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0)
2023(8260)
2022(7068)
2021(6298)
2020(5212)
2019(11838)
2018(11460)
2017(22602)
2016(12138)
2015(13565)
2014(13581)
2013(13431)
2012(13054)
2011(12407)
2010(12874)
2009(11954)
2008(11556)
2007(10756)
2006(10119)
2005(9306)
作者
(37452)
(31364)
(31267)
(29928)
(20310)
(14866)
(14170)
(12178)
(12031)
(11438)
(10970)
(10530)
(10315)
(10280)
(10220)
(9825)
(9639)
(9241)
(9108)
(8962)
(8126)
(7914)
(7751)
(7428)
(7312)
(7015)
(6890)
(6780)
(6491)
(6226)
学科
(72177)
经济(72123)
管理(33031)
(28696)
(22236)
企业(22236)
方法(20016)
地方(19100)
数学(17733)
数学方法(17516)
中国(16329)
(15612)
(14199)
地方经济(13327)
业经(12642)
(11972)
(11610)
(10357)
(10208)
贸易(10199)
农业(10161)
(9811)
(9560)
金融(9559)
(9355)
环境(9002)
(8895)
银行(8871)
及其(8756)
(8652)
机构
学院(183044)
大学(182815)
(88291)
经济(86513)
研究(74719)
管理(64229)
中国(55245)
理学(53691)
理学院(53064)
管理学(52195)
管理学院(51855)
科学(43054)
(39368)
(38877)
(38597)
研究所(35406)
(33318)
中心(31970)
(30011)
财经(29523)
经济学(27918)
(26777)
(26713)
农业(26030)
业大(25452)
北京(25094)
经济学院(24567)
(24087)
师范(23805)
(22773)
基金
项目(112147)
科学(87503)
研究(82001)
基金(80651)
(71178)
国家(70587)
科学基金(58471)
社会(52556)
社会科(49769)
社会科学(49757)
(43206)
基金项目(40470)
(36861)
教育(36742)
自然(36733)
自然科(35824)
自然科学(35809)
自然科学基金(35187)
资助(34715)
编号(32048)
成果(27728)
(26747)
重点(25830)
(25104)
课题(24067)
(22407)
发展(21794)
国家社会(21784)
(21469)
(21219)
期刊
(112512)
经济(112512)
研究(63628)
中国(39665)
(31410)
学报(28083)
(28013)
管理(26895)
科学(26410)
大学(21283)
农业(21258)
(21037)
金融(21037)
学学(20148)
教育(18957)
经济研究(18806)
技术(16342)
财经(15645)
业经(15527)
问题(13774)
(13734)
(11966)
国际(11814)
世界(11787)
(10784)
技术经济(10502)
现代(9174)
统计(8993)
(8929)
论坛(8929)
共检索到303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星光  
文章介绍了东北亚形势的新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和评论日本就 2 1世纪外交战略展开的争论。最后 ,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设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小川雄平  刘红  
目前,全球经济虽企稳向好,但博弈竞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进程放缓,全球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的大变局下,东北亚区域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论坛》继续搭建东北亚高端学术交流和沟通协调的平台,期待与各国学者通过交流对话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世界变局中把握发展大势,为东北亚和平发展大计提供智库支持。为此,《东北亚论坛》在2018年第1期特别组织三位外国优秀的智库学者撰文,就“一带一路”框架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面临的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东盟共同体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启
关键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龙山  
朝鲜半岛统一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至关重要。南北分裂的态势、时而紧张的关系不仅影响了南北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而且严重影响了双方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参与,也成为本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因此,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统一进程,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六国的共识。在南北和解与统一的问题上,需澄清两种糊涂观点,即:南北分治也可以维持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在综合国力南强北弱的情况下实施统一,其结果必然是南方吃掉北方。纠正错误认识,方能有利于统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闫卫民  
1999年朝鲜半岛形势在曲折发展中总体上趋于缓和。在决定朝鲜半岛形势发展的两大基本力量中 ,美朝关系在先后经历了可疑地下核设施和朝鲜发射导弹所引起的危机后 ,从 9月起逐步趋于缓和。南北民间交往获得了很大发展 ,阳光政策获得一定成功 ,但南北官方接触进展不大。日本和俄国在半岛的影响有所加强 ,尤其是日本的军事扩张更使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安全前景趋于复杂。四方会谈未获进展 ,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确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2016年伊始,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扩大,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出现"痉挛性紧张",东北亚安全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270号决议能否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难以预料,而美国欲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则遭到中俄坚决反对,东北亚安全与地缘政治格局增加了新的复杂性与变数。朝核问题的关键是美朝双方都坚信只有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军事威慑力量才能获取本国的安全。然而,这种相同思维逻辑事实上已导致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努力屡受挫折,一旦发生战争将是整个朝鲜民族的一场浩劫。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有关各国应该树立可持续安全观,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在东北亚构筑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或许才是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未来出路。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洪波  陈庶  
本文分析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特征及其原因,描述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地缘政治特征,并且简要回顾大国因素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对外战略取向的角度重点探讨大国对朝鲜半岛问题战略以及大国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利益角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鸣  
在2007年随着"六方会谈"出现进展,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的构建被提上了日程。目前,有关国家对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发展路径和参与谈判的主要成员是2+2,还是四方仍然存在着分歧。从持久的和平需要看,应该最终签署四个协定:《朝韩基本协定》、中美朝韩四国协定、美朝关系正常化协定和美朝韩军事信任措施协定。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需要确立一套能够普遍遵守的原则或行为准则。它的运行模式,既不能完全照办欧洲的经验,也不是绝对排斥欧安组织有参考价值的一些做法和相关的目标。该机制的功能定位不能过低,它必须介于论坛和高度组织化的机制之间,要就广泛的安全与合作问题进行协商,要向机制性监督约束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韩忠先  
进入21世纪以来,朝鲜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朝鲜若要巩固和促进国内改革的成效,必须走外向型道路,积极参与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地区)的合作。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讨了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朝鲜应(1)以建设各种形式的特区为契机:(2)以投资合作为先导;(3)以交通和能源的区域合作开发与建设为纽带,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内的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建波  张景全  
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构建与演化关系密切。2010年至2011年初,朝鲜半岛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美日、美韩同盟的演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变化。此轮朝鲜半岛新危机的特点是,海上危机与核危机并发。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的新变化是,同盟反应以军事压制为主,双边同盟强化并赋予新的内容,三边同盟趋势化且日韩互动提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凤德  
由韩国国民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和东北亚经济协力民间协会共同主持召开的“东北亚经济协作与非军事区(DMZ)和平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6日~7日在汉城举行。韩、中、日、俄、蒙、美六国的学术界、财界、政界人士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和构想,综述如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龚荣进  
今日蒙古是工业—农牧业国 蒙古位于亚洲北部蒙古高原上,地广人稀,无出海口。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1988年末人口为207.9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1.33人。 60年代以前,蒙古基本上是畜牧业国家。30年来,蒙古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蒙古已是工业-农牧业国家。工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仅为14.6%,目前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于国政  
东北亚经济合作论析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于国政一、将东北亚经济合作推向务实阶段的条件已基本成熟8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论证,认为东北亚经济合作既具有理论基础也具有现实基础。现在,人们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取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罗肇鸿  
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已经讨论多次 ,现在的问题在于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开始行动。东北亚地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普遍的趋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东北亚必须通过经济合作 ,发挥集体的力量 ,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再创辉煌。从中、日、韩 3国开始 ,由相互投资启动合作 ,建立成长三角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长远看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终归要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 ,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洪  
一、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及前景东北亚由中国、蒙古、日本、南北朝鲜及前苏联的一部分组成。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在国际上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川润于1987年9月发表的《关于发展日本海经济协作的倡议》提出的。我国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三海经济圈”(黄海、渤海、日本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构想。东北亚地区是世界各种类型国家集中的典型地区,既包含东西方关系,也包含南北问题。因此,这地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对东北亚地区各国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了解,以掌握东北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公子  
在当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的大背景下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随着南北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而有所缓和。中国东北三省和朝鲜半岛地区位置邻近 ,这一地区有 1亿以上的人力资源 ,尚未开发的、巨大的市场 ,本地区的当务之急是改善物流设施。因此 ,充分利用中国东北三省与朝鲜半岛的互补合作关系 ,建立“三角物流体系”,将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韩两国应在今后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