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6)
2023(5589)
2022(4631)
2021(4126)
2020(3341)
2019(7690)
2018(7739)
2017(14614)
2016(7287)
2015(7833)
2014(7453)
2013(7507)
2012(6776)
2011(5830)
2010(5910)
2009(5496)
2008(5272)
2007(4760)
2006(3990)
2005(3456)
作者
(18445)
(15294)
(15219)
(14214)
(9711)
(7010)
(6825)
(5741)
(5711)
(5496)
(5130)
(5083)
(4798)
(4766)
(4646)
(4536)
(4443)
(4438)
(4410)
(4307)
(3695)
(3606)
(3467)
(3421)
(3382)
(3366)
(3364)
(3235)
(3061)
(2959)
学科
(33589)
管理(28193)
(25784)
企业(25784)
(25217)
经济(25195)
技术(14259)
技术管理(11393)
方法(11052)
中国(10015)
数学(9191)
数学方法(9148)
(7934)
业经(7343)
(6816)
服务(6513)
工作(6186)
(5901)
农业(5770)
(5770)
贸易(5763)
(5651)
(5489)
劳动(5472)
服务业(5147)
理论(5024)
(4870)
银行(4865)
(4684)
产业(4589)
机构
学院(96859)
大学(96492)
管理(43483)
(42581)
经济(41687)
理学(37819)
理学院(37524)
管理学(37153)
管理学院(36943)
研究(27286)
中国(21280)
(19057)
(18640)
(14918)
财经(14897)
科学(14495)
(13606)
中心(13395)
经济学(13033)
商学(12145)
商学院(12004)
(11911)
(11842)
师范(11817)
(11766)
经济学院(11736)
北京(11712)
业大(11113)
财经大学(11113)
经济管理(10831)
基金
项目(67737)
科学(55871)
研究(53500)
基金(49769)
(41930)
国家(41524)
科学基金(37663)
社会(36673)
社会科(34819)
社会科学(34814)
(27585)
基金项目(26614)
教育(24352)
自然(22406)
(22247)
自然科(22000)
自然科学(21998)
自然科学基金(21671)
编号(21545)
(21192)
创新(18575)
资助(18201)
成果(17391)
国家社会(15368)
(14800)
重点(14745)
(14666)
(14639)
课题(14407)
项目编号(14348)
期刊
(45139)
经济(45139)
研究(28058)
中国(24474)
管理(18519)
(14371)
教育(12808)
科学(10894)
技术(9865)
学报(9757)
图书(9116)
大学(8325)
(8185)
金融(8185)
(8111)
业经(7842)
经济研究(7644)
科技(7433)
学学(7388)
财经(7237)
书馆(6758)
图书馆(6758)
(6382)
技术经济(6192)
(5899)
论坛(5899)
农业(5410)
问题(5235)
商业(5200)
(5119)
共检索到14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则行  
服务部门劳动也创造价值●宋则行生产劳动的界限与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应该扩展和拓宽。按照马克思“总体工人”的概念,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的部门也可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因而作为服务部门的第三产业各个层次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视为生产劳动。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吗?——与否定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流行论点商榷李江帆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我国学术界有一些学者持否定意见。下面就对五种影响较大的颇为流行的观点进行分析。一、关于“价值转移说”第一种论点认为,服务有价值,但它不是由服务劳动创造的,而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深化与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深化与发展应当立于科学的基础上,所谓“突破”,也要符合现实,也要讲究概念与逻辑。“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是马克思的思想,也不能以理服人。但物化劳动可以增强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方面的助推力和催化作用,应当给予公正评价和充分重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丹萍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每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有50%以上来自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我国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达1.6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得力于科技进步。可以断言,在全党全国人民按照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伯海  
社会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但社会劳动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有——商品经济条件下,表现为价值。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它看不见、摸不着,通过价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在价值理论的创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在他身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世界革命历史的进程,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使得他的价值理论在某些方而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发展。改革开放推动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社会劳动主要是从事生产的劳动,然而什么是生产劳动,什么是非生产劳动,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伯海  
仅把物质生产算做生产性劳动,仅就物质产品计算国民收入,显然不能反映现代经济生活的全貌,将导致一系列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为此,需要补充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确立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从微观看的企业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从宏观看的社会活劳动创造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志  魏民  李志国  李克宁  
战后,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也出现了某些新的特点。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一般劳动过程的新变化,也带来劳动与资本交换关系的新特点。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导致了物质生产劳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劳动的比重不断上升;促进了生产过程分工协作关系日益扩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产生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相互交融。那末,在新技术革命作用下,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否已经过时?我们的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诗白  
金融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保值和增值的使用价值;金融活动可以分为消极的金融活动与积极的金融活动。在消极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实现的价值增值额不属于价值创造,而是以虚拟的价格占有其他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在积极金融活动中,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创造了金融产品,创造了金融商品的使用价值,金融从业人员付出的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也“对象化”、“体现”和“凝结”在金融商品之中和形成了价值;深入考察银行储蓄和信贷活动中从业人员所提供的三次服务劳动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银行从业人员的劳动耗费,只要是在社会必要的耗费的范围内,都应该加入形成金融产品的价值,银行利润不仅包含用贷企业转让给银行的剩余价值,也包括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汪送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小宝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谷清水  
在最近几年国内出版的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著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劳动服务劳动都能创造价值”,其主要有五个依据:(1)“精神劳动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劳动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作者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理解,认为生产劳动与创造价值劳动的内涵是不同的,外延上是不重合的,生产劳动与其是否创造价值并无必然联系;从商品社会劳动本身的特点分析,一切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第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劳动都具有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意义,从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由此作者认为,马克思对创造价值劳动尤其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创造价值劳动的科学分析,使他的价值论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计实践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光伟  
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交流、融合以相应的科学价值理论为中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在于科学化、体系化和现代化,具有两类总体假设(经验假设和概念假设)作为基础。从这些科学前提出发,运用基本抽象劳动范畴作为理论分析的核心工具,沿分工和交易进路,通过模型建构,可以]绎复杂(性)劳动与简单(性)劳动协同创造价值的全部可能的逻辑形式。从马克思既有方法论的内在涵义看,科学劳动价值论应该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理论奠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宣恭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吴宣恭有位主张物化劳动能够创造价值的同志,近来转而主张物化劳动能够创造价值,主要是创造剩余价值。这位同志讲了许多话,不但达不到他所要论证的结论,反而暴露了他不仅没有理解好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而且也同剩余价值论相离甚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