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6)
2023(17535)
2022(14722)
2021(13601)
2020(11641)
2019(26753)
2018(26692)
2017(51320)
2016(27513)
2015(30798)
2014(30776)
2013(30240)
2012(27970)
2011(24783)
2010(25104)
2009(23444)
2008(23794)
2007(21148)
2006(18437)
2005(16658)
作者
(77722)
(65120)
(64884)
(61769)
(41768)
(30991)
(29602)
(25362)
(24436)
(23405)
(22012)
(21912)
(20640)
(20599)
(20224)
(20185)
(19626)
(19352)
(18787)
(18759)
(16050)
(15995)
(15919)
(14917)
(14593)
(14536)
(14448)
(14407)
(13044)
(13000)
学科
(118463)
经济(118334)
(103469)
管理(93879)
(91630)
企业(91630)
方法(54501)
数学(44423)
数学方法(43880)
(36528)
(35902)
业经(34022)
中国(28778)
(25544)
财务(25482)
财务管理(25441)
农业(24776)
企业财务(24135)
(23878)
技术(23711)
(23032)
贸易(23021)
(22409)
理论(21714)
(20853)
(20501)
地方(20452)
(20256)
(18673)
(17904)
机构
学院(396799)
大学(392232)
(168024)
经济(164575)
管理(160630)
理学(137779)
理学院(136471)
管理学(134380)
管理学院(133635)
研究(125482)
中国(98727)
(81162)
(79438)
科学(74127)
(63604)
财经(62706)
(62129)
(61026)
中心(59820)
(56933)
研究所(55849)
业大(55551)
经济学(50983)
北京(50667)
农业(49844)
(48798)
师范(48333)
(48100)
财经大学(46267)
经济学院(46124)
基金
项目(259019)
科学(206162)
研究(193106)
基金(189217)
(162912)
国家(161464)
科学基金(140937)
社会(123619)
社会科(117236)
社会科学(117205)
(101742)
基金项目(99616)
自然(90377)
教育(88934)
自然科(88348)
自然科学(88322)
自然科学基金(86782)
(84478)
编号(79495)
资助(77169)
成果(64142)
(58102)
重点(57859)
(56469)
(55835)
课题(53547)
创新(52182)
国家社会(51045)
教育部(50380)
人文(49730)
期刊
(186693)
经济(186693)
研究(113765)
中国(74237)
(65355)
管理(62694)
(58245)
学报(54440)
科学(52700)
大学(42448)
学学(40025)
农业(39883)
教育(39829)
技术(39012)
(37648)
金融(37648)
业经(31811)
财经(31463)
经济研究(29685)
(27182)
问题(24315)
(23575)
技术经济(22570)
(20613)
图书(19997)
现代(18949)
统计(18736)
财会(18640)
商业(18634)
理论(18430)
共检索到590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易擎   孙浦阳  
文章从技术互补的视角验证企业进口货物对于配套服务的依赖性,研究发现:进口来源国的服务投入密集度提高0.1个单位,中国企业从该国进口的总价值至少提高16.34%。进一步地,文章以RCEP作为代表性服务开放政策,验证其对企业进口的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同一来源国的配套服务投入与货物进口具有技术互补性,可以降低市场搜寻与交易成本,技术互补性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地区更明显。若进口国与中国地理距离较远,则技术互补性较弱。文章的研究和结论为中国扩大服务开放以及国际合作,积极发挥配套服务的技术互补性提供了崭新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秀  唐荣  
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在考察融资约束出口抑制效应基础上引入产业政策工具变量,分析政府行为对融资约束抑制效应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确会显著降低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规模,但产业政策的实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的出口抑制效应,这种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强。具体来讲,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内、外源融资约束问题激发企业出口规模,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内源融资约束问题激发企业出口倾向;低息贷款政策主要通过缓解外源融资约束激发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规模。基于此,提出政府应构建健康有序的融资环境、降低本土企业融资约束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续补  吕肖娟  秦春秀  刘玮  刘怀亮  李洋  
[目的/意义]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是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趋势,采用政策工具量化分析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策,对政府制定完善有效的政策稳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出发,对我国国家层面的310篇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政策工具内部不协调、财政支持薄弱等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国家应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均衡使用三类政策工具,并优化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加大对公共信息资源的财政支持,合理进行目标规划,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提供有力的保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二豆  薛军  陈晓林  
利用2005—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上游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和下游企业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服务业外资开放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下游企业产出的增长。这种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处于成长期、雇佣技术人才数量较多、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中。细分上游服务行业后发现,流通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的产出效应最大。从影响机制看,一方面,服务业开放缓解了下游企业与海外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摩擦,拓展了企业的海外市场,从需求端激励企业生产;另一方面,服务业开放还为下游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知识,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从供给端助力企业高效生产。研究结论为中国下一步通过市场化改革来盘活闲置资源、调动经济增长潜能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陈宇  杨易擎  孙浦阳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验证了生产分割促进了技术进步,服务业开放扩大了生产分割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首先,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揭示了生产分割的细化提高了企业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使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的升级,最终缩小技术差距;服务业开放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生产分割对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其次,本文使用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首先计算了企业生产工序数指标,用来准确刻画企业生产分割细化程度;然后构建了技术距离指标,度量了中国14年间制造业技术追赶的动态变化;同时,本文也使用了近14年的服务业外商投资管理目录,阐述了中国服务业外资参与度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发现:首先,本文确定了生产分割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缩小了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并且服务业外资开放有效促进了这一效应,与理论假设吻合;通过区分信息服务业对服务业开放的支撑渠道,本文做了详细的机制检验,并使用多个指标检验了信息服务业开放的"润滑剂"效应更多体现在低产品替代性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以及高技术相似度的企业中;最后,本文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及估计偏误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家云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制造业企业的视角,实证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扩张通过国际利率联动机制引致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贸易产生了较强的传递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利润率、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地区)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贸易的影响受到企业金融脆弱性和全球价值链嵌入状况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金融美元化程度、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北群  樊成  祝成林  
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以政策工具类型为横向维度、以政策主题为纵向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文本计量的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237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结构失衡与领域固化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表现为政策工具的选择配置失范,割裂了工具的协同效应;强制性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抑制了对外开放的活力;自愿性政策工具被忽视,消减了社会力量的作用;诱因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削弱了内在驱动的力度。建议通过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执行的实际效能、拓展市场化工具适用范围、构建多元的政策参与主体等措施优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民  
本文利用1996年至2004年上海市125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政策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影响与效果,分析了科技政策与高技术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政府各种资助政策工具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的作用以及政府各种资助政策工具之间的交互效应。本文发现,政府的资金资助和税收减免都对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身R&D投入强度的决定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政策的稳定有助于增强政策的效果,但政策工具之间可能存在"系统失灵"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炳  毕军  袁增伟  王仕  葛俊杰  
企业环境行为是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内部具体生产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是环境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政府、公众和市场压力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工业绿色化的初级阶段以政府压力为主,随着公众和企业更多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来自市场及社区的压力逐渐成为企业环境行为的主导驱动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环境问题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探求环境压力与企业环境行为转变的内在关系,找到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和表现的最优方式,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考察一项环境政策效果如何,除要考量其直接的环境效应外,还须适当考量其经济效应与就业效应。渐进式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已逐渐成为中国当前应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对就业的影响却未得到重视。我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就业的净影响效果,可用双重差分模型结合我国2005-2012年持续经营的企业数据分析得出。研究表明,该项排污权交易政策能够显著降低高排硫企业及高污染企业的就业规模。采用PSM-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双重差分模型相一致,说明中国此项排污权交易政策尚未实现环境和民生的双重红利。因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申祥  冯玉静  
评价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效应对于全面理解经济政策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将会增加企业生产的可变成本,减少企业的固定投资,不利于企业提升其出口产品的质量;而出口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若上升,出口企业将通过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以克服由目标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导致出口固定成本增加的不利影响。此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异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民  李志军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利用1996年至2004年上海市125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影响与效果。本文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科研能力即R&D人员比例以及R&D投入强度水平对其专利产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政府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于提高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政府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其专利产出却都存在一个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浦阳  张龑  
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区域产业关联度影响外商投资开放政策对企业出口贸易关系生存的作用效果。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内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显著提升了上游的综合外商投资开放政策对下游企业出口生存的促进作用;上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商投资开放政策对下游企业出口生存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溢出和劳动力竞争是产业关联效应发挥作用的两个渠道,其相对强弱决定着上游外商投资开放政策对下游企业出口生存的作用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莎莉  张平竺  
本文利用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集2006年-2012年企业同户数据,使用当前衡量政策效应的主流计量研究方法——双重差分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从企业微观层面考察我国2009年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对企业税负、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经营效益的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税制全面从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不仅有了显著的下降,并且下降趋势在改革后得以延续。与此同时,增值税改革也激发了企业投资活力,推动了企业增资扩产,并且,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热情并没有导致过度投资的倾向,反而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效益。本文的研究表明,2...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佳琪  孙浦阳  
如何充分发挥数字产品的技术特点,促进高质量的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厘清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且通过首次提取数字产品进口数据验证了该影响机制。本文研究表明:企业进口数字产品通过技术溢出显著促进创新,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进行激进型创新时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按照中间品和最终产品进行分类,数字最终产品进口对于企业创新发挥着更为显著的边际促进作用,因为最终产品的数字技术应用性更为直接,外溢作用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人工智能渗透率、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以及进口ICT产品的企业中,数字进口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了避免内生性、样本选择偏误以及相同趋势对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必要的稳健检验,结果保持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