融(10704)
学学(10300)
财经(9788)
(8272)
业经(8084)
(7613)
教育(7419)
经济研究(7282)
技术(7204)
农业(7182)
(6591)
旅游(6591)
(6591)
问题(6397)
商业(5956)
统计(5859)
(5302)
学刊(5294)
旅游学(5287)
共检索到143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晓莉  保继刚  
文章基于期望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相关理论,运用深度访谈、焦点组访谈获取资料,并针对奖励旅游者期望、感知及行为意向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因子分析等得出:奖励旅游者可分为工作交流、旅游观光及体验尊贵3种类型。每类奖励旅游者对行程中影响其满意的因素感知存在差异,只有与"动机"相符的各因子才是其关注的主要因素,工作交流类关注在行程中与工作交流相关的各因素;旅游观光类对行程中的观光环节更关注;体验尊贵类则对能"显示自己荣耀"的活动较关注。进一步检验了奖励旅游者参加活动后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发现单纯的旅游观光对其积极工作的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晓莉  刘松萍  
奖励旅游起源于西方,具有激励与示范的社会功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其潜在需求市场的繁荣。国内外现有研究多基于供应方视角下的目的地选择、竞争力评价、经济影响及组织策划服务等,基于企业需求方的研究还较少。文章在对16家企业奖励旅游相关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市场需求的3种类型:激励型奖励旅游、奖励性质的商务差旅、福利型的奖励旅游,并从运作制度化、需求定制化、收益关注度3方面分析了特征与差异;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个人决策导向、组织社会制度的力量及组织社会影响的顾虑对组织需求的影响,指出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文俊  
对漓江游船旅游者进行期望与感知研究是提升漓江景观品质和游客满意度的科学依据。以桂林漓江风景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研获取数据,采用SPSS软件和IPA分析法研究游船旅游者对漓江景观的游前期望与感知实绩情况。结果显示:游船旅游者对漓江景观总体评价较积极,期望与感知水平均较高,但感知实绩普遍低于游前期望。游客对"如诗如画"的漓江期望最高,对"山形奇特,峰峦起伏"的景观感知最佳,对"江水清澈"的漓江认同度较低。期望感知差异最大的是"如诗如画"的意境和"江水清澈"的漓江水质。桂林漓江景观建设应继续凸显其山水意境,重点加强水环境治理,丰富沿线景观和旅游产品体验。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颖华  黄福才  
感知价值是竞争优势的新源泉。本文通过剖析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及研究进展,致力于构建旅游者感知价值的结构模型,探讨旅游者如何形成对旅游经历价值的感知。实证研究以内地居民"香港游"为例,验证理论模型及其假设,开发出旅游者感知价值测评量表,为旅游地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实用测量工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安禧  郭英之  李海军  孙雪飞  宋长海  
文章基于"认知-情感-意向"关系理论,以旅游者满意为中介和风险可能性为调节,研究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重游意向的影响机制。以赴河南省3个景区的500名团队旅游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旅游者感知价值维度中的实体价值、经济价值、学习价值对重游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旅游者满意分别在实体价值、学习价值与重游意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经济价值与重游意向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旅游者感知的风险可能性越小,实体价值与旅游者满意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吕兴洋  徐虹  刘宇青  
近年来,由于旅游信息可获得性不断提高等因素,旅游者的消费者权力日益增加,并被研究者所关注。本文从旅游者自身的角度探索了其权力行使对满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权力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旅游者权益受损经历,而且能显著地提升其对消费经历的控制感和满意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控制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旅游者的消费经验正向调节权力与感知控制及权力与满意之间的关系。本文实证检验了以往消费者权力和增权研究的基础假设,为其理论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且为旅游者提供了法律以外的、维护自身权益和获取消费满意的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文建  
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是服务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熟的表现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反映。本文从生产者服务的独特角度 ,概括了奖励旅游的属性与特点 ,并对大力扶持奖励旅游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士军  
美国的公司成功地将奖励旅游作为激励员工方式的观念输出到欧洲。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是奖励旅游最主要的国家,占总收入的90%。欧洲是美国奖励旅游主要的海外目的地,同时也是洲内市场的目的地。四个欧洲主要市场国中只有英国将其90%多的奖励旅游团送往海外,而在德国、意大利、法国,约40—50%的奖励旅游在本国进行。随着经济的复苏,就中期而言,欧洲奖励旅游市场每年将以3—4%的速度增长,基本与世界旅游市场同步发展。一、奖励旅游市场规模在西欧旅游市场中,奖励旅游可能是最难为人理解、最少记录并形成文件的细分市场。然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章馨  罗文斌  
在深入阐释国内外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城市感知研究主题。以405份实地调查问卷为数据源,应用均值比较等统计方法分析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感知特征。结果显示: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总体正面感知较弱,感知系数为3.088;旅游者对长沙城市各变量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对"地方演艺"、"现代建筑"、"城市古建筑"以及"购物商场"等城市指标感知强烈,对"公交系统"和"出租车系统"感知相对较弱。研究表明,旅游者城市感知特征实证研究对同等或同类城市具有普遍性的政策借鉴意义,有利于加强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控制,共同推动旅游者城市总体感知的提升,促进城市各要素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明  
论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消费者对旅游广告的认知问题,考查旅游广告的实际效果水平以及常见的旅游广告媒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并针对旅游广告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的特点,对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广告提出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波  
一、"新旅游者"是一种现实存在笔者一贯认为,旅游业在根本上是需求推动型产业,旅游者需求与行为研究是旅游学的基础,应当予以优先关注。当然,旅游者研究是多元的、复杂的,后现代主义抑或其他主义只是一种认识工具而已。20世纪90年代中期,读克里斯·库珀(Chris Cooper)等的《旅游学原理与实践》(Tour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其中的一句话令我难以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黄远水  
旅游者重游是旅游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以往的研究将焦点放在旅游者的重游意愿上,而重游意愿并不必然导致重游行为。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与网络文本分析,归纳出旅游者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通过网络对有过重游经历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研,利用所获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旅游者重游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重游者划分为"大众平衡型"、"满怀期待型"和"无所谓型"3类,并归纳了3类重游者的特征,可以为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纯阳  屈海林  
文章构建了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大陆居民赴香港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显著影响情感形象;(2)旅游动机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3)目的地的认知形象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媛  
国外奖励旅游市场已然成熟,而国内发展则刚刚起步,奖励旅游使用者的感知效应有所偏差。本文以重庆奖励旅游市场为例,通过对该地目标企业的问卷调查,用实证的方法说明了奖励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微观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加快我国奖励旅游市场的繁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廖平  谢礼珊  
Li等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旅游悖论":人们离开熟悉的惯常环境,却又回到一个熟悉的目的地旅游",或称之为旅游者"求新-重游"悖论。破解旅游者"求新-重游"悖论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这一悖论尚未得到深入讨论。鉴于此,文章基于消费者选择过载理论首先提出"到此一游"假说作为理论解释,然后通过多个旅游网络平台采用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方法,收集了986 359条旅游者初游和重游行为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求新-重游"旅游者的相对比例约为97∶3,旅游者"到此一游"假说得到验证,同时还检验了旅游者重游可持续性和重游周期律。文章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化了对旅游者重游行为规律的认识,同时丰富了产品异质性对消费者重购行为系统性影响的相关研究。研究结论对旅游目的地营销和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完善我国现行旅游统计标准提供了新的概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