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3)
2023(10711)
2022(9129)
2021(8419)
2020(7129)
2019(16203)
2018(15689)
2017(29889)
2016(15849)
2015(17331)
2014(16666)
2013(16088)
2012(14324)
2011(12617)
2010(11844)
2009(10362)
2008(9525)
2007(7548)
2006(5971)
2005(4552)
作者
(43598)
(36434)
(36322)
(34282)
(22917)
(17600)
(16330)
(14528)
(13915)
(12433)
(12241)
(12187)
(11307)
(11252)
(11152)
(10925)
(10887)
(10885)
(10414)
(10337)
(9010)
(8666)
(8513)
(8307)
(8279)
(8139)
(7839)
(7649)
(7430)
(7124)
学科
(60870)
经济(60809)
管理(45121)
(43453)
(35711)
企业(35711)
方法(34039)
数学(31248)
数学方法(30852)
(16999)
(15308)
中国(14711)
业经(12527)
(12268)
贸易(12266)
(12173)
(11984)
(11313)
财务(11278)
财务管理(11258)
企业财务(10729)
农业(10533)
技术(10324)
地方(9769)
环境(9466)
(9271)
(8725)
(8222)
理论(7998)
(7665)
机构
大学(212701)
学院(210449)
管理(87454)
(86951)
经济(85632)
理学(78433)
理学院(77647)
管理学(76154)
管理学院(75775)
研究(65045)
中国(47033)
科学(42086)
(41748)
(38491)
(36904)
业大(36346)
财经(31397)
中心(31181)
农业(30788)
(30732)
(29036)
研究所(28882)
(27557)
经济学(27306)
(25161)
经济学院(25088)
师范(24761)
北京(24374)
(24055)
财经大学(23962)
基金
项目(162506)
科学(129607)
基金(122570)
研究(111014)
(109453)
国家(108620)
科学基金(94379)
社会(73912)
社会科(70453)
社会科学(70437)
基金项目(66054)
自然(64143)
自然科(62784)
自然科学(62766)
(62464)
自然科学基金(61668)
(53479)
教育(51250)
资助(48608)
编号(41963)
重点(36554)
(36077)
(34844)
(33694)
科研(32852)
创新(32662)
国家社会(32035)
计划(31525)
教育部(31097)
成果(30558)
期刊
(76718)
经济(76718)
研究(50835)
学报(39092)
科学(33463)
(31917)
中国(30483)
大学(29468)
管理(28836)
(28426)
学学(27760)
农业(21854)
技术(17291)
财经(14588)
教育(14490)
经济研究(13671)
(13451)
金融(13451)
业经(13248)
(12493)
(11917)
图书(11187)
(10980)
科技(10719)
问题(10670)
统计(10520)
业大(10274)
(10128)
技术经济(9805)
商业(9662)
共检索到274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健飞  孟鲁洋  张胜军  
根据现行的计算方法,期刊的被引频次与其对科研活动的真实学术贡献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时效性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也没有体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基于实践,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有关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及因素,如: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算法中的时间跨度,以及被引半衰期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学术贡献值及被引分布均值进行计算的新思路,构建了较传统算法更合理且可操作性较强的影响因子修正方案。最后指出仍需解决的问题,如期刊的学科综合性、不同学科间期刊的影响力衡量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斌  王海燕  韩之俊  
在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改进的目标是生产零缺陷,并使长期的过程均值接近目标值,过程方差接近零。然而,实际生产中常常遇到过程受控,但过程不满足短期规格限的现象。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设置经济规格限,并使生产满足顾客的要求;(2)选择最优的过程均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玉珊  李秀霞  
[目的/意义]期刊评价有助于优选高质量期刊,为高水平的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已有的期刊评价指标主要考虑期刊引文的集中性而忽视了其均衡性特征,为丰富已有的期刊评价体系,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期刊平均影响力指标(MI)。[方法/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泰尔指数修正期刊平均被引频次,构建MI指数。并以Web of Science与Scopus两个数据库同时收录的图书情报领域48种期刊为例,计算其MI指数,并与JIF、CiteScore、SNIP、SJR和h指数进行对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MI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和文献被引的均衡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为研究期刊影响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熊国经  熊玲玲  陈小山  
[目的/意义]期刊评价指标间多重共线性与指标权重不确定性是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的两大难题。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复合评价模型。[方法/过程]首先以图情类期刊为例构建PLS路径模型得到各指标外部权重,其次通过熵值法的差异系数对PLS路径模型的外部权重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造加权规范矩阵,最后用加权TOPSIS法比较样本期刊与最优解的相对贴近度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消除了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合理为指标赋权,且对期刊的评价结果是有效的、合理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林伟  于霜  许鑫  赵星  
[目的/意义]鉴于ScopuS、Web of Science(WoS)与GooGle Scholar(GS)3个单源数据库在计量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局限,发展综合利用多源数据信息的复合型引文分析方法可为计量学分析提供一种补充思路。[方法/过程]以期刊总被引次数这一底层参量为切入点,用图书情报学国际期刊2009-2014年数据为实证基础,尝试对多源数据复合引文算术均值、几何均值及调和均值方法进行比较讨论。[结果/结论]结果发现,算术均值、几何均值和调和均值虽有差异,但亦有线性关联,应用中可选其一;累计算术均值、几何均值和调和均值与期刊数之间未证实存在布拉德福定律,但在期刊数量等同的三分区内,累计被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永满  
文章提出一种以威沙特分布为基础的二元控制图,用来同时监控过程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利用仿真技术,估计了控制图平均运行链长,结果显示,该控制图检测过程均值变异和方差增大两者同时发生的情况,以及检测只有过程方差增大的情况时,性能优于联合T2与||S控制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清科  
样本均值和标准差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指标,但在部分研究中只记录了样本分位数,并未记录均值和标准差。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在估计样本均值和标准差时,通常将样本分位数同等对待,但在实际研究中,数据具有峰度和偏度等特征,样本分位数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文章在估计模型中引入权重,针对可靠性分析中常见的Weibull分布,提出两种方法估计均值和标准差:利用分布函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FWLS)进行估计;将Weibull分布转换为指数分布,利用数据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估计。通过仿真和实例结果的比较,表明两种方法的估计效果显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燕  赵婉忻  董凯  
[目的/意义]对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p指数进行综合改进得到p_(new)指数,以提高人才影响力评价的公平性。[方法/过程]将学者署名顺序和是否为通信作者作为学者贡献度的考量指标,剔除自引频次,考虑高、低他引论文的不同贡献,以Scopus数据库为数据源,将60名青年学者整个学术生涯的论文产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验证p_(new)指数的合理性。[结果/结论]p_(new)指数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学者的被引数量与其对文章的贡献,同时更加有效地筛选出高他引作者。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马峥  
本研究面向学术期刊发展的需求和学术期刊管理评价的需求,针对现有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学术出版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全新视角研制出对学术期刊质量与影响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通过引入信息熵理论,构建由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集合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并依托引文分析方法形成的指标,形成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测度被评价期刊学术贡献的方法是,基于“反事实”思想,分别计算一个学科中包括被评价期刊的知识系统信息熵的“真实值”和假设被评价期刊缺位的情况下知识系统信息熵的“非真实值”。“真实值”和“非真实值”的差值可以用于表达学术期刊对所在知识体系的学术贡献(引入的负熵)。实证证明,该创新方法可以从新的角度反映期刊的学术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薇  
文章探讨了在总体为对称分布时,两类高维均值检验方法。一类是基于渐进分布的检验,另一类是基于排序分布的检验。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展示了这两类检验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金秋  刘少岗  
针对常见的两种非正态分布——梯形分布和三角分布,研究线性不对称质量损失时其过程均值的优化问题,建立了梯形分布在五种不同情况下线性不对称质量损失的数学模型,基于以上模型给出了线性不对称质量损失时梯形分布最优过程均值的确定方法;研究三角分布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线性不对称质量损失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线性不对称质量损失时三角分布最优过程均值的确定方法。最后,用实例验证本过程均值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实例表明,应用线性不对称损失函数,适当的改变过程均值,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质量损失,通过调整工艺过程将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秀霞  宋凯  
[目的 /意义]学术文献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研究主题层面对文献影响力的评价,为发现不同研究主题内具有高影响力和引用价值的文献,本研究给出一种基于研究主题的文献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 /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年-2015年间情报学领域500篇高被引文献为样本,利用LDA模型对样本文献进行主题建模,将主题对文献的支持度与文献被引频次相结合,计算特定主题文献的被引频次(specific topic cited frequency,简称STCF),并根据每篇文献在相应主题内的STCF值对文献进行影响力排序。[结果/结论]结果表明,STCF值能反映文献的主题内容、细粒度体现文献的学术地位、呈现文献研究主题的多元性,能够有效弥补被引频次、Altmetrics指标的不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立平  万晓云  琚春华  
为了防止学术期刊过度自引,文章提出了自然影响因子,本质上是个二元选择函数,对于自引次数最高的期刊,自然影响因子等于他引影响因子,对于正常自引的期刊,自然影响因子等于影响因子。以CSSCI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的研究表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自引率与期刊影响力无关;自引次数最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均值较低;自引次数最高期刊的载文量较高;自然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特征与影响因子极为接近,可以有效地防止期刊过度自引,建议用自然影响因子代替影响因子评价期刊。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梦莹  章成志  王杰  
通过对不同学科论文中“作者贡献声明”的分析,考察不同学科作者贡献分布的差异,为作者贡献声明在图情领域的合理发展及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以图情领域及医学领域四本期刊的161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作者贡献要素进行分类,并从学科特性、合著作者数目、署名顺序、通讯作者等方面分析作者贡献要素的分布差异。研究发现:图情领域与医学领域在各贡献要素的独立完成率、贡献类型与分布及通讯作者的署名位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作者做出贡献的种类数分布、不同署名位置下贡献要素的比例分布及通讯作者的贡献内容等方面的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再杰  俞立平  
研究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外文参考文献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两个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并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引用外文参考文献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引用外文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和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可用于评价中文学术期刊;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和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也可供其他语言的学术期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