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4)
- 2023(12974)
- 2022(11424)
- 2021(10399)
- 2020(8860)
- 2019(20125)
- 2018(20104)
- 2017(38209)
- 2016(20445)
- 2015(22717)
- 2014(22456)
- 2013(22120)
- 2012(20094)
- 2011(18256)
- 2010(18462)
- 2009(17576)
- 2008(17234)
- 2007(15541)
- 2006(13330)
- 2005(11803)
- 学科
- 济(77835)
- 经济(77755)
- 管理(68263)
- 业(65151)
- 企(53906)
- 企业(53906)
- 方法(36487)
- 数学(30994)
- 数学方法(30693)
- 农(22033)
- 财(21795)
- 中国(20805)
- 技术(18687)
- 环境(18488)
- 业经(18319)
- 学(17765)
- 贸(15732)
- 贸易(15722)
- 地方(15599)
- 制(15526)
- 易(15282)
- 划(14609)
- 务(14442)
- 农业(14419)
- 财务(14407)
- 财务管理(14376)
- 理论(13884)
- 和(13847)
- 企业财务(13609)
- 银(12908)
- 机构
- 学院(288908)
- 大学(286772)
- 管理(114900)
- 济(114335)
- 经济(111711)
- 理学(99221)
- 理学院(98205)
- 管理学(96555)
- 管理学院(96035)
- 研究(90924)
- 中国(69618)
- 京(59793)
- 科学(57458)
- 财(52368)
- 农(46324)
- 所(45479)
- 江(44236)
- 中心(43582)
- 业大(42749)
- 财经(41671)
- 研究所(41256)
- 范(37689)
- 经(37548)
- 师范(37288)
- 北京(37215)
- 农业(36428)
- 州(35507)
- 经济学(34051)
- 院(33001)
- 技术(31235)
- 基金
- 项目(194951)
- 科学(154007)
- 研究(143391)
- 基金(140332)
- 家(121829)
- 国家(120787)
- 科学基金(104388)
- 社会(90972)
- 社会科(86127)
- 社会科学(86103)
- 省(78800)
- 基金项目(75057)
- 自然(67517)
- 教育(65908)
- 自然科(65901)
- 自然科学(65884)
- 划(65338)
- 自然科学基金(64733)
- 编号(59163)
- 资助(55655)
- 成果(47303)
- 创(45278)
- 重点(43970)
- 发(42310)
- 部(41962)
- 创新(41458)
- 课题(40235)
- 科研(37340)
- 国家社会(36935)
- 项目编号(36598)
- 期刊
- 济(126317)
- 经济(126317)
- 研究(77896)
- 中国(57331)
- 学报(43232)
- 财(42615)
- 管理(42112)
- 农(40907)
- 科学(40344)
- 大学(32337)
- 教育(31355)
- 学学(30166)
- 农业(27849)
- 技术(26569)
- 融(23607)
- 金融(23607)
- 业经(22670)
- 财经(20069)
- 经济研究(19920)
- 图书(17974)
- 经(17253)
- 业(16022)
- 问题(15939)
- 技术经济(15470)
- 科技(15141)
- 商业(14367)
- 版(13839)
- 策(13154)
- 理论(13037)
- 统计(13000)
共检索到420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菊红 王昊 张雅琪
服务生态系统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价值创造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首先,在明确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的基础上,将价值创造过程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服务提供者、服务促进者和服务接受者。其次,引入演化博弈的方法,对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演化均衡状态及其收益进行刻画。最后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服务生态系统共创收益与均衡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弹性在服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服务化的收益状况和系统的均衡状态;在不对系统收益分配进行调控的情况下,价值滑移降低了系统价值共创的效率,均衡状态的收益值低于系统最大收益值;对系统的收益分配进行调控能够提升价值共创效率,奖励策略能够决定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而惩罚策略则能够加快系统的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定轩 吴永娇 佘升翔
针对服务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研究的不足,建立了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单元共生演化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给出了价值共创单元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最后对服务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生态系统中不同价值共创单元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一类价值共创单元的共生作用系数为正,即有利于该类价值共创单元时,该类价值共创单元数量得到发展;反之则不利于价值共创单元数量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共生演化 仿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定轩 吴永娇 佘升翔
针对服务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研究的不足,建立了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单元共生演化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给出了价值共创单元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最后对服务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生态系统中不同价值共创单元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一类价值共创单元的共生作用系数为正,即有利于该类价值共创单元时,该类价值共创单元数量得到发展;反之则不利于价值共创单元数量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共生演化 仿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蔡玉胜 陈阳阳
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之间呈现复杂的动态竞合关系,政府补贴与监管对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包含核心企业、合作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利用MATLAB模拟不同参数变化下三方博弈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开创性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系数、投机系数、违约惩罚、政府补贴等因素对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具有影响。为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不同主体博弈的演化稳定均衡,企业要加强开创性创新资源建设,增强对外合作主动性;建立企业间良好的信任机制,强化创新资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激励作用,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简兆权 令狐克睿 李雷
价值共创是价值创造主体通过服务交换和资源整合而共同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共创突破了传统企业创造价值的观点,成为营销学界研究的重要主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价值共创的视角从企业和顾客的二元互动转变到多个社会经济参与者的动态网络互动。本文首先对国外价值共创研究视角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顾客体验、服务主导逻辑、服务逻辑、服务科学和服务生态系统五个视角,研究发现:价值共创的早期思想萌芽于共同生产,正式开始于顾客体验,发展于服务主导逻辑,服务生态系统视角的价值共创受到广泛关注;然后基于价值共创的概念,从"价值"、"共同"、"创造"三方面对五个视角进行了深入比较,阐明了不同视角的差别;最后对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关键词:
数字创新 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演化博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关键词:
数字创新 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演化博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志刚 黄依青 徐薇洁 高峰
数字经济时代,贸易金融生态系统作为价值创造载体,其价值不再局限于贸易金融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使用价值,而是逐渐发展为系统内各方主体互动共同创造的价值。如何平衡系统内各方主体的关系实现系统的价值共创,成为该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为此构建了价值共创演化博弈模型,对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对金融供需双方收取费用的情形下,该费用比例系数对金融供需双方选择积极合作策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供需双方的投机活动收益超过一定限值时,系统会出现价值共毁现象;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对消极合作金融供给方的监督惩罚以及对积极合作金融供需双方的补贴,都对供需双方选择积极合作策略有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贸易金融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曦 梁松斌
生态系统服务尺度与人类治理尺度错配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原因之一,界定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相关者是认识与解决该问题的首要环节。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相关者界定分析框架与身份变动机制,并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与发展提供来自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实践尝试和研究思路。研究认为:利益相关者是生态系统服务反馈机制中重要社会属性变量,且存在于层次性空间结构中,呈现出竞争性动态平衡和差异性权重位次等特殊属性,是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目标达成的惠益对象。利益相关者理论演化与类型划分标准为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相关者界定带来助益,但存在适配性差异。引入布迪厄实践理论,这一体现综合性、关系性、模糊性、生成性和再生产性的独特研究视角,能够为生态系统服务利益相关者界定提供由场域、惯习、资本等核心概念构成的分析框架,并为阐释其身份变动机制提供思路;同时,为回应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合规范主义“价值”与实证主义“事实”的发展定位和趋势,拓展其理论解释边界带来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实践尝试。围绕该分析框架,就制度设计,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场域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探索建立从利益相关者界定出发到规制生态系统服务尺度与人类治理尺度错配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利益相关者 实践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培 朱红涛
节能需要不同的节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合作,形成一体化的节能生态系统。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初步构建各节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节能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节能实践中的四个核心节能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公众和节能中介的角色定位,为建立协调各方利益的参与合作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实现价值创造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互动层次;然后基于这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矩阵,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九种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为制造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实现价值创造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互动层次;然后基于这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矩阵,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九种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为制造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令狐克睿 简兆权
实现价值创造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根本。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和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互动层次;然后基于这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矩阵,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九种服务化价值共创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以为制造业实现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宇硕 刘博宇 毕旭 王彬 眭任静
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共同生产者和受益者,利益相关者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相关性和潜在社会影响至关重要。如何从利益相关者感知视角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的影响因素、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多重生态效益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进展,在归纳利益相关者及其感知概念的基础之上,整理介绍利益相关者感知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的应用,系统梳理利益相关者识别、感知数据获取、感知评估方法特点,阐释影响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的多维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从生态系统服务社会公平性、决策参与度、可持续供给理念出发,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构建一个社会感知评估、社会效应分析、政策实践应用互动融合的研究框架,进而有效链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未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阐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化社会需求与差异、挖掘多源大数据在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感知评估中的作用、扩大空间分析方法应用范围、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差异形成机制。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利益相关者 感知 研究框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有林 韩庆兰
针对产品服务系统(PSS)的制造企业、用户企业双方动态合作与竞争策略选择问题,在构建PSS双方合作演化博弈基本模型的基础上,结合PSS全生命周期的特点,系统分析了非互信条件下的产品交付前阶段、互信条件下的产品交付后阶段的双方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双方合作的演化稳定策略存在与收益和成本密切相关的多种局部平衡,非互信条件下,双方很可能存在搭便车行为,将对后续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互信条件下,通过收益调节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搭便车的概率,却不能充分解释价值共创的内生机制。为此,通过对双方努力的成本、收益微观协同模型分析,发现在宏观收益调节与微观努力协同共同作用下,可以促成双方价值共创朝着可持续的协同合作演化。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产品服务系统 价值共创 演化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