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
2023(398)
2022(328)
2021(305)
2020(243)
2019(568)
2018(588)
2017(1110)
2016(542)
2015(609)
2014(506)
2013(531)
2012(438)
2011(403)
2010(358)
2009(321)
2008(296)
2007(259)
2006(193)
2005(184)
作者
(1411)
(1345)
(1198)
(1132)
(829)
(648)
(564)
(497)
(476)
(440)
(432)
(417)
(389)
(378)
(370)
(361)
(351)
(348)
(340)
(339)
(322)
(307)
(301)
(271)
(269)
(266)
(264)
(253)
(247)
(243)
学科
(1823)
经济(1812)
(1688)
管理(1443)
人口(1240)
(1049)
(991)
企业(991)
方法(934)
数学(847)
数学方法(841)
农业(802)
(724)
(694)
中国(691)
(640)
收入(587)
制度(571)
(571)
政策(493)
(474)
(465)
劳动(465)
问题(460)
国民(431)
国民收入(423)
人口政策(422)
农业劳动(416)
(416)
贸易(416)
机构
大学(7982)
学院(7578)
管理(3916)
理学(3574)
(3561)
理学院(3545)
管理学(3534)
经济(3528)
管理学院(3516)
研究(2663)
(1849)
中国(1736)
(1650)
业大(1637)
农业(1446)
(1350)
中心(1290)
经济管理(1256)
科学(1231)
(1228)
财经(1181)
农业大学(1167)
研究所(1113)
(1110)
北京(1014)
经济学(1007)
研究中心(994)
(977)
商学(961)
(951)
基金
项目(5992)
科学(5100)
基金(4854)
研究(4371)
(4327)
国家(4275)
科学基金(3829)
社会(3321)
社会科(3139)
社会科学(3139)
基金项目(2711)
自然(2463)
自然科(2423)
自然科学(2423)
自然科学基金(2384)
(2142)
教育(2024)
(1879)
资助(1804)
编号(1754)
(1507)
国家社会(1457)
人文(1377)
教育部(1356)
(1296)
(1267)
成果(1262)
(1244)
重点(1244)
大学(1178)
期刊
(3220)
经济(3220)
研究(2456)
(1496)
科学(1483)
中国(1470)
学报(1139)
人口(1082)
管理(1017)
大学(983)
农业(972)
学学(912)
(912)
人口研究(699)
业经(679)
教育(652)
财经(600)
(517)
经济研究(516)
(502)
(471)
中国人(438)
国人(438)
社会(436)
技术(434)
问题(431)
资源(421)
商业(399)
社会科(391)
社会科学(391)
共检索到10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小平  付康  邹文理  
文章认为,我国的低生育意愿嵌入在“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和机会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中;子女的成就会给居民带来荣耀和满足,但由于机会不平等的影响,付出同等努力程度后子女却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或回报;这时,由于子女成就的不确定性,生育意愿将受到抑制。不仅如此,从机会不平等对居民生育意愿的抑制效果看,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社会必要养育成本和收入水平均对该抑制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CGSS等数据,本文对系列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机会不平等显著抑制了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在更换模型设定、重新测算机会不平等和采用工具变量法等检验后,证实两者存在稳健的因果关系;(2)从影响渠道看,机会不平等会降低预期子女成就,进而抑制居民生育意愿;(3)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越高,意愿生育水平越低;但即使降低了社会必要养育成本,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仍存在,甚至在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较低时,其边际作用更大;(4)从其他调节变量看,工资收入提升可缓解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则加剧其抑制效果。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生育意愿偏低的特征事实,并拓展了对机会不平等及其影响的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晓娟  石智雷  
我国三孩政策近日出台,生育率持续走低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本文从社区的微观层面分析了财富不平等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绝对收入和绝对资产对居民生育意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相较于绝对收入,绝对资产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更大。其二,相对收入和相对资产对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会因为其在社区内部所处的相对优势位置而增强,而农村居民则不存在这种效应。其三,城市居民家庭绝对收入和资产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同时还受到社区收入和资产差距的影响,社区内部的财富资本分化对个体的生育意愿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助力人口发展与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熊和妮  
教育是劳动阶层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4位劳动阶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研究的方式搜集资料。研究发现,劳动阶层"望子成龙"的教育期望对于子女的学业发展和生活机会具有特殊的教育影响。父母对子女学业、学历、职业和生活这四个方面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教育期望的四个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具有条件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意义。劳动阶层教育期望以改善基本生计为核心,能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动力,但缺乏对子女个人理想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在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本文首先将基于参数回归不平等分解的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拓展运用到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然后采集CHIP2008城镇数据构建努力集和环境集,对机会不平等引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决定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由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各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排序大体一致。相对而言,环境集中的性别和地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的决定因素;Shapely值法相比Fields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分解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更适用于估计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引致程度。2基于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机会不平等引致城镇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在1/3以上。尽管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总体判断。以上结论对我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莹  
基于直接法机会不平等测度,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分析了三者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研究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女性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以2000年为分界点,1989—2000年间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高于城镇,2000年之后城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机会不平等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发现,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收入不平等的下降阶段,公平合理不平等的贡献率远高于机会不平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锋  李智  雷欣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锋  李智  雷欣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43%;当所有个体的努力达到最高程度时,"50后"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仅降低4.98%,"60后"和"7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的降幅高达50%左右,而"8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则降低22%;优势和劣势环境群体因努力程度提高而实现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同,是不同出生年代机会不平等指数降幅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弱化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努力的回报,对因外部环境不利而陷入贫困的居民进行重点救助,为弱势群体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足够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阳  
目前,学术界对于竞争机制激励效果的研究,还主要聚焦在获胜者奖金设置区间、竞争人数等外在因素,较少关注个体偏好与竞争机制的相互匹配效应。笔者遵循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通过设计需付出真实努力的工作任务和不同工资方式的实验来测度人们的竞争意愿,考察落后厌恶、领先厌恶与竞争意愿的作用机制,从公平偏好理论视角探寻参与者特征与激励机制的匹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落后厌恶抑制了人们的竞争意愿,领先厌恶则不影响人们的竞争意愿;(2)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选择锦标赛工资形式的比例分别为54.762%和22.500%,被试竞争意愿较弱,且存在性别差异;(3)本实验中的被试较少关注他人及社会福利,表现得较为自利,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CGSS数据库,利用非参数方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比较两者效应大小的基础上回答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降低经济增长5.86%;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提高经济增长8.16%;因此,整体而言,收入不平等提高了经济增长2.3%,从而解释了中国经济"高增长、高不平等"并存的现象。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相互作用的净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结构。地区分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净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不平等分组结果发现,由于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超过了机会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强化努力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东  黄旭锋  
本文基于代际转移的视角,运用Roemer(1998)对机会不平等的经典分类法,采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我国代际转移所导致的子女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机会不平等平均可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54.61%;在客观环境因素中,出生地和户籍对子女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代际转移是导致子女收入不平等的最关键因素;父亲职业类型在对子女收入塑造方面作用突出;相比之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对子女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贡献不大,但是进入21世纪后,母亲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雨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纵向视角的代际流动理论和横向视角的机会不平等理论,对目前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索。运用代际流动理论模型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改进和机会不平等理论的系数衡量及夏普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总体为0.196,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性别之间代际流动系数差距随年龄组减小而增大,女性教育"底部持久性"和男性教育"顶部持久性"的凸显共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性别差异。此外,性别因素贡献率也随父母教育背景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低等教育家庭性别差异最为严重,其影响仅次于户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金燕  钟宇平  孔繁盛  
本研究尝试在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上探讨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借鉴"运气均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将影响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因素分为"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其中"原生运气"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背景、父亲教育水平、家庭居住地(城市、县镇和农村)、性别、民族和家庭是否有海外亲戚;将控制了"原生运气"影响后的期望经济回报视为"选项运气"。依照"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原生运气"影响的不平等结果应被视为非正义的,而"选项运气"影响的结果则被认为不是不正义的。本研究应用香港中文大学对中国大陆七省市高三学生的调查数据,建立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发现高中生留学意愿不仅受制于"原生运气"的影响,同时也是"选项运气"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光明  徐曼  李彬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收入分配研究越来越关注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理论上说,收入差异的机会不平等研究是以"内涵-政策-测度"为逻辑发展的:以因素划分为基础的机会平等内涵讨论是机会平等政策所需补偿原则和回报原则的理论基础,而当前最重要的四种机会不平等程度测度方法是这些内涵和原则在实证方法中的运用。实证方面,本文通过对调查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发现,机会公平认知判断和机会不平等测度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并根据环境的不同具有适用性的差异。这些研究对于中国收入分配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陈晓璇  
文章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通过匹配省级宏观与2014—2018年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且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成了一个平等的机会,不仅可以缓解由“环境”导致的机会不平等,也可以改善由“环境”造成的“努力”不平等的“偏环境问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意味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有效地促使发展成果共享机会均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农村、低收入、女性、低养老负担、低人力资本与父亲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涵义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机会均等,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畅通国内循环提供内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