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
- 2023(33)
- 2022(27)
- 2021(21)
- 2020(22)
- 2019(51)
- 2018(44)
- 2017(62)
- 2016(32)
- 2015(40)
- 2014(36)
- 2013(36)
- 2012(21)
- 2011(23)
- 2010(26)
- 2009(24)
- 2008(31)
- 2007(34)
- 2006(19)
- 2005(25)
- 学科
- 济(162)
- 经济(162)
- 融(128)
- 金融(128)
- 银(117)
- 银行(117)
- 行(113)
- 管理(102)
- 业经(72)
- 中国(61)
- 经济管理(49)
- 商业(47)
- 法令(46)
- 理法(46)
- 管理法(46)
- 方法(45)
- 法(45)
- 业(44)
- 商业经济(43)
- 中国金融(42)
- 制(40)
- 数学(40)
- 数学方法(40)
- 企(34)
- 企业(34)
- 理论(34)
- 学(31)
- 总论(31)
- 信息(29)
- 产业(28)
- 机构
- 大学(488)
- 学院(485)
- 济(209)
- 经济(203)
- 研究(189)
- 中国(178)
- 管理(148)
- 理学(123)
- 理学院(123)
- 管理学(120)
- 管理学院(120)
- 京(116)
- 科学(98)
- 中心(96)
- 江(90)
- 所(81)
- 州(78)
- 财(78)
- 经济学(73)
- 农(71)
- 院(71)
- 研究所(69)
- 业大(68)
- 经济学院(66)
- 财经(66)
- 银(65)
- 银行(65)
- 融(64)
- 金融(63)
- 研究中心(61)
共检索到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涛 张铁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春妹
基于对江苏现代职教体系"3+3"试点项目的调研,围绕影响试点项目实施成效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转段升学方案、师资配备、教学实施5个维度,总结试点项目实施主要特点。通过对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及198名师生的座谈,透视试点项目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加强省级统筹、专业目录的编制、课程标准的研制、加强合作共建4个层面谋求提升试点项目培养质量的方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将金融监管分为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监管、市场环境、监管能力等五大类,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改革进程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基于VECM模型对比验证了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效果。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进程整体趋势合理,不过目前事后监管程度偏低,证券业事前审批相对严格。事中监管、市场环境以及监管能力的改革均有利于促进金融业整体的发展,但事前审批及事后监管改革对发展存在不利影响。政府应当将监管的着眼点从银行业拓展到整个金融业,加强改革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业态 金融业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将金融监管分为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监管、市场环境、监管能力等五大类,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改革进程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基于VECM模型对比验证了我国金融监管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效果。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进程整体趋势合理,不过目前事后监管程度偏低,证券业事前审批相对严格。事中监管、市场环境以及监管能力的改革均有利于促进金融业整体的发展,但事前审批及事后监管改革对发展存在不利影响。政府应当将监管的着眼点从银行业拓展到整个金融业,加强改革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业态 金融业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芮怀涟 王诗仪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大小事务,我们都需要做出判断。例如驾车时,我们需要根据路况决定走哪条捷径能够最快地到达目的地。购物时,我们会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品牌、价格,甚至商品的外观去确定其品质。外出就餐,我们会依据熟人的推荐或书面点评做出判断来决定去哪家新餐馆用餐。做出判断应是个容易被人理解的概念,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本能。但是,在审计领域,人们却一直对审计师做出判断的原因和方式(尤其是如何去判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改革或称制度创新,用西方制度经济学家Nonh和Bromley的话说,无非是出于寻求超额收益或降低交易成本两种需要;中国人的话就简洁得多,叫兴利除弊。因此,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实际很简单:在多大程度上兴了利或在多大程度上除了弊。但制度变迁必然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因而所谓利弊都是一种预期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于是改革是有风险的。种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促使我们对现实必须要有充分把握,对改革要有精心设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小波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关键词:
金融“脱实向虚” 审慎监管 “锁短放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志凌
由于银行具有很突出的外部性特点,破产的外部负效应明显大于普通工商企业,尤其是大型银行破产会带来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进而波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经济学上的逻辑推理与经济发展史上的大量案例,都可以佐证上述判断。从实践来看,当银行面临技术层面或经济意义上的破产风险时,政府往往会不惜成本采取注资、再贷款、信用担保、购买资产等救助手段,不会动辄实施破产清算。另一方面,政府救助预期形成的银行"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以及纳税人为商业银行过度风险行为负责也被广为诟病。为有效平衡银行破产的风险和成本,应着眼于提升银行体系整体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通过完善银行破产立法、实施前瞻性的宏...
关键词:
问题银行 系统性风险 恢复与处置计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金清 魏鑫
本文采用SFA法对中美商业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和比较,然后,进一步对导致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考察。实证结果表明:2005年之前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于美国;2005年之后,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效率开始超过美国。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状况好转,银行安全水平提高,不良贷款比率下降,银行业务结构优化。但是,我国银行业效率过多依赖于宏观经济状况的良好表现,为保持其持久竞争力,应更多关注内生性运营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效率 SFA 比较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稳定发展 新世纪的来临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和资金调整处于磨合之中,特别是政策导向的不明朗使得市场价格波动不定。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世界经济向上增长的发展趋势中,而国际金融领域相对的矛盾与调整较为艰难,因而市场价格呈现较大调整,波动幅度和力度相对较大。但由于整个经济环境和金融状态都较为稳定,并逐渐规范,促使国际金融领域发展趋势基本较为稳定,资金投向处于调整和未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昱
金融深化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动性保障 ,因而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并针对中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数量扩张型特点 ,指出中国的金融发展应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金融深化 金融发展 经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景武 曾学文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当前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正常但存在局部过热的现象,并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了调控的基本取向。
关键词:
产出缺口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康翻莲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飞速发展,金融资产转移的判断及会计处理越来越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由于金融资产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会计准则的直译,致使会计人员在金融资产转移业务发生时不知道如何记账。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表,在归纳相关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转移判断的"四步骤"流程和"三二一"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阐述了金融资产转移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以期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指引和帮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斌
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推动"三农"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各类资源的不断流入,金融要素的持续注入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如何立足于农村实际,分析农村金融现状,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问题,必将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炳才 郑慧
始于2007年8月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世界各国纷纷实施了各种刺激政策,以求本国经济快速回暖,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政策措施也初见成效。本期专题在研判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结构调整、就业的影响,分析中国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