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1)
- 2023(18403)
- 2022(15765)
- 2021(14482)
- 2020(12458)
- 2019(28217)
- 2018(28036)
- 2017(54460)
- 2016(29742)
- 2015(33148)
- 2014(32866)
- 2013(32989)
- 2012(30231)
- 2011(27293)
- 2010(27336)
- 2009(25812)
- 2008(25807)
- 2007(22983)
- 2006(20679)
- 2005(18570)
- 学科
- 济(121436)
- 经济(121255)
- 业(105651)
- 管理(99731)
- 企(91805)
- 企业(91805)
- 方法(55903)
- 数学(45889)
- 数学方法(45491)
- 财(39118)
- 农(37508)
- 业经(34564)
- 中国(32282)
- 制(29334)
- 务(26288)
- 财务(26218)
- 财务管理(26175)
- 农业(25657)
- 企业财务(24847)
- 贸(23705)
- 贸易(23692)
- 易(23025)
- 学(22697)
- 技术(22007)
- 地方(21700)
- 和(20751)
- 银(20493)
- 理论(20433)
- 银行(20427)
- 体(20017)
- 机构
- 大学(433134)
- 学院(432853)
- 济(176110)
- 管理(172671)
- 经济(172377)
- 理学(148755)
- 理学院(147181)
- 管理学(144969)
- 管理学院(144179)
- 研究(140855)
- 中国(108780)
- 京(92335)
- 财(86306)
- 科学(86282)
- 农(76504)
- 所(71150)
- 财经(68245)
- 业大(66689)
- 江(64801)
- 研究所(64096)
- 中心(63909)
- 经(61969)
- 农业(60320)
- 北京(58202)
- 经济学(53001)
- 范(52545)
- 师范(51955)
- 州(51790)
- 院(50631)
- 财经大学(50571)
- 基金
- 项目(287358)
- 科学(225385)
- 基金(209157)
- 研究(208321)
- 家(182862)
- 国家(181288)
- 科学基金(155558)
- 社会(132485)
- 社会科(125545)
- 社会科学(125511)
- 省(111920)
- 基金项目(111086)
- 自然(101506)
- 自然科(99097)
- 自然科学(99069)
- 自然科学基金(97359)
- 教育(94128)
- 划(93858)
- 资助(85781)
- 编号(84340)
- 成果(68414)
- 重点(63846)
- 部(63391)
- 创(61228)
- 发(60575)
- 课题(57147)
- 创新(56686)
- 科研(55008)
- 制(54648)
- 国家社会(54468)
- 期刊
- 济(197007)
- 经济(197007)
- 研究(127806)
- 中国(81062)
- 学报(70268)
- 农(70171)
- 财(68257)
- 管理(66414)
- 科学(62534)
- 大学(53151)
- 学学(50285)
- 农业(47559)
- 融(41180)
- 金融(41180)
- 教育(40513)
- 技术(35870)
- 财经(34318)
- 业经(33958)
- 经济研究(30835)
- 经(29332)
- 问题(26291)
- 业(26142)
- 技术经济(22104)
- 图书(22008)
- 理论(21019)
- 科技(20649)
- 贸(20597)
- 商业(20559)
- 现代(20439)
- 版(20408)
共检索到64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伟庆 唐铁球
本文运用我国2003—2014年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比重提升存在显著正向的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升级。不同类型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离岸接包与在岸发包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离岸发包与在岸接包则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认为,中国未来应努力提高服务外包业整体规模和水平,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提升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发展水平。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制造业升级 服务业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姜凌 卢建平
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使其能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还能拓展现代服务业的种类和规模,扩大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壮大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升级。但同时需防止我国企业被跨国公司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消减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与各地为抢夺外包项目而展开的恶性竞争等负面效应。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制造业升级 服务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仲鑫 游曼淋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中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学研发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制造业出口。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出口 二元边际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陈田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利用WIOD数据库中我国1995-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从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的角度分别计算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以及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运输业、邮政通讯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度与反向融合度。然后以14个分行业制造业为截面构造面板数据,从服务业整体与分行业两个方面,探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反向融合对于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和反向融合均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制造业 服务业 产业绩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琴 赵丙奇 郑旭
本文从知识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及产业协同效应3个方面对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4个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集聚发展 制造业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芳芳 冯帆
制造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服务作为制造业的重要中间投入,服务业的开放能否提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是研究的重点。文章基于2004—2014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总体来讲,我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开放对其影响有所差异。把制造业创新效率进一步分解为创新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后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技术进步”则存在门槛效应,即适度的服务业开放对能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的“技术进步”,但当开放水平过高时统计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服务业开放通过溢出效应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通过锁定效应阻碍了制造业创新的“技术进步”。该研究为我国如何有效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促进制造企业提升创新效率提供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 创新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引导集群式价值网络竞合与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2006-2012年我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和区域比较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尚未对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均弱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两大典型类别服务业集聚均缺乏对周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西部地区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向,加强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单元媛 罗威
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融合具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结果。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和业务融合度进行了测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产品与业务融合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苏晶蕾 陈明 银成钺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发展规律,并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类型可以分为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通过规模经济、竞争、专业化与知识外溢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从而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竞争效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或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与技术水平;专业化效应通过创新与差异化,以及服务专业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知识外溢效应通过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制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璟 屈韬 陈勇姗 李佳蔚
基于2010—2018年佛山市27个制造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类检验佛山市服务要素集聚与技术异质性制造产业的业务关联及其影响效率,以探究服务业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过程中,服务专业化集聚对制造效率显著表现为价值创造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则显著表现为资本挤出效应;IT、商租服务通过成本效应直接推动制造效率提升;物流、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则需要通过产业关联这一中介路径对制造效率产生影响。当制造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时,应优先发展IT和商租服务集群,同时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吸收能力,打通物流、科技、金融服务与制造产业的业务关联,以服务带动制造增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启斐 刘志彪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两张投入产出表以及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服务进口贸易的数据,测算了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反向服务外包指数。虽然总体上我国制造业的反向服务外包率在下降,但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反向服务外包处于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的反向服务外包结构在不断优化。随后,文章实证研究了反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服务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同时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国有化程度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规模的扩张和管理成本的提高不利于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攀升。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服务外包的研究范式,丰富了服务外包的理论内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彧 裴平 方先明
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对于该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检验中国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国际趋同性,本文构建了周期自回归模型,并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1996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的GDP数据,以及1996年1月至2012年5月的CPI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无论是GDP增长率还是CPI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所表征的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并不相同,既不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变换频率较高,状态转换频繁,也不像英国那样变换频率较低,状态转换缓慢,中国经济周期不具有国际趋同性。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国际趋同性 周期自回归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岩 臧新
对外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均超过了制造业。虽然我国目前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但是世界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和规律依然值得关注。本文以服务业、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代表国家—日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规模、区位和产业分布上的异同点。比较其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服务业在国际投资中独特的规律,并为我国吸引日本直接投资提供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制造业 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共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二是因与对方的联系而导致繁荣,即产生"共生绩效"。本文从生态学共生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提出"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和"共生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广东制造业问卷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