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7)
- 2023(6535)
- 2022(5520)
- 2021(4923)
- 2020(4183)
- 2019(9617)
- 2018(9334)
- 2017(18716)
- 2016(9592)
- 2015(10752)
- 2014(10709)
- 2013(10987)
- 2012(10293)
- 2011(9170)
- 2010(9258)
- 2009(8333)
- 2008(8279)
- 2007(7284)
- 2006(6264)
- 2005(5634)
- 学科
- 济(44183)
- 经济(44154)
- 业(30203)
- 管理(26192)
- 企(23041)
- 企业(23041)
- 方法(19861)
- 贸(18415)
- 贸易(18403)
- 易(17857)
- 数学(16871)
- 数学方法(16731)
- 农(10841)
- 财(10818)
- 业经(10658)
- 中国(10654)
- 地方(10558)
- 产业(10001)
- 制(9877)
- 学(8522)
- 出(7628)
- 技术(7475)
- 服务(7247)
- 务(7142)
- 财务(7134)
- 财务管理(7120)
- 银(6996)
- 银行(6985)
- 结构(6947)
- 企业财务(6763)
- 机构
- 学院(141246)
- 大学(140848)
- 济(65364)
- 经济(64129)
- 管理(54062)
- 研究(48790)
- 理学(47018)
- 理学院(46511)
- 管理学(45841)
- 管理学院(45570)
- 中国(35793)
- 京(28884)
- 科学(28867)
- 财(27673)
- 所(24427)
- 农(23353)
- 财经(22467)
- 研究所(22274)
- 中心(22223)
- 江(21211)
- 经济学(20835)
- 业大(20480)
- 经(20409)
- 经济学院(19025)
- 农业(18427)
- 院(18001)
- 北京(17728)
- 范(16880)
- 州(16862)
- 财经大学(16783)
- 基金
- 项目(97574)
- 科学(77202)
- 基金(71926)
- 研究(70359)
- 家(63289)
- 国家(62833)
- 科学基金(53498)
- 社会(46586)
- 社会科(44520)
- 社会科学(44505)
- 基金项目(38028)
- 省(37800)
- 自然(33780)
- 自然科(33038)
- 自然科学(33029)
- 自然科学基金(32506)
- 划(31428)
- 教育(30391)
- 资助(29289)
- 编号(27064)
- 发(22429)
- 重点(22185)
- 部(21761)
- 成果(21691)
- 创(20773)
- 国家社会(19993)
- 创新(19513)
- 性(18920)
- 科研(18765)
- 教育部(18677)
共检索到208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星 倪畅 杜艳
本文根据服务贸易的异质性特点,实证考察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互补水平。结论发现:(1)金砖五国服务业整体上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这种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模式,但细分服务部门又各有差异;(2)中国与金砖国家服务贸易整体上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互补为主,细分部门仍有所不同。未来中国应根据与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层次结构差异与互补性特点,制定利于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别政策和产业差异政策,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合作共赢。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茜
围绕产业内贸易对汇率传递异质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中韩19952014年HS6位代码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虚拟变量、单位商品价值三种方法对产业内贸易类型予以细分,并加入金融危机、汇率制度两个因素,实证分析了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异质性。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水平是影响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汇率传递异质性的显著性因素。具体而言,在中国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而在中国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汇率传递异质性 汇率传递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计量方法 贸易平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产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晶 郭翔宇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培强 张兴泉
文章首先构建一个在产业内贸易条件下的异质性企业固定出口成本的理论模型,分析贸易保护政策对不同生产率企业的影响。针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摩擦现状,运用美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验证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和美国国内同一行业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美产业内贸易摩擦发生的动因。同时,结合贸易政治经济学理论,解析在"企业"路径下美国国内出口和非出口企业利益集团竞争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摩擦形成的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琳
本文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容量扩大、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的需要以及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削减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规模经济和贸易障碍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垂直差异化 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丽群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深化为中间产品,跨国公司实现了其主导下的全球资源在各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中的最优配置,其中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了全球竞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发生了根本变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逐步取得主导地位。本文概述了世界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指出了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福利效应,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点,预测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我国 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卫平 韩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IIT)指标从标准G-L指数不断发展为新的分类指标、动态指标和一些扩展指标。这些指标使我们对IIT的经验研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系数估计,而是可以依据研究目标来检验IIT理论的适用性,预测具体的IIT模式,以及估计贸易扩张的动态调整效果等。本文尝试将这些IIT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对人们进行有关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指标 扩展指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建民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定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