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0)
2023(17831)
2022(15628)
2021(14468)
2020(12366)
2019(28892)
2018(28788)
2017(56174)
2016(30303)
2015(34638)
2014(34842)
2013(34467)
2012(31815)
2011(28708)
2010(28845)
2009(26784)
2008(26584)
2007(23612)
2006(20473)
2005(18148)
作者
(89145)
(74252)
(73943)
(70350)
(47191)
(35696)
(33824)
(29118)
(28076)
(26534)
(25285)
(24849)
(23505)
(23348)
(23041)
(22737)
(22707)
(21943)
(21396)
(21335)
(18350)
(18232)
(18062)
(16846)
(16707)
(16563)
(16527)
(16489)
(15138)
(14743)
学科
(123768)
经济(123628)
管理(88996)
(86672)
(69644)
企业(69644)
方法(61152)
数学(53992)
数学方法(53339)
中国(34173)
(33687)
(33117)
业经(26298)
(25868)
(24653)
贸易(24642)
(24428)
(23899)
地方(23306)
农业(22138)
(21000)
财务(20915)
财务管理(20864)
(20566)
银行(20513)
企业财务(19757)
理论(19619)
(19570)
金融(19566)
(19521)
机构
大学(444343)
学院(441574)
(179378)
管理(176065)
经济(175407)
理学(152431)
理学院(150802)
管理学(148100)
管理学院(147301)
研究(143749)
中国(109016)
(93952)
科学(88437)
(83965)
(72223)
(70759)
财经(67871)
中心(66476)
业大(65765)
研究所(65457)
(64041)
(61628)
北京(59451)
(56903)
师范(56363)
农业(55732)
经济学(54588)
(51995)
(51971)
财经大学(50594)
基金
项目(298011)
科学(233923)
基金(216742)
研究(216314)
(188399)
国家(186874)
科学基金(160791)
社会(135840)
社会科(128695)
社会科学(128660)
(115916)
基金项目(114702)
自然(105669)
自然科(103208)
自然科学(103179)
自然科学基金(101326)
教育(100146)
(97651)
资助(90705)
编号(88979)
成果(71958)
(66281)
重点(66275)
(62608)
(61169)
课题(60300)
科研(57365)
创新(57085)
教育部(56937)
大学(55970)
期刊
(191044)
经济(191044)
研究(127896)
中国(79205)
学报(69465)
(63932)
(62744)
科学(62739)
管理(62733)
大学(52448)
学学(49127)
教育(45229)
农业(42955)
(39892)
金融(39892)
技术(38714)
财经(33272)
业经(31683)
经济研究(30962)
(28387)
问题(25574)
图书(25262)
理论(22400)
技术经济(21957)
统计(21892)
(21871)
(21041)
商业(20754)
实践(20360)
(20360)
共检索到640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启斐  唐保庆  张为付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战略对就业市场会产生何种冲击?是否会造成工作岗位流失?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的服务贸易数据和我国投入产出表,分析服务外包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服务外包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双重偏向效应,即服务外包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会提高工资率,在减少整体就业的同时提高对熟练工人的需求。本文进一步运用门槛检验方法对服务外包的双重偏向效应的若干影响因素及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第一重偏向效应会进一步增强,第二重偏向效应被弱化;当行业开放度提高时,双重偏向效应都会被强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平  许家云  
本文将海归引入国际研发溢出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归对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且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对影响海归技术扩散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从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测算了引发海归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槛水平。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雪彬  魏鑫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74%、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湘湘  周小亮  
服务业开放带来的知识、技术等在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了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制度环境在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影响中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开放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效应也越强;制度环境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制度环境较差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钟亮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并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运用GMM估计了溢出的效果。通过构造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影响行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吸收能力因素,测算出导致行业积极逆向溢出的各门槛变量的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考虑行业吸收能力因素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慧  
探究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在阐述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同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2)地方政府投资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其中,当地方政府投资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010和0.109;当开放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186和0.852。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政府应继续在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创新性项目方面加大投资,但投资水平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应适当引资充分发挥外资的示范效应。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毛才盛  
创新已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受创新要素影响,运用一元线性分析方法在众多创新要素中得出专利授权量、R&D经费支出对服务外包产业总额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拟合得到服务外包产业总额与专利授权量、R&D经费支出的关系算式。经实测,所得关系算式与实测结果拟合显著性水平小于5%。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志强  
本文在建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和杜森贝里消费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对平均消费倾向等变量做Logit变换,建立了Logit平均消费倾向模型。然后,利用1992-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样本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高波  
从财富效应的稳定性视角出发,利用我国2001~2009年的月度数据,采取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就资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区制转换,我国资产价格与消费之间呈现V型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当滞后一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低区制状态时,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效应为负;当处于高区制状态时,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效应为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亦春  王国强  
基于中国1992-201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对金融偏离度的测度以及运用双门槛回归检验,证实了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而是呈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差异,即存在非均衡性。由于非均衡以不同机制大幅降低了金融市场对资本的有效配置能力,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向上或者向下的过度偏离都抑制了实体经济增长,从而说明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不仅需要金融部门主观上的支持,客观上也需要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相适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宽旗  王静  
本文运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三个维度构建门槛模型,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都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水平值后,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将大大提升;越过门槛值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还处于门槛值之下,其中中部与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尤为落后。为了更好地发挥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协调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万红燕  李仕兵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受经济、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的建立,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昊  
通过匹配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与市级出口统计样本,构建包含出口贸易规模的教育年限解释模型,并实证考察出口贸易规模扩张对高学历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级市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虽然通过显著增强中低学历劳动者延长其受教育年限动力带来了社会高学历劳动力增量,但对存量高学历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有限。因此就中国当前出口产品结构和企业分布状况而言,出口贸易更多地促进中低学历劳动力就业增长,而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增加还应依赖未来出口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立岩  孙海峰  李东辉  
本文研究了29个国家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的股票投资配置,发现存在很明显的投资偏向。研究中采用了7类变量共25个子变量对投资偏向进行解释,使用两种方法进行经验分析,第一种借鉴Kalok Chan,Vicentiu Coverig,Lilian Ng等人的方法将7类变量逐一与投资偏向回归,发现股票市场发展变量对国内投资偏向解释最显著,投资保护、全球化变量次之。而股票市场投资回报对外国投资偏向(该经济体对于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解释最显著,股票市场发展、资本控制、全球化等变量次之。另一种方法是笔者提出的因子回归分析法,将25个子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形成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与经济制度、全球化等7个突出的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