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6)
- 2023(13895)
- 2022(12099)
- 2021(11184)
- 2020(9429)
- 2019(21611)
- 2018(21539)
- 2017(41959)
- 2016(22466)
- 2015(25058)
- 2014(25146)
- 2013(25163)
- 2012(22920)
- 2011(20440)
- 2010(20448)
- 2009(18532)
- 2008(17957)
- 2007(15539)
- 2006(13397)
- 2005(11618)
- 学科
- 济(92220)
- 经济(92126)
- 管理(63854)
- 业(63274)
- 企(50785)
- 企业(50785)
- 方法(42909)
- 数学(37218)
- 数学方法(36794)
- 农(24229)
- 中国(23093)
- 业经(21550)
- 财(21110)
- 地方(20104)
- 学(19707)
- 贸(17184)
- 贸易(17176)
- 制(16673)
- 易(16508)
- 农业(16021)
- 理论(15083)
- 技术(14778)
- 和(14344)
- 产业(13691)
- 环境(13657)
- 银(13261)
- 银行(13217)
- 务(13089)
- 财务(13022)
- 财务管理(13000)
- 机构
- 大学(317178)
- 学院(316815)
- 管理(128209)
- 济(125450)
- 经济(122677)
- 理学(111987)
- 理学院(110739)
- 管理学(108811)
- 管理学院(108235)
- 研究(104357)
- 中国(75847)
- 京(67405)
- 科学(66101)
- 财(55445)
- 所(52034)
- 农(50903)
- 业大(48401)
- 研究所(47734)
- 中心(46956)
- 财经(45210)
- 江(44772)
- 北京(42268)
- 范(41624)
- 师范(41240)
- 经(41081)
- 农业(40073)
- 院(38231)
- 州(37157)
- 经济学(36961)
- 商学(33830)
- 基金
- 项目(223439)
- 科学(175725)
- 研究(162480)
- 基金(161749)
- 家(141088)
- 国家(139911)
- 科学基金(120448)
- 社会(102302)
- 社会科(96977)
- 社会科学(96950)
- 省(88035)
- 基金项目(86360)
- 自然(78804)
- 自然科(76993)
- 自然科学(76977)
- 自然科学基金(75590)
- 划(73458)
- 教育(73389)
- 资助(66468)
- 编号(66029)
- 成果(52628)
- 重点(49495)
- 部(48480)
- 发(47919)
- 创(46729)
- 课题(45141)
- 创新(43514)
- 科研(42679)
- 国家社会(41624)
- 教育部(41429)
- 期刊
- 济(135541)
- 经济(135541)
- 研究(90827)
- 中国(57923)
- 学报(51098)
- 科学(46548)
- 管理(46091)
- 农(45047)
- 财(39704)
- 大学(38332)
- 学学(35965)
- 教育(33039)
- 农业(31551)
- 技术(26818)
- 业经(24459)
- 融(24266)
- 金融(24266)
- 经济研究(23287)
- 财经(21126)
- 图书(19962)
- 经(18119)
- 问题(17185)
- 商业(16845)
- 业(16287)
- 科技(15901)
- 理论(15493)
- 技术经济(15196)
- 实践(14320)
- 践(14320)
- 版(14201)
共检索到451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黎绩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服务性消费需求与流通产业升级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利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服务性消费需求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的经济特征。结果表明:2009-2020年我国服务性消费需求与流通产业升级之间整体上处于良性耦合阶段,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共振关系,并且呈现出理想的协同发展状态。根据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服务性消费需求对流通产业升级的推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长期效应较短期效应有所提升。最后提出要根据区域发展特征,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商品供给,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梦芝 周平
本文在构建流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分析了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流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观察期内稳步提升,整体呈现“拮抗-磨合-协调”的发展演变态势,具体表现为“流通产业升级滞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乡村振兴滞后流通产业升级”的相对发展趋势;四大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耦合协调水平最高,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降低。因此,应加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畅通乡村商贸流通渠道,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释放乡村振兴对流通产业升级的助力效能。
关键词:
流通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剖析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具有“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的一级指标障碍度由大到小为:流通产业资源数字化、流通产业服务数字化、流通产业渠道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流通产业基础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基于此,政府可通过提高数字流通资源质量、激发领先省份辐射带动作用和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促进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红岭
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产业集聚之间存在重要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定性分析两者互动机理基础上,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存在明显省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良性耦合的初级阶段,中西部地区仍处于耦合对抗阶段。农村消费升级同流通产业集聚存在高度协同关系,东部地区已经迈入高度协调的中级阶段,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农村消费升级同流通产业集聚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农村消费升级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这一关系有持续增强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亚 郑书莉
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商品流通和物资交换的功能,我国流通产业长期受被动成长路径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浙江省为例,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发展度指标,研究发现:(1)两系统耦合度呈现短期波动、长期平稳的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明显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滞后于流通产业发展指数;(2)耦合发展度在2005-2013年期间可划分为过渡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随着产业集群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初现成效,流通业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3)预测期内两系统耦合度为优,耦合发展度快速提高,预计在新常态背景下表现更为稳定;(4)依然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本文基于耦合模型对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流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流通产业 经济协调发展 耦合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晶 王明利
通过构建中国肉牛产业种养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03—2021年中国28个省区市的肉牛产业种养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方面,饲草料供应系统发展水平、肉牛生产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省域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资源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偏低,省域间差异逐渐减小。饲草料供应系统呈“北强南弱”态势;肉牛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中原以及四川、云南等地;资源环境系统呈“西高东低”态势。(2)肉牛产业种养系统耦合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中国肉牛产业种养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高高集聚和高低集聚特征。(3)政策扶持、规模化程度、交通网密度、环境规制、农民投资能力对肉牛产业种养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肉牛产业 种养系统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龙 王雪坤
本文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测算产业和消费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时序特征上,虽然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考察期直线上升,整体向好;空间特征上,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部分省域形成内陆增长极。Beta面板回归表明,经济增长、城市化率、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财政支出、投资水平、经济开放均推动了耦合协调。解决供需错配,推动"双升级"需要完善顶层设计,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经济政策匹配性和鼓励企业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文晓 沈丽
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力。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向优质阶段迈进的关键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我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均衡格局逐渐完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极化特征;在考虑空间因素和时间跨度的条件下,我国多数省份与相邻省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作用得到显现。研究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寇佳丽 郑尊信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能否实现耦合协调,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熵权—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从极度不协调提升到中度协调,反映了两者之间耦合协调状态不断完善。(2)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多数省份处于中度协调,少数省份位于高度协调和基本协调,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3)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城镇化、政府扶持、人力资本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但技术创新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和FDI的影响尚不明显。当然,各个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许继红 刘媛媛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4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高度耦合,说明两大系统相互影响,交互耦合的紧密关系;但是两者发展的协调度较低,9个省(自治区)都处于失调状态,山东、河南、四川一直属于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一直属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陕西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发展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山西则经历了生态环境滞后—共损型失调—文旅产业滞后—共损型失调交替发展。根据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失调类型,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旅产业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滕容梅 黄旭 杨倩 王婷 欧开航 韩丽芳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提升带来动力。以2010—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数理模型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省域层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整体水平从极度失调提升至良好协调,设区市层面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发展成为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和东部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2)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较强的层面为旅游市场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节管理能力;各层面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层面的影响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