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6)
2023(6941)
2022(5621)
2021(4846)
2020(3787)
2019(8799)
2018(8564)
2017(15806)
2016(8446)
2015(9855)
2014(9939)
2013(10005)
2012(9571)
2011(8804)
2010(9093)
2009(8209)
2008(7802)
2007(7197)
2006(6706)
2005(5875)
作者
(24308)
(20299)
(20272)
(19272)
(13264)
(9398)
(9249)
(7773)
(7735)
(7459)
(7181)
(6791)
(6633)
(6534)
(6323)
(6245)
(5987)
(5857)
(5819)
(5725)
(5420)
(4920)
(4896)
(4732)
(4679)
(4666)
(4395)
(4378)
(4315)
(3947)
学科
(58696)
经济(58663)
管理(21605)
地方(18394)
(18103)
方法(14272)
中国(14080)
数学(12577)
数学方法(12535)
地方经济(12440)
(10918)
企业(10918)
业经(10759)
(10246)
(9243)
(7790)
环境(7361)
(7205)
农业(7087)
服务(6918)
经济学(6778)
理论(6755)
(6640)
(6639)
工作(6632)
贸易(6629)
(6453)
金融(6452)
产业(6441)
(6316)
机构
学院(123958)
大学(122048)
(61616)
经济(60277)
研究(46473)
管理(43354)
理学(35650)
理学院(35240)
中国(34936)
管理学(34765)
管理学院(34516)
(25740)
(25623)
科学(24930)
(22605)
中心(20936)
(20845)
经济学(20258)
研究所(20042)
财经(19644)
经济学院(17859)
(17693)
(17458)
师范(17351)
(16840)
北京(16582)
(16444)
(16148)
(14307)
财经大学(14121)
基金
项目(76028)
研究(61461)
科学(58798)
基金(51677)
(43614)
国家(43202)
社会(39850)
社会科(37641)
社会科学(37631)
科学基金(36671)
(31165)
教育(28180)
基金项目(26496)
编号(26025)
(24664)
成果(21952)
资助(20689)
自然(19514)
(19460)
课题(19050)
自然科(18983)
自然科学(18981)
自然科学基金(18617)
重点(17608)
发展(16764)
国家社会(16735)
(16473)
(16355)
(16206)
(15419)
期刊
(80643)
经济(80643)
研究(43589)
中国(31378)
(18981)
教育(18290)
管理(17774)
(14903)
学报(14703)
技术(14579)
经济研究(14003)
科学(13349)
(11958)
金融(11958)
大学(11892)
图书(11395)
业经(10997)
财经(10694)
学学(10594)
农业(9971)
问题(9848)
(9585)
书馆(8765)
图书馆(8765)
(7586)
技术经济(7548)
(7087)
论坛(7087)
职业(6973)
世界(6908)
共检索到211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涉海类专业并进发展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因海而建,依海而立,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与香港董氏集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涉海类专业并进发展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因海而建,依海而立,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与香港董氏集团、新加坡万邦集团等海内外大型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技能人才。2011年6月30日国家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学校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涉海类专业并进发展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因海而建,依海而立,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  曹盖  
伴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内外部扰动下增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成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途径与重要保障。论文从海洋经济网络结构视角开展韧性研究,运用涉海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息构建海洋经济网络,分别从层级性、匹配性和传输性3个维度对2010、2015、2020年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层级性提升,区域绝对极化与相对均衡化并存;(2)匹配性由同配性转变为异配性,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联系增强;(3)传输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但具有提升之势;(4)层级性、异配性与传输性的增强提升了海洋经济网络的凝聚性、创新性与开放性,使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得到增强。研究旨在丰富经济地理学韧性研究以及为海洋经济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以期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伟  李雪洁  田春艳  王英哲  刘宪杰  姜洋  刘俊鹏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发展转型的重要路径,涉海类高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分析了我国涉海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不协同;课程体系与结构缺乏系统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不匹配等。研究提出要以向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群;以协同育人为重要机制,构建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重要支撑,加强"三个平台"建设;以教师队伍为核心要素,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具体改革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军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既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也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在国际海底区域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区。为充分发挥我国海陆兼备的优势,可将陆地和海洋作为整体考虑,并根据国内发展需要和国际上海洋开发形势变化,协调陆地资源利用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关系。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资源安全为出发点,以陆地资源开发技术和产业为依托,以创新海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东波  袁梨梨  
"双一流"发展战略与"海洋强国"战略不期而遇,蕴藏着农林院校转型和学科交叉发展的源动力。在"双战略"背景下,农林院校的内涵和外延均有扩大,优势农林学科之间也有交叉空间。农林院校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只有主动形成创新自觉,才能真正创生交叉性涉海学科。对此,农林院校应当坚持支撑学科系统、支持动力系统和支援合作系统的系统性发展思路。借鉴学科平台式发展思维,贯彻"官产学研用"科技思想,适时培养涉海学科人才和团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百齐  
建设和谐海洋,需要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实现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琳  解登峰  
指出国内大部分涉海高校虽然依托各校资源进行了涉海特色资源建设,但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共享性较差。在分析目前高校涉海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建立采选原则、拓展采选途径、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涉海特色资源的建设进行分析思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波  颜云榕  李忠炉  侯刚  
为解决涉海工程深水渔业资源评估的问题,于20142015年在南海北部局部海域开展底拖网与灯光罩网联合调查渔业资源活动。结果表明:在深水区底拖网渔获组成与灯光罩网有明显的不同,并受到季节与海域的影响(P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丁焰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向晓梅  燕雨林  陈小红  
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海洋经济基础雄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提升海洋经济质量与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挑战。当前广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与机遇,应抓住发展契机,以"深蓝广东"建设为依托,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积极推进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实施海洋经济强省战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揭晓蒙  汪航  汪永生  向长生  李玉龙  王文涛  孙清  
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测量中国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并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这些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呈现"金字塔"结构,能力较强的城市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海洋经济区且为区域中心城市,其余多数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异质性强、外溢效应不明显。最后基于测度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不同涉海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集群与技术空间扩散,加快中国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