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2)
2023(17806)
2022(14777)
2021(13586)
2020(11027)
2019(24958)
2018(24615)
2017(47191)
2016(25350)
2015(28580)
2014(28515)
2013(28245)
2012(26306)
2011(23813)
2010(24672)
2009(23126)
2008(23154)
2007(21348)
2006(19474)
2005(18180)
作者
(71398)
(59836)
(59439)
(56202)
(38206)
(28512)
(27039)
(22946)
(22623)
(21760)
(20517)
(19907)
(19311)
(19297)
(18722)
(18156)
(17560)
(17538)
(17375)
(17366)
(15161)
(14879)
(14541)
(13819)
(13731)
(13480)
(13349)
(13309)
(12096)
(11861)
学科
(107769)
经济(107603)
(100203)
管理(86794)
(80602)
企业(80602)
(49612)
方法(36425)
业经(35379)
(33972)
中国(33929)
农业(33097)
(28572)
数学(27059)
地方(26997)
(26912)
贸易(26885)
数学方法(26784)
(26120)
(21997)
财务(21949)
财务管理(21913)
(21219)
企业财务(20683)
技术(20632)
(19760)
银行(19746)
(19457)
理论(19442)
(19130)
机构
学院(364031)
大学(355424)
(157565)
经济(154058)
管理(142284)
研究(122644)
理学(119307)
理学院(118113)
管理学(116653)
管理学院(115948)
中国(99781)
(77205)
(75672)
科学(67396)
(65064)
(61261)
(60388)
中心(57991)
财经(57940)
研究所(53000)
(52261)
业大(50330)
农业(49092)
(48302)
北京(48073)
(46912)
师范(46543)
经济学(46097)
(44187)
财经大学(41858)
基金
项目(224576)
科学(178025)
研究(176765)
基金(159855)
(135307)
国家(133884)
科学基金(116501)
社会(113223)
社会科(106996)
社会科学(106971)
(90422)
基金项目(83485)
教育(80475)
编号(75547)
(72958)
自然(69818)
自然科(68142)
自然科学(68129)
自然科学基金(66928)
资助(63982)
成果(62624)
(53163)
课题(52321)
(50318)
重点(49856)
(49298)
(48446)
(46174)
国家社会(46100)
创新(45307)
期刊
(197083)
经济(197083)
研究(115722)
中国(88324)
(66188)
(62163)
管理(58109)
教育(46165)
科学(45549)
学报(45331)
(44298)
金融(44298)
农业(44274)
大学(37339)
业经(36736)
技术(35852)
学学(34569)
经济研究(29042)
财经(28937)
问题(26389)
(25041)
(23577)
(22809)
国际(20328)
世界(19800)
图书(19727)
技术经济(19261)
现代(17946)
商业(17562)
(16985)
共检索到596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娟   李春顶  
在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服务体系的有利条件下,服务贸易已成为培育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但当前我国在农业服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何利用服务贸易发展契机助推农业强国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服务贸易和农业强国的概念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究农业资本、技术、制度等服务贸易通过资源配置、产业融合、规模收益、“农业服务+”新业态、“为人赋能”、农业创新六个渠道助推农业强国建设的机制,总结服务贸易助推农业强国的实践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体系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业数字技术应用为突破点,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农业服务贸易与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和对外援助“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农业强国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南  
1.推进和完善我国农业国际贸易促进体系建设。第一,强化政策研究和战略规划制定,系统研究涉农国际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的基本规则和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国别研究,通过对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容量、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市场环境等的研究,提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战略。第二,进一步提高制定和利用世贸规则的能力,加大贸易谈判和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的参与力度,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对中国农业有利的结果,积极参与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文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新气象、新作为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推力。在理论上,社会化服务主要通过规模经营、要素引进、产业拓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实践上,以山西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政策推广已具备一定成效。现阶段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还存在服务覆盖不充分、服务专业性有待提高、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公益性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强国应从拓展服务供给、引入现代要素、优化政策措施、壮大集体经济四个方面继续发力,从而实现社会化服务覆盖层次的扩大、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成本的降低、公益服务的完善,进一步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丽  梁鹏  
贸易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贸易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努力构建自主贸易体系,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要跳出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要打造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打造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延飞  
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形式,集体经济联村发展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体现了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头等大事、重要任务、加快方式、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坚强保证六个方面的内涵。其战略地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头等大事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重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方式是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农村现代化,坚强保证是党的领导。按照农业强国建设的内涵要求,集体经济联村发展必须以系统有效的实现机制作为支撑,包括项目机制、产权机制、治理机制、分配机制和政策机制。在整个集体经济联村发展实现机制中,项目机制起基础作用,产权机制起前提作用,治理机制起过程作用,分配机制起导向作用,政策机制起服务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维龙  李士梅  
从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剖析了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农业服务业规模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发展低质化对其有抑制作用;农业服务业发展低质化主要是由于农业服务定位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发展质量是现阶段驱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粮食产业由于技术扩散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受限于区域贸易成本,本地农业服务化"红利"难以辐射周围地区,反而会通过要素竞争对周围地区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强化农业服务业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提高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则会强化产业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带动粮食产业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维龙  李士梅  
从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剖析了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农业服务业规模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发展低质化对其有抑制作用;农业服务业发展低质化主要是由于农业服务定位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发展质量是现阶段驱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粮食产业由于技术扩散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受限于区域贸易成本,本地农业服务化"红利"难以辐射周围地区,反而会通过要素竞争对周围地区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强化农业服务业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提高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则会强化产业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带动粮食产业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强国建设呈现出供给安全、共享富农、功能强化、绿色集约和开放合作的核心内涵指向,形成了融汇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展示出不同于西方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开新特质。农业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等内源性优势,构设了“大安全—大食物—大空间—大福利”的全面性内容贯通体系,并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多元战略的耦合互补,拓展了外围纵深。新发展阶段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亟待构建多维集成、一体推进、灵活支持和双源保障的政策转化机制,并以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世杰  
运用文献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得出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是智慧农业主要驱动因素。在公共治理理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农业发展驱动模型,剖析其发展驱动的机理,进而提出构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驱动机制,即规划引导机制、平台汇集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机制,资源共享,利益分享,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玉梅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与印度农业贸易发展环境,然后从农产品市场准入、国内支持以及出口竞争3个方面对中印两国农业贸易政策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在农业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制定符合本国农业贸易发展实情的政策,最终达到促进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目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世平   张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新”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遵循与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一脉相承,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农村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和质态创新的路径推动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代表的农业质效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数字技术、育种技术、农机装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将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践应用场景。未来,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提档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农业中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农业科技性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丹   丁恒   刘自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加快推进农业硕士实践教育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农业硕士系统性实践育人体系,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和造就大批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为积极响应国家专业硕士改革要求,西南大学以农业强国建设理念为指导,构建农业硕士系统性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农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以“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爱国兴农情怀、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尝试为世界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伟丽  朱恺  
国际贸易新规则和国内竞争新趋势促使深圳必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推动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增强深圳在全国和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合作协议谈判出现了新的制度安排,深圳需要借鉴这些创新模式,在谈判模式、承诺模式、提供模式、重点领域开放模式、外资开放模式、统计制度、法律制度的研究等领域进行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柯建飞  
我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引擎,新兴服务贸易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业加速融合,国内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等将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我国仍存在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应加快服务贸易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服务业开放质量和开放水平,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